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Tags | 热门标准 | 最新标准 | 订阅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地方标准 > 上海市地方标准(DB31)

DB31/T 1600-2025 长江口中华绒螯蟹增殖放流技术规程

  • 文件大小:591.42 KB
  • 标准类型:地方标准规范
  • 标准语言:中文版
  • 文件类型:PDF文档
  • 更新时间:2025-07-23
  • 下载次数
  • 标签

资料介绍

  上海市地方标准

  DB31/T 1600—2025

  长江口中华绒螯蟹增殖放流技术规程

  Code of practice for the stock enhancement of Chinese mitten crab

  in the Yangtze Estuary

  2025 - 07 - 03 发布 2025 - 11 - 01 实施

  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目次

  前言.... ..............................................................................Ⅱ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基本要求 ............................................................................1

  5 亲体检验 ............................................................................2

  6 包装 ................................................................................2

  7 计数 ................................................................................2

  8 运输 ................................................................................2

  9 投放 ................................................................................2

  10 资源保护与监测 .....................................................................3

  11 效果评价 ...........................................................................3

  DB31/T 1600—2025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提出并组织实施。

  本文件由上海市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上海市水产研究所、上海喜耕环保科技有

  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冯广朋、庄平、赵峰、张涛、施永海、陈桂芹。

  DB31/T 1600—2025

  1

  长江口中华绒螯蟹增殖放流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长江口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增殖放流的基本要求以及亲体检验、包装、

  计数、运输、投放、资源保护与监测、效果评价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长江口中华绒螯蟹的增殖放流。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12763.9 海洋调查规范 第9部分:海洋生态调查指南

  GB/T 26435 中华绒螯蟹 亲蟹、苗种

  SC/T 7014 水生动物检疫实验技术规范

  SC/T 9102.2 渔业生态环境监测规范 第2部分:海洋

  SC/T 9102.3 渔业生态环境监测规范 第3部分:淡水

  SC/T 9401 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GB/T 26435和SC/T 9401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基本要求

  4.1 水域条件

  符合SC/T 9401的规定,且应满足以下条件:

  a)水位不低于 3.0 m;

  b)盐度 5 及以下;

  c)底质为沙质或泥沙质。

  4.2 本底调查

  按GB/T 12763.9、SC/T 9102.2、SC/T 9102.3相关规定执行,确定适宜亲体增殖放流的水域。

  4.3 亲体来源

  4.3.1 应符合SC/T 9401 的规定,为长江水域原种亲体或中华绒螯蟹原种场经人工培育而成的子一代

  亲体。

  4.3.2 培育单位应持有国家或省级渔业主管部门发放的《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

  DB31/T 1600—2025

  2

  4.4 亲体质量

  4.4.1 亲体种质应符合GB/T 26435 的要求。

  4.4.2 放流亲体规格不低于100 g。

  4.4.3 放流亲体无疫病。

  5 亲体检验

  5.1 检验方法

  5.1.1 种质检验按GB/T 26435 的规定进行。

  5.1.2 疫病检疫按SC/T 7014 的规定进行,药物残留检验按SC/T 9401 的规定进行。

  5.2 检验时限

  疫病检疫结果在增殖放流前 5 d 内有效,药物残留检验结果在增殖放流前 45 d 内有效。

  5.3 现场规格测定

  规格以现场测量为准。以一个增殖放流批次作为检验组批,进行测量,每一检验组批随机多点抽样,

  现场逐个计数,抽样数量应不少于 50 只。

  6 包装

  6.1 包装要求

  按SC/T 9401规定进行。每袋亲体数量宜 15 只~20 只。

  6.2 包装方法

  雌、雄亲体分别放入干净的潮湿网袋中,宜背部朝上,压实扎紧。

  7 计数

  7.1 计数方法

  按SC/T 9401规定的抽样重量法进行。

  7.2 抽样规则

  每批次按总袋数 1% 随机抽袋,且抽样数量不少于 3 袋。

  8 运输

  从养殖场运输至放流点的运输时间宜在 8 h之内。运输过程中应根据天气情况采取保温、保湿措施,

  防止风吹、日晒、雨淋,避免置于密闭容器内。网袋叠放宜 2 层~ 3 层。

  9 投放

  DB31/T 1600—2025

  3

  9.1 投放时间

  宜在每年 11 月~12 月进行投放。

  9.2 气象条件

  宜选择天气晴朗、风力较小的白天进行放流投放,避开大风大雨天气。

  9.3 温度要求

  放流水域当地气温应 24 h内不低于 10 ℃,亲体运输前的养殖水温与放流水域水温应相差不超过

  2 ℃。

  9.4 盐度要求

  亲体养殖水体盐度与放流水域盐度相差应不超过 5。

  9.5 投放方法

  投放时船速应小于 0.5 m/s,在顺风一侧贴近水面缓慢将中华绒螯蟹亲体分散投放水中。

  9.6 投放记录

  9.6.1 投放记录应包括抽样亲体性别、亲体体重、苗种来源、放流时间、放流地点、放流数量、气象

  条件、水温、盐度、水深等现场概况。

  9.6.2 投放记录应保存两年以上。

  10 资源保护与监测

  资源保护按照SC/T 9401执行,资源监测按照SC/T 9102.2和SC/T 9102.3执行。

  11 效果评价

  11.1 根据实际情况,可选择性采取标签和套环的方法对亲体进行双重标志。

  11.2 增殖放流后汇总调查数据和信息,编写效果评价报告。效果评价内容应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生态效益等。

下载说明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 下载帮助 | 下载声明 | 信息反馈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