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1/T 1543-2025 快速公交(BRT)支持自动驾驶的车路协同架构与技术要求
- 文件大小:902.68 KB
- 标准类型:综合地方标准
- 标准语言:中文版
- 文件类型:PDF文档
- 更新时间:2025-05-24
- 下载次数:
- 标签:
资料介绍
上海市地方标准 DB31/T 1543-2025 快速公交(BRT)支持自动驾驶的车路协同架构与技术要求总结
1. 适用范围
- 适用于具备 3级自动驾驶能力 的快速公交(BRT)车辆在市政道路、公交枢纽和场站实现自动驾驶所需的车路协同系统,涵盖规划、设计、开发与建设。
- 3级自动驾驶定义:系统执行动态驾驶任务,但需安全员在必要时接管(依据GB/T 40429)。
2. 总体架构
车路协同系统由五大部分构成:
- 管控中枢:核心管理平台,负责运营调度、设备管理、数据汇聚与分析。
- 路侧智能基础设施:提供感知、计算、通信与信息发布功能。
- 快速公交车辆:集成自动驾驶系统与车路协同通信设备。
- 公交枢纽和站台:支持车辆自动进出站与乘客安全服务。
- 信息安全:保障全系统通信、数据与身份认证安全。
3. 管控中枢
- 运营管理系统:
- 动态调度:实时调整线路、车速优化(基于交通信号灯)、车辆全生命周期管理。
- 安全告警:监测交通事件(如事故、气象灾害)并触发告警,管理安全员状态(疲劳、分神等)。
- 数据接口:支持与第三方平台数据交互,存储车辆运营数据(位置、轨迹、客流等)。
- 设备管理系统:
- 远程维护路侧设备,记录车辆电子档案、维修信息及OTA升级。
- 提供标准化接口,支持应用算法在线更新。
4. 路侧智能基础设施
- 感知系统:
- 交通监测:识别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类型、速度、位置,采集车流量、车道占有率。
- 事件检测:专用道入侵、抛洒物、逆行、火灾等事件实时识别与记录。
- 气象监测:能见度、路面状态(结冰、积水)、风速等(符合GB/T 33697)。
- 计算系统:
- 实现 公交信号优先(基于GB/T 31455.7),计算建议车速。
- 安全预警:交叉口碰撞、施工区、极端天气预警。
- 信息发布系统:
- 通过V2X向车辆推送安全警示、信号灯状态、目标车速。
- 可变限速标志需符合GB/T 23826。
- 通信系统:
- 支持V2X直连通信(如BSM消息),具备4G/5G蜂窝网络接入能力。
- 通信协议需包含公交优先调度字段,确保时钟同步。
5. 快速公交车辆
- 自动驾驶系统:
- 安全要求:紧急停车装置(触发后安全减速至0km/h)、强制开门装置(仅限静止时生效)。
- 接管机制:系统在超出设计运行范围、设备故障、通信中断时,向安全员发出接管请求;若未响应,启动紧急停车。
- 数据记录:存储车辆运行数据(状态、环境、操作记录等),至少保留一次额外安全事件。
- 通信系统:
- 支持V2X直连通信,实时上传车辆状态(频率≥1Hz)。
- 冗余设计:双路远程连接,断点续传与故障缓存。
6. 公交枢纽和站台
- 枢纽系统:
- 覆盖感知设备,支持自动泊车与充电/换电设施。
- 动态分配停车位,通知车辆发车。
- 站台系统:
- 监测行人入侵并告警,提供上下客安全信息(车门状态、道路安全)。
- 客流统计功能,布设专用道标志标线。
7. 信息安全
- 信任体系:基于数字证书的通信身份认证(X.509)、数据加密(TLS 1.2+)。
- 安全协议:验证消息签名有效性,无效数据丢弃。
- 设备安全:V2X设备集成安全中间件,支持证书管理;管控中枢建立认证平台。
8. 其他要求
- 设备冗余:路侧设施配备UPS电源,支持故障自动恢复。
- 时钟同步:全系统时间同步。
- 监管合规:符合GB/T 31455系列标准,制定安全事故预案。
总结亮点:
- 车路协同深度融合:通过路侧感知与计算系统实现动态信号优先及安全预警,提升BRT效率与安全性。
- 安全冗余设计:从车辆紧急停车到通信双路备份,确保系统高可靠性。
- 全生命周期管理:覆盖车辆调度、设备维护、数据记录,支持智能化运维。
- 信息安全优先:构建端到端加密通信与身份认证体系,抵御潜在网络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