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1/T 1595-2025 医疗机构统一号源门诊预约信息技术基本要求
- 文件大小:858.68 KB
- 标准类型:地方标准规范
- 标准语言:中文版
- 文件类型:PDF文档
- 更新时间:2025-07-23
- 下载次数:
- 标签:
资料介绍
上海市地方标准
DB 31/T 1595—2025
医疗机构统一 号源门诊预约
信息技术基本要求
Basic information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appointment of unified
registration resources in medical institutions
2025-07-03 发布 2025-11-01 实施
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目次
前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 1
术语和定义 ..................................................................... 1
缩略语 ......................................................................... 1
4 总体要求 ........................................................................... 2
5 接入要求 ........................................................................... 2
接入模式 ....................................................................... 2
接口方式 ....................................................................... 2
接口规则 ....................................................................... 3
5.3.1 接口列表 ................................................................... 3
5.3.2 医疗机构信息注册接口 ....................................................... 3
5.3.3 一级科室信息注册接口 ....................................................... 3
5.3.4 二级科室信息注册接口 ....................................................... 3
5.3.5 医生信息注册接口 ........................................................... 4
5.3.6 门诊信息注册接口 ........................................................... 4
5.3.7 预约规则信息注册接口 ....................................................... 4
5.3.8 号源信息注册接口 ........................................................... 4
5.3.9 号源详情信息注册接口 ....................................................... 4
5.3.10 停诊信息上传接口 .......................................................... 4
5.3.11 替诊信息上传接口 .......................................................... 4
5.3.12 预约状态更新接口 .......................................................... 4
5.3.13 黑名单上传接口 ............................................................ 4
5.3.14 黑名单申诉接口 ............................................................ 4
6 交互服务 ........................................................................... 5
7 功能要求 ........................................................................... 7
预约号源管理 ................................................................... 7
7.1.1 号源提供对象管理 ........................................................... 7
7.1.2 号源标识管理 ............................................................... 7
7.1.3 预约规则管理 ............................................................... 7
