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Tags | 热门标准 | 最新标准 | 订阅

DB15/T 3971-2025 荒漠生态系统高时间分辨率智能气象观测技术规范

  • 文件大小:395.34 KB
  • 标准类型:综合地方标准
  • 标准语言:中文版
  • 文件类型:PDF文档
  • 更新时间:2025-05-24
  • 下载次数
  • 标签

资料介绍

标准名称​: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DB15/T 3971-2025《荒漠生态系统高时间分辨率智能气象观测技术规范》

1. 范围与目的

  • 适用于内蒙古荒漠生态系统的高时间分辨率气象观测,规范气象站的设计、生产及数据采集处理。
  • 涵盖观测站类别、要素、组成结构、功能要求、安全与环境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引用GB/T、QX/T等21项标准,涉及盐雾试验(GB/T 2423.17)、外壳防护等级(GB/T 4208)、自动气象站(QX/T 520)等,确保技术细节合规。

3. 关键术语与定义

  • 荒漠生态系统​:由超旱生植物与非生物环境形成的自然系统。
  • 智能自动气象站​:具备自动观测、数据处理、远程操作功能的设备。
  • 高时间分辨率数据采集器​:支持秒级采样(1次/s)的装置。
  • 采样瞬时值​:单次测量的气象要素值。

4. 观测站类别

  • 属于地面观测层的“应用气象观测站”,符合QX/T 485-2019分类。

5. 观测要素

  • 常规气象要素​:气温、湿度、气压、风速、风向、降水、地温(草面/地面/浅层/深层)、辐射(总/净/直接)、日照、蒸发。
  • 生态气象要素​:土壤体积含水量、pH值、地下水位。

6. 组成结构

  • 硬件​:
    • 传感器​:配置气温、风速、土壤含水量等传感器,地温含4层监测,辐射分3类。
    • 采集器​:含微处理器、时钟、存储器等,支持分布式组网。
    • 外围设备​:电源(交流/太阳能)、通信终端、防雷装置。
    • 配套设备​:风杆、百叶箱、支架。
  • 软件​:嵌入式采集软件及业务软件,支持数据存储(BUFR格式)与远程传输。

7. 功能要求

  • 数据采集​:
    • 采样频率达秒级,最高频率见表2(如风速240次/min,土壤pH值1次/min)。
    • 观测时序按气温、湿度、风速等顺序执行。
  • 数据处理​:
    • 算术平均法(气温、湿度等)、滑动平均法(风速、能见度)、矢量平均法(风向)。
    • 数据质量控制:界限值检查、时变检查(依据QX/T 118-2020)。
  • 数据存储​:
    • 采样值存储≥72小时,掉电保存功能。
    • 业务数据按BUFR格式保存。
  • 数据传输​:支持主动/被动模式,无线或有线传输。

8. 安全要求

  • 符合QX/T 520-2019,涵盖防雷、电气安全、设备防护等。

9. 环境适应性

  • 工作条件​:
    • 温度:-40℃~60℃;湿度:0%~100%RH;气压:450~1060 hPa。
  • 耐久性​:
    • 盐雾试验48小时(GB/T 2423.17);外壳防护等级符合IP代码(GB/T 4208)。

10. 数据处理方法(附录A)​

  • 算术平均法​:用于气温、湿度等平均值计算,剔除错误数据。
  • 滑动平均法​:用于3秒、10分钟平均风速等。
  • 矢量平均法​:计算风向平均值,考虑单位矢量分量。

11. 目标与意义

  • 确保荒漠地区气象数据的高精度、高频率采集,支撑生态监测与科研。
  • 通过智能化和抗恶劣环境设计,提升观测设备的可靠性与数据连续性。

下载说明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 下载帮助 | 下载声明 | 信息反馈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