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ZSP 012-2024 “夏履民主程序”基层协商治理工作规范
- 文件大小:331.34 KB
- 标准类型:综合团体标准
- 标准语言:中文版
- 文件类型:PDF文档
- 更新时间:2025-02-24
- 下载次数:
- 标签:
资料介绍
ICS 03.080
CCS A 16
团体标准
T/ZSP 012—2024
“夏履民主程序”基层协商治理工作规范
2024 - 12 - 30 发布2024 - 12 - 30 实施
浙江省公共管理学会 发布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3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3 术语和定义........................................................................... 3
4 协商主体............................................................................. 3
4.1 组成............................................................................. 3
4.2 确定............................................................................. 3
5 协商程序............................................................................. 3
5.1 寻题............................................................................. 3
5.2 筛题............................................................................. 4
5.3 确题............................................................................. 4
5.4 验题............................................................................. 4
5.5 议题............................................................................. 4
5.6 亮题............................................................................. 5
5.7 反馈............................................................................. 5
5.8 归档............................................................................. 5
6 评价改进............................................................................. 5
附录A (资料性) 民主议事反馈意见表....................................................6
附录B (资料性) 议事协商记录表........................................................7
附录C (资料性) “夏履民主程序”议事协商程序..........................................8
T/ZSP 012—2024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浙江省公共管理学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夏履镇人民政府、浙江省长三角公共服务标准化研究院、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
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丁越铭、黄飚、陈帅、车炎琪、宋淼、张欢、李一。
T/ZSP 012—2024
3
“夏履民主程序”基层协商治理工作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夏履民主程序”基层协商治理工作的协商主体、协商程序以及评价改进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村(社区)协商治理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协商主体
4.1 组成
应按照协商事项动态组建民主议事团作为协商主体,成员总人数应为奇数,成员包括:
——负责人:由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
——常规成员:包括村(社区)“两委”干部代表、镇联村(社区)领导和驻村(社区)指导员
代表、党员代表、村民(居民)代表、网格员代表等;
——特邀成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众代表、社会组织代表、法律界人士、公共利益相关方
代表等。
4.2 确定
