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Tags | 热门标准 | 最新标准 | 订阅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标准 > 团体标准

T/CNAS 43-2024 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护理

  • 文件大小:1.72 MB
  • 标准类型:团体标准规范
  • 标准语言:中文版
  • 文件类型:PDF文档
  • 更新时间:2025-06-22
  • 下载次数
  • 标签

资料介绍

​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 T/CNAS 43-2024《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护理》主要内容总结​

​1. 范围​

  • 本标准规定了放射性皮肤损伤的评估、预防及护理措施。
  • 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

​2. 术语与定义​

  • ​放射性皮肤损伤​​:由电离辐射(如β、γ、X射线等)引起的皮肤及黏膜炎症性损害,表现为色素沉着、红斑、脱皮、水疱、溃疡或坏死等。

​3. 基本要求​

  • ​动态评估​​:放疗过程中需持续评估皮肤状况。
  • ​预防优先​​:放疗全程需采取预防措施。
  • ​分级护理​​:根据皮肤损伤分级(RTOG标准)提供对应护理。

​4. 评估内容​

  • ​评估工具​​:采用RTOG皮肤毒性分级标准(附录A)。
  • ​评估时机​​:
    • ​首次放疗前​​:评估危险因素(如皮肤状况、肥胖、吸烟、合并疾病等,见附录B)。
    • ​每次放疗及随访时​​:检查放射部位皮肤。

​5. 预防措施​

  • ​放疗前​​:
    • 使用电动剃须刀剃除毛发,避免刮伤。
    • 遵医嘱使用放射皮肤保护剂。
  • ​放疗期间​​:
    • ​皮肤保护​​:避免冷热敷、有创操作、化妆品及饰品。
    • ​清洁与防晒​​:
      • 温水或弱酸性皂液(pH 4~6)轻柔清洁,棉质毛巾蘸干。
      • 穿宽松棉质衣物,避免阳光直射(物理防晒)。
      • 防止锐器损伤皮肤。

​6. 分级护理措施​

  • ​1级损伤(轻度红斑/脱屑)​​:
    • 保持皮肤清洁,使用亲水性润肤剂或皮质类固醇(1~2次/日)。
    • 避免抓挠,可轻拍或遵医嘱止痒。
  • ​2~3级损伤(明显红斑、水肿、湿性脱皮)​​:
    • 每日评估伤口,疑似感染时用生理盐水清洗,感染时遵医嘱用抗生素。
    • 避免刺激性药液,按伤口阶段选择敷料:
      • ​坏死期​​:水凝胶或外科清创+高吸收敷料。
      • ​肉芽期​​:低黏性保湿敷料。
      • ​上皮期​​:低黏性敷料。
      • ​感染期​​:含银敷料。
  • ​4级损伤(溃疡、坏死)​​:
    • 暂停放疗,持续保护皮肤。

​7. 附录内容​

  • ​附录A(RTOG分级标准)​​:
    分级 症状描述
    0 无变化
    1 轻度红斑、干脱屑
    2 明显红斑、潮湿脱皮
    3 皮肤褶皱处湿性脱皮、凹陷性水肿
    4 溃疡、出血、坏死
  • ​附录B(危险因素)​​:
    • ​自身因素​​:皮肤状态、肥胖、日晒、吸烟。
    • ​疾病因素​​:营养不良、糖尿病、皮肤病。
    • ​治疗因素​​:放疗剂量、分割方案、联合治疗。

​8. 其他信息​

  • ​起草单位​​:国内多家肿瘤专科医院及综合医院参与。
  • ​主要起草人​​:涵盖护理、放疗等领域专家(如闫荣、邢力刚等)。

​核心要点总结​

  1. ​全程动态评估​​:从放疗前到随访,结合RTOG标准分级。
  2. ​预防为主​​:注重皮肤清洁、防晒、避免刺激。
  3. ​分级干预​​:1级保湿止痒,2~3级抗感染+分阶段敷料,4级暂停治疗。
  4. ​危险因素管理​​:针对患者个体差异(如糖尿病、肥胖)调整护理策略。

该标准为临床提供了放射性皮肤损伤的规范化护理框架,强调个性化与循证实践。

下载说明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 下载帮助 | 下载声明 | 信息反馈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