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GDRTA 006.1-2024 道路运输领域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规范 第1部分:总体要求
- 文件大小:688.62 KB
- 标准类型:综合团体标准
- 标准语言:中文版
- 文件类型:PDF文档
- 更新时间:2025-03-07
- 下载次数:
- 标签:
资料介绍
ICS 03.220.20
CCS R10
团体标准
T/GDRTA 006.1 —2024
道路运输领域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规范 第1部分:总体要求
Specification for hierarchical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safetyproduction risks and troubleshooting and treatment of hidden dangersof enterprises in the field of road transportationPart 1: General requirement
2024–11–29 发布2024–12–01 实施
广东省道路运输协会发布
目次
前言......................................................................................................................................................................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1
4 风险分级管控................................................................................................................................................ 3
5 隐患排查治理.............................................................................................................................................. 12
6 相关保障措施.............................................................................................................................................. 14
附录A 典型风险事件清单................................................................................................................................. 16
附录B 致险因素清单......................................................................................................................................... 17
参考文献.............................................................................................................................................................. 19
T/GDRTA 006.1—2024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T/GDRTA 006-2024】《道路运输领域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规范》分为4
个部分:
──第1 部分:总体要求;
──第2 部分:道路旅客运输企业;
──第3 部分: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
──第4 部分:道路旅客运输站场;
本文件为【T/GDRTA 006-2024】《道路运输领域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规范》
的第1 部分。
本文件由广东省道路运输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东省道路运输协会、广东紫云平台数据服务有限公司、广东南粤通客运联网
中心有限公司、广东修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茂名市交通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云浮市汽车运输集
团有限公司、云浮市公共汽车有限公司、阳江交投朗日股份有限公司、阳江市粤运朗日公共汽车有限
公司、广州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汽车运输集团有限公司、潮州市粤运汽车运输有限公司、
潮州市粤运公共交通有限公司、肇庆交投汽车运输有限公司、怀集县交投城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凯强、梁江涛、刘绍文、罗淇元、黄诗玥、王俊源、周陆营、张真、阳志
勇、吴志超、李嘉瑜、陈远富、王云坚、彭振国、曾参、陈治国、高海霞、钟国玉、陈玉敏、方丹蕾、
温高明、欧阳君林、翁琳琳、张伟佳、李伟程、李贵练、陈维雄、梁芳。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T/GDRTA 006.1—2024
1
道路运输领域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规范
第1 部分:总体要求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道路运输领域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
查治理以及相关保障措施。
本文件适用于道路运输领域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等相关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
本文件标准。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7258─2017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GB 18218─2018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 21668─2008 危险货物运输车辆结构要求
GB/T 8226─2023 道路运输术语
GB/T 23694─2013 风险管理术语
GB/T 24353─2022 风险管理指南
GB/T 27921─2023 风险管理风险评估技术
AQ 3013─2008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
JT/T 617─2018 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规则
JT/T 1180.1─2018 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基本规范第1 部分:总体要求
JT/T 1180.2─2018 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基本规范第2 部分:道路旅客运输企业
JT/T 1180.4─2018 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基本规范第4 部分:道路普通货物运输企
业
JT/T 1180.7─2018 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基本规范第7 部分:汽车客运站
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道路运输企业road transportation enterprise
从事道路客货运输经营和道路运输相关业务的企业。
[参考GB/T 8226─2023 3.1.3 道路运输行业定义]
T/GDRTA 006.1—2024
2
3.2
生产安全事故production safety accident
道路运输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包括与生产经营有关的活动)中突然发生的,伤害人身安全和健
康,或者损坏设备设施,或者造成经济损失的,导致原生产经营活动(包括与生产经营有关的活动)
暂时中止或永远终止的意外事件。
3.3
安全生产风险safety production risk
道路运输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可能性(以下简称风险)。
风险等级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较小风险四个等级。
[参考《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公路水路行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暂行办法〉〈公路水路行业安全生
