NY/T 4535-2025 植物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 百子莲属
- 文件大小:7.57 MB
- 标准类型:检测规范
- 标准语言:中文版
- 文件类型:PDF文档
- 更新时间:2025-04-18
- 下载次数:
- 标签:
资料介绍
NY/T4535—2025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本文件由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植物新品种测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77)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上海科立特农产品检测服务有限公司、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农业农村
部科技发展中心、上海市园林科学规划研究院、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嘉兴职业技术学院、上海国森生物
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任丽、邓姗、张荻、褚云霞、温雯、陈香波、赵洪、章毅颖、林淼、郭倩、汪成忠、石玉
波、陈海荣、刘海燕、李寿国、张靖立、黄静艳、李正鹏、查磊、仝宗军.
Ⅱ
NY/T4535—2025
植物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 百子莲属
1 范围
本文件给出了百子莲属(Agapanthus L’Hér?)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方法和结果判定的
一般原则的指导.
本文件适用于百子莲属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和结果判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19557?1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 总则
3 术语和定义
GB/T19557?1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群体测量 groupmeasurement
对一批植株或植株的某器官或部位进行测量,获得一个群体记录.
3?2
个体测量 singlemeasurement
对一批植株或植株的某器官或部位进行逐个测量,获得一组个体记录.
3?3
群体目测 groupvisualobservation
对一批植株或植株的某器官或部位进行目测,获得一个群体记录.
4 符号
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
MG:群体测量.
MS:个体测量.
PQ:假质量性状.
QL:质量性状.
QN:数量性状.
VG:群体目测.
∗: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UPOV)用于统一品种描述所需要的重要性状.除非受环境条件限制
性状的表达状态无法测试,否则所有UPOV 成员都应使用这些性状.
5 繁殖材料需满足的要求
5?1 繁殖材料以种苗形式提供.
5?2 提供种苗不少于25株.
5?3 提交的种苗应为一年生苗,种植第二年能正常开花.外观健康,活力高,无病虫侵害.
5?4 提交的种苗一般不进行任何影响品种性状正常表达的处理.如果已处理,需提供处理的详细说明.
1
NY/T4535—2025
5?5 提交的种苗宜符合中国植物检疫的有关规定.
6 测试方法
6?1 测试周期
测试周期通常为1个生长周期.
6?2 测试地点
测试通常在同一个地点进行.如果某些性状在该地点不能正常表达,宜在其他符合条件的地点对其
进行测试.
6?3 田间试验
6?3?1 试验设计
地栽或盆栽,同类型待测品种和近似品种采用相同方式进行栽培.每小区不少于11株;共设2个重
复.必要时,近似品种与待测品种宜相邻种植或摆放.
6?3?2 田间管理
按当地生产管理方式进行.
6?4 性状观测
6?4?1 观测时期
除非特殊说明,性状应在开花期花序最外轮花开放时观测.
6?4?2 观测方法
性状观测宜按照附录A 中表A?1和表A?2规定的观测方法(MG、MS、VG)进行.部分性状观测方
法宜符合附录B的B?1和B?2.
6?4?3 观测数量
除非另有说明,个体观测性状(MS)植株取样数量不少于10个,在观测植株的器官或部位时,每个植
株取样数量应为1个.群体观测性状(MG、VG)应观测整个小区或规定大小的混合样本.
6?5 附加测试
必要时,宜选用表A?2中的性状或本文件未列出的性状进行附加测试.
7 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结果的判定
7?1 总体原则
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的判定按照GB/T19557?1确定的原则进行.
7?2 特异性的判定
待测品种需明显区别于所有已知品种.在测试中,当待测品种至少在一个性状上与最为近似品种具
有明显且可重现的差异时,判定待测品种具备特异性.
7?3 一致性的判定
对于测试品种,一致性判定时,采用1%的群体标准和至少95%的接受概率.当样本大小为10株~
35株时,最多允许有1个异型株.
7?4 稳定性的判定
如果一个品种具备一致性,则可认为该品种具备稳定性.一般不对稳定性进行测试.
必要时,可以种植该品种的下或另一批材料,与以前提供的繁殖材料相比,若性状表达无明显变化,则
判定该品种具备稳定性.
8 性状表
8?1 概述
根据测试需要,测试性状分为基本性状、选测性状.基本性状是测试中需使用的性状,选测性状是依
2
NY/T4535—2025
据申请者需求而进行附加测试的性状.表A?1给出了百子莲属基本性状,表A?2给出了百子莲属选测性
状.性状表列出了性状名称、表达类型、表达状态及相应的代码和标准品种、观测方法等内容.
8?2 表达类型
根据性状表达方式,将性状分为质量性状、假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3种类型.
8?3 表达状态和相应代码
每个性状划分为一系列表达状态,以便于定义性状和规范描述;每个表达状态赋予一个相应的数字代
码,以便于数据记录、处理和品种描述的建立与交流.
8?4 标准品种
性状表中列出了部分性状有关表达状态宜参考的标准品种,以助于确定相关性状的不同表达状态和
校正环境因素引起的差异.
9 分组性状
本文件中,品种分组性状如下:
a) ∗植株:类型(表A?1中性状1).
b) ∗叶:斑(表A?1中性状5).
c) ∗苞片:开裂方式(表A?1中性状16).
d) ∗花序:花数量(表A?1中性状21).
e) ∗花芽:主色(表A?1中性状24).
组1:白色;
组2:黄绿色;
组3:蓝紫色;
组4:紫蓝色;
组5:蓝色.
f) ∗花:形状(表A?1中性状30).
g) ∗花药:颜色(表A?1中性状43).
10 技术问卷
申请人宜按照附录C填写百子莲属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技术问卷.
3
NY/T4535—2025
附 录 A
(规范性)
百子莲属性状
A?1 百子莲属基本性状
百子莲属基本性状宜符合表A?1的规定.
