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ZAHA 010-2025 湖羊立体养殖技术规范
- 文件大小:1.82 MB
- 标准类型:团体标准规范
- 标准语言:中文版
- 文件类型:PDF文档
- 更新时间:2025-06-17
- 下载次数:
- 标签:
资料介绍
以下是对《T/ZAHA 001-2025 未来牧场建设导则》团体标准的详细内容总结:
一、核心目标
以新一代信息技术(5G、AI、物联网等)、绿色环保技术和先进养殖技术为支撑,推动牧场向智能化、集约化、生态化转型,实现生产精准化、管理数字化、防疫体系化,提升畜牧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共富能力。
二、关键术语定义
- 未来牧场
- 本质特征:智能化、集约化、生态化
- 核心能力:农机牧艺融合、远程管控、智能决策、生态循环
- 六大能力建设
- 养殖智能化(自感知、自决策装备)
- 防疫精准化(疫病早期预警、远程诊断)
- 产业生态化(减污降碳、粪污资源化)
- 要素集约化(技术、土地、人才高效配置)
- 生产标准化(全流程标准化管理)
- 管理数字化(数据驱动决策)
三、技术支撑体系
- 新一代信息技术
- 应用场景:
- 5G数据传输、机器视觉(替代高强度劳动)
- 数字孪生(设备可视化监管)、AI预警系统
- 物联网平台(全流程追溯、环保联动)
- 应用场景:
- 先进养殖技术
- 智能ID/巡检机器人(个体精准管理)
- 精准饲喂系统(按生长阶段自动投喂)
- 智能环控系统(温湿度/光照/气体自调控)
- 电子围栏/洗消中心(生物安全管控)
- 绿色环保技术
- 抗菌药减量(替代产品、精准用药)
- 环保饲料(减少氮磷排放)
- 粪污资源化(肥料化、能源化利用)
- 清洁能源(光伏、沼气应用)
四、能力建设具体要求
- 养殖智能化
- 标配智能饲喂、环控、清粪机器人、洗消中心、视频监控系统。
- 设备需具备自感知、自决策能力,支持协同作业(如物资智能配送)。
- 防疫精准化
- 布局隔离区,动态监控关键区域(场区/舍内/粪污区)。
- 建立免疫评估+AI预警(行为/声音识别)+远程诊断体系。
- 病死动物100%无害化处理,推动无疫小区创建。
- 产业生态化
- 粪污配套消纳用地或社会化处理,建立排放模型。
- 臭气浓度需符国标/省标,碳排放持续优化。
- 管理数字化
- 建设数字化平台,集成生产/环境/设备数据。
- 对接“浙农码”实现质量追溯,联通产业大脑共享数据。
- 支持PC/移动端远程管控,连接金融/保险等第三方服务。
五、发展目标
- 综合效益
- 降低料肉比、提升繁殖率/产奶量等生产指标。
- 提高粪污资源化利用率,减少环境负面影响。
- 竞争力
- 延伸产业链(牧旅融合、深加工),强化抗风险能力。
- 共富能力
- “牧场+村集体”利益联结(参股/聘用农户),带动增收。
六、实施方法与保障
- 顶层设计:制定技术应用与资金筹措规划。
- 人才支撑:培养畜牧+数字技术复合型人才。
- 创新驱动:持续研发新技术装备(如畜牧业机器人)。
- 试点示范:打造可复制标杆牧场。
- 组织建设:加强党建与职工福利设施。
七、标准动态更新(第1号修改单)
- 合并术语引用:原
GB/T 19525.1与GB/T 25171统一为 GB/T 25171 畜禽养殖环境与废弃物管理术语。 - 删除过时引用,确保术语定义与最新国家标准一致。
核心价值总结
该标准为牧场转型升级提供系统性框架:
- 技术融合:以数据驱动智能装备与绿色技术深度应用;
- 全程管控:覆盖生物安全、环保、生产、管理的标准化流程;
- 可持续性:通过资源循环利用和共富机制实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统一。
(适用于牧场规划、建设评估及政府监管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