4.2.1 由村(社区)党组织、村(居)民委员会主要负责人组织村(社区)议事协商工作。
4.2.2 根据协商议题初步确定协商主体:
——涉及村(社区)内部的事项,由村(社区)党组织、村(居)民委员会牵头确定协商主体;
——涉及两个以上村(社区)的事项,由事项关联的村(社区)党组织、村(居)民委员会牵头
确定协商主体。
4.2.3 初步确定协商主体后进行公示,对公示有异议的需经村(社区)党组织、村(居)民委员会进
行研究处理,无异议后予以确定。
5 协商程序
5.1 寻题
5.1.1 民情走访
5.1.1.1 乡镇(街道)党委、政府领导、驻村(社区)指导员及相关基层站所干部,每周选取一个固
定日期到联系村(社区)以接待群众、召开座谈会、现场察看等形式定点开展走访活动,记录《民主议
事反馈意见表》(见附录A),并将问题汇总至问题库。
5.1.1.2 村(社区)应于走访前1 天以广播或公告等形式将时间、地点告知群众。
5.1.1.3 村(社区)干部、网格员应常态化开展走访活动,收集问题并汇总至问题库。
5.1.2 接收反映
群众可通过政务热线、公开意见箱等渠道向村(社区)“两委”干部、镇联村(社区)领导和驻村
(社区)指导员等主动反映问题,接收的问题应汇总至问题库。
T/ZSP 012—2024
4
5.2 筛题
5.2.1 村(社区)“两委”会应从问题库中梳理村(社区)本级重点议题,经研讨后提出议题优先级
顺序,初步形成本轮议事协商的议题清单,协商议题包括以下内容:
——上级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推进落实过程中需要协商的事项;
——村(社区)发展过程中涉及群众利益的重要事项、重点项目和公共事务等;
——村(社区)群众反映强烈、迫切需要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矛盾纠纷和意见诉求等;
——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议事协商的事项。
5.2.2 协商议题不应包括以下内容:
——涉及党的政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有明文规定的事项;
——上级党委、政府有明确要求、明文规定的事项;
——村规民约已作规定或违反公序良俗的事项;
——明显违反社会公平原则的事项;
——属于个体矛盾纠纷的事项。
5.3 确题
5.3.1 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将初步形成的议题清单上报乡镇(街道)联村领导和分管领导,审核议
题的可行性后确定议题清单。
5.3.2 由村(社区)“两委”成员、十分之一以上村(居)民联名或五分之一以上村(居)民代表联
名提出的议题,由村(居)民委员会统一受理,经村(居)党组织和村(居)民委员会联席会议研究提
出初步意见或方案。
5.3.3 议题审查、确定后应进行公示。
5.4 验题
5.4.1 围绕议题清单,由村(社区)“两委”干部、网格员等开展民意摸排与调查研究。了解群众对
议题的真实想法,结合实际谋划相关议题的解决方案。
5.4.2 根据需要协商的内容、形式和要求等,明确协商的主体,组织民主议事团。
5.5 议题
5.5.1 会务准备
5.5.1.1 应准备议题材料,包括事项背景资料与议题来源、会议签到表、相关专家的专业性意见、建
议或政府部门的文件等。
5.5.1.2 民主议事团负责人应于民情走访后确定日期召集开展民主议事协商活动,并在协商会议召开
前3 个工作日通过公开栏、电话、网络等方式,向协商主体提前通报议事协商内容、时间、地点、形
式和相关信息。
5.5.1.3 议事协商宜围绕某一议题或三至四个比较集中的意见或解决方案进行。
5.5.1.4 会议宜配备主持人、记录员、监督员等。
5.5.2 会议组织
5.5.2.1 协商过程应全程采用文字、音频等形式进行记录,并形成《议事协商记录表》(见附录B)。
5.5.2.2 应由负责人说明协商议题、公布协商纪律,明确发言次序和时间,组织协商主体进行讨论、
沟通、协商,具体流程为:
——清点并报告到会人数;
——通报议题提出和审核情况;
——通报提交本次会议协商的议题内容;
——议题提出人对议题进行说明;
——议事团成员就议题依次发言,发言应当、简明扼要,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议事团成员就议题进行协商讨论;
——议事团成员对议题进行表决。
T/ZSP 012—2024
5
5.5.3 投票表决
5.5.3.1 表决应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可采取书面、举手等方式表决,表决应公开计票、当场公
布计票结果。
5.5.3.2 经实到会人员表决超过三分之二赞成的,可确定为议事协商主体达成一致意见,并提出可落
实的意见,法律法规及政策有规定表决比例的事项除外。
5.5.3.3 表决未通过的,终止议事协商或待时机成熟后再次组织开展议事协商,若协商事宜紧急可直
接由村(居)民会议、村(居)民代表会议决策。
5.6 亮题
5.6.1 议事协商结果应在公开栏、微信公众号等线上线下渠道公开公示,公示过程中应保护个人隐私
和信息。
5.6.2 群众对议事协商成果,议题处置进度及结果存在疑虑,应由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进行解释说
明。
5.6.3 村(社区)“两委”应召开会议对议事协商成果进行研究,讨论形成采纳意见和决策方案,结
果落实方式如下:
——对需进入民主决策的事项,启动民主决策程序;
——对需村(社区)“两委”落实的事项,应积极组织实施,落实情况由村(社区)务监督委员
会负责监督实施,并在规定期限内通过村(社区)务公开栏等渠道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对受政府或部门委托的议事协商事项,议事协商成果应向基层政府或部门报告,并将议事协