产隐患治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交安监发〔2017〕60 号)安全生产风险定义,有修改]
3.4
致险因素risk factors
导致风险产生的根源或原因等,一般包括: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等方面。
3.5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major hazard installations for hazardous chemicals
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储存、使用和经营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
单元。以下简称重大危险源。
[来源:GB 18218─2018,3.4]
3.6
风险辨识risk identification
针对不同风险种类及特点,识别其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分析可能产生的直接后果以及次生、
衍生后果。
风险辨识分为全面辨识和专项辨识。
3.7
风险评估risk assessment
根据风险可能导致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后果和概率等因素,确定安全生产风险对应等级的过程。
3.8
安全生产隐患hidden danger of safety production
道路运输企业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等规定,或因其
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可能导致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场
所的不安全因素和管理上的缺陷。
T/GDRTA 006.1—2024
3
隐患分为重大隐患和一般隐患两个等级。
[参考《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公路水路行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暂行办法〉〈公路水路行业安全生
产隐患治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交安监发〔2017〕60 号)安全生产隐患定义,有修改]
3.9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enterprise safety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企业安全生产相关数据、流程、资源等进行集成、处理和管理的综合性系
统。该系统基于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相关要求建设,实现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车辆动态监
控、人员安全教育培训等相关功能。
4 风险分级管控
4.1 业务闭环管理流程
业务闭环管理流程应符合图1。
T/GDRTA 006.1—2024
4
图1 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业务闭环管理流程图
4.2 风险辨识
道路运输企业应按照相关法规、标准规范要求,针对本单位生产经营活动范围及生产经营环节,
对可能导致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风险进行辨识,编制风险辨识手册,并按要求记录风险相关内容。
风险辨识手册应包括:确定辨识范围、明确辨识方法、划分作业单元、确定风险事件、分析致险
因素、形成风险清单等。
T/GDRTA 006.1—2024
5
4.2.1 确定辨识范围
道路运输企业应根据业务经营范围,综合考虑不同业务经营范围风险事件发生的独立性,以及历
史风险事件发生情况,研究确定风险辨识范围。
风险辨识范围应覆盖道路运输企业所有的场所、部位、设施设备、车辆、人员及生产经营活动等。
4.2.2 明确辨识方法
4.2.2.1 致险因素识别方法
道路运输企业应针对影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及其损失程度的可能原因,从以下方面识别致险因素:
a) 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安全与应急技能、安全行为或状态;
b) 生产经营基础设施、运输工具、工作场所等设施设备的安全可靠性;
c) 影响安全生产外部要素的可知性和应对措施;
d) 安全生产的管理机构、工作机制及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合规性、完备性及落实情况。
4.2.2.2 风险辨识方法
道路运输企业应综合考虑可能导致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各类致险因素,识别可能存在的安全生产
风险,分析其可能产生的直接后果以及次生、衍生后果。
4.2.3 划分作业单元
道路运输企业应根据其业务经营范围、生产或经营区域、管理单元、作业环节、作业工艺、工作
制度及程序等进行作业单元划分,并建立作业单元清单。
作业单元分类过程中,应尽可能保持分类后的不同作业单元之间业务相对独立。
4.2.4 确定风险事件
道路运输企业应根据行业安全监管相关要求,结合日常安全生产管理实际需要,针对不同业务、
不同作业单元,综合考虑历史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分析、确定可能发生的典型风险事件及致险因素,
整理典型风险事件清单,详见“附录A 典型风险事件清单”。
4.2.5 分析致险因素
道路运输企业应针对不同作业单元,结合本单位的典型风险事件实际情况,进行主要致险因素的
系统性分析,整理致险因素清单,详见“附录B 致险因素清单”。
致险因素主要包括:
a) 人的因素:驾驶员心理素质、驾驶员生理素质、检查车辆(罐体)不安全行为、进出站场不
安全驾驶行为、运输过程不安全驾驶行为、驾驶员其他不安全行为、乘客的不安全行为、监
控人员不安全行为、装卸货不安全行为、人员从业资质不合规等。
T/GDRTA 006.1—2024
6
b) 物的因素:车辆本体的不安全状态、附属设施设备的不安全状态、乘客携带物品的不安全状
态、出车前检查设备缺失或不符合安全要求;承载危险货物的容器、罐体和包装的不安全状
态、车辆营运资质异常等。
c) 环境因素:道路条件、天气条件、进出站场场地条件、停车场地条件、装卸场地条件等。
d) 管理因素:未建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未进行业务评估、运营调度不合理、管理工作执行不
力、监控失察等。
4.2.6 形成风险清单
风险辨识结束后,道路运输企业应记录已经辨识的风险,形成风险清单。风险清单记录内容应包
括但不限于:风险描述、辨识时间、发生环节、风险位置、可能发生的事故、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等。
4.3 风险评估
道路运输企业应针对已识别风险,综合考虑其发生的可能性、可能导致后果的严重性、影响范围
等因素,综合评估风险等级,并如实记录相关情况。
4.3.1 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风险等级主要由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后果严重程度(C)决定。
4.3.1.1 可能性指标分级
可能性统一划分为五个级别,分别是:极高、高、中等、低、极低。可能性判断可参考:表1 可
能性指标分级判定标准。
表1 可能性指标分级判定标准
序号
可能性
级别
发生的
可能性
取值区间判定标准
1 极高极易(9,10]
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
被发现(没有监控系统),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
故或事件。
2 高易(6, 9]
没有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
或未严格按操作程序执行,或危害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
有监控系统),或过去曾经发生过多起类似事故或事件。
3 中等可能(3,6]
危险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定期进行监测,或现场有防范
控制措施,能有效执行,或过去偶尔发生事故或事件。
T/GDRTA 006.1—2024
7
表1 可能性指标分级判定标准(续)
序号
可能性
级别
发生的
可能性
取值区间判定标准
4 低
不大可
能
(1,3]
有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措施,或员工安全卫生意误识较
高,不太可能发生事故或事件。
5 极低
极不可
能
(0,1]
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措施,及员工安全
卫生意识相当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极不可能发生事故或
事件。
备注:
1.可能性指标取值为区间内的数字(含一位小数);
2.区间符号“[]”包括“等于”,“()”不包括“等于”,如:(0,1]表示0<取值≤1。
4.3.1.2 后果严重程度指标分级
后果严重程度统一划分为四个级别,特别严重、严重、较严重、一般。后果严重程度判断标准可
参考:表2 后果严重程序指标分级标准。
表2 后果严重程度指标分级标准
序号
后果严重
程度等级
后果严重
程度取值
判断因素判断标准
1
