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GXDSL 045-2024 音乐心理干预技术规范
- 文件大小:341.4 KB
- 标准类型:综合团体标准
- 标准语言:中文版
- 文件类型:PDF文档
- 更新时间:2025-03-07
- 下载次数:
- 标签:
资料介绍
ICS 33 .080.99
Q8491
团体标准
T/GXDSL 045—2024
音乐心理干预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Music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2024 - 12 - 31 发布2024 - 12 - 31 实施
广西电子商务企业联合会发布
目 次
前 言............................................................................. II
一、范围.............................................................................. 1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1
三、术语和定义........................................................................ 1
四、基本原则.......................................................................... 2
五、干预人员.......................................................................... 2
1. 专业资质......................................................................... 2
2. 专业素养......................................................................... 2
六、干预环境与设备.................................................................... 3
1. 干预环境......................................................................... 3
2. 干预设备......................................................................... 3
七、干预对象评估...................................................................... 4
1. 评估内容......................................................................... 4
2. 评估方法......................................................................... 4
八、干预方法与流程.................................................................... 5
1. 干预方法......................................................................... 5
2. 干预流程......................................................................... 6
九、干预效果评估...................................................................... 6
1. 评估指标......................................................................... 6
2. 评估时间......................................................................... 7
3. 评估方法......................................................................... 8
十、伦理与安全........................................................................ 8
1. 伦理原则......................................................................... 8
2. 安全保障......................................................................... 9
十一、附则............................................................................ 9
T/GXDSL 045—2024
II
前 言
本文件依据GB/T 1.1-2020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广西产学研科学研究院提出。
本文件由广西电子商务企业联合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西研科院高新技术有限公司,广西蓝脑科技有限公司,广西产学研科学研究院,
广西礼仪文化交流协会,南宁市兴宁区天狮岭路幼儿园,深圳市盛世任我行科技有限公司,豫章师
范学院,西安大康叁陆玖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西安云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大学(乐陵)人工
智能研究院,西安蓝脑科技有限公司,成都锦城学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华中科技大学,西
