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Tags | 热门标准 | 最新标准 | 订阅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地方标准 > 福建省地方标准(DB35)

DB3502/T 180-2025 公安派出所“两队一室”建设规范

  • 文件大小:2.89 MB
  • 标准类型:综合地方标准
  • 标准语言:中文版
  • 文件类型:PDF文档
  • 更新时间:2025-05-24
  • 下载次数
  • 标签

资料介绍

公安派出所"两队一室"建设规范总结

一、总体框架

由"社区警务队、案件办理队、综合指挥室"构成,涵盖基础设施建设(功能区域划分)、工作机制建设(协同运作模式)、业务规范建设(具体职责标准)三大体系。

二、基础设施建设

  1. ​综合指挥室​

    • 功能区划:设置警情处置、勤务调度等8个岗位
    • 配置要求:
      • 集中办公区≥25㎡,配备公安专网及指挥调度系统
      • 安装"110"专线电话、执法记录仪采集站等设备
      • 统一门牌标识(300×180mm蓝底白字)
  2. ​接待区​

    • 包含值班室/接警室/调解室等功能室
    • 安全规范:
      • 全域视频监控,调解室软包处理(墙面厚度≥2cm)
      • 户籍窗口台面≤0.8m,配备防暴器材
  3. ​办案区​

    • 功能室设置:讯问室/询问室(≥10㎡,墙面2m软包)、候问室(≥6㎡)
    • 安全标准:
      • 独立通道物理隔离,金属探测/安检门配置
      • 视频监控保存≥1年,同步录音录像设备
  4. ​警务室​

    • 外观标准:蓝白相间配色,警徽标识标牌(360×78mm)
    • 四区划分:办公区(警务工作制度公示)、装备区(单警装备柜)、调解区(暖色调布置)、服务区(便民设施)

三、工作机制

  1. ​协同机制​

    • 一室支撑:综合指挥室负责警情派发、研判预警、质效监督
    • 两队联动:重复警情联合处置,治安乱点协同整治,防范漏洞双向通报
  2. ​接处警规范​

    • 梯次接警:"110"指令优先,溢出警情由警情处置岗受理
    • 处警要求:5分钟响应,执法记录仪全程开启,二次反馈制度
  3. ​重大警情处置​

    • 三级报告制:接警民警→指挥长→分局领导
    • 信息要素:5W(人/事/物/地/时)完整采集
    • 续报要求:30分钟内书面报告,2小时进展更新
  4. ​勤务督导​

    • 检查方式:视频巡查+轨迹倒查+现场抽检
    • 督导重点:警械佩戴、在岗履职、夜间巡防到岗率
    • 问题处理:周通报制度,纳入绩效考核

四、业务规范

  1. ​社区警务​

    • 基础工作:
      • "一标三实"动态更新,重点人员"一人一档"
      • 每周20户走访,矛盾纠纷"三色预警"
    • 安全防范:
      • 智能安防系统参与验收,重点单位月检查
      • 电诈案件48小时回访,可防性案件周通报
  2. ​执法办案​

    • 办案流程:
      • 嫌疑人"进区必检"(人身/物品双检查)
      • 询(讯)问双录设备开启,笔录同步生成
    • 案件管理:
      • 行政案件3日受案率100%,轻案快办24小时结案
      • 物证分类保管(生物样本-20℃冷冻)
  3. ​综合指挥室​

    • 八大岗位职责:
      岗位 核心职能
      警情处置 警情分流/二次反馈/非警务衔接
      视频巡查 重点部位轮巡/突发事件追踪
      执法监督 受立案审查/办案超期预警
      质效管理 任务进度督导/考核数据汇总

五、配套标准

  1. ​标识系统​

    • 门牌标准:300×180mm,C100M100Y0K0专色
    • 制度展板:600×900mm亚克力板,汉仪中黑字体
    • 电子公示:LED屏信息更新≤2工作日
  2. ​信息化要求​

    • 基础数据:社区警务平台日录入率≥95%
    • 系统对接:视频监控与督察系统实时联网
    • 网络安全:公安网/视频专网物理隔离

本规范通过功能分区标准化、业务流程制度化、执法办案规范化,构建起派出所"打防管控服"一体化运作体系,全面提升基层警务效能。

下载说明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 下载帮助 | 下载声明 | 信息反馈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