特别严重10
人员伤亡死亡>=30 人,或重伤>=100 人
2 经济损失经济损失>=1 亿元
3 环境污染
涉及范围很大,区域内周边生态功能严重丧失,需紧急
转移定置人数>1000 人
4 社会影响
人民日报、新华社、电视等国内主流媒体负面影响报道
或评论
5
严重5
人员伤亡10 人≤死亡<30 人,或50 人≤重伤<100 人
6 经济损失5000 万元≤经济损失<1 亿元
7 环境污染
涉及范围较大,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500 人≤需紧急
转移定置人数<1000 人
8 社会影响省级主流媒体、负面影响报道或评论
T/GDRTA 006.1—2024
8
表2 后果严重程度指标分级标准(续)
序号
后果严重
程度等级
后果严重
程度取值
判断因素判断标准
9
较严重2
人员伤亡3 人≤死亡<10 人,或10 人≤重伤<50 人
10 经济损失1000 万元≤经济损失<5000 万元
11 环境污染
涉及范围较小,区域正常经济、社会活动受影响,100
人≤需紧急转移定置人数<500 人
12 社会影响市级主流媒体、负面影响报道或评论
13
一般1
人员伤亡死亡<3 人,或重伤<10 人
14 经济损失经济损失<1000 万元
15 环境污染
涉及范围较小,一般群体性影响,需紧急转移定置人数
<100 人
16 社会影响少数媒体、负面影响报道或评讼
4.3.2 风险等级评估标准
道路运输行业安全生产风险等级(D)由高到低统一划分为四级:重大、较大、一般、较小。
4.3.2.1 指标评分
道路运输企业应针对风险事件,根据可能性指标分级判定标准、后果严重程度指标分级标准,组
织人员对风险事件发生可能性、后果严重程度进行评分。
4.3.2.2 风险等级评估数据模型
风险等级(D)由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后果严重程度(C)两个指标决定。
D= L* C;
风险等级判断可参考:表3 风险等级取值区间。
T/GDRTA 006.1—2024
9
表3 风险等级取值区间
序号风险等级风险等级取值区间备注
1 重大(55,100]
2 较大(20,55]
3 一般(5,20]
4 较小(0,5]
备注:
1.区间符号“[]”包括“等于”,“()”不包括“等于”,如:(0,5]表示0<取值≤5。
4.3.2.3 风险等级评估方法
风险等级评估的方法主要包括两种:
a) 企业根据风险等级评估数据模型,结合风险事件的评分,确定风险等级;
b) 企业不具备准确评估风险事件等级能力的,可参考本规范各类道路运输子行业分册的风险辨
识、分级示例,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综合评估对应风险等级。
4.3.3 风险等级的调整与变更
道路运输企业发现有新的致险因素出现,或已有主要致险因素发生变化,导致风险事件发生可能
性,或后果严重程度显著变化时,应及时开展风险再评估,并变更风险等级。
道路运输企业针对重大风险,应在采取有效管控措施以后,经重新评估方可变更风险等级。
4.4 风险信息公布
道路运输企业应将风险基本情况及应急措施等信息及时公布,公布方式包括:安全手册、公告提
醒、标识牌、讲解宣传等,以告知本单位相关从业人员和进入风险工作区域的外来人员做好安全防范。
4.5 风险动态监控
道路运输企业应建立风险动态监控机制,按要求进行监测、评估、预警,及时掌握风险的状态和
变化趋势。
4.6 制定应急措施
道路运输企业应针对本单位风险可能导致的生产安全事故,制定或完善应急措施。
4.7 预警处理
针对可能导致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风险,道路运输企业应制定相应的处理流程。对超出管控范围、
达到预警条件的,应及时根据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发出预警信息,采取针对性管控措施。发生生产
T/GDRTA 006.1—2024
10
安全事故的,应按有关规定及时有效处置。
4.8 重大风险管理
4.8.1 重大风险警示告知
确认属于重大风险的,道路运输企业应及时启动重大风险警示告知相关程序,在重大风险所在场
所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标明重大风险危险特性、可能发生的事件后果、安全防范和应急措施,
并将重大风险的名称、位置、危险特性、影响范围、可能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及后果、管控措施和安
全防范与应急措施告知直接影响范围内的相关单位或人员。
4.8.2 重大风险登记备案
道路运输企业应及时登记本单位重大风险相关信息,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应按要求及时向属地综合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重大风险登记(含重大危险源报备)信息应当及时、准确、真实,主要内容包括:基本信息、管
控信息、预警信息和事故信息等:
a) 基本信息包括重大风险名称、类型、主要致险因素、评估报告、单位名称、联系人、联系方
式等信息。
b) 管控信息包括管控措施(含应急措施)和可能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及影响范围与后果等信息。
c) 预警信息包括预警事件类型、级别、可能影响区域范围、持续时间、发布(报送)范围、应
对措施等信息。
d) 事故信息包括重大风险管控失效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名称、类型、级别、发生时间、造成的
人员伤亡和损失、应急处置情况、调查处理报告等信息。
e) 填报单位、人员、时间,以及需填报的其他信息或相关材料。
上述第c)、d)项信息在预警或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登记或报备。
4.8.3 重大风险管控
道路运输企业应按下述要求加强重大风险管控相关工作:
a) 对重大风险制定动态监测计划,定期更新监测数据或状态,每月不少于1 次,并单独建档;
b) 重大风险应单独编制专项应急措施;
c) 重大风险确定后按年度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风险管控措施进行评估改进,年度评估报告应在
次年1 个月内向属地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报送。
道路运输企业应对进入重大风险影响区域的本单位从业人员组织开展安全防范、应急逃生避险和
应急处置等相关培训和演练。
道路运输企业发现重大风险的致险因素超出管控范围,或出现新的致险因素,导致发生生产安全
事故概率显著增加或预估后果加重时,应在5 个工作日内动态填报相关异常信息。
4.8.4 重大风险管控失效评估总结
重大风险管控失效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道路运输企业在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结束后,应在15 个
工作日内对相关工作进行评估总结,分析管控失效原因,明确改进措施。评估总结应向属地交通运输
T/GDRTA 006.1—2024
11
管理部门报送。
4.8.5 重大风险整改
道路运输企业重大风险辨识、管控、登记等工作落实不到位的,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整改
措施包括但不限于:
a) 按要求建立完善的重大风险管理制度、机制、岗位责任体系和重大风险应急措施;
b) 按规定开展重大风险辨识、评估、登记、评估改进和应急演练等工作;
c) 对重大风险实施有效监测和控制,全力保障重大风险可防可控。
4.8.6 重大风险销号
道路运输企业重大风险等级评定、等级变更和销号,可委托第三方服务机构进行评估或成立评估
组进行评估,出具评估结论。
重大风险经评估确定等级降低或解除的,道路运输企业应于5 个工作日内向属地交通运输管理部
门申请予以销号。
4.9 风险档案管理
道路运输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风险档案,记录风险辨识、评估、监测、管控等相关情况,并规范
管理。重大风险应按要求建立重大风险清单和专项档案。
T/GDRTA 006.1—2024
12
5 隐患排查治理
5.1 业务闭环管理流程
业务闭环管理流程应符合图2。
图2 企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业务闭环管理流程图
T/GDRTA 006.1—2024
13
5.2 隐患排查
道路运输企业应建立隐患日常排查、定期排查、专项排查工作机制,明确隐患排查的责任部门和
人员,确定排查范围、程序、频次,定期开展统计分析、效果评价和评估改进,及时发现并消除隐患。
道路运输企业可通过自查、互查、安全管理部门检查等多种形式开展隐患排查工作。
隐患日常排查范围应覆盖日常生产作业环节,每周应不少于1 次。隐患定期排查应涵盖全部生产
经营领域、环节,每半年应不少于1 次。隐患专项排查应根据管理部门安全工作专项部署,季节性、
规律性安全生产条件变化,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投入使用对安全生产条件造成的变化,
以及生产安全事故情况,按要求及时开展。
道路运输企业应认真填写隐患排查记录,形成隐患排查工作台账,经隐患排查直接责任人签字后
妥善保存。工作台账内容应包括:隐患描述、排查对象或范围、排查时间、排查人员、安全技术状况、
处理意见等。
5.3 隐患评级
针对发现或排查出的隐患,道路运输企业应根据隐患可能导致后果的严重性、影响范围等因素,
综合评定隐患等级,形成隐患清单。
5.4 隐患信息公布
道路运输企业应及时将隐患相关情况告知相关人员,使其了解工作岗位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隐患
相关情况。
5.5 一般隐患整改
道路运输企业对已排查出的隐患应立即组织整改,隐患整改情况应当依法如实记录,并向相关人
