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Tags | 热门标准 | 最新标准 | 订阅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标准 > 团体标准

T/JES 010-2025 分布式光伏集群动态网格划分与出力预测技术规范

  • 文件大小:4.06 MB
  • 标准类型:团体标准规范
  • 标准语言:中文版
  • 文件类型:PDF文档
  • 更新时间:2025-06-17
  • 下载次数
  • 标签

资料介绍

ICS 29.160.40
CCS V40
T/JES 0102025
团体标准
江苏省电工技术学会发布
分布式光伏集群动态网格划分与出力预测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Dynamic Grid Partitioning and Power Output
Forecasting of Distributed PV Clusters
2025-5-29 发布2025-5-29 实施

目次
前言............................................................................................................................................................. II
引言............................................................................................................................................................I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符号、代号和缩略语...............................................................................................................................2
5 总体要求..................................................................................................................................................2
5.1 功能架构要求....................................................................................................................................2
5.2 性能指标要求....................................................................................................................................3
5.3 数据管理要求....................................................................................................................................3
5.4 可靠性与容错性要求.........................................................................................................................3
5.2 标准化兼容性....................................................................................................................................3
6 核心技术要求..........................................................................................................................................3
6.1 动态网格划分....................................................................................................................................3
6.2 时空耦合建模....................................................................................................................................4
6.3 数据融合方法....................................................................................................................................4
参考文献..................................................................................................................................................6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江苏省电工技术学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泰州供电分公司、南京师范大
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力、霍雪松、杜云龙、杨庆华、陆志平、王淑恒、戴强晟、徐东亮、姚云婷、
马刚。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引言
随着江苏省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突破3000 万千瓦,低压分布式光伏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持续攀升,
其出力波动对电网调度的挑战日益凸显[1]。传统预测方法因采用固定网格划分策略,难以捕捉气象动态性、
空间异质性及分布式集群的时空耦合效应,导致预测精度不足、备用容量冗余配置高,加剧了弃电损失与
电网运行成本。尤其在江苏地区,城乡建筑、工业园区及农村屋顶的复杂分布式布局与多变气象条件交织,
单一区域的出力波动可能通过电网拓扑快速传导,形成连锁性功率振荡。这一现状亟需通过技术创新构建
适配高渗透率分布式光伏接入的预测体系。
本标准聚焦动态网格划分、时空耦合建模与多模态数据融合三大核心技术。通过改进的DBSCAN 聚类
算法,结合气象突变阈值与电网拓扑约束,实现差异化动态网格重组;融合图卷积网络与Transformer
架构的混合模型,嵌入时空注意力机制与物理约束,显著提升极端天气下的预测鲁棒性;规范多源数据对
齐流程,采用北斗/GPS 双模授时与WGS-84 坐标系映射,解决卫星云图、地面气象站及逆变器数据的时空
匹配难题。
本标准的编制量化了动态网格划分参数、时空建模基准及数据融合规则,为长三角跨省协同预测提供
技术框架。其推广将直接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降低电网备用容量投资,提升光伏消纳率,并推动智能
气象设备、边缘计算终端等产业链升级。此外,标准中嵌入的国产化加密算法与数据安全协议,契合《网
络安全法》与“双碳”战略,为能源安全与绿色转型提供双重保障[2][3]。
T/JES 010—2025
1
分布式光伏集群动态网格划分与出力预测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分布式光伏集群动态网格划分与出力预测的技术要求、模型构建方法及验证规则。
本文件适用于电压等级≤35kV、装机容量≤10MW 的低压分布式光伏集群出力预测系统。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900.1-2008 电工术语基本术语
GB/T 31365-2015 光伏发电站接入电网检测规程
GB/T 42313-2023 电力储能系统术语
GB/T 33593-2017 分布式电源并网技术要求
GB/T 26862-2011 电力系统同步相量测量装置检测规范
GB/T 36572-2018 电力监控系统网络安全防护导则
GB/T 45021.1-2024 光伏组件性能测试和能量评定第1 部分:辐照度和温度性能测
量和功率评定
GB/T 29319-2024 光伏发电系统接入配电网技术规定
GB/T 16895.32-2021 低压电气装置第7-712 部分:特殊装置或场所的要求太阳能光
伏(PV)电源系统
GB/T 30153-2013 光伏发电站太阳能资源实时监测技术要求
GB/T 19964-2024 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
GB/T 39786-2021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密码应用基本要求
GB/T 26865.2-2023 电力系统实时动态监测系统第2 部分:数据传输协议
GB/T 36572-2018 电力监控系统网络安全防护导则
DL/T 630-1997 交流采样远动终端技术条件
DL/T 721-2013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远方终端
DL/T 814-2013 配电自动化系统技术规范
DL/T 1640-2016 继电保护定值在线校核及预警技术规范
DL/T 634.5104-2009 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104 部分:传输规约采用标准传输协议集
的IEC60870-5-101 网络访问
IEEE 2030.5 Smart Energy Profile 2.0
国能安全〔2015〕36 号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评估规范
国家电网运检〔2016〕576

