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GSQN 024-2024 12kV及以下供配电设施设备交接预防性试验规程
- 文件大小:5.28 MB
- 标准类型:综合团体标准
- 标准语言:中文版
- 文件类型:PDF文档
- 更新时间:2025-03-07
- 下载次数:
- 标签:
资料介绍
ICS 29.240
CCS F 24
甘肃省清洁能源行业协会团体标准
T/GSQN 024—2024
12kV及以下供配电设施设备交接/预防性试验规程
2024 - 12 - 30 发布 2024 - 12 - 30 实施
甘肃省清洁能源行业协会 发布
目次
前言 ................................................................................. IV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2
4 干式变压器 ......................................................................... 3
4.1 预防性试验 ..................................................................... 3
4.2 交接试验 ....................................................................... 4
5 油浸式电力变压器 ................................................................... 5
5.1 预防性试验 ..................................................................... 5
5.2 交接试验 ....................................................................... 8
6 高压开关柜 ......................................................................... 8
6.1 预防性试验 ..................................................................... 8
6.2 交接试验 ....................................................................... 9
7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 ........................................................... 9
7.1 预防性试验 ..................................................................... 9
7.2 交接试验 ...................................................................... 12
8 SF6 断路器 ......................................................................... 12
8.1 预防性试验 .................................................................... 12
8.2 交接试验 ...................................................................... 14
9 真空断路器 ........................................................................ 15
9.1 预防性试验 .................................................................... 15
9.2 交接试验 ...................................................................... 16
10 负荷开关 ......................................................................... 17
10.1 预防性试验 ................................................................... 17
10.2 交接试验 ..................................................................... 18
11 隔离开关和接地开关 ............................................................... 18
11.1 预防性试验 ................................................................... 18
11.2 交接试验 ..................................................................... 19
12 互感器 ........................................................................... 20
12.1 预防性试验 ................................................................... 20
12.2 交接试验 ..................................................................... 22
13 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 24
13.1 预防性试验 ................................................................... 24
13.2 交接试验 ..................................................................... 25
14 高压电机 ......................................................................... 26
T/GSQN 024—2024
II
14.1 预防性试验 .................................................................... 26
14.2 交接试验 ...................................................................... 27
15 干式电抗器 ........................................................................ 28
15.1 预防性试验 .................................................................... 28
15.2 交接试验 ...................................................................... 29
16 放电线圈 .......................................................................... 30
16.1 预防性试验 .................................................................... 30
16.2 交接试验 ...................................................................... 31
17 电容器 ............................................................................ 31
17.1 预防性试验 .................................................................... 31
17.2 交接试验 ...................................................................... 32
18 电力电缆线路 ...................................................................... 33
18.1 预防性试验 .................................................................... 33
18.2 交接试验 ...................................................................... 34
19 1kV 及以下电压等级配电装置和馈电线路 .............................................. 35
19.1 预防性试验 .................................................................... 35
19.2 交接试验 ...................................................................... 36
20 0.4kV 以上架空电力线路 ............................................................ 36
20.1 预防性试验 .................................................................... 36
20.2 交接试验 ...................................................................... 37
21 接地装置 .......................................................................... 38
21.1 预防性试验 .................................................................... 38
21.2 交接试验 ...................................................................... 40
22 低压电器 .......................................................................... 41
22.1 范围 .......................................................................... 41
22.2 预防性试验 .................................................................... 41
22.3 交接试验 ...................................................................... 42
23 安全工器具预防性试验 .............................................................. 42
23.1 试验对象及试验项目 ............................................................ 42
23.2 安全帽 ........................................................................ 43
23.3 安全带 ........................................................................ 44
23.4 安全绳 ........................................................................ 45
23.5 个人保安线 .................................................................... 46
23.6 绝缘杆 ........................................................................ 47
23.7 携带型短路接地线 .............................................................. 48
23.8 电容型验电器 .................................................................. 49
23.9 核相器 ........................................................................ 50
23.10 绝缘罩 ....................................................................... 51
23.11 绝缘隔板 ..................................................................... 52
23.12 绝缘绳 ....................................................................... 52
23.13 绝缘夹钳 ..................................................................... 54
23.14 辅助型绝缘手套 ............................................................... 55
T/GSQN 024—2024
III
23.15 辅助型绝缘靴 ................................................................ 55
23.16 辅助型绝缘胶垫 .............................................................. 55
23.17 登杆脚扣 .................................................................... 56
23.18 登高板 ...................................................................... 56
23.19 硬梯(含竹梯、木梯、铝合金梯、复合材料梯) .................................. 57
23.20 软梯 ........................................................................ 58
23.21 快装脚手架 .................................................................. 58
23.22 检修平台(含高空组合平台) .................................................. 59
附录A(规范性) 绝缘油交接试验 ..................................................... 60
A.1 绝缘油的试验项目 .............................................................. 60
A.2 新油验收及充油电气设备的绝缘油试验分类 ........................................ 60
附录B(规范性) 套管交接试验 ....................................................... 61
B.1 测量绝缘电阻 .................................................................. 61
B.2 测量20kV 及以上非纯瓷套管的介质损耗因数( tan )和电容值 ...................... 61
B.3 交流耐压试验 .................................................................. 61
B.4 SF6 套管气体试验。 ............................................................. 61
