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ZJLSX 3.1-2024 稻谷质量指标的快速测定 全自动检测法
- 文件大小:422.06 KB
- 标准类型:食品团体标准
- 标准语言:中文版
- 文件类型:PDF文档
- 更新时间:2025-02-24
- 下载次数:
- 标签:
资料介绍
ICS 67.040
CCS B20
团体标准
T/ZJLSX 3.1—2024
稻谷质量指标的快速测定 全自动检测法
Rapid determination of rice grain quality indices using fully automaticdetection method
2024 -10 -25 发布 2024 -10 -26 实施
浙江省粮食行业协会 发布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浙江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提出。
本文件由浙江省粮食行业协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浙江省粮油产品质量检验中心、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北京中仪智
控科技有限公司、温州市粮油产品质量检测站、浙江省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省粮食物资干部
学校、杭州市粮油中心检验监测站、中储粮成都储藏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邵亮亮、叶金、李勇、杜文凯、李丽、李冰杰、高彬彬、何若滢、陈锡武、朱
琳、王松雪、王叶芬、王延飞、李鹏、宁晖、杜京霖、房芳、陈曦、张烝彦、鲁燕敏、何若铭、潘丹杰、
马浩然。
T/ZJLSX 3.1-2024
稻谷质量指标的快速测定 全自动检测法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稻谷质量指标全自动检测法的原理,规定了其仪器设备、操作步骤及结果评价。
本文件适用于稻谷收购、储存、运输、加工和销售等过程中质量指标的检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标准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1350 稻谷
GB/T 1354 大米
GB 500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GB/T 5491 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法
GB/T 5494 粮油检验粮食、油料的杂质、不完善粒检验
GB/T 5495 粮油检验稻谷出糙率检验
GB/T 5496 粮食、油料检验黄粒米及裂纹粒检验法
GB/T 5498 粮油检验容重测定
GB/T 21305 谷物及谷物制品水分的的测定常规法
GB/T 21499 大米稻谷和糙米潜在出米率的测定
GB/T 21719 稻谷整精米率检验法
GB/T 24896 粮油检验稻谷水分含量测定近红外法
LS/T 6402 粮油检验设备和方法标准适用性验证及结果评价一般原则
3 术语和定义
GB 1350、GB 5009.3、GB/T 5494、GB/T 5495、GB/T 5496、GB/T 5498、GB/T 21719及GB/T 21499
界定的术语和定义,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半净稻谷 simple clean paddy
除去大样杂质后的稻谷。
3.2 轻杂 lightweight impurities
稻谷中的轻壳、瘪谷及杂草等质量较轻的杂质。
3.3 并肩杂质kernel-like impurities
半净稻谷中与稻谷籽粒尺寸相近的其他物质和无使用价值的稻谷籽粒。包括泥土、砂石、砖瓦块及
其他无机杂质和无使用价值的稻谷粒、异种粮粒及其他有机杂质。
T/ZJLSX 3.1-2024
4 检验原理
4.1 大样杂质
按照GB/T 5494要求,使用规定孔径的谷物筛对稻谷大样进行振动筛理,上层筛筛上物和下层筛筛
下物合并后为稻谷的大样杂质。
4.2 小样杂质
将样品进行振动下料,利用负压吸风将稻谷进行重力分级,通过分离后称重或视觉技术扫描,计算
得到小样杂质含量。
4.3 水分含量
利用稻谷不同水分含量在近红外光谱区间的吸收值不同,通过建立水分含量的近红外模型,对水分
