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JSJTQX 66-2024 水泥混凝土内部钢筋阵列超声法 检测技术规程
- 文件大小:2.98 MB
- 标准类型:团体标准规范
- 标准语言:中文版
- 文件类型:PDF文档
- 更新时间:2025-06-17
- 下载次数:
- 标签:
资料介绍
ICS 93 010
CCS P 66
团体标准
T/JSJTQX 66—2024
水泥混凝土内部钢筋阵列超声法检测技术规程
Technical code for the inspection of reinforcing steel bar in cement concrete by
array ultrasonic testing method
2025-1-20 发布2025-2-1 实施
江苏省交通企业协会发布
T/JSJTQX 66—2024
I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基本规定.............................................................................................................................................................2
5 检测准备.............................................................................................................................................................2
6 检测.....................................................................................................................................................................2
6.1 参数选择................................................................................................................................................. 2
6.2 检测实施................................................................................................................................................. 2
6.3 检测区域设定......................................................................................................................................... 2
6.4 实施......................................................................................................................................................... 3
7 数据分析判断.................................................................................................................................................... 4
8 检测报告.............................................................................................................................................................5
附录A(资料性) ..............................................................................................................................................7
A.1 钢筋保护层厚度记录表......................................................................................................................... 7
附录B(资料性) ..............................................................................................................................................8
B.1 钢筋保护层厚度记录表..........................................................................................................................8
T/JSJTQX 66—2024
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江苏省交通企业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苏科技大学,山东理工大学,江苏省交通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贵州大学,中
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徐州市宏达土木工程试验室有限责任公司,重
庆交通大学,河南理工大学,北京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河海大学,济南金曰公路工程有
限公司,临沂海螺水泥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宿迁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詹其伟,张旋,伊海赫,潘志宏,张永胜,李善超,方成虎,赵绪峰,邹
丰,朱坤,杨乐,国璟,胡鹏蛟,杨铁民,左少杰,刘勇,宋晨鹏,朱乾震,芮雅峰,杨果,王琦,
马成刚,徐磊,童威,高迎庆,王磊,王振旭,雍飞,陈志中,朱玥,胡巧峰,苏天,张璐,黄占
芳,毕炳祥,柏鹏,徐万雷,王通,赵伟,秦尤敏,赵洪义,胡海涛,许英,王鑫宇,孙新选
T/JSJTQX 66—2024
1
水泥混凝土内部钢筋阵列超声法检测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阵列超声法检测水泥混凝土内部钢筋的基本规定、检测准备、检测、数据分析判断
和检测报告。
本文件适用于公路、水运工程领域水泥混凝土结构内部钢筋保护层厚度和间距的阵列超声法检
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
用于本文件。
GB/T 12604.13—2023 无损检测术语第13部分:阵列超声检测
T/JSJTQX 51—2024 水泥混凝土内部缺陷阵列超声法检测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阵列超声法array ultrasonic testing method
基于阵列式排布探头实现超声波的发射与接受,并采用相应算法形成混凝土内部图像的方法。
3.2
基准波速度reference S-wave velocity
超声波在测试材料中的传播速度,砂浆为2000 km/s~2500 km/s,混凝土为2500 km/s~2800 km/s。
3.3
点扫描point-scan
对某一定点进行超声信号的发射与接受。
3.4
面扫描section-scan