附录C(规范性) 断路器操动机构的试验 ............................................... 62
C.1 断路器合闸操作 ................................................................ 62
C.2 断路器脱扣操作 ................................................................ 62
C.3 断路器模拟操动试验 ............................................................ 62
附录D(规范性) 电力电缆线路交叉互联系统试验 ....................................... 64
D.1 对地绝缘的直流耐压试验 ........................................................ 64
D.2 非线性电阻型护层过电压保护器试验 .............................................. 64
D.3 交叉互联性能检验 .............................................................. 64
D.4 互联箱试验 .................................................................... 64
附录E(规范性) 电力变压器和电抗器交流耐压试验电压 .................................. 65
附录F(规范性) 变压器油的预防性试验方法 ............................................ 66
附录G(规范性) 套管预防性试验 ..................................................... 68
附录H(规范性) 有载调压装置预防性试验 ............................................. 70
附录I(规范性) 运行中SF6 气体的预防性试验 .......................................... 71
附录J(规范性) 绝缘子预防性试验 .................................................... 72
J.1 瓷绝缘子 ...................................................................... 72
J.2 玻璃绝缘子 .................................................................... 72
J.3 复合绝缘子 .................................................................... 73
J.4 防污闪涂料 .................................................................... 74
J.5 防污闪辅助伞裙 ................................................................ 74
J.6 憎水性分级的描述及典型状态 .................................................... 74
附录K(规范性) 试验装置图 ......................................................... 76
参考文献 ............................................................................. 85
T/GSQN 024—2024
IV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甘肃中科常源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提出。
本文件由甘肃省清洁能源行业协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甘肃常源电管家科技有限公司、甘肃常源电力工程有限公司、国网甘肃省电力公
司兰州供电公司、中国能源建设集团甘肃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兰州倚能电力设计咨询有限公司、甘
肃中科常源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天水之江电气有限公司、窑街煤电集团有限公司、甘肃省新能源协
会、兰州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兰州工业学院、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
学、兰州信息科技学院、甘肃省煤炭工业高级技工学校、兰州现代职业学院、兰州博文科技学院、甘肃
省水利工程行业协会、甘肃省制冷与空调行业协会、甘肃省电工技术学会、甘肃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甘肃鲲鹏工程技术研究院、甘肃自然能源研究所、兰州石化建筑安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
责任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甘肃省化工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甘肃鲲鹏新能源职业培训学校、中国航
空油料有限责任公司甘肃分公司、甘肃盛御水利水电科技有限公司、兰州生态创新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孙琳、王首道、张亚林、赵培植、陈天胜、王桂杰、李晓青、贾伟鹏、左锋、
王守平、金鼎、梁娟、张彦、李泉、李彬崇、张建平、王守义、屠卿瑞、陈作雁、李明生、路鹏飞、闫
璞、李林、崔多文、杨经文、李炳奎、李军、尚全民、段安骏、靳登辉、赵洪斌、方海琳、郭丽君、顾
海康、石静、孙志强、李生军、李双科、冯宜伟、张旭东、王璇、张瓅、张梓钰、李菊红。
本文件由甘肃常源电管家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在本文件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
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将意见和建议反馈给甘肃中科常源教育集团科技有限公司(地
址:兰州市七里河区兰石豪布斯卡企业总部基地1#楼515室,邮政编码730085),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T/GSQN 024—2024
1
12kV 及以下供配电设施设备
交接/预防性试验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12kV及以下供配电设施设备交接、预防性试验的术语和定义以及试验项目、周期、
方法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石油化工、金属冶炼、煤矿及非煤矿山、建工建材、汽车工业、机械装备制造、通用
装备制造、核工业、航空航运、轨道交通、铁路运输、水力水电、火力发电、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生
物质发电、垃圾发电、新能源发电、清洁能源发电、输电、变电、供配电、储能、电工电子、通信网络、
设施农业、牧业、渔业、草业加工业、养殖业、生物医药、食品加工、轻工纺织、扶贫电站、分布式电
站、用户电站、换充电站、市政设施、水利灌溉、居民小区、学校、医院一般民用行业等涉及到12kV
及以下的供配电设施设备的场所新安装的、按照国家相关出厂试验标准试验合格的供配电设施设备开展
交接试验,以及运行中的设施设备开展预防性试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261 闪点的测定 宾斯基-马丁闭口杯法
GB/T 264 石油产品酸值测定法
GB/T 507 绝缘油击穿电压测定法
GB/T 511 石油和石油产品及添加剂机械杂质测定法
GB/T 1094.3 电力变压器 第3部分:绝缘水平、绝缘试验和外绝缘空气间隙
GB/T 1094.10 电力变压器 第10部分:声级测定
GB 2536 电工流体 变压器和开关用的未使用过的矿物绝缘油
GB/T 5654 液体绝缘材料 相对电容率、介质损耗因数和直流电阻率的测量
GB/T 6540 石油产品颜色测定法
GB/T 6541 石油产品油对水界面张力测定法(圆环法)
GB/T 7595 运行中变压器油质量
GB/T 7597 电力用油(变压器油、汽轮机油)取样方法
GB/T 7598 运行中变压器油水溶性酸测定法
GB/T 7600 运行中变压器油和汽轮机油水分含量测定法(库仑法)
GB/T 7601 运行中变压器油、汽轮机油水分测定法 (气相色谱法)
GB/T 8926-2012 在用的润滑油不溶物测定法
GB/T 11024.1 标称电压1 000 V以上交流电力系统用并联电容器 第1部分:总则
GB/T 11032 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GB/T 12022 工业六氟化硫
GB/T 11023 高压开关设备六氟化硫气体密封试验方法
GB/T 14542 变压器油维护管理导则
GB/T 17623 绝缘油中溶解气体组分含量的气相色谱测定法
GB 21148 足部防护 安全鞋
GB/T 26218.1 污秽条件下使用的高压绝缘子的选择和尺寸确定 第1部分:定义、信息和一般原则
GB/T 28552 变压器油、汽轮机油酸值测定法(BTB法)
GB/T 32508 绝缘油中腐蚀性硫(二苄基二硫醚)定量检测方法
DL/T 285 矿物绝缘油腐蚀性硫检测法 裹绝缘纸铜扁线法
T/GSQN 024—2024
2
DL/T 303 电网在役支柱绝缘子及瓷套超声波检测
DL/T 385 变压器油带电倾向性检测方法
DL/T 415 带电作业用火花间隙检测装置
DL/T 421 电力用油体积电阻率测定法
DL/T 423 绝缘油中含气量测定方法 真空压差法
DL/T 432 电力用油中颗粒度测定方法
DL/T 475 接地装置特性参数测量导则
DL/T 506 六氟化硫电气设备中绝缘气体湿度测量方法
DL/T 540 气体继电器检验规程
DL/T 574 电力变压器分接开关运行维修导则
DL/T 593 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标准的共用技术要求
DL/T 596 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
DL/T 618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现场交接试验规程
DL/T 626 劣化悬式绝缘子检测规程
DL/T 664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应用规范
DL/T 703 绝缘油中含气量的气相色谱测定法
DL/T 722 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分析和判断导则
DL/T 740 电容型验电器
DL/T 916 六氟化硫气体酸度测定法
DL/T 918 六氟化硫气体中可水解氟化物含量测定法
DL/T 919 六氟化硫气体中矿物油含量测定法(红外光谱分析法)
DL/T 920 六氟化硫气体中空气、四氟化碳、六氟乙烷和八氟丙烷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DL/T 1000.3 标称电压高于1000V架空线路用绝缘子使用导则 第3部分:交流系统用棒形悬式复合
绝缘子
DL/T 1095 变压器油带电度现场测试方法
DL/T 1209.2 电力登高作业及防护器具技术要求 第2部分:拆卸型检修平台
DL/T 1209.4 电力登高作业及防护器具技术要求 第4部分:复合材料快装脚手架
DL/T 1354 电力用油闭口闪点测定 微量常闭法
DL/T 1474 交、直流系统用高压聚合物绝缘子憎水性测量及评估方法
DL/T 1659 电力作业用软梯技术要求
DL/T 2392 10kV配网一次电力设备交接试验规程
NB/SH/T 0802 绝缘油中2,6-二叔丁基对甲酚的测定 红外光谱法
3 术语和定义
DL/T 596-202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预防性试验
为了发现运行中设备的隐患,预防发生事故或设备损坏,对设备进行的检查、试验或监测。预防性
试验包括停电试验、带电检测和在线监测。
[来源:DL/T 596-2021,3.1]
3.2
绝缘电阻
在规定条件下,由绝缘材料隔开的两导体之间存在的电阻。
注: 绝缘电阻包括在给定试样几何形状下的体积电阻和表面电阻。
[来源:GB/T 31838.1-2015,3.2.1]
3.3
吸收比
在同一次试验中,1min时的绝缘电阻值与15s时的绝缘电阻值之比。
[来源:DL/T 596-2021,3.7]
T/GSQN 024—2024
3
4 干式变压器
4.1 预防性试验
干式变压器预防性试验的项目要求和周期应符合表1。
表1 干式变压器试验项目要求和周期
序
号
项目 判据 方法及说明 周期
1 红外测温 按DL/T 664 执行
1)用红外热像仪测量;
2)测量套管及接头等部位
1)6 个月;
2)必要时
2 绕组直流电阻
应符合以下规定:
1)1600kVA 以上变压器,各相绕组
电阻相互间的差别不应大于三相平
均值的2%,无中性点引出的绕组,
线间差别不应大于三相平均值的
1%;
2)1600kVA 及以下的变压器,相间
差别一般不大于三相平均值的4%,
线间差别一般不大于三相平均值的
2%;
3)与以前相同部位测得值比较,其
变化不应大于2%
不同温度下电阻值按以下公式换
算:
R2 R1(T t2 ) / (T t1)
式中:
R1、R2——在温度t1、t2 下的电
阻值;
T——电阻温度常数,铜导线取
235
1)A 级检修后;
2)≤2 年;
3)必要时
3
绕组、铁心绝缘
电阻
绝缘电阻换算至同温度下,与前一次
测试结果相比应无显著变化,不宜低
于上次值的70%
绝缘电阻表采用2500V 或5000V
1)A 级检修后;
2)≤2 年;
3)必要时
4 交流耐压试验 一次绕组按出厂试验电压值的0.8 倍
1 ) 10kV 变压器高压绕组按
35kV×0.8=28kV 进行;
2)额定电压低于1000V 的绕组
可用2500V 绝缘电阻表测量绝缘
电阻代替
1)A 级检修后;
2)必要时(怀疑有
绝缘故障时)
5
绕组所有分接
的电压比
1)各相应接头的电压比与铭牌值相
比,不应有明显差别,且符合规律;
2)电压比小于3 的变压器电压比允
许偏差为±1%
1)全自动变比组别测试仪;
2)在变压器一侧施加电压,用仪
表或仪器测量另一测电压,然后
根据测量结果计算变压比。测定
变压比的方法有电桥法、双电压
表法和标准互感器法
1)A 级检修后;
2)必要时
6
校核三相变压
器的组别或单
相变压器极性
必须与变压器铭牌和顶盖上的端子
标志相一致
1)极性校核试验方法:直流法、
交流法;
2)组别试验方法:直流法、双电
压表法、相位表法
必要时
7
空载电流和空
载损耗
与前次试验值相比,无明显变化
试验电源可用三相或单相;试验
电压可用额定电压或较低电压值
(如制造厂提供了较低电压下的
值,可在相同电压下进行比较)
1)A 级检修后;
2)必要时
8
短路阻抗和负
载损耗
与前次试验值相比,无明显变化
试验电源可用三相或单相;试验
电流可用额定值或较低电流值
(如制造厂提供了较低电流下的
测量值,可在相同电流下进行比
较)
1)A 级检修后;
2)必要时
T/GSQN 024—2024
4
序
号
项目 判据 方法及说明 周期
9
测温装置及其
二次回路试验
1)按制造厂及设计的技术要求;
2)指示正确,测温电阻值应和温控
温显装置出厂值相符;
3)绝缘电阻不宜低于1MΩ
采2500V 绝缘电阻表;
1)A、B 级检修后;
2)≤2 年;
3)必要时
4.2 交接试验
4.2.1 测量绕组连同套管的直流电阻
测量绕组连同套管的直流电阻,应符合下列规定:
a) 测量应在各分接的所有位置上进行;
b) l600kVA 及以下三相变压器,各相绕组相互间的差别不应大于4%;无中性点引出的绕组,线
间各绕组相互间差别不应大于2%;1600kVA 以上变压器,各相绕组相互间差别不应大于2%;
无中性点引出的绕组,线间相互间差别不应大于1%。
c) 变压器的直流电阻,与同温下产品出厂实测数值比较,相应变化不应大于2%;不同温度下电
阻值应按式(1)计算:
2
2 1
1
T t
R R
T t
·················································· (1)
式中:
R1——温度在t1(℃)时的电阻值(Ω);
R2——温度在t2(℃)时的电阻值(Ω);
T——计算用常数,铜导线取235,铝导线取225。
