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4/T 2636-2025 自然资源三维时空数据分类与编码
- 文件大小:4.27 MB
- 标准类型:地方标准规范
- 标准语言:中文版
- 文件类型:PDF文档
- 更新时间:2025-06-16
- 下载次数:
- 标签:
资料介绍
以下是对《DB44/T 2636—2025 自然资源三维时空数据分类与编码》标准的详细内容总结:
一、核心目标
规范广东省自然资源三维时空数据的分类原则、数据分类体系、编码规则、扩充规则及分类对接要求,支撑数据的识别、汇聚、存储、管理、更新和共享分发。
二、关键内容概览
1. 术语定义
- 自然资源三维时空数据: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履职过程中获取或产生的数据(含基础地理、调查监测、规划、业务管理等)。
- 基础地理实体:现实世界中占据连续空间、具独立属性或功能的地理对象(如建筑、道路)。
- 实景三维:人类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真实立体时序化表达。
2. 分类原则
- 科学性:按业务或要素特征分类,适配计算机管理。
- 体系一致性:同一数据在全流程中分类编码唯一。
- 完整性:覆盖自然资源主要数据类型。
- 稳定性:基于固定属性分类,长期有效。
- 可扩展性:预留扩展空间。
- 兼容性:衔接既有体系,沿用习惯名称。
3. 分类框架(6层结构)
采用 面分类法(门类) + 线分类法(大类及以下),层级包括:
- 门类 → 大类 → 中类 → 小类 → 一级类 → 二级类 → 三级类
- 门类(4类):
10
基础地理20
调查规划30
业务管理40
其他数据
- 大类(示例):
- 基础地理(
1001
定位基础、1002
遥感资料) - 调查规划(
2001
调查监测、2002
国土空间规划)
- 基础地理(
- 门类(4类):
4. 数据编码规则
- 14位数字码:
XX XX XX XX XX XX XX
- 第1-2位:门类(如
10
) - 第3-4位:大类(如
01
) - 后续每2位对应中类、小类至三级类,无细分类时补
00
。
- 第1-2位:门类(如
- 示例:
- 基础地理 → 定位基础 → 测量控制点 → 平面控制点 → 三角点:
10010101010000
- 基础地理 → 定位基础 → 测量控制点 → 平面控制点 → 三角点:
5. 扩充规则
- 仅允许在大类及以下层级扩充,需说明新增类目归属关系。
- 扩充类目不得与现有类目重叠,编码结构不变(14位)。
6. 分类对接
- 与《自然资源三维立体时空数据库主数据库设计方案》《自然资源部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衔接(附录B详列对照表)。
- 示例:
- 土地地类图斑 → 对应
20010101010301
(土地资源地类图斑) - 永久基本农田 → 对应
20020101000000
(三区三线)
- 土地地类图斑 → 对应
- 示例:
三、详细数据分类(附录A)
1. 基础地理(门类10)
- 大类:定位基础、遥感资料、基础4D产品、基础地理底图、实景三维数据。
- 关键子类:
- 卫星影像(光学/SAR)、航空影像、点云数据。
- 数字高程模型(DEM)、数字正射影像图(DOM)。
- 实景三维(地形级/城市级/部件级)、物联感知数据。
2. 调查规划(门类20)
- 大类:调查监测、国土空间规划。
- 关键子类:
- 调查监测:土地/森林/草原/湿地/海洋资源、地理国情监测(地表覆盖、交通网络)。
- 国土空间规划:
- 三区三线(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
- 各级国土空间规划(省/市/县/乡镇级)、详细规划、历史规划。
- 专项规划(耕地保护、地质灾害防治、海岸带修复等)。
3. 业务管理(门类30)
- 大类:资源资产、规划配置、管制利用、保护修复。
- 关键子类:
- 测绘资质管理、不动产登记、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
- 土地管理(农用地转用、土地征收、建设用地审批)。
- 矿产/海洋/林业管理、耕地保护、生态修复、执法监督。
4. 其他数据(门类40)
- 大类:其他行业政务数据(发改、教育、公安等39类)、社会经济数据(人口、经济指标)。
四、附录核心内容
- 附录A(规范性):
完整列出 1632项 数据分类及代码表(如三角点10010101010000
、永久基本农田图斑20010101020201
)。 - 附录B(资料性):
与国家自然资源部标准的分类对照表(如土地卫片 → 对应土地执法监测图斑)。
五、适用范围
适用于广东省自然资源三维时空数据的生产、管理、共享与应用,为省级自然资源信息化建设提供统一标准支撑。
总结:该标准通过科学的分层分类体系与严格的编码规则,实现了自然资源多源数据的标准化整合,突出三维时空特性(如实景三维、动态监测),并兼顾与国家标准的兼容性,为广东省自然资源数字化治理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