针对声速方向平行且与构件的被测表面垂直的剖面,将超声波反射信号进行二维平面成像处理。
注:横坐标代表扫描的位移方向,纵坐标代表超声波传播的深度方向。
T/JSJTQX 66—2024
2
3.5
体扫描volume-scan
针对待测构件表面一定深度范围内体积,将超声波信号进行三维成像处理。
注:横坐标代表扫描的位移方向,纵坐标代表位移垂直方向,竖坐标代表超声波传播的深度方向。
4 基本规定
4.1 混凝土龄期不应小于7 d,构件厚度不宜小于50 mm,超声剪切横波速度应为1000 m/s~4000 m/s。
4.2 测区混凝土表面应为原浆面,应清洁、平整、干燥,必要时可采用砂轮磨平或用高强度快凝砂浆
抹平。抹平砂浆应与混凝土粘结良好。
4.3 进行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时,检测部位应无饰面层,有饰面层时应清除。当进行钢筋间距检测
时,检测部位宜选择无饰面层或饰面层影响较小的部位。
4.4 阵列超声检测的温度范围宜为-10 ℃~50 ℃,湿度不宜大于95%。不宜在机械振动和高振幅电噪声
干扰环境下检测。
4.5 设备检测工作过程中,应保持设备稳定,不应人为移动。
5 检测设备
应符合T/JSJTQX 51—2024的规定。
6 检测
6.1 检测准备
6.1.1 应收集下列有关资料:
a)工程概况;
b)设计和施工资料;
c)其他需要的资料。
6.1.2 应编制检测方案。检测方案应至少包含以下内容:
a)工程概况、构件设计及施工情况;
b)检测依据、目的及委托方要求;
c)检测人员及仪器;
d)测区选择与测线、测点布置;
e)测试方法、步骤及进度。
6.1.3 应核查仪器状态。
6.2 参数选择
在已知厚度构件上,通过点扫描确定基准波速度,检测过程不应再调整。
6.3 检测区域设定
T/JSJTQX 66—2024
3
检测区域符合下列规定:
a)测区范围距构件边缘最小距离不宜小于50 mm,见图1所示;
图1 测区范围选择示意图
b)检测混凝土内部钢筋时,测线宜垂直于被测区域钢筋方向。内部钢筋方向未知时,测区内应至
少按照两个不同方向布置测线和测点,两组测线方向宜垂直分布,见图2所示;
图2 测区内测线和测点的布置示意图
c)当要求获得某一测线方向连续图像或测区内完整图像时,探头区长度见图3a),测线上相邻测
点的间距不宜大于探头区长度,见图3b)所示。满足测试要求前提下,宜选择较小测点间距以提高测
试精度;
a)探头区长度b)测点间距小于探头区长度
图3 测点间距布置要求示意图
d) 当对某一测区或测线方向图像无连续化要求时,测点间距可根据检测要求选择。
T/JSJTQX 66—2024
4
6.4 实施
6.4.1 依照检测方案将阵列超声检测设备置于检测状态,沿设计测点进行扫描。
6.4.2 测试位置应与预设测点位置吻合良好,位置偏移不应超过3 mm。
6.4.3 扫描过程应保持探点耦合良好,若耦合不好,应重新扫描该区域。
6.4.4 检测中出现可疑数据时,应及时查找原因,必要时进行复测校核。
6.4.5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原始记录可参考附录A填写。钢筋平均间距检测原始记录可参考附录B填
写。
7 数据分析判断
7.1 检测完成后,数据应及时存储,并进行处理和分析。
7.2 采用面扫描时,应集成内各测线检测结果综合判定混凝土内部钢筋情况。采用体扫描时,应集成
各可测表面或测试方向检查结果综合判定混凝土内部钢筋情况。
7.3 应通过超声图像中不同颜色显示的区域分析并判定钢筋保护层厚度和钢筋间距。
7.4 混凝土内部钢筋情况可按以下程序判断。
a)首先,应判断构件实际厚度与检测厚度是否一致,宜选用面扫描模式,见图4所示。若检测厚
度与实际厚度不一致,则应重新调整测试参数至二者数值接近;
图4 构件厚度检测结果示意图
注:图中X 坐标代表扫描的位移方向,Y 坐标代表超声波传播的深度方向。
b)其次,应调整参数至图像明亮、清晰,应根据超声图像颜色确定钢筋位置,见图5所示。宜选
用面扫描模式图像确定钢筋保护层厚度及钢筋间距,见图6所示。钢筋保护层厚度应为构件表面至钢筋
上边缘距离,钢筋间距应为临近两钢筋中心点的间隔距离;
图5 体扫描模式下混凝土内部钢筋的确定示意图
注:X 坐标代表扫描的位移方向,Y 坐标代表位移垂直方向,Z 坐标代表超声波传播的深度方向。
T/JSJTQX 66—2024
5
图6 面扫描模式下钢筋保护层厚与间距的确定与测量示意图
注:图中X 坐标代表扫描的位移方向,Y 坐标代表超声波传播的深度方向。
7.5 当钢筋保护层厚度为10mm~50mm时,保护层厚度检测的允许偏差应不大于±1mm;当钢筋保护
层厚度大于50mm时,保护层厚度检测允许偏差应不大于±2mm。
7.6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平均值按公式(1)计算。
1 2
p 2
c c
c
··················································(1)
式中:
cp——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平均值,mm;
c1、c2——第1、2次检测的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值,mm。
7.7 当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10mm~50mm,钢筋间距的允许偏差应不大于±2mm。
7.8 钢筋的平均间距应按公式(2)和公式(3)计算。
1
n
i
i
d
S
S
n
·····················································(2)
2
1
1
n
i d
i
y
S S
S
n
···············································(3)
式中:
Sd——钢筋间距检测平均值,mm;
Si——第i根钢筋间距检测值,mm;
Sy——钢筋间距检测值标准差,mm;
n——检测次数。
8 检测报告
8.1 检测报告应结论明确、用词规范、文字简练,对于容易混淆的术语和概念应以文字解释或图例、
图像说明。
T/JSJTQX 66—2024
6
8.2 检测报告宜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a)委托单位名称;
b)工程概况(工程名称、结构类型、工程规模、施工日期及现状等);
c)检测目的;
d)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及检测标准;
e)检测仪器名称、型号、校准日期;
f)数据采集系统使用的参数;
g)检测示意图(测区、测线和测点布置方案);
h)检测结果示意图;
i)检测结论;
j)检测人员、审核人员和批准人员签字;
k)检测日期,报告发布日期;
l)检测机构的有效印章。
8.3 检测机构应就委托方对报告提出的异议做出解释或说明。
T/JSJTQX 66—2024
7
附录A
(资料性)
钢筋保护层厚度记录表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记录应符合表A.1 的规定。
表A.1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记录
委托编号: 共页第页
工程名称
委托单位
检测位置环境条件温度: 湿度:
构件名称检测依据
仪器型号仪器编号
测试参数
基准波速度(m/s)
数字增益
模拟增益
测区位置选择
测线、测点
布置方案
测点编号数据存储编号
数据包名
称
保护层厚度检测值(mm)
钢筋保护层
厚度设计值
(mm)
备
注
第一
次检
测值
第二
次检
测值
平均
值
验证
值
记录说明
检测结论
检测: 复核: 检测日期:
T/JSJTQX 66—2024
8
附录B
(资料性)
钢筋间距记录表
钢筋间距检测记录应符合表B.1 的规定。
表B.1 钢筋间距检测记录
委托编号: 共页第页
工程名称委托单位
检测位置环境条件温度: 湿度:
构件名称检测依据
仪器型号仪器编号
测线、测点
布置方案
测试参数
基准波速度(m/s)
数字增益
模拟增益
测点编号数据包编号
钢筋间距
设计值
(mm)
钢筋间距检测值(mm) 平均值标准差验证值备注
1 2 3 4 5 6 7 8 9 10
记录说明
检测结论
检测: 复核: 检测日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