d) 由于变压器结构等原因,差值超过4.2.1b)款时,可只按4.2.1c)款进行比较,但应说明原因;
e) 无励磁调压变压器送电前最后一次测量,应在使用的分接锁定后进行。
4.2.2 检查所有分接的电压比
检查所有分接的电压比,应符合下列规定:
a) 所有分接的电压比应符合电压比的规律;
b) 与制造厂铭牌数据相比,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电压等级在35kV 以下,电压比小于3 的变压器电压比允许偏差应为±1%;
2) 其他所有变压器额定分接下电压比允许偏差不应超过±0.5%;
3) 其他分接的电压比应在变压器阻抗电压值(%)的1/10 以内,且允许偏差应为±1%。
4.2.3 检查变压器的三相接线组别和单相变压器引出线的极性
检查变压器的三相接线组别和单相变压器引出线的极性,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变压器的三相接线组别和单相变压器引出线的极性应符合设计要求;
b) 变压器的三相接线组别和单相变压器引出线的极性应与铭牌上的标记和外壳上的符号相符。
4.2.4 测量铁心及夹件的绝缘电阻
测量铁心及夹件的绝缘电阻,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应测量铁心对地绝缘电阻、夹件对地绝缘电阻﹑铁心对夹件绝缘电阻;
b) 进行器身检查的变压器,应测量可接触到的穿心螺栓、轭铁夹件及绑扎钢带对铁轭﹑铁心,
油箱及绕组压环的绝缘电阻。当轭铁梁及穿心螺栓一端与铁心连接时,应将连接片断开后进
行试验;
c) 在变压器所有安装工作结束后应进行铁心对地、有外引接地线的夹件对地及铁心对夹件的绝
缘电阻测量;
d) 对变压器上有专用的铁心接地线引出套管时,应在注油前后测量其对外壳的绝缘电阻;
e) 采用2500V 兆欧表测量,持续时间应为1min,应无闪络及击穿现象。
T/GSQN 024—2024
5
4.2.5 测量绕组连同套管的绝缘电阻
测量绕组连同套管的绝缘电阻,绝缘电阻值不应低于产品出厂试验值的70%或不低于10000MΩ
(20℃)。
4.2.6 绕组连同套管的交流耐压试验
变压器线端试验应按表E.1进行交流耐压试验。
4.2.7 额定电压下的冲击合闸试验
额定电压下的冲击合闸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在额定电压下对变压器的冲击合闸试验,应进行5 次,每次间隔时间宜为5min,应无异常现
象;
b) 冲击合闸宜在变压器高压侧进行,对中性点接地的电力系统试验时变压器中性点应接地;
c) 无电流差动保护的干式变可冲击3 次。
4.2.8 检查相位
检查变压器的相位,应与电网相位一致。
4.2.9 周期
交接试验周期为设备新装后初次试验。
5 油浸式电力变压器
5.1 预防性试验
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的试验项目、要求和周期应符合表2。
表2 油浸式变压器的试验项目、要求和周期
序
号
项目 判据 方法及说明 周期
1 红外测温
各部位无异常温升现象,检测和分
析方法参考DL/T 664
1)6 个月;
2)必要时
2
油中溶解气体
分析
按DL/T 722 判断是否符合要求:
1)新装变压器油中H2 与烃类气体
含量(μL/L)任一项不宜超过下列
数值:总烃,20;H2,30;C2H2,
0.1;
2)运行变压器油中H2 与烃类气体
含量(μL/L)超过下列任何一项值
时应引起注意:
总烃:150;
H2:150;
3)烃类气体总和的产气速率大于
6mL/d(开放式)和12mL/d(密封
式),或相对产气速率大于10%/月
则认为设备有异常( 对乙炔
<0.1μL/L、总烃小于新设备投运要
求时,总烃的绝对产气率可不做分
析)。氢气的产气速率大于5mL/d
(开放式)和10mL/d(密封式),
则认为设备有异常
按DL/T 722 取样及测量:
1)总烃包括CH4、C2H4、C2H6 和C2H2
四种气体;
2)溶解气体组份含量有增长趋势时,
可结合产气速率判断,必要时缩短周
期进行跟踪分析;
3)总烃含量低的设备不宜采用相对
产气速率进行判断
1)运行中发电侧,
120MVA 及以上的
发电厂主变压器为
6 个月8MVA 及以
上的变压器为1
年;8MVA 以下的
油浸式变压器自行
规定;
2)必要时
3 绝缘油试验 按照附录F 执行
T/GSQN 024—2024
6
序
号
项目 判据 方法及说明 周期
4 绕组直流电阻
1)1600kVA 以上变压器,各相绕
组电阻相互间的差别不应大于三
相平均值的2%,无中性点引出的
绕组,线间差别不应大于三相平均
值的1%;
2)1600kVA 及以下的变压器,相
间差别一般不大于三相平均值的
4%,线间差别一般不大于三相平
均值的2%;
3)与以前相同部位测得值比较,
其变化不应大于2%
1)如电阻相间差在出厂时超过规定,
制造厂已说明了这种偏差的原因,按
要求中3)执行;
2)有载分接开关宜在所有分接处测
量,无载分接开关在运行分接锁定后
测量;
3)不同温度下电阻值按下式换算:
R2 R1(T t2 ) / (T t1)
式中:
R1、R2——在温度t1、t2 下的电阻值:
T——电阻温度常数,铜导线取235,
铝导线取225。
4)封闭式电缆出线或GIS 出线的变
压器,电缆、GIS 侧绕组可不进行定
期试验
1)A、B 级检修后;
2)≤2 年;
3)必要时
5
绕组连同套管
的绝缘电阻
绝缘电阻换算至同一温度下,与前
一次测试结果相比应无显著变化,
不宜低于上次值的70%或不低于
10000MΩ
1)使用2500V 或5000V 绝缘电阻表
测量;
2)测量前被试绕组应充分放电;
3)测量温度以顶层油温为准,各次
测量时的温度应尽量接近;
4)尽量在油温低干50℃时测量,不
同温度下的绝缘电阻值按下式换算:
换算系数A=1.5K/10
当实测温度为20℃以上时,可按
R20=ARt
当实测温度为20℃以下时,可按
R20=Rt/A
式中
K——实测值减去20℃的绝对值;
R20、Rt——校正到20℃时、测量温
度下的绝缘电阻值;
5)封闭式电缆出线或GIS 出线的变
压器,电缆、GIS 侧绕组可在中性点
测量
1)A、B 级检修后;
2)≤2 年;
3)必要时
6 套管 应符合附录G
7
绕组连同套管
的外施耐压试
验
全部更换绕组时,按出厂试验电压
值;部分更换绕组时,按出厂试验
电压值的0.8 倍
1)10kV 按35kV×0.8=28kV 进行;
2)额定电压低于1000V 的绕组可用
2500V 绝缘电阻表测量绝缘电阻代
替
1)A 级检修后;
2)必要时
8 感应电压试验 感应耐压为出厂试验值的80% 加压程序按照GB/T 1094.3 执行
1)A 级检修后;
2)≤2 年;
3)必要时
9
铁心及夹件绝
缘电阻
1)不宜低于10MΩ;
2)与以前测试结果相比无显著差
别;
3)运行中铁心接地电流不宜大于
0.1A;
1)采用2500V 绝缘电阻表;
2)只对有外引接地线的铁心、夹件
进行测量
1)A、B 级检修后;
2)≤2 年;
3)必要时
T/GSQN 024—2024
7
序
号
项目 判据 方法及说明 周期
4)运行中夹件接地电流不宜大于
0.3A
10
绕组所有分接
的电压比
1)各相应接头的电压比与铭牌值
相比,不应有明显差别,且符合规
律;
2)电压比小于3 的变压器电压比
允许偏差为±1%
1)全自动变比组别测试仪;
2)在变压器一侧施加电压,用仪表
或仪器测量另一测电压,然后根据测
量结果计算变压比。测定变压比的方
法有电桥法、双电压表法和标准互感
器法。
1)A 级检修后;
2)分接开关引线拆
装后;
3)必要时
11
校核三相变压
器的组别或单
相变压器极性
必须与变压器铭牌和顶盖上的端
子标志相一致
1)极性校核试验方法: 直流法、交
流法
2)组别试验方法:直流法、双电压
表法、相位表法
1)更换绕组后;
2)必要时
12
空载电流和空
载损耗
与前次试验值相比无明显变化
试验电源可用三相或单相;试验电压
可用额定电压或较低电压(如制造厂
提供了较低电压下的测量值,可在相
同电压下进行比较)
1)更换绕组后;
2)必要时
13 短路阻抗
短路阻抗纵比相对变化绝对值不
大于:2.0%
试验电流可用额定值或较低电流
1)A、B 级检修后;
2)≤2 年;
3)必要时
14
全电压下空载
合闸
1)全部更换绕组,空载合闸5 次,
每次间隔不少于5min;
2)部分更换绕组,空载合闸3 次,
每次间隔不少于5min
1)在运行分接上进行;
2)由变压器高压侧或中压侧加压;
3)发电机变压器组的中间连接无断
开点的变压器,可不进行
更换绕组后
15
测温装置校验
及其二次回路
试验
1)按设备的技术要求;
2)密封良好,指示正确,测温电
阻值应和出厂值相符;
3)绝缘电阻不宜低于1MΩ
测量绝缘电阻采用1000V 绝缘电阻
表,方法参考DL/T 540
1)A、B 级检修后;
2)≤2 年;
3)必要时
16
气体继电器校
验及其二次回
路试验
1)按设备的技术要求;
2)整定值符合运行规程要求,动
作正确;
3)绝缘电阻不宜低于1MΩ
采用1000V 绝缘电阻表
1)A、B 级检修后;
2)≤2 年;
3)必要时
17
压力释放器校
验及其二次回
路试验
1)动作值与铭牌值相差应在±
10%范围内或符合制造厂规定;
2)绝缘电阻不宜低于1MΩ
采用1000V 绝缘电阻表
1)A、B 级检修后;
2)≤2 年;
3)必要时
18
冷却装置及其
二次回路检查
试验
1)流向、温升和声响正常,无渗
漏油;
2)强油水冷装置的检查和试验,
按制造厂规定;
3)绝缘电阻不宜低于1MΩ
采用1000V 绝缘电阻表
1)A、B 级检修后;
2)≤2 年;
3)必要时
19 整体密封检查
管状和平面油箱变压器采用超过
储油柜顶部0.6m 油柱试验(约
5kPa 压力),对于波纹油箱和有散
热器的油箱采用超过储油柜顶部
0.3m 油柱试验(约2.5kPa 压力),
试验时间12h,无渗漏
试验时带冷却器,不带压力释放装置
1)A 级检修后;
2)必要时
20 噪声测量 与初值比较无明显变化 按照GB/T 1094.10 的要求进行
必要时(发现噪声
异常时)
T/GSQN 024—2024
8
序
号
项目 判据 方法及说明 周期
21 箱壳振动 与初值比不应有明显差别
必要时(发现箱壳
振动异常时,或噪
声异常时)
22
有载分接开关
试验
应符合附录H
5.2 交接试验
5.2.1 绝缘油试验或SF6 气体试验
5.2.1.1 绝缘油的试验类别应符合表A.2 的规定。
5.2.1.2 油中溶解气体的色谱分析,应符合下列规定:
a) 试验应符合DL/T 722 的有关规定。各次测得的氢、乙炔﹑总烃含量,应无明显差别;
b) 新装变压器油中总烃含量不应超过20μL/L,H2 含量不应超过10μL/L,C2H2 含量不应超过
0.1μL/L。
5.2.1.3 变压器油中水含量不应大于20mg/L。
5.2.2 非纯瓷套管的试验
按附录B的规定进行。
5.2.3 有载调压切换装置的检查和试验
有载调压切换装置的检查和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a) 有载分接开关绝缘油击穿电压应符合表A.1 的规定;
b) 在变压器无电压下,有载分接开关的手动操作不应少于2 个循环、电动操作不应少于5 个循
环,其中电动操作时电源电压应为额定电压的85%及以上。操作应无卡涩,连动程序﹑电气
和机械限位应正常;
c) 循环操作后,进行绕组连同套管在所有分接下直流电阻和电压比测量,试验结果应符合4.2.1、
4.2.2 的规定;
d) 在变压器带电条件下进行有载调压开关电动操作,动作应正常。操作过程中,各侧电压应在
系统电压允许范围内。
5.2.4 其他
其他试验同干式变压器交接试验(4.2.1~4.2.8条)。
5.2.5 周期
交接试验周期为设备新装后初次试验。
6 高压开关柜
6.1 预防性试验
高压开关柜的预防性试验项目、要求和周期应符合表3。
表3 高压开关柜试验项目、要求和周期
序
号
项目 判据 方法及说明 周期
1
辅助回路和控
制回路绝缘电
阻
绝缘电阻不应低于2MΩ 采用1000V 绝缘电阻表
1)A、B 级检修后;
2)≤2 年;
3)必要时
T/GSQN 024—2024
9
序
号
项目 判据 方法及说明 周期
2
辅助回路和控
制回路交流耐
压
试验电压为2kV 绝缘电阻代替耐压
1)A 级检修后;
2)≤2 年;
3)必要时
3 机械特性
分合闸时间、分合闸速度、三相不
同期性、行程曲线等机械特性应符
合产品技术文件要求
1)对分合闸时间和同期性而言:分、
合指示正确;
2)分、合闸速度而言:现场一般不
需要测量;
3)对于分合闸动作电压:并联合闸
脱扣器应在其额定电压85%~110%
可靠动作;并联分闸应在额定电压
85%~110%(交流)和65%~110%
(直流)可靠动作;低于额定电压
30%时不应动作
1)A 级检修后:
2)≤2 年;
3)必要时
4 主回路电阻
不大于出厂试验值的1.1 倍,且应
符合产品技术文件要求,相间不应
有明显差异
手车柜:上下触头盒之间;
固定柜:断路器、隔离开关
1)A 级检修后:
2)≤2 年;
3)必要时
5 交流耐压试验 按出厂耐压值的100%试验
1)试验电压施加方式:合闸时各相
对地及相间;分闸时各相断口;
2)相对地及断口的试验电压值相同
1)A 级检修后:
2)≤2 年;
3)必要时
6
带电显示装置
检查
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要求 显示正常
1)A 级检修后;2)
必要时
7
压力表及密度
继电器检验
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要求
1)A 级检修后;
2)≤2 年;
3)必要时
8 联锁检查 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要求
1)防止误分、误合断路器;
2)防止带负荷拉、合隔离开关;
3)防止带电(挂)合接地(线)开
关;
4)防止带接地线(开关)合断路器;
5)防止误入带电间隔
1)A 级检修后;
2)≤2 年;
3)必要时
9
电流、电压互
感器性能检验
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要求,或按第12.1 条进行
1)A 级检修后;
2)必要时
10
避雷器性能检
验
应符合表15 必要时
11 加热器、风机 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要求 必要时
6.2 交接试验
高压开关柜交接试验应符合DL/T 2392要求。试验周期为设备新装后初次试验。
7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
7.1 预防性试验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的试验项目、要求和周期应符合表4。
T/GSQN 024—2024
10
表4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试验项目、要求和周期
序
号
项目 判据 方法及说明 周期
1 红外测温
红外热像图显示无异常温升、温差
和相对温差,符合DL/T 664 要求
1)红外测温采用红外成像仪测试;
2)测试应尽量在负荷高峰、夜晚进
行;
3)在大负荷增加检测
1)6 个月;
2)必要时
2
SF6 分解物测
试
1)A 级检修后:
(SO2+SOF2)≤2μL/L
HF≤2μL/L
H2S≤1μL/L
CO(报告)
2)B 级检修后或运行中:
SO2:≤3μL/L
H2S:≤2μL/L
CO:≤100μL/L
用检测管、气相色谱法或电化学传感
器法进行测量
1)A、B 级检修后;
2)必要时
3 SF6 气体检测 应符合附录I
4
导电回路电阻
测量
回路电阻不得超过交接试验值的
110%,且不超过产品技术文件规定
值,同时应进行相间比较不应有明
显的差别
1)根据产品技术文件进行分段测试;
2)用直流压降法测量,电流不小于
100A;
3)测量范围应包括主母线、分支母
线和出线套管
1)A 级检修后;
2)≤2 年;
3)必要时
5
断路器机械特
性
1)分合闸时间、分合闸速度、三
相不同期性、行程曲线等机械特性
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要求,除制造
厂另有规定外,断路器的分、合闸
同期性应满足下列要求:
——相间合闸不同期不大于5ms;
——相间分闸不同期不大于3ms;
——同相各断口间合闸不同期不
大于3ms;
——同相各断口间分闸不同期不
大于2ms;
2)测量主触头动作与辅助开关切
换时间的配合情况
1)A 级检修后;
2)机构A 级检修
后
6 交流耐压试验
1)交流耐压不低于出厂试验电压
值的80%;
2)工频耐压时应装设放电定位装
置以确认放电气室;
3)耐压中出现放电即应中止试验,
查找出放电点,处理完才可继续试
验
1)试验在SF6 气体额定压力下进行;
2)对GIS 试验时应将其中的电磁式
电压互感器及避雷器断开;
3)交流耐压试验时应同时监视局部
放电;
4)仅进行合闸对地状态下的耐压试
验
1)A 级检修后;
2)≤2 年;
3)必要时
7
SF6 气体密度
继电器(包括
整定值)检验
参照JB/T 10549 执行
宜在密度继电器不拆卸情况下进行
校验
1)A 级检修后;
2)≤2 年;
3)必要时
8 联锁试验 联锁、闭锁应准确、可靠 检查联锁及闭锁性能,防止误动作
1)A 级检修后;
2)≤2 年
T/GSQN 024—2024
11
序
号
项目 判据 方法及说明 周期
9
操动机构压力
表检验,压力
开关(气压、
液压)检验