员通报。
在隐患整改过程中,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范生产安全事故发生。整改结束后,道路
运输企业应结合隐患整改情况,对现有的环境、制度、设备、工作流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评估、
总结、完善。
5.6 一般隐患整改验收
一般隐患整改完成后,道路运输企业应组织进行整改验收,出具整改验收结论,确认整改是否通
过,并由验收主要负责人签字确认。
5.7 重大隐患报备
对于经评级后确定为重大隐患的,道路运输企业应按要求及时向属地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报备。
重大隐患报备包括首次报备、定期报备和不定期报备三种方式:
a) 首次报备:应在重大隐患确定后进行报备;
b) 定期报备:报送重大隐患整改的进展情况;
c) 不定期报备:当重大隐患状态发生新的重大变化时,应及时报备相关情况。
T/GDRTA 006.1—2024
14
5.8 重大隐患专项整改
对于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重大隐患,道路运输企业应立即制定重大隐患专项整改方案,主要包括以
下内容:
a) 整改的目标和任务;
b) 整改技术方案和整改期的安全保障措施;
c) 经费和物资保障措施;
d) 整改责任部门和人员;
e) 整改时限及节点要求;
f) 应急处置措施;
g) 跟踪督办及验收部门和人员。
道路运输企业应针对重大隐患落实全过程监控,并按照重大隐患专项整改方案,积极推进、落实
重大隐患专项整改相关工作,如实记录整改相关情况,直至重大隐患整改完成、消除。
5.9 重大隐患整改验收
重大隐患整改完成后,道路运输企业应成立隐患整改验收组或委托第三方服务机构进行验收。整
改验收应根据隐患暴露出的问题,全面评估,出具整改验收结论。
重大隐患整改验收通过的,道路运输企业应及时将验收结论向属地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报备,并申
请销号。
5.10 重大隐患分析评估
重大隐患整改验收完成后,道路运输企业应及时对隐患形成原因及整改工作进行分析评估,持续
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和整改措施,并开展有针对性的安全培训教育。
5.11 隐患档案管理
道路运输企业需建立隐患排查治理档案,及时记录隐患排查治理相关情况,并规范管理。
对于重大隐患,道路运输企业应建立重大隐患清单和专项档案。
6 相关保障措施
6.1 机构及人员保障
道路运输企业应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置人员,保障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相关工作
按要求执行。
6.2 制度保障
道路运输企业应建立健全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相关制度,全面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加强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相关工作实施监督、考核,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T/GDRTA 006.1—2024
15
6.3 信息化保障
鼓励道路运输企业应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开展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等相关工
作,如实记录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相关情况,按要求建立相关信息化档案并保持动态更新,
并与政府安全生产监管平台实现信息交互及数据共享。
T/GDRTA 006.1—2024
16
附录A 典型风险事件清单
本附录在于帮助使用者理解典型风险事件分析过程,示例仅是为了说明本文件相关内容而编写,
使用者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适当调整。
表A.1 典型风险事件清单示例
序号
风险辨识范围
(业务名称)
作业单元
典型风险
事件
致险因素
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T/GDRTA 006.1—2024
17
附录B 致险因素清单
本附录以标准文本形式给出示例的目的,在于帮助使用者理解致险因素分类。示例仅是为了说明
本文件相关内容而编写,使用者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适当调整。
表B.1 致险因素清单示例
序号致险因素大类致险因素子类场所/环节/部位
1
人的因素
从业人员安全意识驾驶员心理因素
2
从业人员安全状态
驾驶员生理因素
3 从业人员资质
4
从业人员行为
驾驶员的驾驶行为
5 驾驶员其他不安全行为
6 安全管理人员的行为
7 车辆技术管理人员的行为
8 押运员的行为
9 装卸管理人员的行为
10 停车场管理人员的行为
11
从业人员行为
调度人员的行为
12 监控人员失职行为
13 乘客行为
14 其他人员行为
15
物的因素
车辆安全可靠性
车辆自身特点
16 车辆技术状况
17 车载安全设施
18 运输物
19 乘客携带物品安全可靠性乘客携带的物品
20
环境因素
行车路段
连续上下坡路段、路窄弯急路段
21 山体滑坡、泥石流易发路段
22 施工路段
23 冰雪路面
24 涉水路面
25
行车路段
临水、临崖路段
26 高速公路
27 城乡结合部
28 景区道路
29 陌生线路
30
行车路段
隧道
31 涵洞
32 路旁障碍物
33 行车时段夜间
34 天气大雨或暴雨天气
T/GDRTA 006.1—2024
18
表B.1 致险因素清单示例(续)
序号致险因素大类致险因素子类场所/环节/部位
35
环境因素
天气
大雪天气
36 大雾天气
37 高温天气
38 台风天气
39 其他恶劣天气
40
场地安全性
停车场
41 工作场所
42
管理因素
安全生产管理组织机构及制度体系
组织机构设置及管理人员配置
43 管理制度
44 安全生产责任制
45
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执行
安全生产管理日常工作
46 目标与考核
47 安全投入
48 车辆技术管理
49 生产过程管理
50 科技创新与信息化
51 安全教育培训
52 风险分级管控
53 隐患排查治理
54 从业人员档案管理
55 应急管理
56 事故报告调查处理
57 职业健康
58 消防管理
59 安全文化
60 持续改进
T/GDRTA 006.1—2024
19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
[3]《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
[4]《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
[5]《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
[6]《道路货物运输及站场管理规定》
[7]《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管理规定》
[8]《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督管理办法》
[9]《关于印发〈全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安委〔2020〕3号)
[10]《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公路水路行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暂行办法〉〈公路水路行业安全生
产事故隐患治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交安监发〔2017〕60号)
[11]《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公路水路行业安全生产风险辨识评估管控基本规范(试行)〉
的通知》(交办安监〔2018〕135号)
[12]《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关于公布〈道路客运车辆禁止、限制携带和托运物品目录〉的公告》(交
运规〔2021〕2号)
[13]《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班车客运定制服务操作指南〉的通知》(交办运函〔2022〕
1205号)
[14]《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管理规范》(交运规〔2023〕4号)
[15]《汽车客运站安全生产规范》(交运规〔2024〕7号)
[16]《广东省道路运输条例》
[17]《广东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印发〈广东省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计划〉的通知》
(粤安〔2020〕8号)
[18]《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关于深入开展扎实推进道路运输领域安全整治三年行动有关工作的通知》
(粤交运函〔2020〕696号)
[19]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印发《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实施〈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办