含量进行检测;或采用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团体标准等要求的仪器方法快速测定水分含量。
4.4 谷外糙米
通过视觉技术进行扫描或分离称重,计算得到稻谷谷外糙米的含量。
4.5 出糙率
稻谷试样自动称量、砻谷及谷壳分离,自动称量糙米重量,通过视觉技术进行扫描,检测糙米的
不完善粒含量,并对其进行折半计算,得出稻谷的出糙率。
4.6 整精米率
稻谷试样自动称量,并对样品进行砻谷和碾米,通过机器视觉技术对整米长度进行测量,并进行统
计分析计算整精米长度3/4的阈值,计算整精米占净稻谷试样的质量分数。
4.7 黄粒米
通过对精米外观颜色进行视觉检测和图像分析,并对黄粒米和正常米的RGB信息对比度,计算出黄
粒米占精米的百分比,计算黄粒米的含量。
4.8 互混率
稻谷经脱壳、碾米后通过视觉技术扫描分析外观形态,计算出混入的异类型粒含量。
5 基本要求
5.1 仪器组成
检测设备可以由以下单元组成,或通过智能化集成的一体机实现对稻谷质量指标的自动化检测,整
机的性能应符合LS/T 6402的要求。
5.2 大样杂质检测单元
按照GB/T 5494要求对稻谷进行筛理,合并、称量并计算大样杂质。
T/ZJLSX 3.1-2024
5.3 轻杂检测单元
利用重力分选的原理,对稻谷中的轻杂进行分离称重,计算轻杂含量。
5.4 水分检测单元
根据GB/T 24896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等规定的方法,采用近红外等仪器分析技术对稻
谷的水分含量进行快速检测。
5.5 砻谷单元
根据稻谷的粒型,利用可变轧距的砻谷机对稻谷进行单次脱壳处理,得到糙米,用于出糙率和不完
善粒的检测。
5.6 碾米单元
将糙米碾磨成加工精度为国家标准(GB/T 1354)三级大米,用于整精米率、黄粒米和互混率的分
析。
5.7 精米筛分单元
利用直径为1.0 mm 的谷物筛,对碾米后的精米进行筛分,去除1.0 mm 以下的碎米和糠粉,用于
对整精米率、黄粒米、互混的检测。
5.8 称重单元
对试样、轻杂、糙米、精米、半净稻谷、大样杂质等质量进行自动称量,用于稻谷各项指标的计算。
5.9 视觉快速检测单元
利用视觉识别系统对稻谷的谷外糙米,无机杂质及异种粮等并肩杂质进行视觉检测;对糙米的不完
善粒含量及出糙率进行检测;对整精米率、黄粒米含量和互混率进行检测。
6 测试步骤
6.1 扦样与分样
按GB/T 5491执行。
6.2 样品的准备
6.2.1 样品量应满足检测单元的实际需要求。
6.2.2 样品水分含量应满足各项指标检测的条件要求。
6.3 仪器准备
6.3.1 仪器准备和调试
按照设备使用说明书打开并调试好仪器,打开设备运行软件。
6.3.2 砻谷单元调整和校准
按照设备说明书调整并校准砻谷单元的轧辊轧距。
T/ZJLSX 3.1-2024
6.3.3 碾米单元调整
根据碾米机推荐的样品量,用待测试样或者相同粒型的稻谷制成糙米进行碾米,调整碾磨时间,以
得到均匀的国家标准三级加工精度大米达到为判定标准,获得最佳碾磨时间。
6.3.4 轻杂分离单元调整
通过风机风量调整保证稻谷中无轻杂,轻杂中无稻谷。
6.3.5 称重单元的校准
通过标准砝码,按照校准规程对称重单元的称重传感器进行校准,达到最佳水平。
6.3.6 输送系统调整
通过调整输送系统,使样品谷外糙米含量尽可能不受气力输送等方式影响,谷外糙米含量结果偏差
应不超过0.5%。
6.4 样品测定
6.4.1 进样
点击设备检测按钮,将适当重量的稻谷直接倒入设备,设备对稻谷进行自动称重。
6.4.2 大样杂质检测
进料单元进料至大样杂质检测单元,通过筛理,合并、称量并计算大样杂质。
6.4.3 轻杂含量检测
进料单元向轻杂检测单元进行定量进料,称重计量后利用重力分级原理对稻谷的轻杂进行分离,并
称重计量;与并肩杂一起计入小样杂质含量。
6.4.4 水分含量检测
进料单元定量进料至近红外等水分检测单元进行水分含量的自动检测。
6.4.5 谷外糙米和并肩杂检测
通过机器视觉识别等技术,计算稻谷中谷外糙米的含量和并肩杂质含量;并肩杂含量与轻杂含量的
和计算小样杂质,并结合大样杂质结果计算杂质总量。
6.4.6 砻谷
进料单元定量进料至砻谷机,根据稻谷类型,调整轧距间距等参数以获得最佳脱壳率,自动砻谷,
砻谷后自动称量糙米的含量。
6.4.7 出糙率检测
机器视觉单元对糙米的不完善粒含量进行检测,通过稻谷的进料量、稻谷的杂质含量、糙米的重量、
糙米不完善粒含量共同计算稻谷的出糙率。
6.4.8 碾米
进料单元定量进料至砻谷机和碾米机,设备自动砻谷和自动碾米,并通过1.0 mm 的谷物筛筛掉碎
米和细粉,并对过筛后的精米进行称量。
T/ZJLSX 3.1-2024
6.4.9 整精米率、黄粒米和互混的检测
