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4/T 377-2025 月鳢养殖技术规范
- 文件大小:485.84 KB
- 标准类型:地方标准规范
- 标准语言:中文版
- 文件类型:PDF文档
- 更新时间:2025-06-20
- 下载次数:
- 标签:
资料介绍
广东省地方标准《DB44/T 377-2025 月鳢养殖技术规范》主要内容的详细总结:
核心目标: 本标准规定了月鳢(Channa asiatica,蛇头鱼的一种)从亲鱼培育到成鱼养殖全过程的标准化技术要求,旨在规范广东省月鳢养殖,提高养殖质量和效益。
适用范围: 适用于广东省内月鳢的养殖活动。
主要技术内容:
-
规范性引用文件:
- 引用了国家及行业相关标准,如水质标准(GB 11607)、饲料卫生标准(GB 13078)、水产养殖术语(GB/T 22213)、月鳢标准(GB/T 25888)、养殖管理规范(SC/T 0004)、网箱养殖(SC/T 1006)、苗种培育(SC/T 1008)及地方尾水排放标准(DB44/ 2462)等,作为本规范的技术基础。
-
术语和定义:
- 直接引用GB/T 22213中界定的水产养殖术语。
-
环境条件:
- 场地选择: 要求排灌分流、环境安静、交通便捷、供电稳定。
- 水源水质: 水源必须充足,水质应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GB 11607)。
-
设施设备:
- 池塘条件: 根据不同养殖阶段(亲鱼培育、产卵、苗种培育、成鱼养殖)和池塘类型(水泥池、土池),详细规定了池塘形状、面积、池深、水深等具体参数(见表1)。
- 辅助设施:
- 供水设施: 包括系房、沉淀消毒池、砂滤池、蓄水池、水泵及管道。
- 增氧设施: 由空压机、管道、砂头组成。明确砂头配置密度(如苗种池2-3个/池,成鱼池4-5个/池)和功率要求。
- 蓄水池: 面积不小于养殖池总面积的1/3,要求高位、可彻底排干。
- 供电设施: 需配备正常电力和满足育苗需求的发电机组。
-
亲鱼培育:
- 池塘准备: 池内放置竹筒、瓦筒等隐蔽物,池面遮阳,进出水口设拦鱼栅。放鱼前按SC/T 1008清塘消毒。
- 亲鱼质量: 选自野生或养殖群体,要求个体大、体壮无伤。形态特征符合GB/T 25888(体侧、鳍部斑点明显,尾柄圆形黑斑清晰)。规格要求1冬龄以上,体重>150g。
- 雌雄鉴别: 提供鉴别方法(吻部形状、斑点数量、生殖孔形态)。
- 放养: 密度10-20尾/m²,雌雄比1:1。
- 饲养管理:
- 饲料: 以鲜活鱼虾、蚯蚓等动物性饲料为主,或粗蛋白≥42%的人工配合饲料。饲料卫生符合GB 13078。
- 投喂: 日投喂量动物性饲料为4%-8%体重,配合饲料为2%-4%。根据天气和摄食调整。
- 日常管理: 定期加换新水(10-20cm/10-15天),定期泼洒生石灰(20-30 g/m³/15天)。
-
产卵与孵化:
- 产卵季节: 4-8月(盛期4-6月),适宜水温18-28°C。
- 产卵池: 水泥池(10-30m²),可分隔小池(0.3m x 0.3m)。
- 亲鱼选择: 详细描述成熟雌鱼(腹部胀大柔软、生殖孔微红外突)和雄鱼(生殖孔微红不突、挤压腹部收缩)特征。
- 亲鱼配对: 采用“网筒配对法”筛选配对,将不斗咬的配对放入产卵小池(1对/池)。
- 亲鱼管理: 池中放凤眼莲,加盖网。投喂(2%-3%体重),定期换水(1/4-1/3/3-6天)。
- 产卵方式:
- 自然产卵: 利用天气变化(阵雨、降温)和换新水诱导。
- 人工催产: 规定使用鲤鱼垂体(PG)或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剂量(雌鱼:PG 3-5mg/kg, HCG 1000-1500IU/kg;雄鱼减半)和注射方法(胸腔注射)。效应时间24-30小时。
- 孵化管理:
- 地点: 原池或转移至适宜设施。
- 密度: 水泥池静水孵化210-310粒/m²。
- 管理: 及时清除死卵卵膜;每天换水1次(1/3-1/2量),温差≤2°C;适宜水温22-30°C。鱼苗卵黄囊消失后集中培育。