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要求
运行现场可用高精度的压力表进行
比对
1)A 级检修后;
2)必要时
10
辅助回路和控
制回路绝缘电
阻
绝缘电阻不低于2MΩ 采用1000V 绝缘电阻表
1)A 级检修后;
2)≤2 年;
3)必要时
11
辅助回路和控
制回路交流耐
压试验
试验电压为2kV
耐压试验后的绝缘电阻值不应降低,
宜用2500V 绝缘电阻表代替
1)A 级检修后;
2)≤2 年
12
操动机构在分
闸、合闸、重
合闸下的操作
压力(气压、
液压)下降值
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要求
1)A 级检修后;
2)必要时
13
断路器防跳功
能检查
功能检查正常
1)A 级检修后;
2)≤2 年;
3)必要时
14
断路器辅助开
关检查
不得出现卡涩或接触不良等现象
1)A 级检修后;
2)必要时
15
断路器分合闸
线圈电阻
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要求
1)A 级检修后;
2)必要时
16
断路器分,合
闸电磁铁的动
作电压
1)并联分闸脱扣器在分闸装置的
额定电源电压的65%~110%(直
流)或85%~110%(交流)范围
内、交流时在分闸装置的额定电源
频率下,在开关装置所有的直到它
的额定短路开断电流的操作条件
下,均应可靠动作。当电源电压等
于或小于额定电源电压的30%时,
并联分闸脱扣器不应脱扣;
2)并联合闸脱扣器在合闸装置额
定电源电压的85%到110%之间、
交流时在合闸装置的额定电源频
率下应该正确地动作。当电源电压
等于或小于额定电源电压的30%
时,并联合闸脱扣器不应脱扣
1)A 级检修后;
2)≤2 年;
3)必要时
17
合闸电阻阻值
及合闸电阻预
接入时间
1)阻值与产品技术文件要求值相
差不超过±5%(A 级检修时测量);
2)预接入时间应符合产品技术文
件要求
1)A 级检修后;
2)必要时
18
隔离开关辅助
开关检查
不得出现卡涩或接触不良等现象
1)A 级检修后;
2)必要时
19
电流互感器试
验
应符合表11 不具备试验条件不进行试验 应符合表11
20 避雷器试验 应符合表15 应符合表15
21 电压互感器试应符合表12 应符合表12
T/GSQN 024—2024
12
序
号
项目 判据 方法及说明 周期
验
22
隔离开关和接
地开关其他试
验
应符合表9 应符合表9
23
SF6 断路器其
他试验
应符合表6 必要时
24
带电显示装置
检查
符合产品技术文件要求 必要时
7.2 交接试验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的外观检查、主回路电阻测量、气体密封性试验、气体密度继电器及压
力表校验、机械操作及机械特性试验、联锁与闭锁装置检查、主回路绝缘试验、辅助回路和控制回路的
绝缘试验等现场交接试验应符合DL/T 618要求。
8 SF6 断路器
8.1 预防性试验
SF6断路器的试验项目、要求和周期应符合表5。
表5 SFS 断路器试验项目、要求和周期
序
号
项目 判据 方法及说明 周期
1 1 红外测温
红外热像图显示无异常温升、温差和相对
温差,符合DL/T 664 要求
1)红外测温采用红外成像仪测
试;
2)测试应尽量在负荷高峰、夜
晚进行;
3)在大负荷增加检测
1)6 个月;
2)必要时
2 2
SF6 分解物测
试
1)A 级检修后注意:
(SO2+SOF2)≤2μL/L
HF≤2μL/L
H2S≤1μL/L
CO(报告)
2)B 级检修后或运行中注意:
SO2:≤3μL/L
H2S:≤2μL/L
CO:≤100μL/L
用检测管、气相色谱法或电化
学传感器法进行测量
1)A、B 级检修
后;
2)必要时
3 3 SF₆气体检测 应符合附录I
4 4
导电回路电阻
测量
回路电阻不得超过出厂试验值的110%,且
不超过产品技术文件规定值,同时应进行
相间比较不应有明显的差别
用直流压降法测量,电流不小
于100A
1)A 级检修后;
2)≤2 年;
3)必要时
5 5 耐压试验
1)交流耐压的试验电压不低于出厂试验电
压值的80%;
2)有条件时进行雷电冲击耐压,试验电压
不低于出厂试验电压值的80%。
1)试验在SF6 气体额定压力下
进行
2)罐式断路器的耐压试验方
式:合闸对地;分闸状态两端
1)A 级检修后;
2)必要时
T/GSQN 024—2024
13
序
号
项目 判据 方法及说明 周期
轮流加压,另一端接地;
3)对瓷柱式定开距型断路器应
做断口间耐压
6 6 机械特性
1)分合闸时间、分合闸速度、三相不同期
性、行程曲线等机械特性应符合产品技术
文件要求,除制造厂另有规定外,断路器
的分、合闸同期性应满足下列要求:
——相间合闸不同期不大于5ms;
——相间分闸不同期不大于3ms;
— — 同相各断口间合闸不同期不大于
3ms;
— — 同相各断口间分闸不同期不大于
2ms;
2)测量主触头动作与辅助开关切换时间的
配合情况
1)A 级检修后;
2)≤2 年;
3)必要时
7 7
SF6 气体密度
继电器(包括
整定值)检验
参照JB/T 10549 执行
宜在密度继电器不拆卸情况下
进行校验
1)A 级检修后;
2)≤2 年;
3)必要时
8 8
操动机构压力
表检验,压力
开关(气压、
液压)检验
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要求
对气动机构应校验各级气压的
整定值(减压阀及机械安全阀)
1)A 级检修后;
2)≤2 年;
3)必要时
9 9
辅助回路和控
制回路绝缘电
阻
绝缘电阻不低于2MΩ 采用1000V 绝缘电阻表
1)必要时;
2)A 级检修后
10 10
辅助回路和控
制回路交流耐
压试验
试验电压为2kV 耐压试验后的绝缘电阻值不应
降低,可以用2500V 绝缘电阻
表代替
1)A 级检修后;
2)必要时
11 11
操动机构在分
闸、合闸、重
合闸下的操作
压力(气压、
液压)下降值
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要求
1)A 级检修后;
2)必要时
12 12
液(气)压操
动机构的密封
试验
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要求 应在分、合闸位置下分别试验
1)A 级检修后;
2)必要时
13 13 防跳功能检查 功能检查正常
1)A 级检修后;
2)必要时
14 14 辅助开关检查 不得出现卡涩或接触不良等现象
1)A 级检修后;
2)必要时
15 15
操动机构分、
合闸电磁铁的
动作电压
1)并联合闸脱扣器在合闸装置额定电源电
压的85%~110%之间、交流时在合闸装置
的额定电源频率下应该正确地动作。当电
源电压等于或小于额定电源电压的30%
时,并联合闸脱扣器不应脱扣;
2)并联分闸脱扣器在分闸装置的额定电源
电压的65%~110%(直流)或85%~110%
(交流)范围内、交流时在分闸装置的额
分、合闸电磁铁的动作电压
1)A 级检修后;
2)≤2 年;
3)必要时
T/GSQN 024—2024
14
序
号
项目 判据 方法及说明 周期
定电源频率下,在开关装置所有的直到它
的额定短路开断电流的操作条件下,均应
可靠动作。当电源电压等于或小于额定电
源电压的30%时,并联分闸脱扣器不应脱
扣
16
分合闸线圈电
阻
分合闸线圈电阻应在厂家规定范围内
1)A 级检修后;
2)≤2 年;
3)必要时
8.2 交接试验
8.2.1 测量绝缘电阻
测量整体绝缘电阻值,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规定。
8.2.2 测量每相导电回路的电阻
每相导电回路的电阻值测量,宜采用电流不小于100A的直流压降法。测试结果应符合产品技术条
件的规定。
8.2.3 交流耐压试验
交流耐压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在SF6 气压为额定值时进行,试验电压应按出厂试验电压的80%;
b) 应进行合闸对地和断口间耐压试验;
c) 罐式断路器应进行合闸对地和断口间耐压试验,在1.2 3 r U 电压下应进行局部放电检测;
8.2.4 测量断路器的分、合闸时间
测量断路器的分、合闸时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a) 测量断路器的分、合闸时间,应在断路器的额定操作电压、气压或液压下进行;
b) 实测数值应符合产品技术条件的规定。
8.2.5 测量断路器的分、合闸速度
测量断路器的分、合闸速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a) 测量断路器的分、合闸速度,应在断路器的额定操作电压、气压或液压下进行;
b) 实测数值应符合产品技术条件的规定;
c) 现场无条件安装采样装置的断路器,可不进行本试验。
8.2.6 测量断路器的分、合闸同期性及配合时间
测量断路器主、辅触头三相及同相各断口分、合闸的同期性及配合时间,应符合产品技术条件的规
定。
8.2.7 测量断路器分、合闸线圈绝缘电阻及直流电阻
测量断路器分、合闸线圈的绝缘电阻值,不应低于10MΩ,直流电阻值与产品出厂试验值相比应无
明显差别。
8.2.8 断路器操动机构的试验
断路器操动机构(不包括永磁操作机构)的试验,应符合附录C的规定。
8.2.9 测量断路器内SF6 气体的含水量
T/GSQN 024—2024
15
测量断路器内SF6气体的含水量(20℃的体积分数),应按照GB7674和GB/T8905的相关规定执行,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 与灭弧室相通的气室,应小于150μL/L;
b) 不与灭弧室相通的气室,应小于250μL/L;
c) SF6 气体的含水量测定应在断路器充气24h 后进行。
8.2.10 密封性试验
密封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a) 试验方法可采用灵敏度不低于6 1 10 (体积比)的检漏仪对断路器各密封部位﹑管道接头等
处进行检测,检漏仪不应报警;
b) 必要时可采用局部包扎法进行气体泄漏测量。以24h 的漏气量换算,每一个气室年漏气率不
应大于0.5%;
c) 密封试验应在断路器充气24h 以后,且应在开关操动试验后进行。
8.2.11 气体密度继电器、压力表和压力动作阀的检查。
气体密度继电器、压力表和压力动作阀的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在充气过程中检查气体密度继电器及压力动作阀的动作值,应符合产品技术条件的规定;
b) 对单独运到现场的表计,应进行核对性检查。
8.2.12 周期
交接试验周期为设备新装后初次试验。
9 真空断路器
9.1 预防性试验
真空断路器的预防性试验项目、要求和周期应符合表6。
表6 真空断路器试验项目、要求和周期
序
号
项目 判据 方法及说明 周期
1 红外测温
红外热像图显示无异常温升、温差和相对温差,符
合DL/T 664 要求
1)红外测温采用红外
成像仪测试;
2)测试应尽量在负荷
高峰、夜晚进行;
3)在大负荷和重大节
日增加检测
1)≤1 年;
2)必要时
2 绝缘电阻
1)整体绝缘电阻参照产品技术文件要求或自行规
定;
2)断口和用有机物制成的拉杆的绝缘电阻,A 级检
修后不应低于1000MΩ,运行中或B 级检修后不应
低于300MΩ
采用2500V 绝缘电阻
表
1)A、B 级检修
后;
2)必要时
3 耐压试验
断路器在分、合闸状态下分别进行,试验电压值按
DL/T 593 规定值;
1)A 级检修后;
2)≤2 年;
3)必要时
4
辅助回路和控
制回路交流耐
压试验
试验电压为2kV
1)A 级检修后;
2)≤2 年;
3)必要时
5 机械特性
合闸时间和分闸时间,分、合闸的同期性,触头开
距,合闸时的弹跳时间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要求,
1)A 级检修后;
T/GSQN 024—2024
16
序
号
项目 判据 方法及说明 周期
有条件时测行程特性曲线产品技术文件要求 2)≤2 年;
3)必要时
6 导电回路电阻
不大于1.1 倍出厂试验值,且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
规定值,同时应进行相间比较不应有明显的差别
用直流压降法测量,
电流不小于100A
1)A 级检修后;
2)必要时
7
操动机构分、
合闸电磁铁的
动作电压
1)并联合闸脱扣器在合闸装置额定电源电压的
85%~110%之间、交流时在合闸装置的额定电源频
率下应该正确地动作。当电源电压等于或小于额定
电源电压的30%时,并联合闸脱扣器不应脱扣;
2)并联分闸脱扣器在分闸装置的额定电源电压的
65%~110%(直流)或85%~110%(交流)范围内、
交流时在分闸装置的额定电源频率下,在开关装置
所有的直到它的额定短路开断电流的操作条件下,
均应可靠动作。当电源电压等于或小于额定电源电
压的30%时,并联分闸脱扣器不应脱扣
1)A 级检修后;
2)必要时
8
合闸接触器和
分、合闸电磁
铁线圈的绝缘
电阻和直流电
阻
1)绝缘电阻不应小于2MΩ;
2)直流电阻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要求
1)采用1000V 绝缘电
阻表;
2)若线圈无法测量,
此项可不做要求
1)A 级检修后;
2)≤2 年;
3)必要时
9
灭弧室真空度
的测量
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要求 有条件时进行
1)A 级检修后;
2)必要时
10
检查动触头连
杆上的软联结
夹片有无松动
应无松动
1)A 级检修后
2)必要时
9.2 交接试验
9.2.1 测量绝缘电阻
整体绝缘电阻值测量,应符合制造厂规定。
9.2.2 测量每相导电回路的电阻
测量每相导电回路的电阻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a) 测量应采用电流不小于100A 的直流压降法;
b) 测试结果应符合产品技术条件的规定。
9.2.3 交流耐压试验
交流耐压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应在断路器合闸及分闸状态下进行交流耐压试验;
b) 当在合闸状态下进行时,真空断路器的交流耐受电压应符合表7 的规定;
c) 当在分闸状态下进行时,真空灭弧室断口间的试验电压应按产品技术条件的规定,当产品技
术文件没有特殊规定时,真空断路器的交流耐受电压应符合表7 的规定。
表7 真空断路器的交流耐受电压
额定电压/kV
1min 工频耐受电压(kV)有效值
相对地 相间 断路器断口 隔离断口
3.6 25/18 25/18 25/18 27/20
T/GSQN 024—2024
17
额定电压/kV
1min 工频耐受电压(kV)有效值
相对地 相间 断路器断口 隔离断口
7.2 30/23 30/23 30/23 34/27
12 42/30 42/30 42/30 48/36
注: 斜线下的数值为中性点接地系统使用的数值,亦为湿试时的数值。
d) 试验中不应发生贯穿性放电。
9.2.4 测量断路器的分、合闸时间,测量分、合闸的同期性,测量合闸时触头的弹跳时间
测量断路器主触头的分、合闸时间,测量分、合闸的同期性,测量合闸过程中触头接触后的弹跳时
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合闸过程中触头接触后的弹跳时间,40.5kV 以下断路器不应大于2ms;对于电流3kA 及以上
的10kV 真空断路器,弹跳时间如不满足小于2ms,应符合产品技术条件的规定;
b) 测量应在断路器额定操作电压条件下进行;
c) 实测数值应符合产品技术条件的规定。
9.2.5 测量分、合闸线圈及合闸接触器线圈的绝缘电阻和直流电阻
测量分﹑合闸线圈及合闸接触器线圈的绝缘电阻和直流电阻,应符合下列规定:
a) 测量分﹑合闸线圈及合闸接触器线圈的绝缘电阻值,不应低于10MΩ;
b) 测量分、合闸线圈及合闸接触器线圈的直流电阻值与产品出厂试验值相比应无明显差别。
9.2.6 断路器操动机构的试验
断路器操动机构(不包括液压操作机构)的试验,应符合附录C的规定。
9.2.7 周期
交接试验周期为设备新装后初次试验。
10 负荷开关
10.1 预防性试验
负荷开关的试验项目、要求和周期应符合表8。
表8 负荷开关试验项目、要求和周期
序号 项目 判据 方法及说明 周期
1 绝缘电阻
1)整体绝缘电阻值自行规定;
2)用有机材料制成的拉杆和支持绝缘子的绝缘电阻
值不应低于下列数值:
10kV 1200MΩ
10kV~12kV 3000MΩ
3)二次回路的绝缘电阻不低于2MΩ
一次回路用2500V 绝
缘电阻表,二次回路
用1000V 绝缘电阻表
1)A、B 级检修后;
2)≤2 年;
3)必要时
2 交流耐压试验
1)按产品技术条件规定进行试验;
2)二次回路交流耐压试验电压为2kV
1)A 级检修后;
2)必要时
3
负荷开关导电回
路电阻
符合产品技术条件规定
1)A 级检修后;
2)≤2 年;
3)必要时
4 操动机构线圈动合闸脱扣器在额定电源电压的85%~110%范围内应 1)A 级检修后;
T/GSQN 024—2024
18
序号 项目 判据 方法及说明 周期
作电压 可靠动作,当电源电压等于或小于额定电源电压的
30%时,不应动作;分闸脱扣器在额定电源电压的
65%~110%(直流)或85%~110%(交流)范围内
应可靠动作
2)≤2 年;
3)必要时
5 操动机构检查
1)额定操动电压下分、合闸5 次,动作正常;