表A?1 百子莲属基本性状
序号性状观测方法表达状态标准品种代码
1 ∗植株:类型
QL(+) VG 落叶‘CrystalDrop’ 1
常绿‘BigBlue’ 2
2
植株:高度
QN
(a)
(+)
MS 极矮1
极矮到矮‘Beatrice’ 2
矮‘QueenMum’ 3
矮到中A?praecox ‘Blue’ 4
中5
中到高6
高7
高到极高8
极高9
3
植株:冠幅
QN
(a)
MS 极窄1
极窄到窄2
窄‘SilverBaby’ 3
窄到中‘WhiteHeaven’ 4
中‘Lilliput’ 5
中到宽6
宽A?praecox ‘Blue’ 7
宽到极宽8
极宽9
4
植株:叶密度
QN
(a)
(+)
VG 疏A?praecox ‘Mtthon’ 1
中‘MoonlightStar’ 2
密‘QueenMum’ 3
5
∗叶:斑
QL
(a)
(b)
VG 无‘BigBlue’ 1
有‘SilverMoon’ 9
6
∗仅适用于有叶斑品种:
叶:上表面斑颜色
PQ
(a)
(b)
VG 白色‘Tinkerbell’ 1
黄白色2
黄色‘SilverMoon’ 3
黄绿色4
7
植株:叶数
QN
(a)
(+)
MG 极少1
少‘SilverBaby’ 2
中‘BarnfieldBlue’ 3
多4
极多5
4
NY/T4535—2025
表A?1 (续)
序号性状观测方法表达状态标准品种代码
8
叶:长度
QN
(a)
(c)
MS 极短‘DoubleDiamond’ 1
极短到短2
短‘SilverBaby’ 3
短到中‘WhiteHeaven’ 4
中‘PeterFranklin’ 5
中到长6
长
A?campanulatus
‘TallFormFromDrakensburg’ 7
长到极长8
极长9
9
∗叶:宽度
QN
(a)
(c)
MS 极窄1
极窄到窄‘Lilliput’ 2
窄‘BlueTriumphator’ 3
窄到中4
中‘NanaWhite’ 5
中到宽‘PeterFranklin’ 6
宽7
宽到极宽8
极宽9
10
叶:弯曲度
QN
(a)
(c)
VG 无或极弱‘SummerDays’ 1
中‘BigBlue’ 2
强‘GoldStrike’ 3
11
仅适用于有叶斑品种:
叶:斑随生长消褪程度
QN
(+)
VG 无或弱‘GoldStrike’ 1
中2
强‘SilverMoon’ 3
12
∗叶:上表面绿色(斑除外)
PQ
(a)
(c)
VG 黄绿色1
浅绿色2
中等绿色‘BigBlue’ 3
深绿色4
灰绿色‘SummerDays’ 5
13
∗叶:基部花青苷显色
QL
(a)
(c)
(+)
VG 无‘BigBlue’ 1
有‘MoonlightStar’ 9
14
苞片:尖长(相对于总长)
QN
(a)
(+)
VG 极短1
极短到短‘SilverBaby’ 2
短‘BlueTriumphator’ 3
短到中4
中‘Beatrice’ 5
中到长6
长7
长到极长8
极长‘BlueNile’ 9
15
∗苞片:花青甙显色
QN
(a)
VG 无或弱‘GoldStrike’ 1
中2
强‘BlackMagic’ 3
5
NY/T4535—2025
表A?1 (续)
序号性状观测方法表达状态标准品种代码
16
∗苞片:开裂方式
QL
(a)
(+)
VG 单侧‘MoonlightStar’ 1
双侧‘QueenMum’ 2
17
∗花序梗:长度
QN
(+)
MS/MG 极短1
极短到短‘SilverBaby’ 2
短‘Lilliput’ 3
短到中‘青霞’ 4
中A?praecox‘Mtthon’ 5
中到长A?praecox ‘Blue’ 6
长7
长到极长8
极长9
18
∗花序梗:粗度
QN
(d)
MS/VG 极细1
极细到细2
细‘PeterPan’ 3
细到中‘BlueTriumphator’ 4
中‘Nanawhite’ 5
中到粗A?praecox ‘Mtthon’ 6
粗‘QueenMum’ 7
粗到极粗‘GlenavonGlen’ 8
极粗9
19
∗花序梗:横切面形状
QN
(d)
(+)
VG 中等椭圆形1
宽椭圆形‘BlueTriumphator’ 2
圆形‘PeterPan’ 3
20
∗花序梗:花青甙显色
QN
(d)
VG 无或弱‘GlenavonGlen’ 1
中‘Kobold’ 2
强‘Windlebrook’ 3
21
∗花序:花数量
QN
(+)
MS/MG/VG 极少1
极少到少‘BigBlue’ 2
少‘SilverBaby’ 3
少到中A?praecox ‘Mtthon’ 4
中‘BlackPantha’ 5
中到多‘BarnfieldBlue’ 6
多‘MoonlightStar’ 7
多到极多8
极多‘GlenavonGlen’ 9
22
∗花序:直径
QN
(+)
VG/MS 极小1
极小到小‘SilverBaby’ 2
小‘MoonlightStar’ 3
小到中‘Beatrice’ 4
中‘GlenavonGlen’ 5
中到大‘WhiteHeaven’ 6
大7
大到极大8
极大9
6
NY/T4535—2025
表A?1 (续)
序号性状观测方法表达状态标准品种代码
23
∗花序:侧视形状
PQ
(+)
VG 椭圆形1
圆形2
宽扁圆形3
窄扁圆形4
24
∗花芽:主色
PQ
(e)
(+)
VG 白色
黄绿色
蓝紫色
紫蓝色
蓝色
RHS比色卡号
12345
25
花芽:次色
PQ
(e)
VG 白色1
粉色2
蓝紫色3
紫蓝色4
26
∗花芽:次色分布
PQ
(e)
VG 无‘BlueTriumphator’ 1
近基部‘MoonlightStar’ 2
近先端‘SilverBaby’ 3
散布4
27
花梗:长度
QN
(f)
VG/MS 极短1
极短到短2
短3
短到中‘青霞’ 4
中‘BigBlue’ 5
中到极长‘RegalBeauty’ 6
长‘WhiteHeaven’ 7
长到极长8
极长A?praecox‘Mtthon’ 9
28
花梗:花青苷显色
QN
(f)
VG 无或弱‘GlenavonGlen’ 1
中‘CrystalDrop’ 2
强3
29
花梗:花青苷分布
PQ
(f)
VG 仅中部1/3 1