法》的通知(粤交〔2021〕3号)
CCS R10
团体标准
T/GDRTA 006.1 —2024
道路运输领域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规范 第1部分:总体要求
Specification for hierarchical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safetyproduction risks and troubleshooting and treatment of hidden dangersof enterprises in the field of road transportationPart 1: General requirement
2024–11–29 发布2024–12–01 实施
广东省道路运输协会发布
目次
前言......................................................................................................................................................................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1
4 风险分级管控................................................................................................................................................ 3
5 隐患排查治理.............................................................................................................................................. 12
6 相关保障措施.............................................................................................................................................. 14
附录A 典型风险事件清单................................................................................................................................. 16
附录B 致险因素清单......................................................................................................................................... 17
参考文献.............................................................................................................................................................. 19
T/GDRTA 006.1—2024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T/GDRTA 006-2024】《道路运输领域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规范》分为4
个部分:
──第1 部分:总体要求;
──第2 部分:道路旅客运输企业;
──第3 部分: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
──第4 部分:道路旅客运输站场;
本文件为【T/GDRTA 006-2024】《道路运输领域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规范》
的第1 部分。
本文件由广东省道路运输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东省道路运输协会、广东紫云平台数据服务有限公司、广东南粤通客运联网
中心有限公司、广东修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茂名市交通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云浮市汽车运输集
团有限公司、云浮市公共汽车有限公司、阳江交投朗日股份有限公司、阳江市粤运朗日公共汽车有限
公司、广州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汽车运输集团有限公司、潮州市粤运汽车运输有限公司、
潮州市粤运公共交通有限公司、肇庆交投汽车运输有限公司、怀集县交投城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凯强、梁江涛、刘绍文、罗淇元、黄诗玥、王俊源、周陆营、张真、阳志
勇、吴志超、李嘉瑜、陈远富、王云坚、彭振国、曾参、陈治国、高海霞、钟国玉、陈玉敏、方丹蕾、
温高明、欧阳君林、翁琳琳、张伟佳、李伟程、李贵练、陈维雄、梁芳。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T/GDRTA 006.1—2024
1
道路运输领域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规范
第1 部分:总体要求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道路运输领域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
查治理以及相关保障措施。
本文件适用于道路运输领域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等相关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
本文件标准。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7258─2017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GB 18218─2018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 21668─2008 危险货物运输车辆结构要求
GB/T 8226─2023 道路运输术语
GB/T 23694─2013 风险管理术语
GB/T 24353─2022 风险管理指南
GB/T 27921─2023 风险管理风险评估技术
AQ 3013─2008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
JT/T 617─2018 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规则
JT/T 1180.1─2018 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基本规范第1 部分:总体要求
JT/T 1180.2─2018 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基本规范第2 部分:道路旅客运输企业
JT/T 1180.4─2018 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基本规范第4 部分:道路普通货物运输企
业
JT/T 1180.7─2018 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基本规范第7 部分:汽车客运站
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道路运输企业road transportation enterprise
从事道路客货运输经营和道路运输相关业务的企业。
[参考GB/T 8226─2023 3.1.3 道路运输行业定义]
T/GDRTA 006.1—2024
2
3.2
生产安全事故production safety accident
道路运输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包括与生产经营有关的活动)中突然发生的,伤害人身安全和健
康,或者损坏设备设施,或者造成经济损失的,导致原生产经营活动(包括与生产经营有关的活动)
暂时中止或永远终止的意外事件。
3.3
安全生产风险safety production risk
道路运输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可能性(以下简称风险)。
风险等级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较小风险四个等级。
[参考《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公路水路行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暂行办法〉〈公路水路行业安全生
产隐患治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交安监发〔2017〕60 号)安全生产风险定义,有修改]
3.4
致险因素risk factors
导致风险产生的根源或原因等,一般包括: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等方面。