2)手动操动机构操作时灵活,无卡涩;
3)机械或电气闭锁装置应准确可靠
1)A 级检修后;
2)≤2 年;
3)必要时
10.2 交接试
CCS F 24
甘肃省清洁能源行业协会团体标准
T/GSQN 024—2024
12kV及以下供配电设施设备交接/预防性试验规程
2024 - 12 - 30 发布 2024 - 12 - 30 实施
甘肃省清洁能源行业协会 发布
目次
前言 ................................................................................. IV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2
4 干式变压器 ......................................................................... 3
4.1 预防性试验 ..................................................................... 3
4.2 交接试验 ....................................................................... 4
5 油浸式电力变压器 ................................................................... 5
5.1 预防性试验 ..................................................................... 5
5.2 交接试验 ....................................................................... 8
6 高压开关柜 ......................................................................... 8
6.1 预防性试验 ..................................................................... 8
6.2 交接试验 ....................................................................... 9
7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 ........................................................... 9
7.1 预防性试验 ..................................................................... 9
7.2 交接试验 ...................................................................... 12
8 SF6 断路器 ......................................................................... 12
8.1 预防性试验 .................................................................... 12
8.2 交接试验 ...................................................................... 14
9 真空断路器 ........................................................................ 15
9.1 预防性试验 .................................................................... 15
9.2 交接试验 ...................................................................... 16
10 负荷开关 ......................................................................... 17
10.1 预防性试验 ................................................................... 17
10.2 交接试验 ..................................................................... 18
11 隔离开关和接地开关 ............................................................... 18
11.1 预防性试验 ................................................................... 18
11.2 交接试验 ..................................................................... 19
12 互感器 ........................................................................... 20
12.1 预防性试验 ................................................................... 20
12.2 交接试验 ..................................................................... 22
13 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 24
13.1 预防性试验 ................................................................... 24
13.2 交接试验 ..................................................................... 25
14 高压电机 ......................................................................... 26
T/GSQN 024—2024
II
14.1 预防性试验 .................................................................... 26
14.2 交接试验 ...................................................................... 27
15 干式电抗器 ........................................................................ 28
15.1 预防性试验 .................................................................... 28
15.2 交接试验 ...................................................................... 29
16 放电线圈 .......................................................................... 30
16.1 预防性试验 .................................................................... 30
16.2 交接试验 ...................................................................... 31
17 电容器 ............................................................................ 31
17.1 预防性试验 .................................................................... 31
17.2 交接试验 ...................................................................... 32
18 电力电缆线路 ...................................................................... 33
18.1 预防性试验 .................................................................... 33
18.2 交接试验 ...................................................................... 34
19 1kV 及以下电压等级配电装置和馈电线路 .............................................. 35
19.1 预防性试验 .................................................................... 35
19.2 交接试验 ...................................................................... 36
20 0.4kV 以上架空电力线路 ............................................................ 36
20.1 预防性试验 .................................................................... 36
20.2 交接试验 ...................................................................... 37
21 接地装置 .......................................................................... 38
21.1 预防性试验 .................................................................... 38
21.2 交接试验 ...................................................................... 40
22 低压电器 .......................................................................... 41
22.1 范围 .......................................................................... 41
22.2 预防性试验 .................................................................... 41
22.3 交接试验 ...................................................................... 42
23 安全工器具预防性试验 .............................................................. 42
23.1 试验对象及试验项目 ............................................................ 42
23.2 安全帽 ........................................................................ 43
23.3 安全带 ........................................................................ 44
23.4 安全绳 ........................................................................ 45
23.5 个人保安线 .................................................................... 46
23.6 绝缘杆 ........................................................................ 47
23.7 携带型短路接地线 .............................................................. 48
23.8 电容型验电器 .................................................................. 49
23.9 核相器 ........................................................................ 50
23.10 绝缘罩 ....................................................................... 51
23.11 绝缘隔板 ..................................................................... 52
23.12 绝缘绳 ....................................................................... 52
23.13 绝缘夹钳 ..................................................................... 54
23.14 辅助型绝缘手套 ............................................................... 55
T/GSQN 024—2024
III
23.15 辅助型绝缘靴 ................................................................ 55
23.16 辅助型绝缘胶垫 .............................................................. 55
23.17 登杆脚扣 .................................................................... 56
23.18 登高板 ...................................................................... 56
23.19 硬梯(含竹梯、木梯、铝合金梯、复合材料梯) .................................. 57
23.20 软梯 ........................................................................ 58
23.21 快装脚手架 .................................................................. 58
23.22 检修平台(含高空组合平台) .................................................. 59
附录A(规范性) 绝缘油交接试验 ..................................................... 60
A.1 绝缘油的试验项目 .............................................................. 60
A.2 新油验收及充油电气设备的绝缘油试验分类 ........................................ 60
附录B(规范性) 套管交接试验 ....................................................... 61
B.1 测量绝缘电阻 .................................................................. 61
B.2 测量20kV 及以上非纯瓷套管的介质损耗因数( tan )和电容值 ...................... 61
B.3 交流耐压试验 .................................................................. 61
B.4 SF6 套管气体试验。 ............................................................. 61
附录C(规范性) 断路器操动机构的试验 ............................................... 62