全部‘Lilliput’ 2
仅上部1/3
和下部1/3 ‘PeterPan’ 3
30
∗花:形状
PQ
(f)
(+)
VG 球状1
管状‘PeterFranklin’ 2
漏斗状‘BigBlue’ 3
钟状‘BlueNile’ 4
31
∗花:类型
QL
(f)
(+)
VG 单瓣‘BigBlue’ 1
半重瓣‘WhiteHeaven’ 2
重瓣‘DoubleDiamond’ 3
32
∗花被:长度
QN
(f)
(+)
VG/MS 极短1
极短到短2
短‘BlueNile’ 3
短到中‘QueenMum’ 4
中‘PeterFranklin’ 5
中到长6
长7
长到极长8
极长9
7
NY/T4535—2025
表A?1 (续)
序号性状观测方法表达状态标准品种代码
33
∗花被:宽度
QN
(f)
(+)
VG/MS 极窄1
极窄到窄‘青霞’ 2
窄‘PeterPan’ 3
窄到中4
中‘QueenMum’ 5
中到宽‘PeterFranklin’ 6
宽7
宽到极宽8
极宽9
34
花被:裂片叠合程度
QN
(f)
(+)
VG 无‘BigBlue’ 1
部分‘PeterFranklin’ 2
全部3
35
∗花被管:长度
QN
(f)
(+)
MS/VG 极短1
极短到短‘青霞’ 2
短‘MoonligheStar’ 3
短到中4
中‘Lilliput’ 5
中到长6
长7
长到极长8
极长9
36
∗花被管:外表面主色
PQ
(f) VG RHS比色卡号
37
花被裂片:长宽比
QN
(f)
(+)
MS/MG/VG 极小1
小‘PeterFranklin’ 2
中‘PeterPan’ 3
大‘Nanawhite’ 4
极大5
38
∗花被裂片:
内侧边缘区主色
PQ
(f)
VG RHS比色卡号
39
∗花被裂片:
内侧中脉区主色
PQ
(f)
VG RHS比色卡号
40
花被裂片:
内侧中脉区透明度
QN
(f)
VG 无或弱‘MoonlightStar’ 1
中‘SilverBaby’ 2
强3
41
花被裂片:边缘波状
QN
(f)
VG 弱‘Beatrice’ 1
中‘BlueNile’ 2
强3
42
∗花:雄蕊伸出程度
QN
(f)
(+)
VG 无或弱‘Beatrice’ 1
中‘MoonlightStar’ 2
强‘BlueNile’ 3
8
NY/T4535—2025
表A?1 (续)
序号性状观测方法表达状态标准品种代码
43
∗花药:颜色
PQ
(+)
VG 白色1
绿色‘紫灯’ 2
蓝绿色3
浅黄色‘BlueNile’ 4
中等黄色‘PeterFranklin’ 5
紫色‘BigBlue’ 6
褐色7
蓝灰色8
黑色9
44
∗花丝:颜色
PQ
(f)
VG 白色1
蓝紫色2
紫蓝色3
45
∗花柱:颜色
PQ
(f)
VG 白色1
蓝紫色2
紫蓝色3
46
柱头:与花药相对位置
QN
(f)
VG 低于‘MoonlightStar’ 1
等高‘SilverBaby’ 2
高于‘BlueNile’ 3
47
∗开花期
QN
(+)
MG/VG 极早1
极早到早2
早‘SilverBaby’ 3
早到中‘DoubleDiamond’ 4
中‘PeterFranklin’ 5
中到晚‘PurpleDelight’ 6
晚7
晚到极晚8
极晚9
注1:(a)~(f)标注内容在B?1中进行了详细解释.
注2:(+)标注内容在B?2中进行了详细解释.
注3:_特别提示测试性状的适用范围.
A?2 百子莲属选测性状
百子莲属选测性状宜符合表A?2的规定.
表A?2 百子莲属选测性状
序号性状观测方法表达状态标准品种代码
48
花:香味
QL
(f)
VG 无‘BigBlue’ 1
有‘GlenavonGlen’ 9
49
花:颜色变化
QN
(+)
VG 退色1
不变‘WhiteHeaven’ 2
变深‘GardenQueen’ 3
注1:(a)~(f)标注内容在B?1中进行了详细解释
注2:(+)标注内容在B?2中进行了详细解释.
9
NY/T4535—2025
附 录 B
(规范性)
百子莲属性状的解释
B?1 涉及多个性状的解释
B?1?1 符号(a):苞片裂开,花芽开始从花序苞片中突出时观测.
B?1?2 符号(b):应观测幼叶.
B?1?3 符号(c):应观测发育完全的叶.
B?1?4 符号(d):观测花序梗中部1/3.
B?1?5 符号(e):应在花芽完全发育,花开放前.
B?1?6 符号(f):应观测完全开放的花.
标引序号说明:
1———花被裂片;
2———花丝;
3———花药;
4———花柱;
5———花被管.
图B?1 百子莲属花结构
B?2 涉及单个性状的解释
B?2?1 性状1 ∗植株:类型
应在冬季和春季观测,地上部全部枯死为落叶型,地上部无明显死亡为常绿型.
B?2?2 性状2 植株:高度
从基质表面量到叶丛的最高处.
B?2?3 性状4 植株:叶密度
见图B?2.
图B?2 植株:叶密度
10
NY/T4535—2025
B?2?4 性状7 植株:叶数
当植株中有多个分蘖时,计数先开花分蘖的叶数.
B?2?5 性状11 仅适用于有叶斑品种:叶:斑随生长消褪程度
比较幼叶斑与成熟叶上斑的明显度.如果成熟叶斑少于或浅于幼叶,均视为随生长消褪.
B?2?6 性状13 ∗叶:基部花青苷显色
见图B?3.
图B?3 ∗叶:基部花青苷显色
B?2?7 性状14 苞片:尖长(相对于总长)
尖长指从苞片轻微缢缩处到顶端的长度,见图B?4.
图B?4 苞片:尖长(相对于总长)
B?2?8 性状16 ∗苞片:开裂方式
见图B?5.
图B?5 ∗苞片:开裂方式
B?2?9 性状17 ∗花序梗:长度
见图B?6.
B?2?10 性状19 ∗花序梗:横切面形状
见图B?7.
B?2?11 性状21 ∗花序:花数量
11
NY/T4535—2025
标引序号说明:
l———花序梗:长度.
图B?6 ∗花序梗:长度
图B?7 ∗花序梗:横切面形状
计数一个花序上所有花的数量,包括花芽、正开放的花和开谢的花.
B?2?12 性状22 ∗花序:直径
见图B?8.
标引序号说明:
l———花序:直径.
图B?8 ∗花序:直径
B?2?13 性状23 ∗花序:侧视形状
从花序侧面平视观测,见图B?9.