安欧亚学院,深圳市康宁医院,西那瓦国际大学(泰国),广西研科院传媒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邹坚,韦新,黄剑敏,李莉,赵国艳,庄文斌,董志举,陈世卿,方鹏,韦博
鲲,张妍,赵闪光,曾玲芸,徐锡珍,李世恒。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T/GXDSL 045—2024
1
音乐心理干预技术规范
一、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音乐心理干预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干预人员、干预环境与设备、干预对象评估、
干预方法与流程、干预效果评估以及伦理与安全等方面的技术规范。适用于各类专业心理健康机构、医
疗机构、教育机构以及相关音乐治疗从业者开展音乐心理干预工作。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 《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确保音乐心理干预活动在合法合规的框架内进行,保障干预对
象的权益与安全,规范干预过程中的专业行为与责任。
•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伦理守则(第二版)》:为音乐心理干预人员提供伦理准
则,包括尊重、保密、专业胜任力、避免多重关系等方面的要求,指导干预过程中的人际互动与决策。
• [相关音乐治疗专业标准与指南,如世界音乐治疗联合会(WFMT)制定的专业标准等]:为音乐心
理干预的具体技术方法、操作流程等提供参考依据,确保实践的专业性与规范性。
三、术语和定义
• 音乐心理干预:是指经过专业培训的音乐心理干预师运用音乐体验、音乐创作、音乐聆听等多种
音乐活动形式,结合心理学原理和方法,针对不同个体的心理需求、心理状态和心理问题,有目的、有
计划地进行干预,以促进其心理调适、情感表达、认知改变、人际关系改善以及心理健康提升的专业活
动。
• 音乐心理干预师:具备音乐治疗、心理学等相关专业背景知识与技能,取得相应资质或认证,能
够独立实施音乐心理干预的专业人员。
T/GXDSL 045—2024
2
四、基本原则
• 个性化原则:根据干预对象的年龄、性别、文化背景、心理特质、心理问题类型与严重程度等因
素,量身定制个性化的音乐心理干预方案,以满足其独特的心理需求与治疗目标。
• 整体性原则:将干预对象视为一个身心整体,综合考虑其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相互
作用与影响,通过音乐干预促进整体功能的平衡与协调发展。
• 循序渐进原则:音乐心理干预应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逐步推进,使干
预对象能够逐步适应和接受干预过程,避免因过度刺激或难度过高而导致的抵触或不适。
• 保密与尊重原则:严格保护干预对象的个人隐私信息,在干预过程中尊重其人格尊严、价值观、
文化信仰、情感体验等,建立安全、信任、平等的治疗关系。
五、干预人员
1. 专业资质
• 音乐心理干预师应具备音乐治疗、心理学、精神病学或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取得国家认
可的音乐治疗师职业资格证书或同等专业资质认证。
• 需接受系统的音乐心理干预培训,包括音乐治疗理论与技术、心理学基础理论、心理评估与诊断、
临床实践督导等方面的培训,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600 小时,其中临床实践时间不少于200 小时。
2. 专业素养
• 熟悉各类音乐心理干预方法与技术,如音乐放松训练、音乐想象技术、即兴音乐创作、歌曲讨论
与分析等,并能够根据干预对象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 具备良好的音乐素养,包括音乐感知、音乐表现、音乐理解、音乐创作等能力,能够熟练运用一
T/GXDSL 045—2024
3
种或多种乐器进行现场演奏与引导。
• 拥有较强的心理洞察力、沟通能力、共情能力和应变能力,能够敏锐地感知干预对象的心理变化,
有效地进行沟通与互动,适时调整干预策略与方法,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六、干预环境与设备
1. 干预环境
• 音乐心理干预应在安静、舒适、安全、私密且隔音良好的空间内进行,房间面积一般不少于15 平
方米,室内温度控制在22℃ - 25℃,相对湿度40% - 60%,光线柔和自然。
• 房间布置应简洁、温馨、富有艺术氛围,可适当摆放一些绿色植物、艺术画作或音乐相关的装饰
品,但避免过于繁杂或分散注意力。房间内应配备舒适的座椅、躺椅或沙发,以及可供干预对象自由活
动的空间。
2. 干预设备
• 配备专业的音乐播放设备,如高品质音响系统、音乐播放器等,能够清晰、准确地播放各种类型
的音乐素材,包括古典音乐、民族音乐、现代音乐、自然音效等,且音量可灵活调节,以满足不同干预
场景的需求。
• 拥有多种乐器,如钢琴、吉他、鼓、各类打击乐器、吹奏乐器等,乐器应性能良好、音准准确,
并定期进行调试与维护。同时,配备相应的乐器配件,如琴弦、鼓槌、乐谱架等。
• 准备录音设备,如数字录音机、录音笔等,用于记录干预过程中的音乐创作、对话、演奏等内容,
以便后续分析与评估,但需在干预对象知情同意的前提下使用。
• 提供必要的辅助设备,如放松训练道具(如眼罩、深呼吸引导器等)、音乐创作工具(如纸笔、
绘画工具、音乐制作软件等)、心理测评量表与问卷等。
T/GXDSL 045—2024
4
七、干预对象评估
1. 评估内容
• 基本信息收集:了解干预对象的姓名、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家庭背景、联系方式等基
本情况。
• 心理问题评估:运用标准化心理测评工具,如症状自评量表(SCL - 90)、抑郁自评量表(SDS)、
焦虑自评量表(SAS)等,以及临床访谈、观察等方法,全面评估干预对象当前存在的心理问题类型(如
焦虑症、抑郁症、创伤后应激障碍、人际关系问题等)、严重程度(轻度、中度、重度)、持续时间、
诱发因素、发展趋势等。
• 音乐背景与偏好评估:询问干预对象的音乐学习经历、音乐喜好类型(如古典、流行、摇滚、爵