7.1.4 号源精细管理 ............................................................... 7
7.1.5 停诊管理 ................................................................... 7
7.1.6 替诊管理 ................................................................... 7
7.1.7 号源利用管理 ............................................................... 7
7.1.8 预约单管理 ................................................................. 8
预约服务管理 ................................................................... 8
7.2.1 实名注册申请 ................................................................ 8
7.2.2 预约挂号服务 ................................................................ 8
预约服务监管 .................................................................... 8
7.3.1 加号监管 .................................................................... 8
7.3.2 预约行为监管 ................................................................ 8
7.3.3 预约渠道监管 ................................................................ 8
7.3.4 预约征信监管 ................................................................ 9
7.3.5 号源利用分析 ................................................................ 9
8 安全运维要求 ........................................................................ 9
安全要求 ........................................................................ 9
运维要求 ........................................................................ 9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提出并组织实施。
本文件由上海市卫生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上海市卫生健康统计中心、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上
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市徐汇区卫生事业管理发展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谢桦、曹剑峰、何萍、沈欢、赵艳、孟亚、黄明月、汪森然。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基于统一号源池实现区域医疗机构门诊预约的总体架构、接入要求、交互服务、功能
要求及安全运维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上海市各级医疗机构、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建设统一号源门诊预约相关系统的接入、
应用及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22239—2019 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GB/T 25070 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
GB/T 28827.1 信息技术服务 运行维护 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T 35273 信息安全技术 个人信息安全规范
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1
统一号源池 unified registration resources
基于统一的技术标准,实现针对区域范围内医疗机构的集中注册,并实现面向不同预约渠道的号源
发布及管理的平台。
3.1.2
精准预约 accurate appointment
通过预约号源时间最小颗粒度的精准测算与分析,将包括所有号源类型的门诊预约时段进行精确
控制的服务模式。
3.1.3
预约单 appointment list
预约服务完成后,在统一号源门诊预约相关系统内部流转的,医疗机构锁定号源并向指定居民提供
的对应预约服务的电子凭证。
缩略语
DB 31/T 1595—2025