B?2?14 性状24 ∗花芽:主色
根据花芽主色将颜色分为5大组,分别为组1白色、组2黄绿色、组3蓝紫色、组4紫蓝色、组5蓝色,
必要时可标注其对应的RHS比色卡号.
12
NY/T4535—2025
图B?9 ∗花序:侧视形状
B?2?15 性状30 ∗花:形状
见图B?10.
图B?10 ∗花:形状
B?2?16 性状31 ∗花:类型
花被裂片少于或等于6片时为单瓣品种;当花被裂片大于7,但为一轮时为半重瓣品种;当花被裂片
排列为2轮或以上时为重瓣品种.见图B?11.
图B?11 ∗花:类型
B?2?17 性状32 ∗花被:长度
见图B?12.
B?2?18 性状33 ∗花被:宽度
见图B?12.
标引序号说明:
l1———花被:长度;
l2———花被:宽度.
图B?12 ∗花被:长度;花被:宽度
13
NY/T4535—2025
B?2?19 性状34 花被:裂片叠合程度
对于重瓣类型,观测最外轮花被裂片,见图B?13.
图B?13 花被:裂片叠合程度
B?2?20 性状35 ∗花被管:长度
见图B?14.
标引序号说明:
l———花被管:长度.
图B?14 ∗花被管:长度
B?2?21 性状37 花被裂片:长宽比
宜分别观测花被裂片长度和花被裂片宽度,计算或观察花被裂片长度与花被裂片宽度之比,见图
B?15.
标引序号说明:
l1———花被裂片:长度
l2———花被裂片:宽度.
图B?15 花被裂片:长宽比
B?2?22 性状42 ∗花:雄蕊伸出程度
见图B?16.
图B?16 ∗花:雄蕊伸出程度
14
NY/T4535—2025
B?2?23 性状43 ∗花药:颜色
应观测即将散粉的花药,见图B?17.
图B?17 ∗花药:颜色
B?2?24 性状47 ∗开花期
50%植株至少有1朵花开放的时间.
B?2?25 性状49 花:颜色变化
对比完全开放的花颜色与凋谢的花颜色,凋谢的花颜色更深则判为变深.
15
NY/T4535—2025
附 录 C
(规范性)
百子莲属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技术问卷
(申请人或代理机构签章)
申请号:
申请日:
(由审批机关填写)
一、品种暂定名称
二、申请测试人信息
姓名:
地址:
电话号码: 传真号码: 手机号码:
邮箱地址:
育种者姓名(如果与申请测试人不同):
三、植物学分类
在相符的[ ]中打√.
百子莲(A?africanus) [ ]
早花百子莲(A?praecox) [ ]
铃花百子莲(A?campanulatus) [ ]
具茎百子莲(A?caulescens) [ ]
蔻第百子莲(A?coddii) [ ]
德拉肯斯堡百子莲(A?inapertus) [ ]
其他
四、品种来源
1? 育种方式
(1)完全已知杂交[ ](请指出父本和母本)
(2)部分已知杂交[ ](请指出父本或母本)
(3)父母本未知杂交[ ]
(4)突变[ ]
(5)驯化[ ](请指出何时、何地、如何发现)
(6)其他[ ](请提供详细信息)
2? 繁殖方式
(1)分株[ ]
(2)离体繁殖[ ]
(3)其他[ ](请列出详情)
五、待测品种的具有代表性的彩色照片
(品种照片粘贴处)
(如果照片较多,可另附页提供)
16
NY/T4535—2025
六、品种的选育背景、育种过程和育种方法
(包括系谱、培育过程和所使用的亲本或其他繁殖材料来源与名称的详细说明)
七、适于生长的区域或环境以及栽培技术的说明
八、其他有助于辨别待测品种的信息
(如品种用途、品质抗性,请提供详细资料)
九、品种种植或测试是否需要特殊条件
在相符的类型[ ]中打√.
是[ ] 否[ ]
(如果回答是,请提供详细资料)
十、品种繁殖材料保存是否需要特殊条件
在相符的类型[ ]中打√.
是[ ] 否[ ]
(如果回答是,请提供详细资料)
十一、待测品种需要指出的性状
在表C?1中相符合的代码后[ ]中打√,若有测量值,请填写.
表C?1 待测品种需要指出的性状
序号性状表达状态代码测量值
1 ∗植株:类型(性状1) 落叶1[ ]
常绿2[ ]
2
植株:高度(性状2) 极矮1[ ]
极矮到矮2[ ]
矮3[ ]
矮到中4[ ]
中5[ ]
中到高6[ ]
高7[ ]
高到极高8[ ]
极高9[ ]
17
NY/T4535—2025
表C?1 (续)
序号性状表达状态代码测量值
3 ∗叶:斑(性状5) 无1[ ]
有9[ ]
4 ∗苞片:开裂方式(性状16) 单侧1[ ]
双侧2[ ]
5
∗花序:花数量(性状21) 极少1[ ]
极少到少2[ ]
少3[ ]
少到中4[ ]
中5[ ]
中到多6[ ]
多7[ ]
多到极多8[ ]
极多9[ ]
6
∗花芽:主色(性状24) 白色1[ ]
黄绿色2[ ]
蓝紫色3[ ]
紫蓝色4[ ]
蓝色5[ ]
RHS比色卡号
7
∗花:形状(性状30) 球状1[ ]
管状2[ ]
漏斗状3[ ]
钟状4[ ]
8
∗花:类型(性状31) 单瓣1[ ]
半重瓣2[ ]
重瓣3[ ]
9
∗花被裂片:
内侧边缘区主色(性状38) RHS比色卡号
10
∗花药:颜色(性状43) 白色1[ ]
绿色2[ ]
蓝绿色3[ ]
浅黄色4[ ]
中等黄色5[ ]
紫色6[ ]
褐色7[ ]
蓝灰色8[ ]
黑色9[ ]
11
∗开花期(性状47) 极早1[ ]
极早到早2[ ]
早3[ ]
早到中4[ ]
中5[ ]
中到晚6[ ]
晚7[ ]
晚到极晚8[ ]
极晚9[ ]
十二、待测品种与近似品种的明显差异性状
在自己认知范围内,申请人列出待测品种与其最为近似品种的明显差异,填写在表C?2中.
18
NY/T4535—2025
表C?2 待测品种与近似品种的明显差异性状
近似品种名称性状名称近似品种表达状态待测品种表达状态
注:可提供其他有利于特异性审查的信息.