3.5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major hazard installations for hazardous chemicals
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储存、使用和经营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
单元。以下简称重大危险源。
[来源:GB 18218─2018,3.4]
3.6
风险辨识risk identification
针对不同风险种类及特点,识别其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分析可能产生的直接后果以及次生、
衍生后果。
风险辨识分为全面辨识和专项辨识。
3.7
风险评估risk assessment
根据风险可能导致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后果和概率等因素,确定安全生产风险对应等级的过程。
3.8
安全生产隐患hidden danger of safety production
道路运输企业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等规定,或因其
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可能导致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场
所的不安全因素和管理上的缺陷。
T/GDRTA 006.1—2024
3
隐患分为重大隐患和一般隐患两个等级。
[参考《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公路水路行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暂行办法〉〈公路水路行业安全生
产隐患治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交安监发〔2017〕60 号)安全生产隐患定义,有修改]
3.9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enterprise safety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企业安全生产相关数据、流程、资源等进行集成、处理和管理的综合性系
统。该系统基于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相关要求建设,实现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车辆动态监
控、人员安全教育培训等相关功能。
4 风险分级管控
4.1 业务闭环管理流程
业务闭环管理流程应符合图1。
T/GDRTA 006.1—2024
4
图1 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业务闭环管理流程图
4.2 风险辨识
道路运输企业应按照相关法规、标准规范要求,针对本单位生产经营活动范围及生产经营环节,
对可能导致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风险进行辨识,编制风险辨识手册,并按要求记录风险相关内容。
风险辨识手册应包括:确定辨识范围、明确辨识方法、划分作业单元、确定风险事件、分析致险
因素、形成风险清单等。
T/GDRTA 006.1—2024
5
4.2.1 确定辨识范围
道路运输企业应根据业务经营范围,综合考虑不同业务经营范围风险事件发生的独立性,以及历
史风险事件发生情况,研究确定风险辨识范围。
风险辨识范围应覆盖道路运输企业所有的场所、部位、设施设备、车辆、人员及生产经营活动等。
4.2.2 明确辨识方法
4.2.2.1 致险因素识别方法
道路运输企业应针对影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及其损失程度的可能原因,从以下方面识别致险因素:
a) 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安全与应急技能、安全行为或状态;
b) 生产经营基础设施、运输工具、工作场所等设施设备的安全可靠性;
c) 影响安全生产外部要素的可知性和应对措施;
d) 安全生产的管理机构、工作机制及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合规性、完备性及落实情况。
4.2.2.2 风险辨识方法
道路运输企业应综合考虑可能导致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各类致险因素,识别可能存在的安全生产
风险,分析其可能产生的直接后果以及次生、衍生后果。
4.2.3 划分作业单元
道路运输企业应根据其业务经营范围、生产或经营区域、管理单元、作业环节、作业工艺、工作
制度及程序等进行作业单元划分,并建立作业单元清单。
作业单元分类过程中,应尽可能保持分类后的不同作业单元之间业务相对独立。
4.2.4 确定风险事件
道路运输企业应根据行业安全监管相关要求,结合日常安全生产管理实际需要,针对不同业务、
不同作业单元,综合考虑历史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分析、确定可能发生的典型风险事件及致险因素,
整理典型风险事件清单,详见“附录A 典型风险事件清单”。
4.2.5 分析致险因素
道路运输企业应针对不同作业单元,结合本单位的典型风险事件实际情况,进行主要致险因素的
系统性分析,整理致险因素清单,详见“附录B 致险因素清单”。
致险因素主要包括:
a) 人的因素:驾驶员心理素质、驾驶员生理素质、检查车辆(罐体)不安全行为、进出站场不
安全驾驶行为、运输过程不安全驾驶行为、驾驶员其他不安全行为、乘客的不安全行为、监
控人员不安全行为、装卸货不安全行为、人员从业资质不合规等。
T/GDRTA 006.1—2024
6
b) 物的因素:车辆本体的不安全状态、附属设施设备的不安全状态、乘客携带物品的不安全状
态、出车前检查设备缺失或不符合安全要求;承载危险货物的容器、罐体和包装的不安全状
态、车辆营运资质异常等。
c) 环境因素:道路条件、天气条件、进出站场场地条件、停车场地条件、装卸场地条件等。
d) 管理因素:未建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未进行业务评估、运营调度不合理、管理工作执行不
力、监控失察等。
4.2.6 形成风险清单
风险辨识结束后,道路运输企业应记录已经辨识的风险,形成风险清单。风险清单记录内容应包
括但不限于:风险描述、辨识时间、发生环节、风险位置、可能发生的事故、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等。
4.3 风险评估
道路运输企业应针对已识别风险,综合考虑其发生的可能性、可能导致后果的严重性、影响范围
等因素,综合评估风险等级,并如实记录相关情况。
4.3.1 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风险等级主要由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后果严重程度(C)决定。
4.3.1.1 可能性指标分级
可能性统一划分为五个级别,分别是:极高、高、中等、低、极低。可能性判断可参考:表1 可
能性指标分级判定标准。
表1 可能性指标分级判定标准
序号
可能性
级别
发生的
可能性
取值区间判定标准
1 极高极易(9,10]
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
被发现(没有监控系统),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
故或事件。
2 高易(6, 9]
没有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
或未严格按操作程序执行,或危害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
有监控系统),或过去曾经发生过多起类似事故或事件。
3 中等可能(3,6]
危险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定期进行监测,或现场有防范
控制措施,能有效执行,或过去偶尔发生事故或事件。
T/GDRTA 006.1—2024
7
表1 可能性指标分级判定标准(续)
序号
可能性
级别
发生的
可能性
取值区间判定标准
4 低
不大可
能
(1,3]
有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措施,或员工安全卫生意误识较
高,不太可能发生事故或事件。
5 极低
极不可
能
(0,1]
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措施,及员工安全
卫生意识相当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极不可能发生事故或
事件。
备注:
1.可能性指标取值为区间内的数字(含一位小数);
2.区间符号“[]”包括“等于”,“()”不包括“等于”,如:(0,1]表示0<取值≤1。
4.3.1.2 后果严重程度指标分级
后果严重程度统一划分为四个级别,特别严重、严重、较严重、一般。后果严重程度判断标准可
参考:表2 后果严重程序指标分级标准。
表2 后果严重程度指标分级标准
序号
后果严重
程度等级
后果严重
程度取值
判断因素判断标准
1
特别严重10
人员伤亡死亡>=30 人,或重伤>=100 人
2 经济损失经济损失>=1 亿元
3 环境污染
涉及范围很大,区域内周边生态功能严重丧失,需紧急
转移定置人数>1000 人
4 社会影响
人民日报、新华社、电视等国内主流媒体负面影响报道
或评论
5
严重5