士等)、对音乐的情感反应、音乐在其生活中的角色与作用等,以便选择合适的音乐素材与干预方法。
• 生理健康状况评估:了解干预对象的身体基本健康状况,包括是否有慢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
听力障碍等,以及当前的药物使用情况,以确保音乐心理干预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2. 评估方法
• 心理测评:采用标准化心理测评量表进行量化评估,测评过程应严格按照量表的施测要求与规范
进行,确保测评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 临床访谈:由音乐心理干预师与干预对象进行面对面的深入访谈,了解其心理问题的详细情况、
个人经历、情感体验、思维方式、人际关系等,访谈过程中应运用良好的倾听、提问、共情等技巧,引
导干预对象充分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与想法。
• 观察法:在自然情境或特定的评估情境下,观察干预对象的行为表现、情绪反应、语言表达、身
体姿势、眼神交流等非语言信息,以获取有关其心理状态与心理问题的线索与证据。
• 音乐反应评估:通过让干预对象聆听不同类型的音乐片段,观察其生理反应(如心率、血压、呼
吸频率、皮肤电反应等)、情绪变化、注意力集中程度、身体动作等音乐反应,了解其对音乐的敏感性
T/GXDSL 045—2024
5
与偏好性。
八、干预方法与流程
1. 干预方法
• 音乐放松训练:引导干预对象选择舒适的姿势躺或坐,闭上眼睛,播放舒缓、柔和、节奏缓慢的
音乐,如古典音乐中的慢板乐章、自然音效(如海浪声、鸟鸣声、雨声等)或专门制作的放松音乐。同
时,运用语言引导干预对象进行深呼吸训练、全身肌肉渐进性放松练习,帮助其排除杂念,放松身心,
减轻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每次训练时间一般为20 - 30 分钟,可根据干预对象的情况适当调整。
• 音乐想象技术:在安静舒适的环境中,播放特定的音乐,如具有丰富意象和情感色彩的音乐作品
(如某些电影配乐、古典音乐中的幻想曲等),引导干预对象闭上眼睛,集中注意力聆听音乐,跟随音
乐的旋律、节奏、和声等元素展开自由想象,想象自己置身于各种场景、情境或故事之中,并鼓励其在
想象过程中充分体验和感受所产生的情感、意象、思绪等。干预师可在适当时候通过轻声提问、引导描
述等方式,帮助干预对象深入探索和表达其内心世界。音乐想象技术每次持续时间约为30 - 45 分钟,
结束后可与干预对象一起分享和讨论想象的内容与体验。
• 即兴音乐创作:根据干预对象的人数和具体情况,提供各种乐器(如钢琴、吉他、鼓、打击乐器
等)或非乐器发声工具(如人声、拍手、跺脚等),鼓励干预对象在没有预先设定音乐主题和结构的情
况下,自由地运用这些工具进行即兴音乐创作。创作过程中,干预师可通过引导、示范、参与互动等方
式,帮助干预对象表达自己的情感、想法、经历、冲突等内心体验,促进其自我认知、情感宣泄、创造
力发挥以及人际关系改善。即兴音乐创作的时间可根据干预对象的兴趣、投入程度和创作进展灵活掌握,
一般为40 - 60 分钟,结束后可对创作的音乐作品进行分析、讨论和分享。
• 歌曲讨论与分析:选择与干预对象心理问题或情感状态相关的歌曲,如表达情感困境、希望、勇
气、成长等主题的歌曲,播放给干预对象聆听。聆听后,引导干预对象对歌曲的歌词、旋律、节奏、演
唱风格等方面进行讨论与分析,分享自己对歌曲的理解、感受、联想以及与自身经历的联系。通过歌曲
讨论与分析,帮助干预对象深入探索自己的情感世界,获得情感共鸣与支持,启发思考与认知改变,促
进心理成长与自我疗愈。每次歌曲讨论与分析的时间约为30 - 45 分钟。
T/GXDSL 045—2024
6
2. 干预流程
• 初始访谈与评估阶段(第1 次- 第2 次会谈):与干预对象进行首次接触,建立良好的治疗
关系,向其介绍音乐心理干预的基本原理、方法、流程、保密原则等。通过心理测评、临床访谈、观察
等方法对干预对象进行全面评估,收集相关信息,确定其心理问题类型、严重程度、音乐背景与偏好等,
制定个性化的音乐心理干预方案,并与干预对象进行沟通和协商,取得其同意与配合。
• 干预实施阶段(第3 次- 第10 次会谈):按照干预方案,有计划地运用音乐放松训练、音乐
想象技术、即兴音乐创作、歌曲讨论与分析等干预方法对干预对象进行心理干预。每次会谈开始时,先
与干预对象回顾上一次会谈的内容与体验,了解其在两次会谈期间的心理变化与生活情况。然后根据干
预计划进行相应的音乐干预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密切观察干预对象的反应与表现,及时调整干预策略与
方法,确保干预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会谈结束前,预留一定时间与干预对象一起总结本次会谈的收获与
体会,布置适当的家庭作业,如聆听特定音乐、进行简单音乐创作练习、记录情绪变化与音乐体验等,
以巩固和延伸干预效果。
• 巩固与结束阶段(第11 次- 第12 次会谈):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干预后,对干预对象的心理
状态进行再次评估,与初始评估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评估干预效果。如果干预对象的心理问题得到明显
改善或解决,逐渐减少音乐干预的频率和强度,引导其将在干预过程中所学到的心理调适方法和技能应
用到日常生活中,实现自我心理保健。在最后一次会谈中,与干预对象一起回顾整个干预过程,总结经
验与成果,处理离别情绪,鼓励其继续保持积极的心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为干预对象提供后续
的跟踪服务信息,如如有需要可进行定期回访或转介其他专业机构进行进一步的支持与治疗。
九、干预效果评估
1. 评估指标
• 心理症状改善指标:对比干预前后干预对象在标准化心理测评量表(如SCL - 90、SDS、SAS 等)
T/GXDSL 045—2024
7
上的得分变化,评估其焦虑、抑郁、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等心理症状的改善情况。量表得分显著降低,
表明心理症状得到缓解或改善。