商成果采纳情况和落实情况告知利益相关方。
5.7 反馈
5.7.1 应定期委派村(社区)“两委”干部、网格员等开展群众满意度评价,听取群众对上轮议事协
商议题落实情况的意见建议,并根据反馈进行复盘总结,持续改进议事协商方法。
5.7.2 应以综合信息、图片新闻、专报信息等形式开展信息宣传报道工作,反映工作动态、实践成果
和热点难点问题。
5.8 归档
按照“一题一卷”方式,应对议事协商程序记录进行存档(见附录C),制定记录信息的格式、标
识、保护、检索、作废等管理制度,并对各类形式的记录进行归档。
6 评价改进
6.1 开展对“夏履民主程序”基层协商治理工作情况的汇总通报、绩效评估等工作,内容包括:
——协商主体设置情况;
——协商程序合规情况;
——全年召开频次及落地见效情况;
——信息宣传推广情况;
——记录归档完整情况。
6.2 宜建立持续改进机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并对改进情况进行跟踪,具体如下:
——收集各方参会人员或专业人士的意见或建议,并不断改进;
——对基层协商治理全过程进行记录与追溯,及时总结经验;
——开展基层干部群众的培训和交流学习工作,提高组织开展协商的能力和水平。
T/ZSP 012—2024
6
附录A
(资料性)
民主议事反馈意见表
《民主议事反馈意见表》见表A.1。
表A.1 民主议事反馈意见表
事项来源: 日期:
走访日期事项编号XX 村(社)-2024-001 号
反映人姓名
联系方式
居住地址
问题分类
征地拆迁违章建筑建房审批工程管理
邻里矛盾社会保障民生问题生态环境
其他:
反映问题诉求:
民主议事协商意见:
民主议事团负责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签名:
日期:
驻村(社区)指导员意见:
签名:
日期:
联村(社区)领导意见:
签名:
日期:
T/ZSP 012—2024
7
附录B
(资料性)
议事协商记录表
《议事协商记录表》见表B.1。
表B.1 议事协商记录表
协商议题
协商主体
协商时间协商地点协商方式
协商
主持人
协商
记录员
协商
监督员
协商过程
主要记录协商流程、发言情况、现场情况,特别应逐条记录协商内容,达成的共识、异议的
内容,以及提供表决的协商意见等。
协商表决
记录协商表决情况,包括表决人数、赞成人数、反对人数、弃权人数以及赞成人数、反对人
数、弃权人数所占比例;
表决人数: 人;赞成人数: 人;反对人数: 人;弃权人数: 人;
赞成人数比例: %;反对人数比例: %;弃权人数比例: %。
协商结果
(1)确认协商结果:
□ 经实到会人员表决超过三分之二的,视为协商主体达成一致意见。
□ 表决未通过的,终止议事协商或者待时机成熟后再次组织开展议事协商。
(2)协商利益主体达成一致意见时,记录可落实的协商意见以及如何监督落实等内容;如需
再次组织开展协商时,记录再次开展协商的时机、要求等。
协商记录员签字:
T/ZSP 012—2024
8
附录C
(资料性)
“夏履民主程序”议事协商程序
“夏履民主程序”议事协商程序见图C.1。
图C.1 “夏履民主程序”议事协商程序
CCS A 16
团体标准
T/ZSP 012—2024
“夏履民主程序”基层协商治理工作规范
2024 - 12 - 30 发布2024 - 12 - 30 实施
浙江省公共管理学会 发布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3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3 术语和定义........................................................................... 3
4 协商主体............................................................................. 3
4.1 组成............................................................................. 3
4.2 确定............................................................................. 3
5 协商程序............................................................................. 3
5.1 寻题............................................................................. 3
5.2 筛题............................................................................. 4
5.3 确题............................................................................. 4
5.4 验题............................................................................. 4
5.5 议题............................................................................. 4
5.6 亮题............................................................................. 5
5.7 反馈............................................................................. 5