-
苗种培育:
- 鱼苗培育 (至3cm):
- 准备: 清塘(清除杂草、生石灰消毒)。
- 密度: 0.1万-1.0万尾/m²。
- 管理: 保持水质清洁(换水1/3-1/2/2天,温差≤2°C)。2周后达3cm时分池。
- 鱼种培育 (3cm至5-6cm):
- 准备: 鱼池消毒(生石灰100g/m²或漂白粉5-10g/m³)。
- 投放: 3cm鱼苗密度5000尾/m²,水深25-40cm。
- 驯食与投喂:
- 初期投喂杀菌处理(高锰酸钾消毒)的丝蚯蚓。
- 3cm后可投喂丝蚯蚓或粗蛋白42%-45%的粉状配合饲料。
- 日投3次,饲料卫生符合GB 13078。
- 日常管理: 放置凤眼莲供隐蔽;每日清污、换水。约半个月培育至5-6cm,转入成鱼养殖。
- 鱼苗培育 (至3cm):
-
成鱼养殖:
- 放养前准备:
- 水泥池: 清整(按SC/T 1008),放隐蔽物(竹筒、瓦筒),遮阳,水面放凤眼莲,围网防逃。
- 池塘: 清整(按SC/T 1008),进出水口拦鱼栅,池边1m处放养凤眼莲供隐蔽。
- 网箱: 设置按SC/T 1006,体积1-4m³,水流<0.3m/s,盖网露水,上方遮阳。
- 放养规格与密度:
- 放养规格为5-10cm鱼种。
- 密度规定:
- 水泥池:80-100尾/m³
- 池塘:30-45尾/m³
- 网箱:给出计算公式
Nc = We / (W * P)(Nc: 放养尾数/m³, We: 目标总重kg/m³, W: 目标均重kg, P: 估计成活率%)
- 饲养管理:
- 投喂:
- 5-8cm:日投喂量5%-8%体重
-
8cm:日投喂量3%-5%体重
- 日投2次,根据天气、摄食调整。
- 设置食台,定时、定位、定质、定量投喂。
- 日常管理:
- 水质管理: 定期换水(1/4-1/3),透明度≥30cm,防逃。加水口用0.63mm网过滤。排水符合DB44/2462。
- 巡塘检查: 每天早、中、晚巡塘,观察鱼活动、水色水质,及时处理浮头或鱼病。
- 投喂:
- 放养前准备:
-
病害防治:
- 贯彻“以防为主,防重于治”原则。重点在于水质管理、投喂优质饲料、鱼种检疫和规范消毒。
- 明确要求: 渔药使用需依据《水产养殖用药明白纸》。
- 附录A (资料性): 提供了常见病(肠炎病、赤皮病)的主要症状及治疗药物、用量、用法、持续时间的详细参考信息(见表A.1)。
-
生产记录:
- 要求养殖全过程必须建立详细的生产记录。
- 记录规范应按照SC/T 0004《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范》的规定执行。强调可追溯性。
文件变化(与DB44/T 377-2006相比):
- 增加了术语定义、设施设备要求、生产记录要求。
- 更改了环境条件、人工繁殖(现为亲鱼培育、产卵与孵化)、苗种培育(现分为鱼苗、鱼种)、食用鱼饲养(现为成鱼养殖)、病害防治等章节的具体技术内容,要求更详细、更新。
- 结构调整使其更符合GB/T 1.1-2020要求。
归口与起草:
- 由广东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组织实施。
- 归口于广东省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GD/TC 37)。
- 起草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水产种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广州)、茂名市农业农村局。
注意事项:
- 文件可能涉及专利,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责任。
- 强调规范性引用文件的最新版本适用。
这份总结详细涵盖了标准的核心技术参数和操作流程,为月鳢的标准化、规范化养殖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