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TIC 120006-2024 核工业工程设计服务规范
- 文件大小:6.43 MB
 - 标准类型:团体标准规范
 - 标准语言:中文版
 - 文件类型:PDF文档
 - 更新时间:2025-06-17
 - 下载次数:
 - 标签:
 
资料介绍
以下是T/STIC 120006-2024《核工业工程设计服务规范》的详细内容总结:
一、标准概述
- 标准编号:T/STIC 120006-2024(替代T/STIC 120006-2021)
 - 名称:核工业工程设计服务规范(Service specification for engineering design of nuclear industry)
 - 目的:规范核工业工程设计服务主体的技术要求、管理体系和服务质量,提升核安全文化、创新能力和国产化水平,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
 - 适用范围:核工业工程设计服务主体的设计及相关服务管理。
 
二、主要技术变化(相比2021版)
- 	
新增/强化要求:
- 科技创新机制:要求建立引领性标准制定、成果转化和研发投入机制(4.1.2)。
 - 人员配置:提高高级职称比例(副高≥30%、正高≥5%)并明确领军人才要求(5.1.1)。
 - 数字化能力:增加信息化/数字化覆盖范围(如数字交付、智能化运维)及投入占比(≥0.5%营收)(5.3.2.1)。
 - 服务特性:新增核岛设计能力、国产化率、创新性等指标(7.1.2, 7.3.2)。
 - 认证评价:优化认证模式组合,引入服务特性指标+管理成熟度双重维度(9.3)。
 
 - 	
调整要求:
- 资质与信誉:提高近三年工程数量(≥4项)、省部级奖项(≥50项)、合作协议(≥15项),信用等级需≥3A(4.1.3)。
 - 客户满意度:明确需≥95分(8.1.2)。
 - 附录指标:重构服务指标(附录B),突出先进性(如国产化率≥95%)。
 
 - 	
删除内容:管理体系成熟度评价(原8.1.2)。
 
三、核心要求框架
1. 服务主体要求(第4章)
- 资质要求:	
- 独立法人,具备核工业设计资质、核安全设备设计许可、造价咨询资质(4.1.1)。
 - 高新技术企业,建立科技创新机制(4.1.2)。
 
 - 核安全文化:	
- 制定安全政策声明,开展评估活动,融入企业文化(4.2.2)。
 
 - 管理体系:	
- 建立基于风险的管理体系,涵盖服务政策、职责分工、流程文件化及监测机制(4.3)。
 
 
2. 服务提供条件(第5章)
- 人员配置:	
- 需配置两院院士/国家级设计大师、行业专家、注册环评工程师等(5.1.1)。
 - 行为规范需包含核安全、保密、外事礼仪等(5.1.2)。
 
 - 设施与环境:	
- 数字化覆盖全业务(设计、运维、档案等),投入≥0.5%营收(5.3.2.1)。
 - 需省级以上技术平台,近3年≥30项行业鉴定成果(5.3.2.2)。
 
 
3. 服务过程控制(第6章)
- 服务策划:识别客户需求,匹配资源能力(6.1)。
 - 沟通机制:设计交底、关键会议、客户反馈及投诉处理(6.2)。
 - 设计控制:	
- 规范输入/输出、验证/变更流程(6.3.2)。
 - 设计分包需评价能力并形成文件(6.3.3)。
 
 - 核安全原则:确保设计提升固有安全,最小化辐射风险(6.3.5)。
 
4. 服务特性要求(第7章)
- 多样性:	
- 具备全厂管理及核岛设计能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7.1.2.2)。
 - 提供引领性服务(如首创堆型设计)(7.1.2.1)。
 
 - 创新性:	
- 形成专利/软件著作权(7.3.2.1),研发投入强度明确(7.3.2.3)。
 - 联合高校/院所技术研发(7.3.2.4),提升设备国产化率(7.3.2.5)。
 
 - 响应效率:工程变更/技术澄清平均响应时间≤5工作日(7.2.2)。
 
5. 质量控制与改进(第8章)
- 绩效评价:客户满意度需≥95分(8.1.2)。
 - 监测改进:定期测评服务指标(附录B),处理客户投诉(8.2)。
 
四、服务认证评价(第9章)
- 认证模式:	
- 初次认证:A(特性检验)+C(特性检测)+E(顾客调查)+I(管理审核)。
 - 再认证/监督:简化组合(9.2)。
 
 - 认证结论:	
- 通过:管理成熟度≥900分(满分1000)且服务特性指标≥90分(满分100)。
 - 否决项:无资质、重大事故时体验系数E=0(9.3.1.4)。
 
 
五、关键附录
- 附录A(管理成熟度评价):	
- 按14项条款赋分(如服务提供150分、创新性160分),成熟度分四级(0%-100%)。
 
 - 附录B(服务指标):	
- 14项三级指标,含权重与评分规则(如核岛设计能力权重12%、国产化率权重5%)。
 - 核心指标示例:		
- 国产化率:在建项目设备国产化率≥95%(按合同额)。
 - 研发投入:占营收≥3.5%(7.3.2.3)。
 - 技术成果:近3年≥30项行业鉴定成果(5.3.2.2)。
 
 
 
六、实施与责任
- 归口单位:上海市检验检测认证协会。
 - 首批执行单位:上海核工院、中建协认证中心等5家机构。
 - 潜在效益:提升服务稳定性、客户满意度、风险应对能力及市场竞争力(引言)。
 
此标准通过量化指标(如国产化率、研发投入)、强化核安全文化、数字化要求及认证规则,系统性提升核工业设计服务的规范性与先进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