• 情绪状态指标:通过观察、访谈以及干预对象的自我报告,评估其干预前后情绪状态的变化,包
括情绪稳定性、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的比例、情绪调节能力等方面。例如,情绪更加稳定、积极情绪增
多、消极情绪减少、能够更好地应对和调节情绪等,均表明情绪状态有所改善。
• 认知改变指标:了解干预对象在干预前后对自我、他人、世界的认知观念是否发生改变,如自我
认知更加清晰、积极,对人际关系的理解和处理能力提高,对生活事件的认知更加客观、合理等。可通
过认知测评工具、临床访谈、案例分析等方法进行评估。
• 行为表现指标:观察干预对象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社交等方面的行为表现是否有所改变,
如行为更加适应社会规范、学习或工作效率提高、社交活动增加、人际关系更加和谐等。可由干预对象
本人、其家人、朋友、同事等提供相关信息进行综合评估。
• 生理指标: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测量干预对象干预前后的某些生理指标变化,如心率、血压、
呼吸频率、皮肤电反应、脑电波等,以了解音乐心理干预对其生理状态的影响。例如,心率和血压趋于
正常、呼吸更加平稳、皮肤电反应降低、脑电波显示更加放松或专注等生理指标变化,可作为干预效果
的辅助评估依据。
2. 评估时间
• 短期效果评估:在干预进行到中期(第5 次- 第6 次会谈)时,进行一次初步的效果评估,
主要了解干预对象在这一阶段心理状态的变化情况,评估干预方法的有效性和适应性,以便及时调整干
预方案。
• 中期效果评估:在干预进行到第10 次会谈左右时,进行较为全面的中期效果评估,综合运用多
种评估指标和方法,全面评估干预对象的心理症状、情绪状态、认知改变、行为表现等方面的变化情况,
确定干预是否达到预期目标,为下一阶段的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 长期效果评估:在干预结束后的1 - 3 个月内,对干预对象进行跟踪回访,进行长期效果评估,
了解其在干预结束后心理状态的维持情况、是否出现复发或新的问题、对干预效果的满意度等,评估音
乐心理干预的长期效果和可持续性。
T/GXDSL 045—2024
8
3. 评估方法
• 心理测评法:再次使用干预前相同的标准化心理测评量表对干预对象进行施测,对比前后得分变
化,量化评估心理症状改善情况。
• 自我报告法:让干预对象填写自我报告问卷或进行口头报告,描述自己在干预前后心理状态、情
绪体验、认知变化、行为表现等方面的感受与变化,提供主观体验方面的评估信息。
• 他人评价法:邀请干预对象的家人、朋友、同事等与其密切接触的人员填写评价问卷或进行访谈,
从他人视角了解干预对象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表现、情绪状态、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变化情况,作为评估
的补充依据。
• 案例分析法:对干预对象的整个干预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和分析,包括评估资料、干预方案、会谈
记录、音乐创作作品、家庭作业完成情况等,通过案例分析深入了解干预效果的产生机制、影响因素以
及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为今后的干预工作提供经验教训。
十、伦理与安全
1. 伦理原则
• 尊重干预对象的自主权,在干预过程中充分告知其相关信息,包括干预目的、方法、过程、可能
的风险与受益等,让其在知情的基础上自主决定是否参与干预,并尊重其在干预过程中的任何选择和决
定。
• 严格保护干预对象的隐私信息,对其个人身份信息、心理测评结果、干预过程中的谈话内容、音
乐创作作品等所有涉及隐私的资料进行保密处理,未经其书面同意,不得向任何第三方透露。
• 确保干预人员具备专业胜任力,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水平,在自己的专业能力范围内
开展音乐心理干预工作,避免因能力不足或超越权限而对干预对象造成伤害。
• 避免与干预对象发生多重关系,如除专业治疗关系外,不得建立商业、社交、情感等其他关系,
T/GXDSL 045—2024
9
以保证干预的客观性、公正性和专业性。
2. 安全保障
• 在干预前,对干预对象进行全面的生理健康状况评估,了解其是否存在可能影响音乐心理干预安
全的身体疾病或生理问题,如严重心脏病、高血压、耳部疾病、精神疾病急性发作期等。对于存在安全
风险的干预对象,应在咨询相关专业医生或专家后,谨慎决定是否进行干预以及调整干预方案,确保干
预过程的安全性。
• 在干预过程中,密切观察干预对象的身体反应和情绪变化,如发现其出现身体不适(如头晕、心
慌、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等)或情绪过度激动(如极度悲伤、愤怒、恐惧等)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
干预活动,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如让其休息、提供心理支持、联系医疗急救人员等,确保干预对象的
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
• 确保干预环境的安全性,定期对干预场所进行安全检查,如检查电器设备、音响设备、座椅、门
窗等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及时排除故障和危险,为干预对象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干预环境。
十一、附则
1. 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标准在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伦理规范的基础上,结合音乐心理干预领域的专业知识与实
践经验,对音乐心理干预的各个环节进行了全面、系统、详细的规范,具有创新性、前瞻性与填补空白
性,为音乐心理干预工作的专业化、规范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与保障,有助于提高音乐心理干