配电自动化系统安全防护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分布式光伏集群动态网格划分dynamic grid partitioning of distributed PV clusters
T/JES 010—2025
2
基于时空相关性分析,将低压分布式光伏系统划分为若干动态调整的电气子区域的方法。通过改进
DBSCAN 聚类算法和电网拓扑约束条件,实现光伏出力波动率>20%时的网格重组,支持集群出力时空耦
合建模。
3.2
时空耦合出力预测spatiotemporal coupled power output forecasting
融合动态网格划分结果与多模态数据(气象、逆变器运行、电网拓扑)的预测模型,采用
GCN-Transformer 混合架构进行短期(0-72h)和超短期(15min-4h)功率预测,预测误差RMSE≤5%。
3.3
动态网格划分dynamic grid partition
集成同步相量测量功能的配电网监测装置,具备电压/电流相量采集、动态网格边界识别及"三遥"
(遥测、遥信、遥控)功能,通信协议满足DL/T 721-2013 要求。
3.4
模态对齐误差modal alignment error
卫星云图、逆变器数据与PMU 时标的时间偏差,本标准规定最大允许偏差≤1 秒,通过GPS/北斗双
模时钟同步实现。
3.5
天气验证场景库weather validation scenario library
包含10 类典型气象事件的仿真数据集,用于测试预测模型在辐照度突变(±30%分钟内)和温度骤
变(±15℃/h)下的鲁棒性。
4 符号、代号和缩略语
下列符号、代号和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PV:光伏(Photovoltaic)
DBSCAN:基于密度的空间聚类算法(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
GCN:图卷积网络(Graph Convolutional Network)
FY-4B:中国风云四B 卫星
Himawari-8:日本Himawar8 号卫星
Modbus:OSI 模型第7 层应用层报文传输协议
IEC 61850:国际电工委员会变电站通信标准(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 61850)
WGS-84:WGS-84 坐标系(World Geodetic System 一1984 Coordinate System)
JSON:JS 键值对数据(JavaScript Object Notation)
LSTM:长短时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
Transformer:Transformer 模型架构(Transformer Model)
AGC/AVC:自动发电控制/自动电压控制(Automatic Generation Control/Automatic Voltage Control)
RMSE: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MAE: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
5 总体要求
本节定义了系统的核心功能模块及其技术要求,涵盖从数据采集到预测输出的全流程架构设计,具
体如下:
5.1 功能架构要求
5.1.1 数据采集层
整合多源异构数据(卫星、地面站、逆变器),确保时空一致性。
5.1.2 数据预处理模块
实现数据质量控制与标准化,支撑后续分析。
5.1.3 动态网格划分层
T/JES 010—2025
3
根据气象突变与设备异常动态调整分析单元。
5.1.4 预测模型层
采用混合模型架构,融合时序与空间关联算法。
5.1.5 输出与应用层
