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AS 149-2025 玉米芯连续利用栽培草菇-双孢蘑菇生产技术规程
- 文件大小:1.49 MB
- 标准类型:团体标准规范
- 标准语言:中文版
- 文件类型:PDF文档
- 更新时间:2025-06-21
- 下载次数:
- 标签:
资料介绍
《玉米芯连续利用栽培草菇-双孢蘑菇生产技术规程》(T/HAS 149-2025)主要内容总结
1. 文件概述
- 标准性质:团体标准,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提出,河南省标准化协会归口。
- 起草单位:商丘市农林科学院等10家单位联合起草。
- 适用范围:规范以玉米芯为原料连续栽培草菇和双孢蘑菇的生产技术,涵盖环境、设施、栽培流程及病虫害防控等环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引用多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包括:
- GB/T 12728(食用菌术语)、GB 19171(双孢蘑菇菌种)、GB/T 23599(草菇菌种)。
- NY/T 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NY/T 1935(栽培基质安全要求)等。
3. 术语与定义
- 草菇:属光柄菇科小包脚菇属,别名麻姑、兰花菇。
- 双孢蘑菇:属蘑菇科蘑菇属,别名白蘑菇。
- 玉米芯:玉米脱粒后的副产品,要求颗粒直径1~2 cm,新鲜无霉变。
4. 产地环境要求
- 符合《NY/T 391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5. 菇房规格与床架设计
- 菇房尺寸:长15 m、宽9 m、脊高5 m,栽培面积约500 m²,砖混或保温材料结构。
- 通风口:床架通道前后各设上下5个通风口(0.3 m高×0.25 m宽)。
- 床架:宽1~1.2 m,层间距0.5 m,架间距1 m。
6. 栽培基质要求
- 主料:玉米芯(直径1~2 cm,无霉变)。
- 辅料:干牛粪、过磷酸钙、石灰、轻质碳酸钙,需符合《NY/T 1935》安全标准。
- 水质:符合《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7. 栽培季节安排
- 草菇:4月中下旬播种,5月上旬至6月上旬采收。
- 双孢蘑菇:
- 发酵:7月20日~8月10日(一次发酵)、8月15日~25日(二次发酵)。
- 播种:8月25日~9月10日,秋菇期10月20日~12月30日,春菇期翌年3~4月。
8. 草菇生产技术
- 配方:500 m²菇房需玉米芯15,000 kg、干牛粪3,000 kg、石灰300 kg。
- 发酵流程:
- 预湿:玉米芯用2%石灰水浸泡4小时,牛粪预湿至含水量50%~60%。
- 一次发酵:建堆(宽2 m×高1 m)发酵3天,翻堆后移入菇房。
- 二次发酵:
- 升温:65~68℃维持10~12小时。
- 恒温:50~55℃维持4天。
- 降温:通风降至45℃。
- 播种:料温45℃时播种,用量0.5~0.75 kg/m²。
- 管理要点:
- 发菌期:料温35~38℃,湿度75%~85%,遮光。
- 出菇期:料温28~30℃,湿度85%~95%,光照50~200 lx,适时通风。
- 采收:菇体卵形时采收。
9. 草菇菌渣处理
- 采收后菌渣自然风干留存,作为双孢蘑菇栽培基质。
10. 双孢蘑菇生产技术
- 配方:500 m²菇房需草菇菌渣13,000 kg、鲜玉米芯7,000 kg、干牛粪10,000 kg、过磷酸钙350 kg。
- 发酵流程:
- 一次发酵:玉米芯与牛粪混合建堆,翻堆4次(间隔6/5/4/4天),第3次翻堆加入菌渣。
- 二次发酵:
- 升温:60~65℃维持10~12小时。
- 恒温:50~55℃维持3~5天。
- 降温:降至28~30℃后播种。
- 播种:用量0.5~0.75 kg/m²,菌种符合《GB 19171》。
- 发菌管理:
- 前期料温24~28℃,湿度70%~85%,避光;后期逐渐通风,料温20~22℃。
- 覆土:
- 材料:土壤+石灰粉+稻壳,厚度3~4 cm。
- 管理:覆土后调水至土层最大持水量,湿度85%~90%。
- 出菇管理:
- 秋菇:温度14~16℃,湿度85%~90%,光照50~100 lx。
- 越冬:1~2月干燥处理。
- 春菇:3月后温度13~20℃,喷水恢复湿度。
- 采收:菌盖3~4 cm、菌膜未破时采收,1~5℃冷藏。
11. 病虫害防控
- 原则: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 方法:优先农业和物理防治,化学防治需符合《NY/T 749》和《NY/T 2798.5》标准。
12. 其他
- 文件可能涉及专利,但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责任。
核心技术亮点
- 玉米芯循环利用:草菇菌渣作为双孢蘑菇栽培基质,实现资源高效利用。
- 分段发酵工艺:通过一次和二次发酵优化培养料理化性质。
- 环境精准调控:温度、湿度、光照、通风等参数分阶段精细化控制。
- 季节衔接:草菇与双孢蘑菇栽培周期互补,提高设施利用率。
该标准为玉米芯基质的高效循环利用提供了系统化技术方案,适用于规模化绿色食用菌生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