申请人承诺:技术问卷所填写的信息真实.
签名:
19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本文件由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植物新品种测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77)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上海科立特农产品检测服务有限公司、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农业农村
部科技发展中心、上海市园林科学规划研究院、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嘉兴职业技术学院、上海国森生物
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任丽、邓姗、张荻、褚云霞、温雯、陈香波、赵洪、章毅颖、林淼、郭倩、汪成忠、石玉
波、陈海荣、刘海燕、李寿国、张靖立、黄静艳、李正鹏、查磊、仝宗军.
Ⅱ
NY/T4535—2025
植物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 百子莲属
1 范围
本文件给出了百子莲属(Agapanthus L’Hér?)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方法和结果判定的
一般原则的指导.
本文件适用于百子莲属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和结果判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19557?1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 总则
3 术语和定义
GB/T19557?1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群体测量 groupmeasurement
对一批植株或植株的某器官或部位进行测量,获得一个群体记录.
3?2
个体测量 singlemeasurement
对一批植株或植株的某器官或部位进行逐个测量,获得一组个体记录.
3?3
群体目测 groupvisualobservation
对一批植株或植株的某器官或部位进行目测,获得一个群体记录.
4 符号
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
MG:群体测量.
MS:个体测量.
PQ:假质量性状.
QL:质量性状.
QN:数量性状.
VG:群体目测.
∗: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UPOV)用于统一品种描述所需要的重要性状.除非受环境条件限制
性状的表达状态无法测试,否则所有UPOV 成员都应使用这些性状.
5 繁殖材料需满足的要求
5?1 繁殖材料以种苗形式提供.
5?2 提供种苗不少于25株.
5?3 提交的种苗应为一年生苗,种植第二年能正常开花.外观健康,活力高,无病虫侵害.
5?4 提交的种苗一般不进行任何影响品种性状正常表达的处理.如果已处理,需提供处理的详细说明.
1
NY/T4535—2025
5?5 提交的种苗宜符合中国植物检疫的有关规定.
6 测试方法
6?1 测试周期
测试周期通常为1个生长周期.
6?2 测试地点
测试通常在同一个地点进行.如果某些性状在该地点不能正常表达,宜在其他符合条件的地点对其
进行测试.
6?3 田间试验
6?3?1 试验设计
地栽或盆栽,同类型待测品种和近似品种采用相同方式进行栽培.每小区不少于11株;共设2个重
复.必要时,近似品种与待测品种宜相邻种植或摆放.
6?3?2 田间管理
按当地生产管理方式进行.
6?4 性状观测
6?4?1 观测时期
除非特殊说明,性状应在开花期花序最外轮花开放时观测.
6?4?2 观测方法
性状观测宜按照附录A 中表A?1和表A?2规定的观测方法(MG、MS、VG)进行.部分性状观测方
法宜符合附录B的B?1和B?2.
6?4?3 观测数量
除非另有说明,个体观测性状(MS)植株取样数量不少于10个,在观测植株的器官或部位时,每个植
株取样数量应为1个.群体观测性状(MG、VG)应观测整个小区或规定大小的混合样本.
6?5 附加测试
必要时,宜选用表A?2中的性状或本文件未列出的性状进行附加测试.
7 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结果的判定
7?1 总体原则
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的判定按照GB/T19557?1确定的原则进行.
7?2 特异性的判定
待测品种需明显区别于所有已知品种.在测试中,当待测品种至少在一个性状上与最为近似品种具
有明显且可重现的差异时,判定待测品种具备特异性.
7?3 一致性的判定
对于测试品种,一致性判定时,采用1%的群体标准和至少95%的接受概率.当样本大小为10株~
35株时,最多允许有1个异型株.
7?4 稳定性的判定
如果一个品种具备一致性,则可认为该品种具备稳定性.一般不对稳定性进行测试.
必要时,可以种植该品种的下或另一批材料,与以前提供的繁殖材料相比,若性状表达无明显变化,则
判定该品种具备稳定性.
8 性状表
8?1 概述
根据测试需要,测试性状分为基本性状、选测性状.基本性状是测试中需使用的性状,选测性状是依
2
NY/T4535—2025
据申请者需求而进行附加测试的性状.表A?1给出了百子莲属基本性状,表A?2给出了百子莲属选测性
状.性状表列出了性状名称、表达类型、表达状态及相应的代码和标准品种、观测方法等内容.
8?2 表达类型
根据性状表达方式,将性状分为质量性状、假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3种类型.
8?3 表达状态和相应代码
每个性状划分为一系列表达状态,以便于定义性状和规范描述;每个表达状态赋予一个相应的数字代
码,以便于数据记录、处理和品种描述的建立与交流.
8?4 标准品种
性状表中列出了部分性状有关表达状态宜参考的标准品种,以助于确定相关性状的不同表达状态和
校正环境因素引起的差异.
9 分组性状
本文件中,品种分组性状如下:
a) ∗植株:类型(表A?1中性状1).
b) ∗叶:斑(表A?1中性状5).
c) ∗苞片:开裂方式(表A?1中性状16).
d) ∗花序:花数量(表A?1中性状21).
e) ∗花芽:主色(表A?1中性状24).
组1:白色;
组2:黄绿色;
组3:蓝紫色;
组4:紫蓝色;
组5:蓝色.
f) ∗花:形状(表A?1中性状30).
g) ∗花药:颜色(表A?1中性状43).
10 技术问卷
申请人宜按照附录C填写百子莲属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技术问卷.
3
NY/T4535—2025
附 录 A
(规范性)
百子莲属性状
A?1 百子莲属基本性状
百子莲属基本性状宜符合表A?1的规定.