2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REST:表述性状态传递(Representational State Transfer)
4 总体要求
统一号源池按照市、区两级平台架构进行建设,各医疗机构应按照归属关系与本级统一号源池实
现对接,形成针对本辖区统一号源门诊预约相关的号源、患者等信息的管理,结合交互服务的流程,实
现门诊号源数据的汇集与管理,预约服务的对外发布,以及建立模型形成对号源利用及预约全流程的监
管。
系统总体架构图见图1。
图1 统一号源门诊预约总体架构图
5 接入要求
接入模式
统一号源池应提供以下两种号源接入模式的兼容:
a) 共享模式:针对号源的管理以及基于号源所提供的服务均在医疗机构内完成,医疗机构在形成
院内统一号源后应按照属地关系向市级医院统一号源池(或区级统一号源池)发布,并通过该
号源池将每笔号源的交互信息最终提交至市级平台接受监管;
b) 托管模式:市级医院统一号源池(或区级统一号源池)面向尚不能在机构内实现号源池管理的
医疗机构,应实现对医疗机构上传号源的管理,并由该统一号源池代为实现针对号源的预约。
接口方式
DB 31/T 1595—2025
3
统一号源池面向各级医疗机构发布服务和接受请求,应采用符合REST架构原则的Web服务。
接口规则
5.3.1 接口列表
统一号源池接口类型、接口名称及内容要求见表1。
表1 统一号源池接口列表
序号 接口类型 接口名称 接口内容
1
基本信息注
册
医疗机构信息注册接口 上传医疗机构基本信息
2 一级科室信息注册接口 上传一级科室信息
3 二级科室信息注册接口 上传二级科室信息
4 医生信息注册接口 上传医生基本信息
5 门诊信息注册接口 上传门诊信息
6 预约规则信息注册接口 上传预约规则信息
7
号源信息对
接
号源信息注册接口 上传预约号源信息
8 号源详情信息注册接口 上传预约号源详细信息
9 停诊信息上传接口 排班停诊时,上传停诊信息
10 替诊信息上传接口 排班替诊时,上传替诊信息
11
预约服务反
馈
预约状态更新接口 上传预约状态更新信息
12 黑名单上传接口 上传黑名单信息
13 黑名单申诉接口 上传黑名单申述信息
5.3.2 医疗机构信息注册接口
医疗机构信息注册应通过政务外网或卫生专网调用,实现对医院信息(含分院)、医院级别/类别、
预约方式以及预约管理(如是否开展预约、是否支持分时段)的信息传递。
5.3.3 一级科室信息注册接口
一级科室信息注册应通过政务外网或卫生专网调用,实现医院信息、一级科室院内名称/代码、一
级科室标准名称/代码以及相应管理(如是否开展预约、删除标志、显示次序)的信息传递。
5.3.4 二级科室信息注册接口
DB 31/T 1595—2025
4
二级科室信息注册应通过政务外网或卫生专网调用,实现医院信息、一级科室院内代码、二级科室
院内名称/代码、二级科室标准名称/代码及相应管理(如是否开展预约、删除标志、显示次序)的信息
传递。
5.3.5 医生信息注册接口
医生信息注册应通过政务外网或卫生专网调用,实现医院信息、一级科室院内代码、二级科室院内
代码、医生信息、医生证件、医生简介以及相应管理(如是否开展预约、删除标志、显示次序)的信息
传递。
5.3.6 门诊信息注册接口
门诊信息注册应通过政务外网或卫生专网调用,实现医院信息、一级科室院内代码、二级科室院内
代码、门诊信息以及相应管理(如是否开展预约、删除标志、显示次序)的信息传递。
5.3.7 预约规则信息注册接口
预约规则信息注册应通过政务外网或卫生专网调用,实现医院信息、规则类型、规则运算以及相应
管理(如删除标志)的信息传递。
5.3.8 号源信息注册接口
号源信息注册应通过政务外网或卫生专网调用,实现医院信息、一级科室院内代码、二级科室院内
代码、号源信息、预约类型、排班信息、开放号源数量的信息传递。
5.3.9 号源详情信息注册接口
号源详情信息注册应通过政务外网或卫生专网调用,实现医院信息、号源信息以及相应管理(如是
否开放给平台使用、号源用途标签)的信息传递。
5.3.10 停诊信息上传接口
停诊信息上传应通过政务外网或卫生专网调用,实现医院信息、一级科室院内代码、二级科室院内
代码、号源信息、预约类型、医生/门诊代码、停诊原因的信息传递。
5.3.11 替诊信息上传接口
替诊信息上传应通过政务外网或卫生专网调用,实现医院信息、一级科室院内代码、二级科室院内
代码、号源信息、预约类型、替诊医生信息、替诊原因的信息传递。
5.3.12 预约状态更新接口
预约状态更新应通过政务外网或卫生专网调用,实现医院信息、预约单信息以及相应管理(如预约
单状态、支付状态、撤销日期)的信息传递。
5.3.13 黑名单上传接口
黑名单上传应通过政务外网或卫生专网调用,实现医院信息、用户信息、用户卡号/卡类型、黑名
单信息、解锁日期的信息传递。
5.3.14 黑名单申诉接口
DB 31/T 1595—2025
5
黑名单申诉应通过政务外网或卫生专网调用,实现医院信息、用户信息、申诉信息、申诉日期的信
息传递。
6 交互服务
医疗机构统一号源门诊预约的交互服务分为医疗机构、统一号源池和预约渠道3 个应用场景,三
者的交互流程应符合以下要求:
a) 医疗机构是号源的提供方,并将最终的预约结果与院内就诊环节衔接形成服务闭环;
b) 统一号源池接收医疗机构提供的号源,并完成注册、更新、维护、发布、监管以及相应预约渠
道、服务对象黑名单的统一管理;
c) 预约渠道是最终的服务窗口,对接统一号源池的号源实现针对号源的预约。
交互服务的具体流程图见图2。
DB 31/T 1595—2025
6
图2 医疗机构统一号源门诊预约交互服务流程图
DB 31/T 1595—2025
7
7 功能要求
预约号源管理
7.1.1 号源提供对象管理
号源管理应具备对医疗机构以及该机构下科室信息采集的功能,并应符合以下要求:
a) 实现针对医疗机构、科室信息(含一、二级科室信息)、医生信息等的注册;
b) 通过统一代码的方式明确各级医疗机构上传用于服务及监管的号源科室属性。
7.1.2 号源标识管理