5.8 归档............................................................................. 5
6 评价改进............................................................................. 5
附录A (资料性) 民主议事反馈意见表....................................................6
附录B (资料性) 议事协商记录表........................................................7
附录C (资料性) “夏履民主程序”议事协商程序..........................................8
T/ZSP 012—2024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浙江省公共管理学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夏履镇人民政府、浙江省长三角公共服务标准化研究院、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
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丁越铭、黄飚、陈帅、车炎琪、宋淼、张欢、李一。
T/ZSP 012—2024
3
“夏履民主程序”基层协商治理工作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夏履民主程序”基层协商治理工作的协商主体、协商程序以及评价改进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村(社区)协商治理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协商主体
4.1 组成
应按照协商事项动态组建民主议事团作为协商主体,成员总人数应为奇数,成员包括:
——负责人:由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
——常规成员:包括村(社区)“两委”干部代表、镇联村(社区)领导和驻村(社区)指导员
代表、党员代表、村民(居民)代表、网格员代表等;
——特邀成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众代表、社会组织代表、法律界人士、公共利益相关方
代表等。
4.2 确定
4.2.1 由村(社区)党组织、村(居)民委员会主要负责人组织村(社区)议事协商工作。
4.2.2 根据协商议题初步确定协商主体:
——涉及村(社区)内部的事项,由村(社区)党组织、村(居)民委员会牵头确定协商主体;
——涉及两个以上村(社区)的事项,由事项关联的村(社区)党组织、村(居)民委员会牵头
确定协商主体。
4.2.3 初步确定协商主体后进行公示,对公示有异议的需经村(社区)党组织、村(居)民委员会进
行研究处理,无异议后予以确定。
5 协商程序
5.1 寻题
5.1.1 民情走访
5.1.1.1 乡镇(街道)党委、政府领导、驻村(社区)指导员及相关基层站所干部,每周选取一个固
定日期到联系村(社区)以接待群众、召开座谈会、现场察看等形式定点开展走访活动,记录《民主议
事反馈意见表》(见附录A),并将问题汇总至问题库。
5.1.1.2 村(社区)应于走访前1 天以广播或公告等形式将时间、地点告知群众。
5.1.1.3 村(社区)干部、网格员应常态化开展走访活动,收集问题并汇总至问题库。
5.1.2 接收反映
群众可通过政务热线、公开意见箱等渠道向村(社区)“两委”干部、镇联村(社区)领导和驻村
(社区)指导员等主动反映问题,接收的问题应汇总至问题库。
T/ZSP 012—2024
4
5.2 筛题
5.2.1 村(社区)“两委”会应从问题库中梳理村(社区)本级重点议题,经研讨后提出议题优先级
顺序,初步形成本轮议事协商的议题清单,协商议题包括以下内容:
——上级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推进落实过程中需要协商的事项;
——村(社区)发展过程中涉及群众利益的重要事项、重点项目和公共事务等;
——村(社区)群众反映强烈、迫切需要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矛盾纠纷和意见诉求等;
——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议事协商的事项。
5.2.2 协商议题不应包括以下内容:
——涉及党的政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有明文规定的事项;
——上级党委、政府有明确要求、明文规定的事项;
——村规民约已作规定或违反公序良俗的事项;
——明显违反社会公平原则的事项;
——属于个体矛盾纠纷的事项。
5.3 确题
5.3.1 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将初步形成的议题清单上报乡镇(街道)联村领导和分管领导,审核议
题的可行性后确定议题清单。
5.3.2 由村(社区)“两委”成员、十分之一以上村(居)民联名或五分之一以上村(居)民代表联
名提出的议题,由村(居)民委员会统一受理,经村(居)党组织和村(居)民委员会联席会议研究提
出初步意见或方案。
5.3.3 议题审查、确定后应进行公示。
5.4 验题
5.4.1 围绕议题清单,由村(社区)“两委”干部、网格员等开展民意摸排与调查研究。了解群众对
议题的真实想法,结合实际谋划相关议题的解决方案。
5.4.2 根据需要协商的内容、形式和要求等,明确协商的主体,组织民主议事团。
5.5 议题
5.5.1 会务准备