表A?1 百子莲属基本性状
序号性状观测方法表达状态标准品种代码
1 ∗植株:类型
QL(+) VG 落叶‘CrystalDrop’ 1
常绿‘BigBlue’ 2
2
植株:高度
QN
(a)
(+)
MS 极矮1
极矮到矮‘Beatrice’ 2
矮‘QueenMum’ 3
矮到中A?praecox ‘Blue’ 4
中5
中到高6
高7
高到极高8
极高9
3
植株:冠幅
QN
(a)
MS 极窄1
极窄到窄2
窄‘SilverBaby’ 3
窄到中‘WhiteHeaven’ 4
中‘Lilliput’ 5
中到宽6
宽A?praecox ‘Blue’ 7
宽到极宽8
极宽9
4
植株:叶密度
QN
(a)
(+)
VG 疏A?praecox ‘Mtthon’ 1
中‘MoonlightStar’ 2
密‘QueenMum’ 3
5
∗叶:斑
QL
(a)
(b)
VG 无‘BigBlue’ 1
有‘SilverMoon’ 9
6
∗仅适用于有叶斑品种:
叶:上表面斑颜色
PQ
(a)
(b)
VG 白色‘Tinkerbell’ 1
黄白色2
黄色‘SilverMoon’ 3
黄绿色4
7
植株:叶数
QN
(a)
(+)
MG 极少1
少‘SilverBaby’ 2
中‘BarnfieldBlue’ 3
多4
极多5
4
NY/T4535—2025
表A?1 (续)
序号性状观测方法表达状态标准品种代码
8
叶:长度
QN
(a)
(c)
MS 极短‘DoubleDiamond’ 1
极短到短2
短‘SilverBaby’ 3
短到中‘WhiteHeaven’ 4
中‘PeterFranklin’ 5
中到长6
长
A?campanulatus
‘TallFormFromDrakensburg’ 7
长到极长8
极长9
9
∗叶:宽度
QN
(a)
(c)
MS 极窄1
极窄到窄‘Lilliput’ 2
窄‘BlueTriumphator’ 3
窄到中4
中‘NanaWhite’ 5
中到宽‘PeterFranklin’ 6
宽7
宽到极宽8
极宽9
10
叶:弯曲度
QN
(a)
(c)
VG 无或极弱‘SummerDays’ 1
中‘BigBlue’ 2
强‘GoldStrike’ 3
11
仅适用于有叶斑品种:
叶:斑随生长消褪程度
QN
(+)
VG 无或弱‘GoldStrike’ 1
中2
强‘SilverMoon’ 3
12
∗叶:上表面绿色(斑除外)
PQ
(a)
(c)
VG 黄绿色1
浅绿色2
中等绿色‘BigBlue’ 3
深绿色4
灰绿色‘SummerDays’ 5
13
∗叶:基部花青苷显色
QL
(a)
(c)
(+)
VG 无‘BigBlue’ 1
有‘MoonlightStar’ 9
14
苞片:尖长(相对于总长)
QN
(a)
(+)
VG 极短1
极短到短‘SilverBaby’ 2
短‘BlueTriumphator’ 3
短到中4
中‘Beatrice’ 5
中到长6
长7
长到极长8
极长‘BlueNile’ 9
15
∗苞片:花青甙显色
QN
(a)
VG 无或弱‘GoldStrike’ 1
中2
强‘BlackMagic’ 3
5
NY/T4535—2025
表A?1 (续)
序号性状观测方法表达状态标准品种代码
16
∗苞片:开裂方式
QL
(a)
(+)
VG 单侧‘MoonlightStar’ 1
双侧‘QueenMum’ 2
17
∗花序梗:长度
QN
(+)
MS/MG 极短1
极短到短‘SilverBaby’ 2
短‘Lilliput’ 3
短到中‘青霞’ 4
中A?praecox‘Mtthon’ 5
中到长A?praecox ‘Blue’ 6
长7
长到极长8
极长9
18
∗花序梗:粗度
QN
(d)
MS/VG 极细1
极细到细2
细‘PeterPan’ 3
细到中‘BlueTriumphator’ 4
中‘Nanawhite’ 5
中到粗A?praecox ‘Mtthon’ 6
粗‘QueenMum’ 7
粗到极粗‘GlenavonGlen’ 8
极粗9
19
∗花序梗:横切面形状
QN
(d)
(+)
VG 中等椭圆形1
宽椭圆形‘BlueTriumphator’ 2
圆形‘PeterPan’ 3
20
∗花序梗:花青甙显色
QN
(d)
VG 无或弱‘GlenavonGlen’ 1
中‘Kobold’ 2
强‘Windlebrook’ 3
21
∗花序:花数量
QN
(+)
MS/MG/VG 极少1
极少到少‘BigBlue’ 2
少‘SilverBaby’ 3
少到中A?praecox ‘Mtthon’ 4
中‘BlackPantha’ 5
中到多‘BarnfieldBlue’ 6
多‘MoonlightStar’ 7
多到极多8
极多‘GlenavonGlen’ 9
22
∗花序:直径
QN
(+)
VG/MS 极小1
极小到小‘SilverBaby’ 2
小‘MoonlightStar’ 3
小到中‘Beatrice’ 4
中‘GlenavonGlen’ 5
中到大‘WhiteHeaven’ 6
大7
大到极大8
极大9
6
NY/T4535—2025
表A?1 (续)
序号性状观测方法表达状态标准品种代码
23
∗花序:侧视形状
PQ
(+)
VG 椭圆形1
圆形2
宽扁圆形3
窄扁圆形4
24
∗花芽:主色
PQ
(e)
(+)
VG 白色
黄绿色
蓝紫色
紫蓝色
蓝色
RHS比色卡号
12345
25
花芽:次色
PQ
(e)
VG 白色1
粉色2
蓝紫色3
紫蓝色4
26
∗花芽:次色分布
PQ
(e)
VG 无‘BlueTriumphator’ 1
近基部‘MoonlightStar’ 2
近先端‘SilverBaby’ 3
散布4
27
花梗:长度
QN
(f)
VG/MS 极短1
极短到短2
短3
短到中‘青霞’ 4
中‘BigBlue’ 5
中到极长‘RegalBeauty’ 6
长‘WhiteHeaven’ 7
长到极长8
极长A?praecox‘Mtthon’ 9
28
花梗:花青苷显色
QN
(f)
VG 无或弱‘GlenavonGlen’ 1
中‘CrystalDrop’ 2
强3
29
花梗:花青苷分布
PQ
(f)
VG 仅中部1/3 1
