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407/T 118-2025 簕菜生产技术规程
- 文件大小:215.64 KB
- 标准类型:地方标准规范
- 标准语言:中文版
- 文件类型:PDF文档
- 更新时间:2025-07-03
- 下载次数:
- 标签:
资料介绍
ICS 65.020.20 CCS B 31
江门市地方标准
DB4407/T 118—2025
簕菜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production of acanthopanax trifoliatus
2025 - 05 - 22 发布
2025 - 05 - 22 实施
江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4407/T 118—2025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由江门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恩平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官利兰、陈健章、黎素霞、李水源、何艺超、冯玉环、许丽婷、陈通、吴艳玉、 吴维军。
I
簕菜生产技术规程
DB4407/T 118—2025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簕菜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种苗选择、栽植、病虫害防治、采收、产品质量 安全要求、生产档案。
本文件适用于广东省江门市区域内簕菜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39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DBS 44/009 簕菜及干制品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簕菜 acanthopanax trifoliatus 簕菜(Eleutherococus trifoliatus L.),又称白簕菜、榄树菜、三加皮、三叶五加、鹅掌簕等,属五加 科五加属灌木植物,多年生,适应性极强,主要分布于我国华中、华南和西南等区域。
4 产地环境
选择土层深厚、土壤pH值 5.5~7.0、质地为壤土、富含有机质、排灌方便的地块。土壤质量、灌 溉水质量应符合NY/T 391和GB 5084的要求。
5 种苗选择
选择无病健壮的本地野生或栽培的多年生植株。
1
DB4407/T 118—2025 6 栽植
6.1 种苗扦插繁育方法 6.1.1 扦插时间
扦插适宜于每年11 月~12 月。 6.1.2 插条选择
剪取1 a~1.5 a生的成熟枝条作插条,每插条含3 个~5 个节位、长10 cm~15 cm,剪去基部叶片。 6.1.3 消毒处理
用50%多菌灵粉剂200倍液浸泡插条和育苗沙床喷雾消毒处理,然后在插条切口处沾上黄泥浆促生根。 6.1.4 扦插方法
在消毒后的育苗沙床上开深5 cm的小沟,以30 °~45 °斜角摆放插条(保持2 个节位埋入沙中), 再用沙封沟稍压实,株距5 cm~7 cm,行距7 cm~10 cm。 6.1.5 苗床管理
扦插后苗床要浇足水,保持苗床湿润通气。高温时用遮阳网遮阳,低温时搭塑料薄膜拱棚保温保湿。 6.1.6 种苗繁育期
30 d~45 d。 6.2 栽植方法 6.2.1 整地起垄
整地前每667 m2施用商品有机肥500 kg~1000 kg、复混肥(15-15-15或相似配方)20 kg作基肥。将 土壤犁翻、耙碎,按垄面宽70 cm~80 cm、垄沟宽40 cm~50 cm、垄高30 cm~40 cm起垄。 6.2.2 栽植密度
双行定植,株距40 cm~45 cm,垄上行距35 cm~40 cm,每667 m2 栽植2000 株~2500 株。 6.2.3 修剪清园
每年12月将高于地面30 cm以上的枝条剪去,并集中无害化处理。修剪后全园喷施一次0.3 °Bé~ 0.5 °Bé石硫合剂。 6.3 肥水管理 6.3.1 灌溉
定植后浇足定根水,成活后一般早晚各灌溉1 次,幼苗期保持畦面湿润,以后根据土壤墒情和施肥 情况进行灌溉。
2
DB4407/T 118—2025 6.3.2 追肥
肥料的种类、质量和使用方法应符合NY/T 496的规定。定植7 d~10 d后淋施2 %的尿素水1 次。2 月~6 月每15 d~20 d追肥1 次,每次每667 m2施用复混肥(20-10-20或相似配方)10 kg~15 kg。
7 病虫害防治
7.1 防治原则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综合考虑影响病虫害发生的各种因素,优先选用农业防
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协调使用化学防治等措施对病虫害进行经济、安全、有效的防治。 7.2 防治对象 7.2.1 主要病害
灰霉病、霜霉病等。 7.2.2 主要虫害
蚜虫、斑潜蛾等。 7.3 防治方法 7.3.1 农业防治
选用抗性强、商品性状好、产量高的植株扦插繁育。清除田边杂草,减少病虫源。 7.3.2 生物防治
保护和利用天敌(如瓢虫等),以及使用生物源农药防治病虫害。 7.3.3 物理防治
覆盖银灰色纱网、田间悬挂银灰色胶膜条(每m2悬挂1 条~2 条)驱避迁飞性害虫;根据害虫的生 物学特性,采用糖醋液、频振式杀虫灯、粘着剂、性诱剂等方法诱杀害虫。 7.3.4 化学防治
加强病虫监测,掌握病虫害发生动态,达到防治指标时根据环境和物候期适时对症用药。使用与环 境相容性好、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提倡使用生物源农药、矿物源农药,并交替使用。化学防治 应按照GB/T 8321(所有部分)和NY/T 1276的规定执行。
主要病虫害的化学防治及部分推荐农药见附录A。
8 采收
8.1 采收时间 定植后第一年一般不采收,翌年2月开始采收。
3
DB4407/T 118—2025 8.2 采收方法
采收长4 cm~6 cm、4 叶 ~6 叶的嫩梢。采收不宜过度,保持植株有足够的侧芽数,延长采收期和 盛产期。 8.3 采收频率
盛收期(3月~4月)每3 d~5 d采收1 次;其他时间每7 d~10 d采收1 次。 9 产品质量安全要求
产品应符合GB 2762、GB 2763、DBS 44/009的规定。 10 生产档案
建立簕菜田间生产技术档案。详细记录种苗;生产投入品,特别是有机肥、化肥、农药的名称、来 源、用法、用量和使用、停用的日期;病虫害的发生和防治情况等,生产管理记录表应当保存2 a以上。
生产管理记录表样式见附录B。
4
A A
附录 A (资料性) 病虫害的化学防治部分推荐农药
主要病虫害的化学防治及农药选用可参考表A.1。
表 A.1 病虫害的化学防治部分推荐农药
病虫害名称 灰霉病 霜霉病
蚜虫
斑潜蛾
推荐用药 75%百菌清 68%精甲霜锰锌 25%吡蚜酮 70%吡虫啉 10%溴氰虫酰胺
剂型 粉剂 颗粒剂 粉剂 颗粒剂 悬浮剂
B
DB4407/T 118—2025
安全间隔期(d) 14 21 7 10 7
5
DB4407/T 118—2025
C B
生产管理记录可参考表B.1。
附录 B (资料性) 生产管理记录表
表 B.1 生产管理记录表
基本信息
地点: 品种: 种植时间: 种植面积: 初次采收时间: 剪枝清园时间: 清园枝叶处理方式: 基地负责人:
施用日期
肥料名称
联系方式: 肥料施用信息
氮含量(N,%) 磷含量(P2O5,%) 钾含量(K2O,%) 施用量(kg/667m2)
病虫害名称
病虫害发生情况 发生时间
为害程度
施用日期
农药名称
农药施用信息
防治对象
剂型
有效成分含量
施用量(g/667m2) 或(mL/667m2)
DC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