号源应具有唯一标识,并形成针对号源资源、号源动态变化以及后续号源使用的建档管理。
7.1.3 预约规则管理
统一号源池应针对各级医疗机构放号、退号以及面向居民的预约征信等规则进行集中备案管理,并
实现对备案规则的汇总分析。
7.1.4 号源精细管理
号源管理应细化到号源个案,并提供对号源用途、号源时段、号源数量等的管理。号源精细管理功
能应符合以下要求:
a) 号源时段支持按分钟进行设置;
b) 号源用途中注明因政策要求向特定对象或渠道倾斜的号源,如家庭医生分级诊疗号源;
c) 加号号源注明加号的原因及途径。
7.1.5 停诊管理
医生因故不能在排班日出诊,系统内应进行相应停诊处理。停诊管理功能应符以下要求:
a) 需停诊的排班信息中,如已有预约,医疗机构对其预约单进行退号处理,并将退号消息推送
至预约居民;
b) 支持根据医生停诊情况,在统一号源池中同步变更号源信息。
7.1.6 替诊管理
医生因故不能在排班日出诊,医疗机构临时安排同级别或以上级别的医生代替原来的医生出诊,系
统内应进行相应替诊处理。替诊管理功能应符以下要求:
a) 需替诊的排班信息中,如已有预约,由医疗机构通知居民,居民不同意替诊进行退号处理,
完成退号后将退号消息推送至预约居民;
b) 支持根据医生替诊情况,在统一号源池中同步变更号源信息。
7.1.7 号源利用管理
号源利用管理应具备针对号源的使用、回收及履约反馈功能,并符合以下要求:
a) 在号源已被预约已经明确使用方向之后,及时完成对号源的锁定;
b) 在号源被居民或医疗机构操作取消利用之后,结合预约规则释放对应号源;
DB 31/T 1595—2025
8
c) 在医疗机构就诊当日,针对号源履约情况进行跟踪,包括对支付、就诊等信息的采集与上传
集中管理。
7.1.8 预约单管理
在所对接的各类预约渠道完成每笔预约交易后,应根据交易信息生成预约单,经由统一号源池最终
回传给对应的医疗机构。
预约服务管理
7.2.1 实名注册申请
实现对居民个人实名信息的管理,注册居民通过系统实名验证方可使用系统提供的“精准预约”服
务。实名注册申请功能应符合以下要求:
a) 实行实名制预约制度,登记合法有效身份证件作为身份确认的凭据;
b) 对注册居民提供的手机号进行验证;
c) 对注册居民的分级诊疗签约状态进行标记。
7.2.2 预约挂号服务
利用各种服务渠道提供面向居民的“精准预约”服务,包括家庭医生分级诊疗优先预约、市/区预
约挂号、医疗机构预约挂号、第三方预约挂号等。预约挂号服务功能应符合以下要求:
a) 预约申请:应满足分时段预约要求,支持以预设间隔时段进行预约;
b) 预约退号:应支持多渠道操作,包括公众号/APP 在线退号、电话退号、窗口退号等;
c) 预约取号:与医疗机构内系统紧密结合,凭借有效证件或信息(身份证、取号密码等)对其
预约的订单进行支付并完成取号就诊操作,取号方式包括医疗机构窗口取号、自助机取号
等;
d) 预约公告:应以居民易获得的方式对停诊、替诊等信息进行公告;
e) 违约情况管理:应包括对预约违约记录及其详情的查询,支持申诉功能。
预约服务监管
7.3.1 加号监管
针对医疗机构的加号信息进行监管,功能要求包括加号量分析、加号构成分析、加号途径分析等。
7.3.2 预约行为监管
针对居民个人在号源预约过程中的各种行为进行监管。预约行为监管功能应符合以下要求:
a) 爽约监管:对预约后的居民在医疗机构的履约及爽约情况进行记录,对于超出业务规则设定
的屡次爽约的居民,纳入重点监管人群进行管理;
b) 退号监管:基于设定规则对居民在一定时间内的频繁退号行为进行数据审计,根据审计结果
确定是否纳入重点监管人群进行管理。
7.3.3 预约渠道监管
基于统一号源池提供对外服务的所有号源均应明确预约及使用渠道,并应针对各预约渠道进行行
为监管,包括对爽约、退号行为的群聚程度的分析与比较。
DB 31/T 1595—2025
9
7.3.4 预约征信监管
应配合统一号源池的建立,通过接收各级医疗机构以及各服务渠道在“精准预约”过程中所确立的
违规行为,实现对重点监管人群预约黑名单的管理,提供查询、申诉等服务。
7.3.5 号源利用分析
应建立针对医疗机构、科室、医生的放号及预约情况监管,对号源以及其利用效率进行分析。
8 安全运维要求
安全要求
医疗机构统一号源门诊预约相关系统应符合GB/T 25070安全设计及GB/T 35273个人信息安全规定,
并应按照GB/T 22239—2019“第三级安全要求”的规定进行安全建设与监督管理。
运维要求
应按照GB/T 28827.1的要求开展系统运行维护,建立专业、稳定的技术支持团队,制定数据共享更
新维护以及系统运行维护的相关文件进行保障。
DB 31/T 1595—2025
10
参考文献
[1] WS 370 卫生信息基本数据集编制规范
[2] WS 371 基本信息基本数据集 个人信息
[3] WS 373.1 医疗服务基本数据集 第1部分:门诊摘要
[4]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0号)
[5] 卫生部关于在公立医院施行预约诊疗服务工作的意见(卫医管发〔2009〕95号)
[6]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预约诊疗服务工作的通知(卫办医管发〔2011〕111号)
[7] 关于进一步完善预约诊疗制度加强智慧医院建设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20〕405号)
[8] 关于本市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实施意见(沪府办发〔2016〕59号)
[9] 关于加强本市公立医疗机构预约诊疗服务管理工作的通知(沪卫计医〔2016〕010号)
[10] 关于印发《上海市“便捷就医服务”数字化转型工作方案》的通知(沪卫信息〔2021〕5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