机器视觉对整精米的长度及整精米率进行检测,同时对黄粒米及互混率进行检测。
6.4.10 结果输出
检测完成后数据自动计算并输出结果,可连打印机进行结果打印。
6.5 技术要求
6.5.1 质量控制方法
仪器初装、搬运、维修或长期未使用等情况,可通过实物标准样品比对校准或采用附录A中的方法,
对结果进行质量控制。
6.5.2 检验结果允许偏差
各项质量指标两次平行试验测定值的绝对差值应符合表1规定。
表1 各项质量指标两次测定结果的允许差值
检测项目 两次测定结果允许差值/%
水分含量/% 0.5
杂质含量/% 0.3
出糙率/% 0.5
整精米率/% 1.5
黄粒米含量/% 0.3
谷外糙米含量/% 0.3
互混率/% 1.0
T/ZJLSX 3.1-2024
附 录 A(规范性)
A.1 方法评价
A.1.1 采用现行有效国家标准方法进行检测
a) 待全自动检测仪完成该样品所有质量指标的检验,记录检验结果。
b) 备份样品由熟练的粮食质量检验员使用下列规定的国家标准方法进行检测并记录国
家标准方法检验结果:
——测定杂质、霉变粒含量,按照GB/T 5494 的规定执行;
——测定水分含量,按照GB 5009.3 的规定执行;
——测定互混含量,按照GB/T 5493 的规定执行;
——测定不完善粒含量,稻谷按照GB 1350 的规定执行,其他按照GB/T 5494 的规定执行;
——测定出糙率、整精米率、不完善粒、谷外糙米率,按照GB 1350 的规定执行;
——测定黄粒米率,按照GB/T 5496 的规定执行;
c) 比较全自动检测仪器检验结果和国家标准方法检验结果的差值,记录稻谷样品各质量
指标的检测误差。
A.1.2 准确度
按LS/T 6402-2017中第5章的规定制备验证评价样品,并按LS/T 6402-2017中6.2的的规定对平台检
验端的准确度进行评价检测。
A.1.3 重复性
按LS/T 6402-2017中第5章的规定制备验证评价样品,并按照LS/T 6402-2017 中6.3的规定对平台
检验端的重复性进行评价检测。
A.1.4 稳定性
按LS/T 6402-2017中第5章的规定制备验证评价样品,并按照LS/T 6402-2017 中6.4的规定对平台
检验端的稳定性进行评价检测。
A.1.5 台间差
按LS/T 6402-2017中第5章的规定制备验证评价样品,并按照LS/T 6402-2017 中6.5的规定对平台
检验端的台间差进行评价检测。
T/ZJLSX 3.1-2024
附 录 B
稻谷全自动检测参考流程图
CCS B20
团体标准
T/ZJLSX 3.1—2024
稻谷质量指标的快速测定 全自动检测法
Rapid determination of rice grain quality indices using fully automaticdetection method
2024 -10 -25 发布 2024 -10 -26 实施
浙江省粮食行业协会 发布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浙江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提出。
本文件由浙江省粮食行业协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浙江省粮油产品质量检验中心、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北京中仪智
控科技有限公司、温州市粮油产品质量检测站、浙江省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省粮食物资干部
学校、杭州市粮油中心检验监测站、中储粮成都储藏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邵亮亮、叶金、李勇、杜文凯、李丽、李冰杰、高彬彬、何若滢、陈锡武、朱
琳、王松雪、王叶芬、王延飞、李鹏、宁晖、杜京霖、房芳、陈曦、张烝彦、鲁燕敏、何若铭、潘丹杰、
马浩然。
T/ZJLSX 3.1-2024
稻谷质量指标的快速测定 全自动检测法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稻谷质量指标全自动检测法的原理,规定了其仪器设备、操作步骤及结果评价。
本文件适用于稻谷收购、储存、运输、加工和销售等过程中质量指标的检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标准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1350 稻谷
GB/T 1354 大米
