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Tags | 热门标准 | 最新标准 | 订阅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标准 > 农业行业标准

NY/T 4646-2025 鹦鹉热诊断技术

  • 文件大小:940.56 KB
  • 标准类型:农牧渔类
  • 标准语言:中文版
  • 文件类型:PDF文档
  • 更新时间:2025-06-06
  • 下载次数
  • 标签

资料介绍

NY/T 4646-2025《鹦鹉热诊断技术》主要内容总结

​1. 标准概述​

  • ​标准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归口于全国动物卫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81)。
  • ​适用范围​​:适用于禽类鹦鹉热的临床诊断、实验室检测及病原学确诊。
  • ​技术方法​​:涵盖临床诊断、病原分离鉴定、改良吉姆兹染色法、实时荧光PCR法等。

​2. 鹦鹉热背景​

  • ​病原体​​:鹦鹉热衣原体(Chlamydia psittaci),属人畜共患病病原,宿主范围广(禽类、人类、家畜等)。
  •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呼吸道、粪口途径及垂直传播。
  • ​基因分型​​:基于ompA基因分9个基因型(A-F、E/B、WC、M65),不同基因型对应不同宿主(如A型见于鹦鹉,B型见于鸽)。
  • ​血清学局限性​​:因禽类抗体交叉反应高,本标准未纳入血清学方法。

​3. 临床诊断(第4章)​

  • ​流行病学​​:幼禽易感,火鸡最敏感;潜伏期3~10天,死亡率可达30%。
  • ​临床症状​​:
    • 呼吸道症状(呼吸窘迫、鼻眼分泌物)、羽毛蓬松、发热、腹泻(绿色粪便)、产蛋下降。
    • 剖检变化:肺充血、纤维素性心包炎、肝脾肿大、坏死灶等。
  • ​判定标准​​:符合流行病学特征+≥3种临床症状+≥3种剖检病变→疑似病例,需实验室确诊。

​4. 样品采集与处理(第5章)​

  • ​样品类型​​:
    • 病死禽:病变器官(肝、脾、肺等)、渗出物、全血。
    • 活禽:咽拭子、眼鼻拭子、泄殖腔拭子、粪便。
  • ​保存运输​​:4℃保存≤4天,-70℃长期保存;运输需低温冷藏。
  • ​处理方法​​:组织匀浆、抗生素处理(防污染)、离心过滤(严重污染样品)。

​5. 病原分离与鉴定(第6章)​

  • ​生物安全要求​​:需二级及以上实验室(GB 19489)。
  • ​细胞分离法​​:
    • 使用Vero、BGM等细胞系,接种后离心吸附,培养5~6天。
    • 鉴定:吉姆兹染色镜检包涵体或荧光PCR检测。
  • ​鸡胚分离法​​:
    • 6~7日龄SPF鸡胚卵黄囊接种,培养3~10天。
    • 鉴定:死亡鸡胚卵黄囊膜镜检或PCR。

​6. 改良吉姆兹染色法(第7章)​

  • ​原理​​:染色后镜检细胞浆内红色衣原体颗粒(网状体)。
  • ​步骤​​:丙酮-甲醇固定→染色(溶液3)→复染(溶液6)→镜检。
  • ​结果判定​​:观察到红色颗粒包涵体→衣原体阳性。

​7. 实时荧光PCR法(第8章)​

  • ​靶基因​​:ompA基因(覆盖所有基因型)。
  • ​引物探针​​:
    • 上游CpsF、下游CpsR,探针CpsPb(FAM标记)。
  • ​反应体系​​:25μL体积,含预混液、引物、探针、模板DNA。
  • ​循环参数​​:95℃预变性3分钟,45个循环(95℃ 5秒,55℃ 40秒)。
  • ​结果判定​​:
    • Ct≤37.0:阳性;Ct≥40.0:阴性;37.0<Ct<40.0:复检。

​8. 综合判定(第9章)​

  • ​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符合+吉姆兹染色阳性。
  • ​确诊病例​​:病原分离阳性或荧光PCR阳性。

​9. 附录​

  • ​附录A​​:规范性溶液配制方法(如SPG液、PBS、染色液)。
  • ​附录B​​:吉姆兹染色镜检图例(显示红色衣原体颗粒)。
  • ​附录C​​:荧光PCR反应体系配制表。

​10. 其他信息​

  • ​起草单位​​:广东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深圳澳东检验检测科技等8家机构。
  • ​主要起草人​​:卢受昇、石晓路等20人。
  • ​专利声明​​:部分内容可能涉及专利,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责任。

​核心要点​

  1. ​诊断流程​​:临床初步判断→采样→实验室检测(染色/PCR/分离)→综合判定。
  2. ​技术侧重​​:病原学检测为主,排除血清学方法。
  3. ​安全要求​​:强调生物安全二级及以上实验室操作。
  4. ​适用性​​:覆盖禽类多种样本类型,针对不同污染程度样品提供处理方案。

下载说明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 下载帮助 | 下载声明 | 信息反馈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