全部‘Lilliput’ 2
仅上部1/3
和下部1/3 ‘PeterPan’ 3
30
∗花:形状
PQ
(f)
(+)
VG 球状1
管状‘PeterFranklin’ 2
漏斗状‘BigBlue’ 3
钟状‘BlueNile’ 4
31
∗花:类型
QL
(f)
(+)
VG 单瓣‘BigBlue’ 1
半重瓣‘WhiteHeaven’ 2
重瓣‘DoubleDiamond’ 3
32
∗花被:长度
QN
(f)
(+)
VG/MS 极短1
极短到短2
短‘BlueNile’ 3
短到中‘QueenMum’ 4
中‘PeterFranklin’ 5
中到长6
长7
长到极长8
极长9
7
NY/T4535—2025
表A?1 (续)
序号性状观测方法表达状态标准品种代码
33
∗花被:宽度
QN
(f)
(+)
VG/MS 极窄1
极窄到窄‘青霞’ 2
窄‘PeterPan’ 3
窄到中4
中‘QueenMum’ 5
中到宽‘PeterFranklin’ 6
宽7
宽到极宽8
极宽9
34
花被:裂片叠合程度
QN
(f)
(+)
VG 无‘BigBlue’ 1
部分‘PeterFranklin’ 2
全部3
35
∗花被管:长度
QN
(f)
(+)
MS/VG 极短1
极短到短‘青霞’ 2
短‘MoonligheStar’ 3
短到中4
中‘Lilliput’ 5
中到长6
长7
长到极长8
极长9
36
∗花被管:外表面主色
PQ
(f) VG RHS比色卡号
37
花被裂片:长宽比
QN
(f)
(+)
MS/MG/VG 极小1
小‘PeterFranklin’ 2
中‘PeterPan’ 3
大‘Nanawhite’ 4
极大5
38
∗花被裂片:
内侧边缘区主色
PQ
(f)
VG RHS比色卡号
39
∗花被裂片:
内侧中脉区主色
PQ
(f)
VG RHS比色卡号
40
花被裂片:
内侧中脉区透明度
QN
(f)
VG 无或弱‘MoonlightStar’ 1
中‘SilverBaby’ 2
强3
41
花被裂片:边缘波状
QN
(f)
VG 弱‘Beatrice’ 1
中‘BlueNile’ 2
强3
42
∗花:雄蕊伸出程度
QN
(f)
(+)
VG 无或弱‘Beatrice’ 1
中‘MoonlightStar’ 2
强‘BlueNile’ 3
8
NY/T4535—2025
表A?1 (续)
序号性状观测方法表达状态标准品种代码
43
∗花药:颜色
PQ
(+)
VG 白色1
绿色‘紫灯’ 2
蓝绿色3
浅黄色‘BlueNile’ 4
中等黄色‘PeterFranklin’ 5
紫色‘BigBlue’ 6
褐色7
蓝灰色8
黑色9
44
∗花丝:颜色
PQ
(f)
VG 白色1
蓝紫色2
紫蓝色3
45
∗花柱:颜色
PQ
(f)
VG 白色1
蓝紫色2
紫蓝色3
46
柱头:与花药相对位置
QN
(f)
VG 低于‘MoonlightStar’ 1
等高‘SilverBaby’ 2
高于‘BlueNile’ 3
47
∗开花期
QN
(+)
MG/VG 极早1
极早到早2
早‘SilverBaby’ 3
早到中‘DoubleDiamond’ 4
中‘PeterFranklin’ 5
中到晚‘PurpleDelight’ 6
晚7
晚到极晚8
极晚9
注1:(a)~(f)标注内容在B?1中进行了详细解释.
注2:(+)标注内容在B?2中进行了详细解释.
注3:_特别提示测试性状的适用范围.
A?2 百子莲属选测性状
百子莲属选测性状宜符合表A?2的规定.
表A?2 百子莲属选测性状
序号性状观测方法表达状态标准品种代码
48
花:香味
QL
(f)
VG 无‘BigBlue’ 1
有‘GlenavonGlen’ 9
49
花:颜色变化
QN
(+)
VG 退色1
不变‘WhiteHeaven’ 2
变深‘GardenQueen’ 3
注1:(a)~(f)标注内容在B?1中进行了详细解释
注2:(+)标注内容在B?2中进行了详细解释.
9
NY/T4535—2025
附 录 B
(规范性)
百子莲属性状的解释
B?1 涉及多个性状的解释
B?1?1 符号(a):苞片裂开,花芽开始从花序苞片中突出时观测.
B?1?2 符号(b):应观测幼叶.
B?1?3 符号(c):应观测发育完全的叶.
B?1?4 符号(d):观测花序梗中部1/3.
B?1?5 符号(e):应在花芽完全发育,花开放前.
B?1?6 符号(f):应观测完全开放的花.
标引序号说明:
1———花被裂片;
2———花丝;
3———花药;
4———花柱;
5———花被管.
图B?1 百子莲属花结构
B?2 涉及单个性状的解释
B?2?1 性状1 ∗植株:类型
应在冬季和春季观测,地上部全部枯死为落叶型,地上部无明显死亡为常绿型.
B?2?2 性状2 植株:高度
从基质表面量到叶丛的最高处.
B?2?3 性状4 植株:叶密度
见图B?2.
图B?2 植株:叶密度
10
NY/T4535—2025
B?2?4 性状7 植株:叶数
当植株中有多个分蘖时,计数先开花分蘖的叶数.
B?2?5 性状11 仅适用于有叶斑品种:叶:斑随生长消褪程度
比较幼叶斑与成熟叶上斑的明显度.如果成熟叶斑少于或浅于幼叶,均视为随生长消褪.
B?2?6 性状13 ∗叶:基部花青苷显色
见图B?3.
图B?3 ∗叶:基部花青苷显色
B?2?7 性状14 苞片:尖长(相对于总长)
尖长指从苞片轻微缢缩处到顶端的长度,见图B?4.
图B?4 苞片:尖长(相对于总长)
B?2?8 性状16 ∗苞片:开裂方式
见图B?5.
图B?5 ∗苞片:开裂方式
B?2?9 性状17 ∗花序梗:长度
见图B?6.
B?2?10 性状19 ∗花序梗:横切面形状
见图B?7.
B?2?11 性状21 ∗花序:花数量
11
NY/T4535—2025
标引序号说明:
l———花序梗:长度.
图B?6 ∗花序梗:长度
图B?7 ∗花序梗:横切面形状
计数一个花序上所有花的数量,包括花芽、正开放的花和开谢的花.
B?2?12 性状22 ∗花序:直径
见图B?8.
标引序号说明:
l———花序:直径.
图B?8 ∗花序:直径
B?2?13 性状23 ∗花序:侧视形状
从花序侧面平视观测,见图B?9.