预的质量与效果,促进其在心理健康领域的广泛应用与推广,为更多有心理需求的人群提供有效的心理
服务与帮助。
Q8491
团体标准
T/GXDSL 045—2024
音乐心理干预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Music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2024 - 12 - 31 发布2024 - 12 - 31 实施
广西电子商务企业联合会发布
目 次
前 言............................................................................. II
一、范围.............................................................................. 1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1
三、术语和定义........................................................................ 1
四、基本原则.......................................................................... 2
五、干预人员.......................................................................... 2
1. 专业资质......................................................................... 2
2. 专业素养......................................................................... 2
六、干预环境与设备.................................................................... 3
1. 干预环境......................................................................... 3
2. 干预设备......................................................................... 3
七、干预对象评估...................................................................... 4
1. 评估内容......................................................................... 4
2. 评估方法......................................................................... 4
八、干预方法与流程.................................................................... 5
1. 干预方法......................................................................... 5
2. 干预流程......................................................................... 6
九、干预效果评估...................................................................... 6
1. 评估指标......................................................................... 6
2. 评估时间......................................................................... 7
3. 评估方法......................................................................... 8
十、伦理与安全........................................................................ 8
1. 伦理原则......................................................................... 8
2. 安全保障......................................................................... 9
十一、附则............................................................................ 9
T/GXDSL 045—2024
II
前 言
本文件依据GB/T 1.1-2020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广西产学研科学研究院提出。
本文件由广西电子商务企业联合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西研科院高新技术有限公司,广西蓝脑科技有限公司,广西产学研科学研究院,
广西礼仪文化交流协会,南宁市兴宁区天狮岭路幼儿园,深圳市盛世任我行科技有限公司,豫章师
范学院,西安大康叁陆玖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西安云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大学(乐陵)人工
智能研究院,西安蓝脑科技有限公司,成都锦城学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华中科技大学,西
安欧亚学院,深圳市康宁医院,西那瓦国际大学(泰国),广西研科院传媒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邹坚,韦新,黄剑敏,李莉,赵国艳,庄文斌,董志举,陈世卿,方鹏,韦博