C.1 断路器合闸操作 ................................................................ 62
C.2 断路器脱扣操作 ................................................................ 62
C.3 断路器模拟操动试验 ............................................................ 62
附录D(规范性) 电力电缆线路交叉互联系统试验 ....................................... 64
D.1 对地绝缘的直流耐压试验 ........................................................ 64
D.2 非线性电阻型护层过电压保护器试验 .............................................. 64
D.3 交叉互联性能检验 .............................................................. 64
D.4 互联箱试验 .................................................................... 64
附录E(规范性) 电力变压器和电抗器交流耐压试验电压 .................................. 65
附录F(规范性) 变压器油的预防性试验方法 ............................................ 66
附录G(规范性) 套管预防性试验 ..................................................... 68
附录H(规范性) 有载调压装置预防性试验 ............................................. 70
附录I(规范性) 运行中SF6 气体的预防性试验 .......................................... 71
附录J(规范性) 绝缘子预防性试验 .................................................... 72
J.1 瓷绝缘子 ...................................................................... 72
J.2 玻璃绝缘子 .................................................................... 72
J.3 复合绝缘子 .................................................................... 73
J.4 防污闪涂料 .................................................................... 74
J.5 防污闪辅助伞裙 ................................................................ 74
J.6 憎水性分级的描述及典型状态 .................................................... 74
附录K(规范性) 试验装置图 ......................................................... 76
参考文献 ............................................................................. 85
T/GSQN 024—2024
IV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甘肃中科常源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提出。
本文件由甘肃省清洁能源行业协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甘肃常源电管家科技有限公司、甘肃常源电力工程有限公司、国网甘肃省电力公
司兰州供电公司、中国能源建设集团甘肃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兰州倚能电力设计咨询有限公司、甘
肃中科常源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天水之江电气有限公司、窑街煤电集团有限公司、甘肃省新能源协
会、兰州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兰州工业学院、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
学、兰州信息科技学院、甘肃省煤炭工业高级技工学校、兰州现代职业学院、兰州博文科技学院、甘肃
省水利工程行业协会、甘肃省制冷与空调行业协会、甘肃省电工技术学会、甘肃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甘肃鲲鹏工程技术研究院、甘肃自然能源研究所、兰州石化建筑安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
责任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甘肃省化工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甘肃鲲鹏新能源职业培训学校、中国航
空油料有限责任公司甘肃分公司、甘肃盛御水利水电科技有限公司、兰州生态创新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孙琳、王首道、张亚林、赵培植、陈天胜、王桂杰、李晓青、贾伟鹏、左锋、
王守平、金鼎、梁娟、张彦、李泉、李彬崇、张建平、王守义、屠卿瑞、陈作雁、李明生、路鹏飞、闫
璞、李林、崔多文、杨经文、李炳奎、李军、尚全民、段安骏、靳登辉、赵洪斌、方海琳、郭丽君、顾
海康、石静、孙志强、李生军、李双科、冯宜伟、张旭东、王璇、张瓅、张梓钰、李菊红。
本文件由甘肃常源电管家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在本文件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
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将意见和建议反馈给甘肃中科常源教育集团科技有限公司(地
址:兰州市七里河区兰石豪布斯卡企业总部基地1#楼515室,邮政编码730085),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T/GSQN 024—2024
1
12kV 及以下供配电设施设备
交接/预防性试验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12kV及以下供配电设施设备交接、预防性试验的术语和定义以及试验项目、周期、
方法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石油化工、金属冶炼、煤矿及非煤矿山、建工建材、汽车工业、机械装备制造、通用
装备制造、核工业、航空航运、轨道交通、铁路运输、水力水电、火力发电、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生
物质发电、垃圾发电、新能源发电、清洁能源发电、输电、变电、供配电、储能、电工电子、通信网络、
设施农业、牧业、渔业、草业加工业、养殖业、生物医药、食品加工、轻工纺织、扶贫电站、分布式电
站、用户电站、换充电站、市政设施、水利灌溉、居民小区、学校、医院一般民用行业等涉及到12kV
及以下的供配电设施设备的场所新安装的、按照国家相关出厂试验标准试验合格的供配电设施设备开展
交接试验,以及运行中的设施设备开展预防性试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261 闪点的测定 宾斯基-马丁闭口杯法
GB/T 264 石油产品酸值测定法
GB/T 507 绝缘油击穿电压测定法
GB/T 511 石油和石油产品及添加剂机械杂质测定法
GB/T 1094.3 电力变压器 第3部分:绝缘水平、绝缘试验和外绝缘空气间隙
GB/T 1094.10 电力变压器 第10部分:声级测定
GB 2536 电工流体 变压器和开关用的未使用过的矿物绝缘油
GB/T 5654 液体绝缘材料 相对电容率、介质损耗因数和直流电阻率的测量
GB/T 6540 石油产品颜色测定法
GB/T 6541 石油产品油对水界面张力测定法(圆环法)
GB/T 7595 运行中变压器油质量
GB/T 7597 电力用油(变压器油、汽轮机油)取样方法
GB/T 7598 运行中变压器油水溶性酸测定法
GB/T 7600 运行中变压器油和汽轮机油水分含量测定法(库仑法)
GB/T 7601 运行中变压器油、汽轮机油水分测定法 (气相色谱法)
GB/T 8926-2012 在用的润滑油不溶物测定法
GB/T 11024.1 标称电压1 000 V以上交流电力系统用并联电容器 第1部分:总则
GB/T 11032 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GB/T 12022 工业六氟化硫
GB/T 11023 高压开关设备六氟化硫气体密封试验方法
GB/T 14542 变压器油维护管理导则
GB/T 17623 绝缘油中溶解气体组分含量的气相色谱测定法
GB 21148 足部防护 安全鞋
GB/T 26218.1 污秽条件下使用的高压绝缘子的选择和尺寸确定 第1部分:定义、信息和一般原则
GB/T 28552 变压器油、汽轮机油酸值测定法(BTB法)
GB/T 32508 绝缘油中腐蚀性硫(二苄基二硫醚)定量检测方法
DL/T 285 矿物绝缘油腐蚀性硫检测法 裹绝缘纸铜扁线法
T/GSQN 024—2024
2
DL/T 303 电网在役支柱绝缘子及瓷套超声波检测
DL/T 385 变压器油带电倾向性检测方法
DL/T 415 带电作业用火花间隙检测装置
DL/T 421 电力用油体积电阻率测定法
DL/T 423 绝缘油中含气量测定方法 真空压差法
DL/T 432 电力用油中颗粒度测定方法
DL/T 475 接地装置特性参数测量导则
DL/T 506 六氟化硫电气设备中绝缘气体湿度测量方法
DL/T 540 气体继电器检验规程
DL/T 574 电力变压器分接开关运行维修导则
DL/T 593 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标准的共用技术要求
DL/T 596 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
DL/T 618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现场交接试验规程
DL/T 626 劣化悬式绝缘子检测规程
DL/T 664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应用规范
DL/T 703 绝缘油中含气量的气相色谱测定法
DL/T 722 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分析和判断导则
DL/T 740 电容型验电器
DL/T 916 六氟化硫气体酸度测定法
DL/T 918 六氟化硫气体中可水解氟化物含量测定法
DL/T 919 六氟化硫气体中矿物油含量测定法(红外光谱分析法)
DL/T 920 六氟化硫气体中空气、四氟化碳、六氟乙烷和八氟丙烷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DL/T 1000.3 标称电压高于1000V架空线路用绝缘子使用导则 第3部分:交流系统用棒形悬式复合
绝缘子
DL/T 1095 变压器油带电度现场测试方法
DL/T 1209.2 电力登高作业及防护器具技术要求 第2部分:拆卸型检修平台
DL/T 1209.4 电力登高作业及防护器具技术要求 第4部分:复合材料快装脚手架
DL/T 1354 电力用油闭口闪点测定 微量常闭法
DL/T 1474 交、直流系统用高压聚合物绝缘子憎水性测量及评估方法
DL/T 1659 电力作业用软梯技术要求
DL/T 2392 10kV配网一次电力设备交接试验规程
NB/SH/T 0802 绝缘油中2,6-二叔丁基对甲酚的测定 红外光谱法
3 术语和定义
DL/T 596-202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预防性试验
为了发现运行中设备的隐患,预防发生事故或设备损坏,对设备进行的检查、试验或监测。预防性
试验包括停电试验、带电检测和在线监测。
[来源:DL/T 596-2021,3.1]
3.2
绝缘电阻
在规定条件下,由绝缘材料隔开的两导体之间存在的电阻。
注: 绝缘电阻包括在给定试样几何形状下的体积电阻和表面电阻。
[来源:GB/T 31838.1-2015,3.2.1]
3.3
吸收比
在同一次试验中,1min时的绝缘电阻值与15s时的绝缘电阻值之比。
[来源:DL/T 596-2021,3.7]
T/GSQN 024—2024
3
4 干式变压器
4.1 预防性试验
干式变压器预防性试验的项目要求和周期应符合表1。
表1 干式变压器试验项目要求和周期
序
号
项目 判据 方法及说明 周期
1 红外测温 按DL/T 664 执行
1)用红外热像仪测量;
2)测量套管及接头等部位
1)6 个月;
2)必要时
2 绕组直流电阻
应符合以下规定:
1)1600kVA 以上变压器,各相绕组
电阻相互间的差别不应大于三相平
均值的2%,无中性点引出的绕组,
线间差别不应大于三相平均值的
1%;
2)1600kVA 及以下的变压器,相间
差别一般不大于三相平均值的4%,
线间差别一般不大于三相平均值的
2%;
3)与以前相同部位测得值比较,其
变化不应大于2%
不同温度下电阻值按以下公式换
算:
R2 R1(T t2 ) / (T t1)
式中:
R1、R2——在温度t1、t2 下的电
阻值;
T——电阻温度常数,铜导线取
235
1)A 级检修后;
2)≤2 年;
3)必要时
3
绕组、铁心绝缘
电阻
绝缘电阻换算至同温度下,与前一次
测试结果相比应无显著变化,不宜低
于上次值的70%
绝缘电阻表采用2500V 或5000V
1)A 级检修后;
2)≤2 年;
3)必要时
4 交流耐压试验 一次绕组按出厂试验电压值的0.8 倍
1 ) 10kV 变压器高压绕组按
35kV×0.8=28kV 进行;
2)额定电压低于1000V 的绕组
可用2500V 绝缘电阻表测量绝缘
电阻代替
1)A 级检修后;
2)必要时(怀疑有
绝缘故障时)
5
绕组所有分接
的电压比
1)各相应接头的电压比与铭牌值相
比,不应有明显差别,且符合规律;
2)电压比小于3 的变压器电压比允
许偏差为±1%
1)全自动变比组别测试仪;
2)在变压器一侧施加电压,用仪
表或仪器测量另一测电压,然后
根据测量结果计算变压比。测定
变压比的方法有电桥法、双电压
表法和标准互感器法
1)A 级检修后;
2)必要时
6
校核三相变压
器的组别或单
相变压器极性
必须与变压器铭牌和顶盖上的端子
标志相一致
1)极性校核试验方法:直流法、
交流法;
2)组别试验方法:直流法、双电
压表法、相位表法
必要时
7
空载电流和空
载损耗
与前次试验值相比,无明显变化
试验电源可用三相或单相;试验
电压可用额定电压或较低电压值
(如制造厂提供了较低电压下的
值,可在相同电压下进行比较)
1)A 级检修后;
2)必要时
8
短路阻抗和负
载损耗
与前次试验值相比,无明显变化
试验电源可用三相或单相;试验
电流可用额定值或较低电流值
(如制造厂提供了较低电流下的
测量值,可在相同电流下进行比
较)
1)A 级检修后;
2)必要时
T/GSQN 024—2024
4
序
号
项目 判据 方法及说明 周期
9
测温装置及其
二次回路试验
1)按制造厂及设计的技术要求;
2)指示正确,测温电阻值应和温控
温显装置出厂值相符;
3)绝缘电阻不宜低于1MΩ
采2500V 绝缘电阻表;
1)A、B 级检修后;
2)≤2 年;
3)必要时
4.2 交接试验
4.2.1 测量绕组连同套管的直流电阻
测量绕组连同套管的直流电阻,应符合下列规定:
a) 测量应在各分接的所有位置上进行;
b) l600kVA 及以下三相变压器,各相绕组相互间的差别不应大于4%;无中性点引出的绕组,线
间各绕组相互间差别不应大于2%;1600kVA 以上变压器,各相绕组相互间差别不应大于2%;
无中性点引出的绕组,线间相互间差别不应大于1%。
c) 变压器的直流电阻,与同温下产品出厂实测数值比较,相应变化不应大于2%;不同温度下电
阻值应按式(1)计算:
2
2 1
1
T t
R R
T t
·················································· (1)
式中:
R1——温度在t1(℃)时的电阻值(Ω);
R2——温度在t2(℃)时的电阻值(Ω);
T——计算用常数,铜导线取235,铝导线取225。
d) 由于变压器结构等原因,差值超过4.2.1b)款时,可只按4.2.1c)款进行比较,但应说明原因;
e) 无励磁调压变压器送电前最后一次测量,应在使用的分接锁定后进行。
4.2.2 检查所有分接的电压比
检查所有分接的电压比,应符合下列规定:
a) 所有分接的电压比应符合电压比的规律;
b) 与制造厂铭牌数据相比,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电压等级在35kV 以下,电压比小于3 的变压器电压比允许偏差应为±1%;
2) 其他所有变压器额定分接下电压比允许偏差不应超过±0.5%;
3) 其他分接的电压比应在变压器阻抗电压值(%)的1/10 以内,且允许偏差应为±1%。
4.2.3 检查变压器的三相接线组别和单相变压器引出线的极性
检查变压器的三相接线组别和单相变压器引出线的极性,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变压器的三相接线组别和单相变压器引出线的极性应符合设计要求;
b) 变压器的三相接线组别和单相变压器引出线的极性应与铭牌上的标记和外壳上的符号相符。
4.2.4 测量铁心及夹件的绝缘电阻
测量铁心及夹件的绝缘电阻,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应测量铁心对地绝缘电阻、夹件对地绝缘电阻﹑铁心对夹件绝缘电阻;
b) 进行器身检查的变压器,应测量可接触到的穿心螺栓、轭铁夹件及绑扎钢带对铁轭﹑铁心,
油箱及绕组压环的绝缘电阻。当轭铁梁及穿心螺栓一端与铁心连接时,应将连接片断开后进
行试验;
c) 在变压器所有安装工作结束后应进行铁心对地、有外引接地线的夹件对地及铁心对夹件的绝
缘电阻测量;
d) 对变压器上有专用的铁心接地线引出套管时,应在注油前后测量其对外壳的绝缘电阻;
e) 采用2500V 兆欧表测量,持续时间应为1min,应无闪络及击穿现象。
T/GSQN 024—2024
5
4.2.5 测量绕组连同套管的绝缘电阻
测量绕组连同套管的绝缘电阻,绝缘电阻值不应低于产品出厂试验值的70%或不低于10000MΩ
(20℃)。
4.2.6 绕组连同套管的交流耐压试验
变压器线端试验应按表E.1进行交流耐压试验。
4.2.7 额定电压下的冲击合闸试验
额定电压下的冲击合闸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在额定电压下对变压器的冲击合闸试验,应进行5 次,每次间隔时间宜为5min,应无异常现
象;
b) 冲击合闸宜在变压器高压侧进行,对中性点接地的电力系统试验时变压器中性点应接地;
c) 无电流差动保护的干式变可冲击3 次。
4.2.8 检查相位
检查变压器的相位,应与电网相位一致。
4.2.9 周期
交接试验周期为设备新装后初次试验。
5 油浸式电力变压器
5.1 预防性试验
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的试验项目、要求和周期应符合表2。
表2 油浸式变压器的试验项目、要求和周期
序
号
项目 判据 方法及说明 周期
1 红外测温
各部位无异常温升现象,检测和分
析方法参考DL/T 664
1)6 个月;
2)必要时
2
油中溶解气体
分析
按DL/T 722 判断是否符合要求:
1)新装变压器油中H2 与烃类气体
含量(μL/L)任一项不宜超过下列
数值:总烃,20;H2,30;C2H2,
0.1;
2)运行变压器油中H2 与烃类气体
含量(μL/L)超过下列任何一项值
时应引起注意:
总烃:150;
H2:150;
3)烃类气体总和的产气速率大于
6mL/d(开放式)和12mL/d(密封
式),或相对产气速率大于10%/月
则认为设备有异常( 对乙炔
<0.1μL/L、总烃小于新设备投运要
求时,总烃的绝对产气率可不做分
析)。氢气的产气速率大于5mL/d
(开放式)和10mL/d(密封式),
则认为设备有异常
按DL/T 722 取样及测量:
1)总烃包括CH4、C2H4、C2H6 和C2H2
四种气体;
2)溶解气体组份含量有增长趋势时,
可结合产气速率判断,必要时缩短周
期进行跟踪分析;
3)总烃含量低的设备不宜采用相对
产气速率进行判断
1)运行中发电侧,
120MVA 及以上的
发电厂主变压器为
6 个月8MVA 及以
上的变压器为1
年;8MVA 以下的
油浸式变压器自行
规定;
2)必要时
3 绝缘油试验 按照附录F 执行
T/GSQN 024—2024
6
序
号
项目 判据 方法及说明 周期
4 绕组直流电阻
1)1600kVA 以上变压器,各相绕
组电阻相互间的差别不应大于三
相平均值的2%,无中性点引出的
绕组,线间差别不应大于三相平均
值的1%;
2)1600kVA 及以下的变压器,相
间差别一般不大于三相平均值的
4%,线间差别一般不大于三相平
均值的2%;
3)与以前相同部位测得值比较,
其变化不应大于2%
1)如电阻相间差在出厂时超过规定,
制造厂已说明了这种偏差的原因,按
要求中3)执行;
2)有载分接开关宜在所有分接处测
量,无载分接开关在运行分接锁定后
测量;
3)不同温度下电阻值按下式换算:
R2 R1(T t2 ) / (T t1)
式中:
R1、R2——在温度t1、t2 下的电阻值:
T——电阻温度常数,铜导线取235,
铝导线取225。
4)封闭式电缆出线或GIS 出线的变
压器,电缆、GIS 侧绕组可不进行定
期试验
1)A、B 级检修后;
2)≤2 年;
3)必要时
5
绕组连同套管
的绝缘电阻
绝缘电阻换算至同一温度下,与前
一次测试结果相比应无显著变化,
不宜低于上次值的70%或不低于
10000MΩ
1)使用2500V 或5000V 绝缘电阻表
测量;
2)测量前被试绕组应充分放电;
3)测量温度以顶层油温为准,各次
测量时的温度应尽量接近;
4)尽量在油温低干50℃时测量,不
同温度下的绝缘电阻值按下式换算:
换算系数A=1.5K/10
当实测温度为20℃以上时,可按
R20=ARt
当实测温度为20℃以下时,可按
R20=Rt/A
式中
K——实测值减去20℃的绝对值;
R20、Rt——校正到20℃时、测量温
度下的绝缘电阻值;
5)封闭式电缆出线或GIS 出线的变
压器,电缆、GIS 侧绕组可在中性点
测量
1)A、B 级检修后;
2)≤2 年;
3)必要时
6 套管 应符合附录G
7
绕组连同套管
的外施耐压试
验
全部更换绕组时,按出厂试验电压
值;部分更换绕组时,按出厂试验
电压值的0.8 倍
1)10kV 按35kV×0.8=28kV 进行;
2)额定电压低于1000V 的绕组可用
2500V 绝缘电阻表测量绝缘电阻代
替
1)A 级检修后;
2)必要时
8 感应电压试验 感应耐压为出厂试验值的80% 加压程序按照GB/T 1094.3 执行
1)A 级检修后;
2)≤2 年;
3)必要时
9
铁心及夹件绝
缘电阻
1)不宜低于10MΩ;
2)与以前测试结果相比无显著差
别;
3)运行中铁心接地电流不宜大于
0.1A;
1)采用2500V 绝缘电阻表;
2)只对有外引接地线的铁心、夹件
进行测量
1)A、B 级检修后;
2)≤2 年;
3)必要时
T/GSQN 024—2024
7
序
号
项目 判据 方法及说明 周期
4)运行中夹件接地电流不宜大于
0.3A
10
绕组所有分接
的电压比
1)各相应接头的电压比与铭牌值
相比,不应有明显差别,且符合规
律;
2)电压比小于3 的变压器电压比
允许偏差为±1%
1)全自动变比组别测试仪;
2)在变压器一侧施加电压,用仪表
或仪器测量另一测电压,然后根据测
量结果计算变压比。测定变压比的方
法有电桥法、双电压表法和标准互感
器法。
1)A 级检修后;
2)分接开关引线拆
装后;
3)必要时
11
校核三相变压
器的组别或单
相变压器极性
必须与变压器铭牌和顶盖上的端
子标志相一致
1)极性校核试验方法: 直流法、交
流法
2)组别试验方法:直流法、双电压
表法、相位表法
1)更换绕组后;
2)必要时
12
空载电流和空
载损耗
与前次试验值相比无明显变化
试验电源可用三相或单相;试验电压
可用额定电压或较低电压(如制造厂
提供了较低电压下的测量值,可在相
同电压下进行比较)
1)更换绕组后;
2)必要时
13 短路阻抗
短路阻抗纵比相对变化绝对值不
大于:2.0%
试验电流可用额定值或较低电流
1)A、B 级检修后;
2)≤2 年;
3)必要时
14
全电压下空载
合闸
1)全部更换绕组,空载合闸5 次,
每次间隔不少于5min;
2)部分更换绕组,空载合闸3 次,
每次间隔不少于5min
1)在运行分接上进行;
2)由变压器高压侧或中压侧加压;
3)发电机变压器组的中间连接无断
开点的变压器,可不进行
更换绕组后
15
测温装置校验
及其二次回路
试验
1)按设备的技术要求;
2)密封良好,指示正确,测温电
阻值应和出厂值相符;
3)绝缘电阻不宜低于1MΩ
测量绝缘电阻采用1000V 绝缘电阻
表,方法参考DL/T 540
1)A、B 级检修后;
2)≤2 年;
3)必要时
16
气体继电器校
验及其二次回
路试验
1)按设备的技术要求;
2)整定值符合运行规程要求,动
作正确;
3)绝缘电阻不宜低于1MΩ
采用1000V 绝缘电阻表
1)A、B 级检修后;
2)≤2 年;
3)必要时
17
压力释放器校
验及其二次回
路试验
1)动作值与铭牌值相差应在±
10%范围内或符合制造厂规定;
2)绝缘电阻不宜低于1MΩ
采用1000V 绝缘电阻表
1)A、B 级检修后;
2)≤2 年;
3)必要时
18
冷却装置及其
二次回路检查
试验
1)流向、温升和声响正常,无渗
漏油;
2)强油水冷装置的检查和试验,
按制造厂规定;
3)绝缘电阻不宜低于1MΩ
采用1000V 绝缘电阻表
1)A、B 级检修后;
2)≤2 年;
3)必要时
19 整体密封检查
管状和平面油箱变压器采用超过
储油柜顶部0.6m 油柱试验(约
5kPa 压力),对于波纹油箱和有散
热器的油箱采用超过储油柜顶部
0.3m 油柱试验(约2.5kPa 压力),
试验时间12h,无渗漏
试验时带冷却器,不带压力释放装置
1)A 级检修后;
2)必要时
20 噪声测量 与初值比较无明显变化 按照GB/T 1094.10 的要求进行
必要时(发现噪声
异常时)
T/GSQN 024—2024
8
序
号
项目 判据 方法及说明 周期
21 箱壳振动 与初值比不应有明显差别
必要时(发现箱壳
振动异常时,或噪
声异常时)
22
有载分接开关
试验
应符合附录H
5.2 交接试验
5.2.1 绝缘油试验或SF6 气体试验
5.2.1.1 绝缘油的试验类别应符合表A.2 的规定。
5.2.1.2 油中溶解气体的色谱分析,应符合下列规定:
a) 试验应符合DL/T 722 的有关规定。各次测得的氢、乙炔﹑总烃含量,应无明显差别;
b) 新装变压器油中总烃含量不应超过20μL/L,H2 含量不应超过10μL/L,C2H2 含量不应超过
0.1μL/L。
5.2.1.3 变压器油中水含量不应大于20mg/L。
5.2.2 非纯瓷套管的试验
按附录B的规定进行。
5.2.3 有载调压切换装置的检查和试验
有载调压切换装置的检查和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a) 有载分接开关绝缘油击穿电压应符合表A.1 的规定;
b) 在变压器无电压下,有载分接开关的手动操作不应少于2 个循环、电动操作不应少于5 个循
环,其中电动操作时电源电压应为额定电压的85%及以上。操作应无卡涩,连动程序﹑电气
和机械限位应正常;
c) 循环操作后,进行绕组连同套管在所有分接下直流电阻和电压比测量,试验结果应符合4.2.1、
4.2.2 的规定;
d) 在变压器带电条件下进行有载调压开关电动操作,动作应正常。操作过程中,各侧电压应在
系统电压允许范围内。
5.2.4 其他
其他试验同干式变压器交接试验(4.2.1~4.2.8条)。
5.2.5 周期
交接试验周期为设备新装后初次试验。
6 高压开关柜
6.1 预防性试验
高压开关柜的预防性试验项目、要求和周期应符合表3。
表3 高压开关柜试验项目、要求和周期
序
号
项目 判据 方法及说明 周期
1
辅助回路和控
制回路绝缘电
阻
绝缘电阻不应低于2MΩ 采用1000V 绝缘电阻表
1)A、B 级检修后;
2)≤2 年;
3)必要时
T/GSQN 024—2024
9
序
号
项目 判据 方法及说明 周期
2
辅助回路和控
制回路交流耐
压
试验电压为2kV 绝缘电阻代替耐压
1)A 级检修后;
2)≤2 年;
3)必要时
3 机械特性
分合闸时间、分合闸速度、三相不
同期性、行程曲线等机械特性应符
合产品技术文件要求
1)对分合闸时间和同期性而言:分、
合指示正确;
2)分、合闸速度而言:现场一般不
需要测量;
3)对于分合闸动作电压:并联合闸
脱扣器应在其额定电压85%~110%
可靠动作;并联分闸应在额定电压
85%~110%(交流)和65%~110%
(直流)可靠动作;低于额定电压
30%时不应动作
1)A 级检修后:
2)≤2 年;
3)必要时
4 主回路电阻
不大于出厂试验值的1.1 倍,且应
符合产品技术文件要求,相间不应
有明显差异
手车柜:上下触头盒之间;
固定柜:断路器、隔离开关
1)A 级检修后:
2)≤2 年;
3)必要时
5 交流耐压试验 按出厂耐压值的100%试验
1)试验电压施加方式:合闸时各相
对地及相间;分闸时各相断口;
2)相对地及断口的试验电压值相同
1)A 级检修后:
2)≤2 年;
3)必要时
6
带电显示装置
检查
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要求 显示正常
1)A 级检修后;2)
必要时
7
压力表及密度
继电器检验
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要求
1)A 级检修后;
2)≤2 年;
3)必要时
8 联锁检查 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要求
1)防止误分、误合断路器;
2)防止带负荷拉、合隔离开关;
3)防止带电(挂)合接地(线)开
关;
4)防止带接地线(开关)合断路器;
5)防止误入带电间隔
1)A 级检修后;
2)≤2 年;
3)必要时
9
电流、电压互
感器性能检验
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要求,或按第12.1 条进行
1)A 级检修后;
2)必要时
10
避雷器性能检
验
应符合表15 必要时
11 加热器、风机 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要求 必要时
6.2 交接试验
高压开关柜交接试验应符合DL/T 2392要求。试验周期为设备新装后初次试验。
7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
7.1 预防性试验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的试验项目、要求和周期应符合表4。
T/GSQN 024—2024
10
表4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试验项目、要求和周期
序
号
项目 判据 方法及说明 周期
1 红外测温
红外热像图显示无异常温升、温差
和相对温差,符合DL/T 664 要求
1)红外测温采用红外成像仪测试;
2)测试应尽量在负荷高峰、夜晚进
行;
3)在大负荷增加检测
1)6 个月;
2)必要时
2
SF6 分解物测
试
1)A 级检修后:
(SO2+SOF2)≤2μL/L
HF≤2μL/L
H2S≤1μL/L
CO(报告)
2)B 级检修后或运行中:
SO2:≤3μL/L
H2S:≤2μL/L
CO:≤100μL/L
用检测管、气相色谱法或电化学传感
器法进行测量
1)A、B 级检修后;
2)必要时
3 SF6 气体检测 应符合附录I
4
导电回路电阻
测量
回路电阻不得超过交接试验值的
110%,且不超过产品技术文件规定
值,同时应进行相间比较不应有明
显的差别
1)根据产品技术文件进行分段测试;
2)用直流压降法测量,电流不小于
100A;
3)测量范围应包括主母线、分支母
线和出线套管
1)A 级检修后;
2)≤2 年;
3)必要时
5
断路器机械特
性
1)分合闸时间、分合闸速度、三
相不同期性、行程曲线等机械特性
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要求,除制造
厂另有规定外,断路器的分、合闸
同期性应满足下列要求:
——相间合闸不同期不大于5ms;
——相间分闸不同期不大于3ms;
——同相各断口间合闸不同期不
大于3ms;
——同相各断口间分闸不同期不
大于2ms;
2)测量主触头动作与辅助开关切
换时间的配合情况
1)A 级检修后;
2)机构A 级检修
后
6 交流耐压试验
1)交流耐压不低于出厂试验电压
值的80%;
2)工频耐压时应装设放电定位装
置以确认放电气室;
3)耐压中出现放电即应中止试验,
查找出放电点,处理完才可继续试
验
1)试验在SF6 气体额定压力下进行;
2)对GIS 试验时应将其中的电磁式
电压互感器及避雷器断开;
3)交流耐压试验时应同时监视局部
放电;
4)仅进行合闸对地状态下的耐压试
验
1)A 级检修后;
2)≤2 年;
3)必要时
7
SF6 气体密度
继电器(包括
整定值)检验
参照JB/T 10549 执行
宜在密度继电器不拆卸情况下进行
校验
1)A 级检修后;
2)≤2 年;
3)必要时
8 联锁试验 联锁、闭锁应准确、可靠 检查联锁及闭锁性能,防止误动作
1)A 级检修后;
2)≤2 年
T/GSQN 024—2024
11
序
号
项目 判据 方法及说明 周期
9
操动机构压力
表检验,压力
开关(气压、
液压)检验
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要求
运行现场可用高精度的压力表进行
比对
1)A 级检修后;
2)必要时
10
辅助回路和控
制回路绝缘电
阻
绝缘电阻不低于2MΩ 采用1000V 绝缘电阻表
1)A 级检修后;