人员伤亡10 人≤死亡<30 人,或50 人≤重伤<100 人
6 经济损失5000 万元≤经济损失<1 亿元
7 环境污染
涉及范围较大,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500 人≤需紧急
转移定置人数<1000 人
8 社会影响省级主流媒体、负面影响报道或评论
T/GDRTA 006.1—2024
8
表2 后果严重程度指标分级标准(续)
序号
后果严重
程度等级
后果严重
程度取值
判断因素判断标准
9
较严重2
人员伤亡3 人≤死亡<10 人,或10 人≤重伤<50 人
10 经济损失1000 万元≤经济损失<5000 万元
11 环境污染
涉及范围较小,区域正常经济、社会活动受影响,100
人≤需紧急转移定置人数<500 人
12 社会影响市级主流媒体、负面影响报道或评论
13
一般1
人员伤亡死亡<3 人,或重伤<10 人
14 经济损失经济损失<1000 万元
15 环境污染
涉及范围较小,一般群体性影响,需紧急转移定置人数
<100 人
16 社会影响少数媒体、负面影响报道或评讼
4.3.2 风险等级评估标准
道路运输行业安全生产风险等级(D)由高到低统一划分为四级:重大、较大、一般、较小。
4.3.2.1 指标评分
道路运输企业应针对风险事件,根据可能性指标分级判定标准、后果严重程度指标分级标准,组
织人员对风险事件发生可能性、后果严重程度进行评分。
4.3.2.2 风险等级评估数据模型
风险等级(D)由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后果严重程度(C)两个指标决定。
D= L* C;
风险等级判断可参考:表3 风险等级取值区间。
T/GDRTA 006.1—2024
9
表3 风险等级取值区间
序号风险等级风险等级取值区间备注
1 重大(55,100]
2 较大(20,55]
3 一般(5,20]
4 较小(0,5]
备注:
1.区间符号“[]”包括“等于”,“()”不包括“等于”,如:(0,5]表示0<取值≤5。
4.3.2.3 风险等级评估方法
风险等级评估的方法主要包括两种:
a) 企业根据风险等级评估数据模型,结合风险事件的评分,确定风险等级;
b) 企业不具备准确评估风险事件等级能力的,可参考本规范各类道路运输子行业分册的风险辨
识、分级示例,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综合评估对应风险等级。
4.3.3 风险等级的调整与变更
道路运输企业发现有新的致险因素出现,或已有主要致险因素发生变化,导致风险事件发生可能
性,或后果严重程度显著变化时,应及时开展风险再评估,并变更风险等级。
道路运输企业针对重大风险,应在采取有效管控措施以后,经重新评估方可变更风险等级。
4.4 风险信息公布
道路运输企业应将风险基本情况及应急措施等信息及时公布,公布方式包括:安全手册、公告提
醒、标识牌、讲解宣传等,以告知本单位相关从业人员和进入风险工作区域的外来人员做好安全防范。
4.5 风险动态监控
道路运输企业应建立风险动态监控机制,按要求进行监测、评估、预警,及时掌握风险的状态和
变化趋势。
4.6 制定应急措施
道路运输企业应针对本单位风险可能导致的生产安全事故,制定或完善应急措施。
4.7 预警处理
针对可能导致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风险,道路运输企业应制定相应的处理流程。对超出管控范围、
达到预警条件的,应及时根据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发出预警信息,采取针对性管控措施。发生生产
T/GDRTA 006.1—2024
10
安全事故的,应按有关规定及时有效处置。
4.8 重大风险管理
4.8.1 重大风险警示告知
确认属于重大风险的,道路运输企业应及时启动重大风险警示告知相关程序,在重大风险所在场
所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标明重大风险危险特性、可能发生的事件后果、安全防范和应急措施,
并将重大风险的名称、位置、危险特性、影响范围、可能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及后果、管控措施和安
全防范与应急措施告知直接影响范围内的相关单位或人员。
4.8.2 重大风险登记备案
道路运输企业应及时登记本单位重大风险相关信息,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应按要求及时向属地综合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重大风险登记(含重大危险源报备)信息应当及时、准确、真实,主要内容包括:基本信息、管
控信息、预警信息和事故信息等:
a) 基本信息包括重大风险名称、类型、主要致险因素、评估报告、单位名称、联系人、联系方
式等信息。
b) 管控信息包括管控措施(含应急措施)和可能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及影响范围与后果等信息。
c) 预警信息包括预警事件类型、级别、可能影响区域范围、持续时间、发布(报送)范围、应
对措施等信息。
d) 事故信息包括重大风险管控失效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名称、类型、级别、发生时间、造成的
人员伤亡和损失、应急处置情况、调查处理报告等信息。
e) 填报单位、人员、时间,以及需填报的其他信息或相关材料。
上述第c)、d)项信息在预警或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登记或报备。
4.8.3 重大风险管控
道路运输企业应按下述要求加强重大风险管控相关工作:
a) 对重大风险制定动态监测计划,定期更新监测数据或状态,每月不少于1 次,并单独建档;
b) 重大风险应单独编制专项应急措施;
c) 重大风险确定后按年度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风险管控措施进行评估改进,年度评估报告应在
次年1 个月内向属地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报送。
道路运输企业应对进入重大风险影响区域的本单位从业人员组织开展安全防范、应急逃生避险和
应急处置等相关培训和演练。
道路运输企业发现重大风险的致险因素超出管控范围,或出现新的致险因素,导致发生生产安全
事故概率显著增加或预估后果加重时,应在5 个工作日内动态填报相关异常信息。
4.8.4 重大风险管控失效评估总结
重大风险管控失效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道路运输企业在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结束后,应在15 个
工作日内对相关工作进行评估总结,分析管控失效原因,明确改进措施。评估总结应向属地交通运输
T/GDRTA 006.1—2024
11
管理部门报送。
4.8.5 重大风险整改
道路运输企业重大风险辨识、管控、登记等工作落实不到位的,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整改
措施包括但不限于:
a) 按要求建立完善的重大风险管理制度、机制、岗位责任体系和重大风险应急措施;
b) 按规定开展重大风险辨识、评估、登记、评估改进和应急演练等工作;
c) 对重大风险实施有效监测和控制,全力保障重大风险可防可控。
4.8.6 重大风险销号
道路运输企业重大风险等级评定、等级变更和销号,可委托第三方服务机构进行评估或成立评估
组进行评估,出具评估结论。
重大风险经评估确定等级降低或解除的,道路运输企业应于5 个工作日内向属地交通运输管理部
门申请予以销号。
4.9 风险档案管理
道路运输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风险档案,记录风险辨识、评估、监测、管控等相关情况,并规范
管理。重大风险应按要求建立重大风险清单和专项档案。
T/GDRTA 006.1—2024
12
5 隐患排查治理
5.1 业务闭环管理流程
业务闭环管理流程应符合图2。
图2 企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业务闭环管理流程图
T/GDRTA 006.1—2024
13
5.2 隐患排查
道路运输企业应建立隐患日常排查、定期排查、专项排查工作机制,明确隐患排查的责任部门和
人员,确定排查范围、程序、频次,定期开展统计分析、效果评价和评估改进,及时发现并消除隐患。
道路运输企业可通过自查、互查、安全管理部门检查等多种形式开展隐患排查工作。
隐患日常排查范围应覆盖日常生产作业环节,每周应不少于1 次。隐患定期排查应涵盖全部生产
经营领域、环节,每半年应不少于1 次。隐患专项排查应根据管理部门安全工作专项部署,季节性、
规律性安全生产条件变化,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投入使用对安全生产条件造成的变化,
以及生产安全事故情况,按要求及时开展。
道路运输企业应认真填写隐患排查记录,形成隐患排查工作台账,经隐患排查直接责任人签字后
妥善保存。工作台账内容应包括:隐患描述、排查对象或范围、排查时间、排查人员、安全技术状况、
处理意见等。
5.3 隐患评级
针对发现或排查出的隐患,道路运输企业应根据隐患可能导致后果的严重性、影响范围等因素,
综合评定隐患等级,形成隐患清单。
5.4 隐患信息公布
道路运输企业应及时将隐患相关情况告知相关人员,使其了解工作岗位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隐患
相关情况。
5.5 一般隐患整改
道路运输企业对已排查出的隐患应立即组织整改,隐患整改情况应当依法如实记录,并向相关人
员通报。
在隐患整改过程中,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范生产安全事故发生。整改结束后,道路
运输企业应结合隐患整改情况,对现有的环境、制度、设备、工作流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评估、
