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502/T 179-2025 轨道交通工程母婴室建设与管理规范
- 文件大小:1.32 MB
- 标准类型:综合地方标准
- 标准语言:中文版
- 文件类型:PDF文档
- 更新时间:2025-05-24
- 下载次数:
- 标签:
资料介绍
《厦门市轨道交通工程母婴室建设与管理规范》(DB3502/T 179-2025)主要内容总结如下:
一、总则与基本要求
-
制定目的
推进母婴室标准化建设,保障妇女儿童权益,满足哺乳、护理及休憩需求,体现以人为本的城市建设理念。 -
适用范围
适用于厦门市轨道交通工程车站母婴室的设计、建设及运营管理。 -
基本原则
- 根据车站规模、人流量等因素分类建设,确保便民性。
- 位置需明显易寻,标识清晰,符合安全、消防、环保要求。
- 空间布局符合人体工程学,兼顾私密性与便利性。
二、核心术语定义
- 母婴室:专为孕期/哺乳期女性、婴幼儿及护理者设置的哺乳、护理及休憩场所。
- 独立母婴室:独立空间,功能专属性强。
- 多性别母婴室:支持男性护理者使用,功能区包括哺乳区、护理区、休憩区。
- 哺乳区:母乳喂养或集乳的专用区域。
- 护理区:更换尿布及清洁区域。
- 休憩区:临时休息及活动区域。
三、建筑设计规范
-
设置位置
- 换乘站、枢纽站及邻近医院的车站需独立设置;其他车站在无障碍卫生间内设折叠护理台。
- 优先靠近公共卫生间,但入口需错开,避免通风不良或卫生间内部。
-
面积与功能分区
- 独立母婴室≥10㎡,多性别母婴室≥12㎡。
- 功能分区:哺乳区(独立单间)、护理区、休憩区(含婴儿车存放区)。
-
设施配置
- 哺乳区:哺乳椅、防滑地面、隐私门帘、安全插座、垃圾桶等。
- 护理区:折叠尿布台、洗手池(热水)、温奶器、消毒设备等。
- 休憩区:沙发、婴儿床、安全玩具等。
- 其他:紧急求助按钮、消防器材、通风空调系统。
-
安全与装饰
- 材料需防火(A级)、防滑、易清洁,转角采用圆角设计。
- 配色以温馨柔和的暖色或低饱和度冷色为主,避免强反射材质。
四、专项设计要求
-
电气设计
- 二级负荷供电,插座与照明分回路,配备防溅水保护盖。
- 照明采用防眩光灯具,照度≥200lx,色温5600K±300。
- 紧急求助按钮联动声光报警,视频监控覆盖公共区域。
-
给排水设计
- 洗手池采用感应式水龙头,饮水机提供冷热水(带儿童锁)。
- 排水管设水封装置,管材选用不锈钢及阻燃材料。
-
通风空调
- 地下车站采用机械通风(换气≥3次/h),空气质量符合GB/T 18883。
- 空调温度25-28℃,新风量30m³/h·人,保持微正压防止异味渗入。
-
导向系统
- 统一使用“三角梅”标识,中英文对照,夜间需照明。
- 入口设专用标识,功能区明确提示(如“男士止步”)。
五、运营管理规范
-
日常维护
- 每2小时清洁,每日消毒2次,物资定期补充(湿巾、尿布等)。
- 值班站长每日巡查设备状态及备品库存。
-
特殊情况处理
- 满员替代:提供站务室、会议室等替代空间。
- 异常占用:女员工敲门确认,必要时开门检查。
- 火灾/疏散:优先引导母婴室人员撤离。
-
设备维护
- 年检通风空调风口,故障维修水电设施。
- 年度检修装修设施(吊顶、门窗等)。
六、引用标准
涵盖建筑、消防、电气、给排水、空气质量等20余项国家标准,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地铁设计规范》《室内空气质量标准》等。
关键表格与图示
- 表4.3.5:母婴室设施配置需求表,明确基本与可选设备。
- 图4.4.6-1至3:配色方案示例(暖色/冷色系)。
- 图4.4.8:母婴室布局与设备摆放示意图。
核心亮点
- 多性别兼容:支持男性护理者使用,哺乳区独立分隔。
- 安全细节:紧急求助按钮、防撞设计、安全电源插座。
- 人性化服务:温奶器、消毒设备、直饮水机、婴儿床等配置。
- 标准化管理:从设计到运营全流程规范,确保服务持续优质。
该规范通过系统性设计与严格管理,提升轨道交通母婴服务品质,为全国类似项目提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