提供多时间尺度预测结果,支持电网实时控制与可视化。
5.2 性能指标要求
5.2.1 预测精度
A. 常规天气:晴天/多云场景RMSE≤8%,阴雨场景RMSE≤12%,MAE≤对应RMSE的75%。
B. 极端天气:台风/暴雪场景RMSE≤15%,预测偏差需在30分钟内收敛至±10%。
5.2.2 数据处理时效
A. 气象数据预处理延迟≤1 分钟,模型单次全网格计算时间≤1 分钟。
B. 动态网格重组完成至预测结果生成全流程时延≤5 分钟。
5.2.3 系统扩展性
A. 支持集群规模≥5000 节点,节点扩容时预测时效偏差≤3%。
B. 模型参数在线更新周期≤7 天,支持增量学习与迁移学习。
5.3 数据管理要求
5.3.1 存储规范
A. 原始数据保留≥5 年,预测结果保留≥3 年,采用时序数据库(InfluxDB)或HDF5 格式。
B. 数据加密等级:气象敏感信息采用AES-256 加密,访问日志留存≥6 个月。
5.3.2 质量管控
A. 异常数据识别:出力突变率>30%/5 分钟或辐照度-出力相关性<0.6 时触发校验。
B. 数据完整性:月度采集可用率≥99%,缺失插补优先采用LSTM 时序填补算法。
5.4 可靠性与容错性要求
5.1.1 系统可用性
A. 全年可用性≥99.9%,单点故障切换时间≤10 秒,支持双活数据中心架构。
B. 极端天气下启动降级模式:基于历史相似日数据生成基线预测,误差容忍度放宽至±20%。
5.1.2 灾备机制
A. 建立区域级备份预测中心,数据同步延迟≤30 秒,RPO≤5 分钟。
5.2 标准化兼容性
接口协议:符合GB/T 19964—2012并网规范,适配IEEE 2030.5能源管理系统标准。
安全合规:满足《网络安全法》及《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规定》二级防护要求。
6 核心技术要求
6.1 动态网格划分
6.1.1 技术参数
A. 自适应参数优化算法
a) BSCAN动态调整:采用改进天牛群优化算法(IBSO)生成Eps和MinPts参数,城市区域
Eps=0.050.1(高密度),农村区域Eps=0.150.22(低密度);通过模糊云模型评估参数
有效性,触发子网格分裂的阈值条件为温差≤2℃、辐照度偏差≤50W/m²。
T/JES 010—2025
4
b) 网格重构触发机制:逆变器故障率≥5%时启用LSTM填补数据缺失;云层移动速度≥10m/s
时通过光流法跟踪卫星云图(Himawari-8,4km分辨率,10分钟更新),匹配地面辐照度
波动率≥30%的区域重组网格。
B. 网格拓扑优化
a) Voronoi图融合GCN:采用Delaunay三角剖分优化边界,GCN图卷积核层数≥2,通道数≥
32;邻接矩阵动态更新阈值保留边权重≥0.6。
b) 实时监控:边缘计算节点每30秒更新网格状态,北斗/GPS双模授时误差≤1秒,异常时调
用时空协同克里金算法溯源。
6.1.2 操作规范
A. 网格生成流程:
a) 数据预处理(几何纠正、辐射校正);
b) 基于IBSO 动态调整聚类参数;
c) 根据气象相似性触发网格分裂;
d) 日志AES-256 与RSA 混合加密存储,密钥每月轮换
B. 异常处理:故障率超限时优先修复核心节点,冷热数据分离存储并支持分布式查询。
6.2 时空耦合建模
6.2.1 技术参数
A. 模型架构Transformer-GCN 联合架构:输入层嵌入时空坐标(经度、纬度、时间),叠加Sin/Cos
位置编码和气象标签(晴/雨/雪);多头自注意力机制头数≥4,残差连接防止梯度消失。
B. 动态图结构:时空邻接矩阵(STAM)基于气象相似度距离构建,图卷积层采用LeakyReLU(α
=0.2)激活函数,度矩阵归一化公式为

下载说明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 下载帮助 | 下载声明 | 信息反馈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