鲲,张妍,赵闪光,曾玲芸,徐锡珍,李世恒。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T/GXDSL 045—2024
1
音乐心理干预技术规范
一、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音乐心理干预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干预人员、干预环境与设备、干预对象评估、
干预方法与流程、干预效果评估以及伦理与安全等方面的技术规范。适用于各类专业心理健康机构、医
疗机构、教育机构以及相关音乐治疗从业者开展音乐心理干预工作。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 《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确保音乐心理干预活动在合法合规的框架内进行,保障干预对
象的权益与安全,规范干预过程中的专业行为与责任。
•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伦理守则(第二版)》:为音乐心理干预人员提供伦理准
则,包括尊重、保密、专业胜任力、避免多重关系等方面的要求,指导干预过程中的人际互动与决策。
• [相关音乐治疗专业标准与指南,如世界音乐治疗联合会(WFMT)制定的专业标准等]:为音乐心
理干预的具体技术方法、操作流程等提供参考依据,确保实践的专业性与规范性。
三、术语和定义
• 音乐心理干预:是指经过专业培训的音乐心理干预师运用音乐体验、音乐创作、音乐聆听等多种
音乐活动形式,结合心理学原理和方法,针对不同个体的心理需求、心理状态和心理问题,有目的、有
计划地进行干预,以促进其心理调适、情感表达、认知改变、人际关系改善以及心理健康提升的专业活
动。
• 音乐心理干预师:具备音乐治疗、心理学等相关专业背景知识与技能,取得相应资质或认证,能
够独立实施音乐心理干预的专业人员。
T/GXDSL 045—2024
2
四、基本原则
• 个性化原则:根据干预对象的年龄、性别、文化背景、心理特质、心理问题类型与严重程度等因
素,量身定制个性化的音乐心理干预方案,以满足其独特的心理需求与治疗目标。
• 整体性原则:将干预对象视为一个身心整体,综合考虑其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相互
作用与影响,通过音乐干预促进整体功能的平衡与协调发展。
• 循序渐进原则:音乐心理干预应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逐步推进,使干
预对象能够逐步适应和接受干预过程,避免因过度刺激或难度过高而导致的抵触或不适。
• 保密与尊重原则:严格保护干预对象的个人隐私信息,在干预过程中尊重其人格尊严、价值观、
文化信仰、情感体验等,建立安全、信任、平等的治疗关系。
五、干预人员
1. 专业资质
• 音乐心理干预师应具备音乐治疗、心理学、精神病学或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取得国家认
可的音乐治疗师职业资格证书或同等专业资质认证。
• 需接受系统的音乐心理干预培训,包括音乐治疗理论与技术、心理学基础理论、心理评估与诊断、
临床实践督导等方面的培训,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600 小时,其中临床实践时间不少于200 小时。
2. 专业素养
• 熟悉各类音乐心理干预方法与技术,如音乐放松训练、音乐想象技术、即兴音乐创作、歌曲讨论
与分析等,并能够根据干预对象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 具备良好的音乐素养,包括音乐感知、音乐表现、音乐理解、音乐创作等能力,能够熟练运用一
T/GXDSL 045—2024
3
种或多种乐器进行现场演奏与引导。
• 拥有较强的心理洞察力、沟通能力、共情能力和应变能力,能够敏锐地感知干预对象的心理变化,
有效地进行沟通与互动,适时调整干预策略与方法,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六、干预环境与设备
1. 干预环境
• 音乐心理干预应在安静、舒适、安全、私密且隔音良好的空间内进行,房间面积一般不少于15 平
方米,室内温度控制在22℃ - 25℃,相对湿度40% - 60%,光线柔和自然。
• 房间布置应简洁、温馨、富有艺术氛围,可适当摆放一些绿色植物、艺术画作或音乐相关的装饰
品,但避免过于繁杂或分散注意力。房间内应配备舒适的座椅、躺椅或沙发,以及可供干预对象自由活
动的空间。
2. 干预设备
• 配备专业的音乐播放设备,如高品质音响系统、音乐播放器等,能够清晰、准确地播放各种类型
的音乐素材,包括古典音乐、民族音乐、现代音乐、自然音效等,且音量可灵活调节,以满足不同干预
场景的需求。
• 拥有多种乐器,如钢琴、吉他、鼓、各类打击乐器、吹奏乐器等,乐器应性能良好、音准准确,
并定期进行调试与维护。同时,配备相应的乐器配件,如琴弦、鼓槌、乐谱架等。
• 准备录音设备,如数字录音机、录音笔等,用于记录干预过程中的音乐创作、对话、演奏等内容,
以便后续分析与评估,但需在干预对象知情同意的前提下使用。
• 提供必要的辅助设备,如放松训练道具(如眼罩、深呼吸引导器等)、音乐创作工具(如纸笔、
绘画工具、音乐制作软件等)、心理测评量表与问卷等。
T/GXDSL 045—2024
4
七、干预对象评估
1. 评估内容
• 基本信息收集:了解干预对象的姓名、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家庭背景、联系方式等基
本情况。
• 心理问题评估:运用标准化心理测评工具,如症状自评量表(SCL - 90)、抑郁自评量表(SDS)、
焦虑自评量表(SAS)等,以及临床访谈、观察等方法,全面评估干预对象当前存在的心理问题类型(如
焦虑症、抑郁症、创伤后应激障碍、人际关系问题等)、严重程度(轻度、中度、重度)、持续时间、
诱发因素、发展趋势等。
• 音乐背景与偏好评估:询问干预对象的音乐学习经历、音乐喜好类型(如古典、流行、摇滚、爵
士等)、对音乐的情感反应、音乐在其生活中的角色与作用等,以便选择合适的音乐素材与干预方法。
• 生理健康状况评估:了解干预对象的身体基本健康状况,包括是否有慢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