B?2?14 性状24 ∗花芽:主色
根据花芽主色将颜色分为5大组,分别为组1白色、组2黄绿色、组3蓝紫色、组4紫蓝色、组5蓝色,
必要时可标注其对应的RHS比色卡号.
12
NY/T4535—2025
图B?9 ∗花序:侧视形状
B?2?15 性状30 ∗花:形状
见图B?10.
图B?10 ∗花:形状
B?2?16 性状31 ∗花:类型
花被裂片少于或等于6片时为单瓣品种;当花被裂片大于7,但为一轮时为半重瓣品种;当花被裂片
排列为2轮或以上时为重瓣品种.见图B?11.
图B?11 ∗花:类型
B?2?17 性状32 ∗花被:长度
见图B?12.
B?2?18 性状33 ∗花被:宽度
见图B?12.
标引序号说明:
l1———花被:长度;
l2———花被:宽度.
图B?12 ∗花被:长度;花被:宽度
13
NY/T4535—2025
B?2?19 性状34 花被:裂片叠合程度
对于重瓣类型,观测最外轮花被裂片,见图B?13.
图B?13 花被:裂片叠合程度
B?2?20 性状35 ∗花被管:长度
见图B?14.
标引序号说明:
l———花被管:长度.
图B?14 ∗花被管:长度
B?2?21 性状37 花被裂片:长宽比
宜分别观测花被裂片长度和花被裂片宽度,计算或观察花被裂片长度与花被裂片宽度之比,见图
B?15.
标引序号说明:
l1———花被裂片:长度
l2———花被裂片:宽度.
图B?15 花被裂片:长宽比
B?2?22 性状42 ∗花:雄蕊伸出程度
见图B?16.
图B?16 ∗花:雄蕊伸出程度
14
NY/T4535—2025
B?2?23 性状43 ∗花药:颜色
应观测即将散粉的花药,见图B?17.
图B?17 ∗花药:颜色
B?2?24 性状47 ∗开花期
50%植株至少有1朵花开放的时间.
B?2?25 性状49 花:颜色变化
对比完全开放的花颜色与凋谢的花颜色,凋谢的花颜色更深则判为变深.
15
NY/T4535—2025
附 录 C
(规范性)
百子莲属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技术问卷
(申请人或代理机构签章)
申请号:
申请日:
(由审批机关填写)
一、品种暂定名称
二、申请测试人信息
姓名:
地址:
电话号码: 传真号码: 手机号码:
邮箱地址:
育种者姓名(如果与申请测试人不同):
三、植物学分类
在相符的[ ]中打√.
百子莲(A?africanus) [ ]
早花百子莲(A?praecox) [ ]
铃花百子莲(A?campanulatus) [ ]
具茎百子莲(A?caulescens) [ ]
蔻第百子莲(A?coddii) [ ]
德拉肯斯堡百子莲(A?inapertus) [ ]
其他
四、品种来源
1? 育种方式
(1)完全已知杂交[ ](请指出父本和母本)
(2)部分已知杂交[ ](请指出父本或母本)
(3)父母本未知杂交[ ]
(4)突变[ ]
(5)驯化[ ](请指出何时、何地、如何发现)
(6)其他[ ](请提供详细信息)
2? 繁殖方式
(1)分株[ ]
(2)离体繁殖[ ]
(3)其他[ ](请列出详情)
五、待测品种的具有代表性的彩色照片
(品种照片粘贴处)
(如果照片较多,可另附页提供)
16
NY/T4535—2025
六、品种的选育背景、育种过程和育种方法
(包括系谱、培育过程和所使用的亲本或其他繁殖材料来源与名称的详细说明)
七、适于生长的区域或环境以及栽培技术的说明
八、其他有助于辨别待测品种的信息
(如品种用途、品质抗性,请提供详细资料)
九、品种种植或测试是否需要特殊条件
在相符的类型[ ]中打√.
是[ ] 否[ ]
(如果回答是,请提供详细资料)
十、品种繁殖材料保存是否需要特殊条件
在相符的类型[ ]中打√.
是[ ] 否[ ]
(如果回答是,请提供详细资料)
十一、待测品种需要指出的性状
在表C?1中相符合的代码后[ ]中打√,若有测量值,请填写.
表C?1 待测品种需要指出的性状
序号性状表达状态代码测量值
1 ∗植株:类型(性状1) 落叶1[ ]
常绿2[ ]
2
植株:高度(性状2) 极矮1[ ]
极矮到矮2[ ]
矮3[ ]
矮到中4[ ]
中5[ ]
中到高6[ ]
高7[ ]
高到极高8[ ]
极高9[ ]
17
NY/T4535—2025
表C?1 (续)
序号性状表达状态代码测量值
3 ∗叶:斑(性状5) 无1[ ]
有9[ ]
4 ∗苞片:开裂方式(性状16) 单侧1[ ]
双侧2[ ]
5
∗花序:花数量(性状21) 极少1[ ]
极少到少2[ ]
少3[ ]
少到中4[ ]
中5[ ]
中到多6[ ]
多7[ ]
多到极多8[ ]
极多9[ ]
6
∗花芽:主色(性状24) 白色1[ ]
黄绿色2[ ]
蓝紫色3[ ]
紫蓝色4[ ]
蓝色5[ ]
RHS比色卡号
7
∗花:形状(性状30) 球状1[ ]
管状2[ ]
漏斗状3[ ]
钟状4[ ]
8
∗花:类型(性状31) 单瓣1[ ]
半重瓣2[ ]
重瓣3[ ]
9
∗花被裂片:
内侧边缘区主色(性状38) RHS比色卡号
10
∗花药:颜色(性状43) 白色1[ ]
绿色2[ ]
蓝绿色3[ ]
浅黄色4[ ]
中等黄色5[ ]
紫色6[ ]
褐色7[ ]
蓝灰色8[ ]
黑色9[ ]
11
∗开花期(性状47) 极早1[ ]
极早到早2[ ]
早3[ ]
早到中4[ ]
中5[ ]
中到晚6[ ]
晚7[ ]
晚到极晚8[ ]
极晚9[ ]
十二、待测品种与近似品种的明显差异性状
在自己认知范围内,申请人列出待测品种与其最为近似品种的明显差异,填写在表C?2中.
18
NY/T4535—2025
表C?2 待测品种与近似品种的明显差异性状
近似品种名称性状名称近似品种表达状态待测品种表达状态
注:可提供其他有利于特异性审查的信息.
申请人承诺:技术问卷所填写的信息真实.
签名: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