2)≤2 年;
3)必要时
11
辅助回路和控
制回路交流耐
压试验
试验电压为2kV
耐压试验后的绝缘电阻值不应降低,
宜用2500V 绝缘电阻表代替
1)A 级检修后;
2)≤2 年
12
操动机构在分
闸、合闸、重
合闸下的操作
压力(气压、
液压)下降值
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要求
1)A 级检修后;
2)必要时
13
断路器防跳功
能检查
功能检查正常
1)A 级检修后;
2)≤2 年;
3)必要时
14
断路器辅助开
关检查
不得出现卡涩或接触不良等现象
1)A 级检修后;
2)必要时
15
断路器分合闸
线圈电阻
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要求
1)A 级检修后;
2)必要时
16
断路器分,合
闸电磁铁的动
作电压
1)并联分闸脱扣器在分闸装置的
额定电源电压的65%~110%(直
流)或85%~110%(交流)范围
内、交流时在分闸装置的额定电源
频率下,在开关装置所有的直到它
的额定短路开断电流的操作条件
下,均应可靠动作。当电源电压等
于或小于额定电源电压的30%时,
并联分闸脱扣器不应脱扣;
2)并联合闸脱扣器在合闸装置额
定电源电压的85%到110%之间、
交流时在合闸装置的额定电源频
率下应该正确地动作。当电源电压
等于或小于额定电源电压的30%
时,并联合闸脱扣器不应脱扣
1)A 级检修后;
2)≤2 年;
3)必要时
17
合闸电阻阻值
及合闸电阻预
接入时间
1)阻值与产品技术文件要求值相
差不超过±5%(A 级检修时测量);
2)预接入时间应符合产品技术文
件要求
1)A 级检修后;
2)必要时
18
隔离开关辅助
开关检查
不得出现卡涩或接触不良等现象
1)A 级检修后;
2)必要时
19
电流互感器试
验
应符合表11 不具备试验条件不进行试验 应符合表11
20 避雷器试验 应符合表15 应符合表15
21 电压互感器试应符合表12 应符合表12
T/GSQN 024—2024
12
序
号
项目 判据 方法及说明 周期
验
22
隔离开关和接
地开关其他试
验
应符合表9 应符合表9
23
SF6 断路器其
他试验
应符合表6 必要时
24
带电显示装置
检查
符合产品技术文件要求 必要时
7.2 交接试验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的外观检查、主回路电阻测量、气体密封性试验、气体密度继电器及压
力表校验、机械操作及机械特性试验、联锁与闭锁装置检查、主回路绝缘试验、辅助回路和控制回路的
绝缘试验等现场交接试验应符合DL/T 618要求。
8 SF6 断路器
8.1 预防性试验
SF6断路器的试验项目、要求和周期应符合表5。
表5 SFS 断路器试验项目、要求和周期
序
号
项目 判据 方法及说明 周期
1 1 红外测温
红外热像图显示无异常温升、温差和相对
温差,符合DL/T 664 要求
1)红外测温采用红外成像仪测
试;
2)测试应尽量在负荷高峰、夜
晚进行;
3)在大负荷增加检测
1)6 个月;
2)必要时
2 2
SF6 分解物测
试
1)A 级检修后注意:
(SO2+SOF2)≤2μL/L
HF≤2μL/L
H2S≤1μL/L
CO(报告)
2)B 级检修后或运行中注意:
SO2:≤3μL/L
H2S:≤2μL/L
CO:≤100μL/L
用检测管、气相色谱法或电化
学传感器法进行测量
1)A、B 级检修
后;
2)必要时
3 3 SF₆气体检测 应符合附录I
4 4
导电回路电阻
测量
回路电阻不得超过出厂试验值的110%,且
不超过产品技术文件规定值,同时应进行
相间比较不应有明显的差别
用直流压降法测量,电流不小
于100A
1)A 级检修后;
2)≤2 年;
3)必要时
5 5 耐压试验
1)交流耐压的试验电压不低于出厂试验电
压值的80%;
2)有条件时进行雷电冲击耐压,试验电压
不低于出厂试验电压值的80%。
1)试验在SF6 气体额定压力下
进行
2)罐式断路器的耐压试验方
式:合闸对地;分闸状态两端
1)A 级检修后;
2)必要时
T/GSQN 024—2024
13
序
号
项目 判据 方法及说明 周期
轮流加压,另一端接地;
3)对瓷柱式定开距型断路器应
做断口间耐压
6 6 机械特性
1)分合闸时间、分合闸速度、三相不同期
性、行程曲线等机械特性应符合产品技术
文件要求,除制造厂另有规定外,断路器
的分、合闸同期性应满足下列要求:
——相间合闸不同期不大于5ms;
——相间分闸不同期不大于3ms;
— — 同相各断口间合闸不同期不大于
3ms;
— — 同相各断口间分闸不同期不大于
2ms;
2)测量主触头动作与辅助开关切换时间的
配合情况
1)A 级检修后;
2)≤2 年;
3)必要时
7 7
SF6 气体密度
继电器(包括
整定值)检验
参照JB/T 10549 执行
宜在密度继电器不拆卸情况下
进行校验
1)A 级检修后;
2)≤2 年;
3)必要时
8 8
操动机构压力
表检验,压力
开关(气压、
液压)检验
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要求
对气动机构应校验各级气压的
整定值(减压阀及机械安全阀)
1)A 级检修后;
2)≤2 年;
3)必要时
9 9
辅助回路和控
制回路绝缘电
阻
绝缘电阻不低于2MΩ 采用1000V 绝缘电阻表
1)必要时;
2)A 级检修后
10 10
辅助回路和控
制回路交流耐
压试验
试验电压为2kV 耐压试验后的绝缘电阻值不应
降低,可以用2500V 绝缘电阻
表代替
1)A 级检修后;
2)必要时
11 11
操动机构在分
闸、合闸、重
合闸下的操作
压力(气压、
液压)下降值
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要求
1)A 级检修后;
2)必要时
12 12
液(气)压操
动机构的密封
试验
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要求 应在分、合闸位置下分别试验
1)A 级检修后;
2)必要时
13 13 防跳功能检查 功能检查正常
1)A 级检修后;
2)必要时
14 14 辅助开关检查 不得出现卡涩或接触不良等现象
1)A 级检修后;
2)必要时
15 15
操动机构分、
合闸电磁铁的
动作电压
1)并联合闸脱扣器在合闸装置额定电源电
压的85%~110%之间、交流时在合闸装置
的额定电源频率下应该正确地动作。当电
源电压等于或小于额定电源电压的30%
时,并联合闸脱扣器不应脱扣;
2)并联分闸脱扣器在分闸装置的额定电源
电压的65%~110%(直流)或85%~110%
(交流)范围内、交流时在分闸装置的额
分、合闸电磁铁的动作电压
1)A 级检修后;
2)≤2 年;
3)必要时
T/GSQN 024—2024
14
序
号
项目 判据 方法及说明 周期
定电源频率下,在开关装置所有的直到它
的额定短路开断电流的操作条件下,均应
可靠动作。当电源电压等于或小于额定电
源电压的30%时,并联分闸脱扣器不应脱
扣
16
分合闸线圈电
阻
分合闸线圈电阻应在厂家规定范围内
1)A 级检修后;
2)≤2 年;
3)必要时
8.2 交接试验
8.2.1 测量绝缘电阻
测量整体绝缘电阻值,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规定。
8.2.2 测量每相导电回路的电阻
每相导电回路的电阻值测量,宜采用电流不小于100A的直流压降法。测试结果应符合产品技术条
件的规定。
8.2.3 交流耐压试验
交流耐压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在SF6 气压为额定值时进行,试验电压应按出厂试验电压的80%;
b) 应进行合闸对地和断口间耐压试验;
c) 罐式断路器应进行合闸对地和断口间耐压试验,在1.2 3 r U 电压下应进行局部放电检测;
8.2.4 测量断路器的分、合闸时间
测量断路器的分、合闸时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a) 测量断路器的分、合闸时间,应在断路器的额定操作电压、气压或液压下进行;
b) 实测数值应符合产品技术条件的规定。
8.2.5 测量断路器的分、合闸速度
测量断路器的分、合闸速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a) 测量断路器的分、合闸速度,应在断路器的额定操作电压、气压或液压下进行;
b) 实测数值应符合产品技术条件的规定;
c) 现场无条件安装采样装置的断路器,可不进行本试验。
8.2.6 测量断路器的分、合闸同期性及配合时间
测量断路器主、辅触头三相及同相各断口分、合闸的同期性及配合时间,应符合产品技术条件的规
定。
8.2.7 测量断路器分、合闸线圈绝缘电阻及直流电阻
测量断路器分、合闸线圈的绝缘电阻值,不应低于10MΩ,直流电阻值与产品出厂试验值相比应无
明显差别。
8.2.8 断路器操动机构的试验
断路器操动机构(不包括永磁操作机构)的试验,应符合附录C的规定。
8.2.9 测量断路器内SF6 气体的含水量
T/GSQN 024—2024
15
测量断路器内SF6气体的含水量(20℃的体积分数),应按照GB7674和GB/T8905的相关规定执行,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 与灭弧室相通的气室,应小于150μL/L;
b) 不与灭弧室相通的气室,应小于250μL/L;
c) SF6 气体的含水量测定应在断路器充气24h 后进行。
8.2.10 密封性试验
密封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a) 试验方法可采用灵敏度不低于6 1 10 (体积比)的检漏仪对断路器各密封部位﹑管道接头等
处进行检测,检漏仪不应报警;
b) 必要时可采用局部包扎法进行气体泄漏测量。以24h 的漏气量换算,每一个气室年漏气率不
应大于0.5%;
c) 密封试验应在断路器充气24h 以后,且应在开关操动试验后进行。
8.2.11 气体密度继电器、压力表和压力动作阀的检查。
气体密度继电器、压力表和压力动作阀的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在充气过程中检查气体密度继电器及压力动作阀的动作值,应符合产品技术条件的规定;
b) 对单独运到现场的表计,应进行核对性检查。
8.2.12 周期
交接试验周期为设备新装后初次试验。
9 真空断路器
9.1 预防性试验
真空断路器的预防性试验项目、要求和周期应符合表6。
表6 真空断路器试验项目、要求和周期
序
号
项目 判据 方法及说明 周期
1 红外测温
红外热像图显示无异常温升、温差和相对温差,符
合DL/T 664 要求
1)红外测温采用红外
成像仪测试;
2)测试应尽量在负荷
高峰、夜晚进行;
3)在大负荷和重大节
日增加检测
1)≤1 年;
2)必要时
2 绝缘电阻
1)整体绝缘电阻参照产品技术文件要求或自行规
定;
2)断口和用有机物制成的拉杆的绝缘电阻,A 级检
修后不应低于1000MΩ,运行中或B 级检修后不应
低于300MΩ
采用2500V 绝缘电阻
表
1)A、B 级检修
后;
2)必要时
3 耐压试验
断路器在分、合闸状态下分别进行,试验电压值按
DL/T 593 规定值;
1)A 级检修后;
2)≤2 年;
3)必要时
4
辅助回路和控
制回路交流耐
压试验
试验电压为2kV
1)A 级检修后;
2)≤2 年;
3)必要时
5 机械特性
合闸时间和分闸时间,分、合闸的同期性,触头开
距,合闸时的弹跳时间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要求,
1)A 级检修后;
T/GSQN 024—2024
16
序
号
项目 判据 方法及说明 周期
有条件时测行程特性曲线产品技术文件要求 2)≤2 年;
3)必要时
6 导电回路电阻
不大于1.1 倍出厂试验值,且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
规定值,同时应进行相间比较不应有明显的差别
用直流压降法测量,
电流不小于100A
1)A 级检修后;
2)必要时
7
操动机构分、
合闸电磁铁的
动作电压
1)并联合闸脱扣器在合闸装置额定电源电压的
85%~110%之间、交流时在合闸装置的额定电源频
率下应该正确地动作。当电源电压等于或小于额定
电源电压的30%时,并联合闸脱扣器不应脱扣;
2)并联分闸脱扣器在分闸装置的额定电源电压的
65%~110%(直流)或85%~110%(交流)范围内、
交流时在分闸装置的额定电源频率下,在开关装置
所有的直到它的额定短路开断电流的操作条件下,
均应可靠动作。当电源电压等于或小于额定电源电
压的30%时,并联分闸脱扣器不应脱扣
1)A 级检修后;
2)必要时
8
合闸接触器和
分、合闸电磁
铁线圈的绝缘
电阻和直流电
阻
1)绝缘电阻不应小于2MΩ;
2)直流电阻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要求
1)采用1000V 绝缘电
阻表;
2)若线圈无法测量,
此项可不做要求
1)A 级检修后;
2)≤2 年;
3)必要时
9
灭弧室真空度
的测量
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要求 有条件时进行
1)A 级检修后;
2)必要时
10
检查动触头连
杆上的软联结
夹片有无松动
应无松动
1)A 级检修后
2)必要时
9.2 交接试验
9.2.1 测量绝缘电阻
整体绝缘电阻值测量,应符合制造厂规定。
9.2.2 测量每相导电回路的电阻
测量每相导电回路的电阻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a) 测量应采用电流不小于100A 的直流压降法;
b) 测试结果应符合产品技术条件的规定。
9.2.3 交流耐压试验
交流耐压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应在断路器合闸及分闸状态下进行交流耐压试验;
b) 当在合闸状态下进行时,真空断路器的交流耐受电压应符合表7 的规定;
c) 当在分闸状态下进行时,真空灭弧室断口间的试验电压应按产品技术条件的规定,当产品技
术文件没有特殊规定时,真空断路器的交流耐受电压应符合表7 的规定。
表7 真空断路器的交流耐受电压
额定电压/kV
1min 工频耐受电压(kV)有效值
相对地 相间 断路器断口 隔离断口
3.6 25/18 25/18 25/18 27/20
T/GSQN 024—2024
17
额定电压/kV
1min 工频耐受电压(kV)有效值
相对地 相间 断路器断口 隔离断口
7.2 30/23 30/23 30/23 34/27
12 42/30 42/30 42/30 48/36
注: 斜线下的数值为中性点接地系统使用的数值,亦为湿试时的数值。
d) 试验中不应发生贯穿性放电。
9.2.4 测量断路器的分、合闸时间,测量分、合闸的同期性,测量合闸时触头的弹跳时间
测量断路器主触头的分、合闸时间,测量分、合闸的同期性,测量合闸过程中触头接触后的弹跳时
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合闸过程中触头接触后的弹跳时间,40.5kV 以下断路器不应大于2ms;对于电流3kA 及以上
的10kV 真空断路器,弹跳时间如不满足小于2ms,应符合产品技术条件的规定;
b) 测量应在断路器额定操作电压条件下进行;
c) 实测数值应符合产品技术条件的规定。
9.2.5 测量分、合闸线圈及合闸接触器线圈的绝缘电阻和直流电阻
测量分﹑合闸线圈及合闸接触器线圈的绝缘电阻和直流电阻,应符合下列规定:
a) 测量分﹑合闸线圈及合闸接触器线圈的绝缘电阻值,不应低于10MΩ;
b) 测量分、合闸线圈及合闸接触器线圈的直流电阻值与产品出厂试验值相比应无明显差别。
9.2.6 断路器操动机构的试验
断路器操动机构(不包括液压操作机构)的试验,应符合附录C的规定。
9.2.7 周期
交接试验周期为设备新装后初次试验。
10 负荷开关
10.1 预防性试验
负荷开关的试验项目、要求和周期应符合表8。
表8 负荷开关试验项目、要求和周期
序号 项目 判据 方法及说明 周期
1 绝缘电阻
1)整体绝缘电阻值自行规定;
2)用有机材料制成的拉杆和支持绝缘子的绝缘电阻
值不应低于下列数值:
10kV 1200MΩ
10kV~12kV 3000MΩ
3)二次回路的绝缘电阻不低于2MΩ
一次回路用2500V 绝
缘电阻表,二次回路
用1000V 绝缘电阻表
1)A、B 级检修后;
2)≤2 年;
3)必要时
2 交流耐压试验
1)按产品技术条件规定进行试验;
2)二次回路交流耐压试验电压为2kV
1)A 级检修后;
2)必要时
3
负荷开关导电回
路电阻
符合产品技术条件规定
1)A 级检修后;
2)≤2 年;
3)必要时
4 操动机构线圈动合闸脱扣器在额定电源电压的85%~110%范围内应 1)A 级检修后;
T/GSQN 024—2024
18
序号 项目 判据 方法及说明 周期
作电压 可靠动作,当电源电压等于或小于额定电源电压的
30%时,不应动作;分闸脱扣器在额定电源电压的
65%~110%(直流)或85%~110%(交流)范围内
应可靠动作
2)≤2 年;
3)必要时
5 操动机构检查
1)额定操动电压下分、合闸5 次,动作正常;
2)手动操动机构操作时灵活,无卡涩;
3)机械或电气闭锁装置应准确可靠
1)A 级检修后;
2)≤2 年;
3)必要时
10.2 交接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