5.5.1.1 应准备议题材料,包括事项背景资料与议题来源、会议签到表、相关专家的专业性意见、建
议或政府部门的文件等。
5.5.1.2 民主议事团负责人应于民情走访后确定日期召集开展民主议事协商活动,并在协商会议召开
前3 个工作日通过公开栏、电话、网络等方式,向协商主体提前通报议事协商内容、时间、地点、形
式和相关信息。
5.5.1.3 议事协商宜围绕某一议题或三至四个比较集中的意见或解决方案进行。
5.5.1.4 会议宜配备主持人、记录员、监督员等。
5.5.2 会议组织
5.5.2.1 协商过程应全程采用文字、音频等形式进行记录,并形成《议事协商记录表》(见附录B)。
5.5.2.2 应由负责人说明协商议题、公布协商纪律,明确发言次序和时间,组织协商主体进行讨论、
沟通、协商,具体流程为:
——清点并报告到会人数;
——通报议题提出和审核情况;
——通报提交本次会议协商的议题内容;
——议题提出人对议题进行说明;
——议事团成员就议题依次发言,发言应当、简明扼要,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议事团成员就议题进行协商讨论;
——议事团成员对议题进行表决。
T/ZSP 012—2024
5
5.5.3 投票表决
5.5.3.1 表决应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可采取书面、举手等方式表决,表决应公开计票、当场公
布计票结果。
5.5.3.2 经实到会人员表决超过三分之二赞成的,可确定为议事协商主体达成一致意见,并提出可落
实的意见,法律法规及政策有规定表决比例的事项除外。
5.5.3.3 表决未通过的,终止议事协商或待时机成熟后再次组织开展议事协商,若协商事宜紧急可直
接由村(居)民会议、村(居)民代表会议决策。
5.6 亮题
5.6.1 议事协商结果应在公开栏、微信公众号等线上线下渠道公开公示,公示过程中应保护个人隐私
和信息。
5.6.2 群众对议事协商成果,议题处置进度及结果存在疑虑,应由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进行解释说
明。
5.6.3 村(社区)“两委”应召开会议对议事协商成果进行研究,讨论形成采纳意见和决策方案,结
果落实方式如下:
——对需进入民主决策的事项,启动民主决策程序;
——对需村(社区)“两委”落实的事项,应积极组织实施,落实情况由村(社区)务监督委员
会负责监督实施,并在规定期限内通过村(社区)务公开栏等渠道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对受政府或部门委托的议事协商事项,议事协商成果应向基层政府或部门报告,并将议事协
商成果采纳情况和落实情况告知利益相关方。
5.7 反馈
5.7.1 应定期委派村(社区)“两委”干部、网格员等开展群众满意度评价,听取群众对上轮议事协
商议题落实情况的意见建议,并根据反馈进行复盘总结,持续改进议事协商方法。
5.7.2 应以综合信息、图片新闻、专报信息等形式开展信息宣传报道工作,反映工作动态、实践成果
和热点难点问题。
5.8 归档
按照“一题一卷”方式,应对议事协商程序记录进行存档(见附录C),制定记录信息的格式、标
识、保护、检索、作废等管理制度,并对各类形式的记录进行归档。
6 评价改进
6.1 开展对“夏履民主程序”基层协商治理工作情况的汇总通报、绩效评估等工作,内容包括:
——协商主体设置情况;
——协商程序合规情况;
——全年召开频次及落地见效情况;
——信息宣传推广情况;
——记录归档完整情况。
6.2 宜建立持续改进机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并对改进情况进行跟踪,具体如下:
——收集各方参会人员或专业人士的意见或建议,并不断改进;
——对基层协商治理全过程进行记录与追溯,及时总结经验;
——开展基层干部群众的培训和交流学习工作,提高组织开展协商的能力和水平。
T/ZSP 012—2024
6
附录A
(资料性)
民主议事反馈意见表
《民主议事反馈意见表》见表A.1。
表A.1 民主议事反馈意见表
事项来源: 日期:
走访日期事项编号XX 村(社)-2024-001 号
反映人姓名
联系方式
居住地址
问题分类
征地拆迁违章建筑建房审批工程管理
邻里矛盾社会保障民生问题生态环境
其他:
反映问题诉求:
民主议事协商意见:
民主议事团负责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签名:
日期:
驻村(社区)指导员意见:
签名:
日期:
联村(社区)领导意见:
签名:
日期:
T/ZSP 012—2024
7
附录B
(资料性)
议事协商记录表
《议事协商记录表》见表B.1。
表B.1 议事协商记录表
协商议题
协商主体
协商时间协商地点协商方式
协商
主持人
协商
记录员
协商
监督员
协商过程
主要记录协商流程、发言情况、现场情况,特别应逐条记录协商内容,达成的共识、异议的
内容,以及提供表决的协商意见等。
协商表决
记录协商表决情况,包括表决人数、赞成人数、反对人数、弃权人数以及赞成人数、反对人
数、弃权人数所占比例;
表决人数: 人;赞成人数: 人;反对人数: 人;弃权人数: 人;
赞成人数比例: %;反对人数比例: %;弃权人数比例: %。
协商结果
(1)确认协商结果:
□ 经实到会人员表决超过三分之二的,视为协商主体达成一致意见。
□ 表决未通过的,终止议事协商或者待时机成熟后再次组织开展议事协商。
(2)协商利益主体达成一致意见时,记录可落实的协商意见以及如何监督落实等内容;如需
再次组织开展协商时,记录再次开展协商的时机、要求等。
协商记录员签字:
T/ZSP 012—2024
8
附录C
(资料性)
“夏履民主程序”议事协商程序
“夏履民主程序”议事协商程序见图C.1。
图C.1 “夏履民主程序”议事协商程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