听力障碍等,以及当前的药物使用情况,以确保音乐心理干预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2. 评估方法
• 心理测评:采用标准化心理测评量表进行量化评估,测评过程应严格按照量表的施测要求与规范
进行,确保测评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 临床访谈:由音乐心理干预师与干预对象进行面对面的深入访谈,了解其心理问题的详细情况、
个人经历、情感体验、思维方式、人际关系等,访谈过程中应运用良好的倾听、提问、共情等技巧,引
导干预对象充分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与想法。
• 观察法:在自然情境或特定的评估情境下,观察干预对象的行为表现、情绪反应、语言表达、身
体姿势、眼神交流等非语言信息,以获取有关其心理状态与心理问题的线索与证据。
• 音乐反应评估:通过让干预对象聆听不同类型的音乐片段,观察其生理反应(如心率、血压、呼
吸频率、皮肤电反应等)、情绪变化、注意力集中程度、身体动作等音乐反应,了解其对音乐的敏感性
T/GXDSL 045—2024
5
与偏好性。
八、干预方法与流程
1. 干预方法
• 音乐放松训练:引导干预对象选择舒适的姿势躺或坐,闭上眼睛,播放舒缓、柔和、节奏缓慢的
音乐,如古典音乐中的慢板乐章、自然音效(如海浪声、鸟鸣声、雨声等)或专门制作的放松音乐。同
时,运用语言引导干预对象进行深呼吸训练、全身肌肉渐进性放松练习,帮助其排除杂念,放松身心,
减轻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每次训练时间一般为20 - 30 分钟,可根据干预对象的情况适当调整。
• 音乐想象技术:在安静舒适的环境中,播放特定的音乐,如具有丰富意象和情感色彩的音乐作品
(如某些电影配乐、古典音乐中的幻想曲等),引导干预对象闭上眼睛,集中注意力聆听音乐,跟随音
乐的旋律、节奏、和声等元素展开自由想象,想象自己置身于各种场景、情境或故事之中,并鼓励其在
想象过程中充分体验和感受所产生的情感、意象、思绪等。干预师可在适当时候通过轻声提问、引导描
述等方式,帮助干预对象深入探索和表达其内心世界。音乐想象技术每次持续时间约为30 - 45 分钟,
结束后可与干预对象一起分享和讨论想象的内容与体验。
• 即兴音乐创作:根据干预对象的人数和具体情况,提供各种乐器(如钢琴、吉他、鼓、打击乐器
等)或非乐器发声工具(如人声、拍手、跺脚等),鼓励干预对象在没有预先设定音乐主题和结构的情
况下,自由地运用这些工具进行即兴音乐创作。创作过程中,干预师可通过引导、示范、参与互动等方
式,帮助干预对象表达自己的情感、想法、经历、冲突等内心体验,促进其自我认知、情感宣泄、创造
力发挥以及人际关系改善。即兴音乐创作的时间可根据干预对象的兴趣、投入程度和创作进展灵活掌握,
一般为40 - 60 分钟,结束后可对创作的音乐作品进行分析、讨论和分享。
• 歌曲讨论与分析:选择与干预对象心理问题或情感状态相关的歌曲,如表达情感困境、希望、勇
气、成长等主题的歌曲,播放给干预对象聆听。聆听后,引导干预对象对歌曲的歌词、旋律、节奏、演
唱风格等方面进行讨论与分析,分享自己对歌曲的理解、感受、联想以及与自身经历的联系。通过歌曲
讨论与分析,帮助干预对象深入探索自己的情感世界,获得情感共鸣与支持,启发思考与认知改变,促
进心理成长与自我疗愈。每次歌曲讨论与分析的时间约为30 - 45 分钟。
T/GXDSL 045—2024
6
2. 干预流程
• 初始访谈与评估阶段(第1 次- 第2 次会谈):与干预对象进行首次接触,建立良好的治疗
关系,向其介绍音乐心理干预的基本原理、方法、流程、保密原则等。通过心理测评、临床访谈、观察
等方法对干预对象进行全面评估,收集相关信息,确定其心理问题类型、严重程度、音乐背景与偏好等,
制定个性化的音乐心理干预方案,并与干预对象进行沟通和协商,取得其同意与配合。
• 干预实施阶段(第3 次- 第10 次会谈):按照干预方案,有计划地运用音乐放松训练、音乐
想象技术、即兴音乐创作、歌曲讨论与分析等干预方法对干预对象进行心理干预。每次会谈开始时,先
与干预对象回顾上一次会谈的内容与体验,了解其在两次会谈期间的心理变化与生活情况。然后根据干
预计划进行相应的音乐干预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密切观察干预对象的反应与表现,及时调整干预策略与
方法,确保干预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会谈结束前,预留一定时间与干预对象一起总结本次会谈的收获与
体会,布置适当的家庭作业,如聆听特定音乐、进行简单音乐创作练习、记录情绪变化与音乐体验等,
以巩固和延伸干预效果。
• 巩固与结束阶段(第11 次- 第12 次会谈):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干预后,对干预对象的心理
状态进行再次评估,与初始评估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评估干预效果。如果干预对象的心理问题得到明显
改善或解决,逐渐减少音乐干预的频率和强度,引导其将在干预过程中所学到的心理调适方法和技能应
用到日常生活中,实现自我心理保健。在最后一次会谈中,与干预对象一起回顾整个干预过程,总结经
验与成果,处理离别情绪,鼓励其继续保持积极的心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为干预对象提供后续
的跟踪服务信息,如如有需要可进行定期回访或转介其他专业机构进行进一步的支持与治疗。
九、干预效果评估
1. 评估指标
• 心理症状改善指标:对比干预前后干预对象在标准化心理测评量表(如SCL - 90、SDS、SAS 等)
T/GXDSL 045—2024
7
上的得分变化,评估其焦虑、抑郁、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等心理症状的改善情况。量表得分显著降低,
表明心理症状得到缓解或改善。
• 情绪状态指标:通过观察、访谈以及干预对象的自我报告,评估其干预前后情绪状态的变化,包
括情绪稳定性、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的比例、情绪调节能力等方面。例如,情绪更加稳定、积极情绪增