总结、完善。
5.6 一般隐患整改验收
一般隐患整改完成后,道路运输企业应组织进行整改验收,出具整改验收结论,确认整改是否通
过,并由验收主要负责人签字确认。
5.7 重大隐患报备
对于经评级后确定为重大隐患的,道路运输企业应按要求及时向属地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报备。
重大隐患报备包括首次报备、定期报备和不定期报备三种方式:
a) 首次报备:应在重大隐患确定后进行报备;
b) 定期报备:报送重大隐患整改的进展情况;
c) 不定期报备:当重大隐患状态发生新的重大变化时,应及时报备相关情况。
T/GDRTA 006.1—2024
14
5.8 重大隐患专项整改
对于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重大隐患,道路运输企业应立即制定重大隐患专项整改方案,主要包括以
下内容:
a) 整改的目标和任务;
b) 整改技术方案和整改期的安全保障措施;
c) 经费和物资保障措施;
d) 整改责任部门和人员;
e) 整改时限及节点要求;
f) 应急处置措施;
g) 跟踪督办及验收部门和人员。
道路运输企业应针对重大隐患落实全过程监控,并按照重大隐患专项整改方案,积极推进、落实
重大隐患专项整改相关工作,如实记录整改相关情况,直至重大隐患整改完成、消除。
5.9 重大隐患整改验收
重大隐患整改完成后,道路运输企业应成立隐患整改验收组或委托第三方服务机构进行验收。整
改验收应根据隐患暴露出的问题,全面评估,出具整改验收结论。
重大隐患整改验收通过的,道路运输企业应及时将验收结论向属地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报备,并申
请销号。
5.10 重大隐患分析评估
重大隐患整改验收完成后,道路运输企业应及时对隐患形成原因及整改工作进行分析评估,持续
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和整改措施,并开展有针对性的安全培训教育。
5.11 隐患档案管理
道路运输企业需建立隐患排查治理档案,及时记录隐患排查治理相关情况,并规范管理。
对于重大隐患,道路运输企业应建立重大隐患清单和专项档案。
6 相关保障措施
6.1 机构及人员保障
道路运输企业应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置人员,保障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相关工作
按要求执行。
6.2 制度保障
道路运输企业应建立健全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相关制度,全面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加强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相关工作实施监督、考核,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T/GDRTA 006.1—2024
15
6.3 信息化保障
鼓励道路运输企业应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开展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等相关工
作,如实记录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相关情况,按要求建立相关信息化档案并保持动态更新,
并与政府安全生产监管平台实现信息交互及数据共享。
T/GDRTA 006.1—2024
16
附录A 典型风险事件清单
本附录在于帮助使用者理解典型风险事件分析过程,示例仅是为了说明本文件相关内容而编写,
使用者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适当调整。
表A.1 典型风险事件清单示例
序号
风险辨识范围
(业务名称)
作业单元
典型风险
事件
致险因素
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T/GDRTA 006.1—2024
17
附录B 致险因素清单
本附录以标准文本形式给出示例的目的,在于帮助使用者理解致险因素分类。示例仅是为了说明
本文件相关内容而编写,使用者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适当调整。
表B.1 致险因素清单示例
序号致险因素大类致险因素子类场所/环节/部位
1
人的因素
从业人员安全意识驾驶员心理因素
2
从业人员安全状态
驾驶员生理因素
3 从业人员资质
4
从业人员行为
驾驶员的驾驶行为
5 驾驶员其他不安全行为
6 安全管理人员的行为
7 车辆技术管理人员的行为
8 押运员的行为
9 装卸管理人员的行为
10 停车场管理人员的行为
11
从业人员行为
调度人员的行为
12 监控人员失职行为
13 乘客行为
14 其他人员行为
15
物的因素
车辆安全可靠性
车辆自身特点
16 车辆技术状况
17 车载安全设施
18 运输物
19 乘客携带物品安全可靠性乘客携带的物品
20
环境因素
行车路段
连续上下坡路段、路窄弯急路段
21 山体滑坡、泥石流易发路段
22 施工路段
23 冰雪路面
24 涉水路面
25
行车路段
临水、临崖路段
26 高速公路
27 城乡结合部
28 景区道路
29 陌生线路
30
行车路段
隧道
31 涵洞
32 路旁障碍物
33 行车时段夜间
34 天气大雨或暴雨天气
T/GDRTA 006.1—2024
18
表B.1 致险因素清单示例(续)
序号致险因素大类致险因素子类场所/环节/部位
35
环境因素
天气
大雪天气
36 大雾天气
37 高温天气
38 台风天气
39 其他恶劣天气
40
场地安全性
停车场
41 工作场所
42
管理因素
安全生产管理组织机构及制度体系
组织机构设置及管理人员配置
43 管理制度
44 安全生产责任制
45
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执行
安全生产管理日常工作
46 目标与考核
47 安全投入
48 车辆技术管理
49 生产过程管理
50 科技创新与信息化
51 安全教育培训
52 风险分级管控
53 隐患排查治理
54 从业人员档案管理
55 应急管理
56 事故报告调查处理
57 职业健康
58 消防管理
59 安全文化
60 持续改进
T/GDRTA 006.1—2024
19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
[3]《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
[4]《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
[5]《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
[6]《道路货物运输及站场管理规定》
[7]《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管理规定》
[8]《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督管理办法》
[9]《关于印发〈全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安委〔2020〕3号)
[10]《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公路水路行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暂行办法〉〈公路水路行业安全生
产事故隐患治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交安监发〔2017〕60号)
[11]《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公路水路行业安全生产风险辨识评估管控基本规范(试行)〉
的通知》(交办安监〔2018〕135号)
[12]《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关于公布〈道路客运车辆禁止、限制携带和托运物品目录〉的公告》(交
运规〔2021〕2号)
[13]《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班车客运定制服务操作指南〉的通知》(交办运函〔2022〕
1205号)
[14]《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管理规范》(交运规〔2023〕4号)
[15]《汽车客运站安全生产规范》(交运规〔2024〕7号)
[16]《广东省道路运输条例》
[17]《广东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印发〈广东省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计划〉的通知》
(粤安〔2020〕8号)
[18]《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关于深入开展扎实推进道路运输领域安全整治三年行动有关工作的通知》
(粤交运函〔2020〕696号)
[19]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印发《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实施〈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办
法》的通知(粤交〔2021〕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