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4/T 1423-2025 寻常型银屑病中西医结合临床实践指南
- 文件大小:1.88 MB
- 标准类型:地方标准规范
- 标准语言:中文版
- 文件类型:PDF文档
- 更新时间:2025-06-20
- 下载次数:
- 标签:
资料介绍
《寻常型银屑病中西医结合临床实践指南》(DB44/T 1423-2025)核心内容的系统总结:
一、指南更新要点
-
结构优化
- 新增中西医结合治疗(第9章)、调摄预防(第10章),删除旧版物理治疗、西药系统治疗等章节。
- 附录新增生活质量量表(B、C、E)及瘙痒评分(D),删除循证证据附录(2014版附录D)。
-
关键技术修订
- 术语调整:新增“束状发”“指甲改变”定义,删除“反向性银屑病”等术语。
- 严重程度评估:采用“十分规则”(BSA≥10%、PASI≥10、DLQI≥10定义为重度)。
- 辨证分型:新增脾虚湿蕴证、湿热证、肝气郁结证(共6大证型)。
- 治疗策略:
- 点滴状银屑病:首选中药/光疗,感染诱发者联用抗生素。
- 轻中度斑块状:中药外治为主,顽固病变联用光疗。
- 中重度:需系统治疗(中药+生物制剂/免疫抑制剂)。
- 证据分级:所有治疗方案标注推荐等级(强/弱)。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
-
诊断依据
- 核心表现:蜡滴现象、薄膜现象、点状出血(Auspitz征)。
- 辅助检查:皮肤病理(活动期可见Munro微脓肿)。
- 分期:进行期(同形反应)、静止期、退行期。
-
鉴别诊断
- 特应性皮炎(屈侧皮损)、玫瑰糠疹(母斑、自限性)、脂溢性皮炎(无束状发)等。
三、中医辨证分型与治疗
6大证型及治法
| 证型 | 治法 | 经典方剂 | 关键药物(剂量见药典) |
|---|---|---|---|
| 血热证(进行期) | 清热凉血 | 犀角地黄汤/清营汤 | 水牛角、生地、丹皮、紫草 |
| 血瘀证(静止期) | 活血化瘀 | 桃红四物汤 | 桃仁、红花、三棱、莪术 |
| 血燥证(退行期) | 养血润燥 | 当归饮子 | 当归、何首乌、鸡血藤、玄参 |
| 脾虚湿蕴证 | 健脾祛湿 | 参苓白术散/除湿胃苓汤 | 白术、薏苡仁、土茯苓、苍术 |
| 湿热证 | 清热化湿 | 龙胆泻肝汤/萆薢渗湿汤 | 龙胆草、黄芩、黄柏、滑石 |
| 肝气郁结证 | 疏肝理气 | 逍遥丸 | 柴胡、香附、郁金、白芍 |
中成药推荐
- 强推荐:银屑胶囊(各证型)、消银颗粒(血热/血燥)、复方青黛胶囊(血热证)。
- 单味药提取物:雷公藤多苷片、白芍总苷胶囊(联合西药增效)。
外治法
- 涂擦/药浴/熏蒸:
- 血热证:黄芩、黄柏等清热药;血瘀证:丹参、莪术等活血药。
- 熏蒸适用于静止期/退行期(温度≤38℃)。
- 非药物疗法:
- 毫针疗法(取穴血海、三阴交)、火针(肥厚斑块)、走罐(背部经络)。
四、中西医结合治疗
-
联合方案与证据等级
治疗组合 适应症 疗效优势 推荐等级 复方青黛胶囊+甲氨蝶呤 血热证 提高PASI75达标率,调节Th2细胞因子 强推荐 消银颗粒+NB-UVB光疗 血燥证 提高有效率,降低复发率 强推荐 中药熏蒸+西药外用药 各证型 改善PASI评分,减少不良反应 强推荐 雷公藤多苷+阿维A 中重度斑块状 提高PASI60达标率 强推荐 -
生物制剂联合中药
- 虽提及潜力(延缓复发),但缺乏高质量证据,需进一步研究。
五、调摄与预防
- 生活管理
- 饮食:低脂高蛋白,多食蔬菜/粗粮(乌梅、柚子),忌辛辣、酒精。
- 防护:防寒防感染,避免外伤/药物刺激,夏季适度日光浴。
- 心理干预
- 缓解焦虑压力(肝气郁结证的关键诱因)。
六、量表工具(附录)
- PASI评分:评估皮损面积/严重度(附录A)。
- 生活质量量表:DLQI、Scalpdex(头皮)、NAPPA(指甲)(附录B、C)。
- 主症量表:14项症状评分(瘙痒、干燥等)(附录E)。
指南特点总结
- 病证结合:西医分期与中医辨证对应,如进行期=血热证。
- 地域特色:湿热证/脾虚湿蕴证侧重岭南气候影响。
- 循证支撑:80%推荐意见基于系统评价或RCT研究。
- 安全警示:标注破血药孕妇禁用、苦寒药伤脾胃等风险。
注:本指南为推荐性标准,临床需个体化应用,尤其生物制剂、妊娠用药等特殊人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