多、消极情绪减少、能够更好地应对和调节情绪等,均表明情绪状态有所改善。
• 认知改变指标:了解干预对象在干预前后对自我、他人、世界的认知观念是否发生改变,如自我
认知更加清晰、积极,对人际关系的理解和处理能力提高,对生活事件的认知更加客观、合理等。可通
过认知测评工具、临床访谈、案例分析等方法进行评估。
• 行为表现指标:观察干预对象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社交等方面的行为表现是否有所改变,
如行为更加适应社会规范、学习或工作效率提高、社交活动增加、人际关系更加和谐等。可由干预对象
本人、其家人、朋友、同事等提供相关信息进行综合评估。
• 生理指标: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测量干预对象干预前后的某些生理指标变化,如心率、血压、
呼吸频率、皮肤电反应、脑电波等,以了解音乐心理干预对其生理状态的影响。例如,心率和血压趋于
正常、呼吸更加平稳、皮肤电反应降低、脑电波显示更加放松或专注等生理指标变化,可作为干预效果
的辅助评估依据。
2. 评估时间
• 短期效果评估:在干预进行到中期(第5 次- 第6 次会谈)时,进行一次初步的效果评估,
主要了解干预对象在这一阶段心理状态的变化情况,评估干预方法的有效性和适应性,以便及时调整干
预方案。
• 中期效果评估:在干预进行到第10 次会谈左右时,进行较为全面的中期效果评估,综合运用多
种评估指标和方法,全面评估干预对象的心理症状、情绪状态、认知改变、行为表现等方面的变化情况,
确定干预是否达到预期目标,为下一阶段的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 长期效果评估:在干预结束后的1 - 3 个月内,对干预对象进行跟踪回访,进行长期效果评估,
了解其在干预结束后心理状态的维持情况、是否出现复发或新的问题、对干预效果的满意度等,评估音
乐心理干预的长期效果和可持续性。
T/GXDSL 045—2024
8
3. 评估方法
• 心理测评法:再次使用干预前相同的标准化心理测评量表对干预对象进行施测,对比前后得分变
化,量化评估心理症状改善情况。
• 自我报告法:让干预对象填写自我报告问卷或进行口头报告,描述自己在干预前后心理状态、情
绪体验、认知变化、行为表现等方面的感受与变化,提供主观体验方面的评估信息。
• 他人评价法:邀请干预对象的家人、朋友、同事等与其密切接触的人员填写评价问卷或进行访谈,
从他人视角了解干预对象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表现、情绪状态、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变化情况,作为评估
的补充依据。
• 案例分析法:对干预对象的整个干预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和分析,包括评估资料、干预方案、会谈
记录、音乐创作作品、家庭作业完成情况等,通过案例分析深入了解干预效果的产生机制、影响因素以
及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为今后的干预工作提供经验教训。
十、伦理与安全
1. 伦理原则
• 尊重干预对象的自主权,在干预过程中充分告知其相关信息,包括干预目的、方法、过程、可能
的风险与受益等,让其在知情的基础上自主决定是否参与干预,并尊重其在干预过程中的任何选择和决
定。
• 严格保护干预对象的隐私信息,对其个人身份信息、心理测评结果、干预过程中的谈话内容、音
乐创作作品等所有涉及隐私的资料进行保密处理,未经其书面同意,不得向任何第三方透露。
• 确保干预人员具备专业胜任力,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水平,在自己的专业能力范围内
开展音乐心理干预工作,避免因能力不足或超越权限而对干预对象造成伤害。
• 避免与干预对象发生多重关系,如除专业治疗关系外,不得建立商业、社交、情感等其他关系,
T/GXDSL 045—2024
9
以保证干预的客观性、公正性和专业性。
2. 安全保障
• 在干预前,对干预对象进行全面的生理健康状况评估,了解其是否存在可能影响音乐心理干预安
全的身体疾病或生理问题,如严重心脏病、高血压、耳部疾病、精神疾病急性发作期等。对于存在安全
风险的干预对象,应在咨询相关专业医生或专家后,谨慎决定是否进行干预以及调整干预方案,确保干
预过程的安全性。
• 在干预过程中,密切观察干预对象的身体反应和情绪变化,如发现其出现身体不适(如头晕、心
慌、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等)或情绪过度激动(如极度悲伤、愤怒、恐惧等)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
干预活动,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如让其休息、提供心理支持、联系医疗急救人员等,确保干预对象的
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
• 确保干预环境的安全性,定期对干预场所进行安全检查,如检查电器设备、音响设备、座椅、门
窗等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及时排除故障和危险,为干预对象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干预环境。
十一、附则
1. 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标准在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伦理规范的基础上,结合音乐心理干预领域的专业知识与实
践经验,对音乐心理干预的各个环节进行了全面、系统、详细的规范,具有创新性、前瞻性与填补空白
性,为音乐心理干预工作的专业化、规范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与保障,有助于提高音乐心理干
预的质量与效果,促进其在心理健康领域的广泛应用与推广,为更多有心理需求的人群提供有效的心理
服务与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