GB 500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GB/T 5491 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法
GB/T 5494 粮油检验粮食、油料的杂质、不完善粒检验
GB/T 5495 粮油检验稻谷出糙率检验
GB/T 5496 粮食、油料检验黄粒米及裂纹粒检验法
GB/T 5498 粮油检验容重测定
GB/T 21305 谷物及谷物制品水分的的测定常规法
GB/T 21499 大米稻谷和糙米潜在出米率的测定
GB/T 21719 稻谷整精米率检验法
GB/T 24896 粮油检验稻谷水分含量测定近红外法
LS/T 6402 粮油检验设备和方法标准适用性验证及结果评价一般原则
3 术语和定义
GB 1350、GB 5009.3、GB/T 5494、GB/T 5495、GB/T 5496、GB/T 5498、GB/T 21719及GB/T 21499
界定的术语和定义,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半净稻谷 simple clean paddy
除去大样杂质后的稻谷。
3.2 轻杂 lightweight impurities
稻谷中的轻壳、瘪谷及杂草等质量较轻的杂质。
3.3 并肩杂质kernel-like impurities
半净稻谷中与稻谷籽粒尺寸相近的其他物质和无使用价值的稻谷籽粒。包括泥土、砂石、砖瓦块及
其他无机杂质和无使用价值的稻谷粒、异种粮粒及其他有机杂质。
T/ZJLSX 3.1-2024
4 检验原理
4.1 大样杂质
按照GB/T 5494要求,使用规定孔径的谷物筛对稻谷大样进行振动筛理,上层筛筛上物和下层筛筛
下物合并后为稻谷的大样杂质。
4.2 小样杂质
将样品进行振动下料,利用负压吸风将稻谷进行重力分级,通过分离后称重或视觉技术扫描,计算
得到小样杂质含量。
4.3 水分含量
利用稻谷不同水分含量在近红外光谱区间的吸收值不同,通过建立水分含量的近红外模型,对水分
含量进行检测;或采用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团体标准等要求的仪器方法快速测定水分含量。
4.4 谷外糙米
通过视觉技术进行扫描或分离称重,计算得到稻谷谷外糙米的含量。
4.5 出糙率
稻谷试样自动称量、砻谷及谷壳分离,自动称量糙米重量,通过视觉技术进行扫描,检测糙米的
不完善粒含量,并对其进行折半计算,得出稻谷的出糙率。
4.6 整精米率
稻谷试样自动称量,并对样品进行砻谷和碾米,通过机器视觉技术对整米长度进行测量,并进行统
计分析计算整精米长度3/4的阈值,计算整精米占净稻谷试样的质量分数。
4.7 黄粒米
通过对精米外观颜色进行视觉检测和图像分析,并对黄粒米和正常米的RGB信息对比度,计算出黄
粒米占精米的百分比,计算黄粒米的含量。
4.8 互混率
稻谷经脱壳、碾米后通过视觉技术扫描分析外观形态,计算出混入的异类型粒含量。
5 基本要求
5.1 仪器组成
检测设备可以由以下单元组成,或通过智能化集成的一体机实现对稻谷质量指标的自动化检测,整
机的性能应符合LS/T 6402的要求。
5.2 大样杂质检测单元
按照GB/T 5494要求对稻谷进行筛理,合并、称量并计算大样杂质。
T/ZJLSX 3.1-2024
5.3 轻杂检测单元
利用重力分选的原理,对稻谷中的轻杂进行分离称重,计算轻杂含量。
5.4 水分检测单元
根据GB/T 24896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等规定的方法,采用近红外等仪器分析技术对稻
谷的水分含量进行快速检测。
5.5 砻谷单元
根据稻谷的粒型,利用可变轧距的砻谷机对稻谷进行单次脱壳处理,得到糙米,用于出糙率和不完
善粒的检测。
5.6 碾米单元
将糙米碾磨成加工精度为国家标准(GB/T 1354)三级大米,用于整精米率、黄粒米和互混率的分
析。
5.7 精米筛分单元
利用直径为1.0 mm 的谷物筛,对碾米后的精米进行筛分,去除1.0 mm 以下的碎米和糠粉,用于
对整精米率、黄粒米、互混的检测。
5.8 称重单元
对试样、轻杂、糙米、精米、半净稻谷、大样杂质等质量进行自动称量,用于稻谷各项指标的计算。
5.9 视觉快速检测单元
利用视觉识别系统对稻谷的谷外糙米,无机杂质及异种粮等并肩杂质进行视觉检测;对糙米的不完
善粒含量及出糙率进行检测;对整精米率、黄粒米含量和互混率进行检测。
6 测试步骤
6.1 扦样与分样
按GB/T 5491执行。
6.2 样品的准备
6.2.1 样品量应满足检测单元的实际需要求。
6.2.2 样品水分含量应满足各项指标检测的条件要求。
6.3 仪器准备
6.3.1 仪器准备和调试
按照设备使用说明书打开并调试好仪器,打开设备运行软件。
6.3.2 砻谷单元调整和校准
按照设备说明书调整并校准砻谷单元的轧辊轧距。
T/ZJLSX 3.1-2024
6.3.3 碾米单元调整
根据碾米机推荐的样品量,用待测试样或者相同粒型的稻谷制成糙米进行碾米,调整碾磨时间,以
得到均匀的国家标准三级加工精度大米达到为判定标准,获得最佳碾磨时间。
6.3.4 轻杂分离单元调整
通过风机风量调整保证稻谷中无轻杂,轻杂中无稻谷。
6.3.5 称重单元的校准
通过标准砝码,按照校准规程对称重单元的称重传感器进行校准,达到最佳水平。
6.3.6 输送系统调整
通过调整输送系统,使样品谷外糙米含量尽可能不受气力输送等方式影响,谷外糙米含量结果偏差
应不超过0.5%。
6.4 样品测定
6.4.1 进样
点击设备检测按钮,将适当重量的稻谷直接倒入设备,设备对稻谷进行自动称重。
6.4.2 大样杂质检测
进料单元进料至大样杂质检测单元,通过筛理,合并、称量并计算大样杂质。
6.4.3 轻杂含量检测
进料单元向轻杂检测单元进行定量进料,称重计量后利用重力分级原理对稻谷的轻杂进行分离,并
称重计量;与并肩杂一起计入小样杂质含量。
6.4.4 水分含量检测
进料单元定量进料至近红外等水分检测单元进行水分含量的自动检测。
6.4.5 谷外糙米和并肩杂检测
通过机器视觉识别等技术,计算稻谷中谷外糙米的含量和并肩杂质含量;并肩杂含量与轻杂含量的
和计算小样杂质,并结合大样杂质结果计算杂质总量。
6.4.6 砻谷
进料单元定量进料至砻谷机,根据稻谷类型,调整轧距间距等参数以获得最佳脱壳率,自动砻谷,
砻谷后自动称量糙米的含量。
6.4.7 出糙率检测
机器视觉单元对糙米的不完善粒含量进行检测,通过稻谷的进料量、稻谷的杂质含量、糙米的重量、
糙米不完善粒含量共同计算稻谷的出糙率。
6.4.8 碾米
进料单元定量进料至砻谷机和碾米机,设备自动砻谷和自动碾米,并通过1.0 mm 的谷物筛筛掉碎
米和细粉,并对过筛后的精米进行称量。
T/ZJLSX 3.1-2024
6.4.9 整精米率、黄粒米和互混的检测
机器视觉对整精米的长度及整精米率进行检测,同时对黄粒米及互混率进行检测。
6.4.10 结果输出
检测完成后数据自动计算并输出结果,可连打印机进行结果打印。
6.5 技术要求
6.5.1 质量控制方法
仪器初装、搬运、维修或长期未使用等情况,可通过实物标准样品比对校准或采用附录A中的方法,
对结果进行质量控制。
6.5.2 检验结果允许偏差
各项质量指标两次平行试验测定值的绝对差值应符合表1规定。
表1 各项质量指标两次测定结果的允许差值
检测项目 两次测定结果允许差值/%
水分含量/% 0.5
杂质含量/% 0.3
出糙率/% 0.5
整精米率/% 1.5
黄粒米含量/% 0.3
谷外糙米含量/% 0.3
互混率/% 1.0
T/ZJLSX 3.1-2024
附 录 A(规范性)
A.1 方法评价
A.1.1 采用现行有效国家标准方法进行检测
a) 待全自动检测仪完成该样品所有质量指标的检验,记录检验结果。
b) 备份样品由熟练的粮食质量检验员使用下列规定的国家标准方法进行检测并记录国
家标准方法检验结果:
——测定杂质、霉变粒含量,按照GB/T 5494 的规定执行;
——测定水分含量,按照GB 5009.3 的规定执行;
——测定互混含量,按照GB/T 5493 的规定执行;
——测定不完善粒含量,稻谷按照GB 1350 的规定执行,其他按照GB/T 5494 的规定执行;
——测定出糙率、整精米率、不完善粒、谷外糙米率,按照GB 1350 的规定执行;
——测定黄粒米率,按照GB/T 5496 的规定执行;
c) 比较全自动检测仪器检验结果和国家标准方法检验结果的差值,记录稻谷样品各质量
指标的检测误差。
A.1.2 准确度
按LS/T 6402-2017中第5章的规定制备验证评价样品,并按LS/T 6402-2017中6.2的的规定对平台检
验端的准确度进行评价检测。
A.1.3 重复性
按LS/T 6402-2017中第5章的规定制备验证评价样品,并按照LS/T 6402-2017 中6.3的规定对平台
检验端的重复性进行评价检测。
A.1.4 稳定性
按LS/T 6402-2017中第5章的规定制备验证评价样品,并按照LS/T 6402-2017 中6.4的规定对平台
检验端的稳定性进行评价检测。
A.1.5 台间差
按LS/T 6402-2017中第5章的规定制备验证评价样品,并按照LS/T 6402-2017 中6.5的规定对平台
检验端的台间差进行评价检测。
T/ZJLSX 3.1-2024
附 录 B
稻谷全自动检测参考流程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