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Tags | 热门标准 | 最新标准 | 订阅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标准 > 农业行业标准

NY/T 4512-2025 非洲菊疫病抗性鉴定技术规程

  • 文件大小:6 MB
  • 标准类型:农牧渔类
  • 标准语言:中文版
  • 文件类型:PDF文档
  • 更新时间:2025-06-08
  • 下载次数
  • 标签

资料介绍

以下是《NY/T 4512-2025 非洲菊疫病抗性鉴定技术规程》的详细内容总结:


​一、标准核心内容​

​1. 适用范围​

  • 适用于非洲菊(Gerbera jamesonii Bolus)种质对​​隐地疫霉​​(Phytophthora cryptogea)引起疫病的抗性鉴定与评价。

​2. 鉴定程序​

包括5个阶段(见图1流程):

  1. ​鉴定前准备​
  2. ​接种体制备​
  3. ​抗性测定​
  4. ​抗性评价​
  5. ​鉴定后材料处理​

​二、技术操作细则​

​1. 鉴定前准备​

  • ​仪器设备​​:超净工作台、高压灭菌锅、恒温培养箱等。
  • ​培养基与试剂​​:
    • ​10% V8培养基​​:V8蔬菜汁100mL、CaCO₃ 0.2g、琼脂20g、去离子水900mL(121℃灭菌20min)。
    • ​10% V8培养液​​:V8蔬菜汁100mL、CaCO₃ 1g,离心后取上清稀释(1:9),灭菌备用。
    • ​土壤浸出液​​:园土500g + 水500mL,静置过滤后0.22μm膜除菌。

​2. 接种体制备​

  • ​病原分离与纯化​​:
    • ​病样采集​​:典型病株(茎基部水浸状褐变,见图A.1),4℃保存。
    • ​表面消毒​​:75%酒精浸2-3s + 2%次氯酸钠浸3min,灭菌水洗3次。
    • ​分离培养​​:病健交界组织接种10% V8平板,25-28℃培养5天。
    • ​纯化鉴定​​:单孢分离,形态学确认(菌丝无隔、孢子囊椭圆形,图A.2-A.3),科赫法则验证致病性。
  • ​接种体繁殖​​:
    • ​菌丝丛培养​​:活化菌株切块接种V8培养液,25-28℃黑暗培养3天。
    • ​孢子囊诱导​​:换灭菌水+土壤浸出液3-5滴,25-28℃黑暗培养3-5天(每12-24h换水)。
    • ​游动孢子悬浮液​​:4℃冷激15min→20-26℃放置30min释放孢子,调浓度至(1.0~1.5)×10⁵个/mL。

​3. 抗性测定​

  • ​温室条件​​:温度15-30℃、光照20-50klx。
  • ​材料要求​​:
    • ​对照品种​​:抗病对照(DI≤10)、感病对照(DI>50)。
    • ​待测材料​​:NY/T 1592优级苗,每份3重复×30株,随机排列。
  • ​定植操作​​:
    • 基质:泥炭:园土=1:3(V/V),90-105℃蒸汽消毒30min。
    • 栽植:10-15cm花盆,1株/盆,深度2-3cm,20-25℃/15-20℃(昼/夜)。
  • ​接种方法​​:
    • 时期:定植后11-15天。
    • 操作:根际灌注游动孢子悬浮液4mL/株,覆膜保湿48h。
  • ​病情调查​​:
    • 时间:接种后15-20天(感病对照DI>50时有效)。
    • ​病情分级​​(表B.1):
      级别 症状描述
      0级 无症状
      1级 ≤50%叶片萎蔫
      2级 >50%叶片萎蔫但未全萎蔫
      3级 全叶片萎蔫+部分干枯
      4级 植株枯死
    • ​病情指数(DI)计算​​:
      DI = /frac{/sum (s /times n)}{N /times S} /times 100
      (s:病级值;n:该级株数;N:总株数;S:最高病级值4)

​4. 抗性评价​

  • ​有效性判定​​:感病对照DI>50且抗病对照DI≤10时有效。
  • ​评价标准​​(表1):
    病情指数(DI) 抗性级别
    0 高抗(HR)
    0< DI ≤10 抗(R)
    10< DI ≤25 中抗(MR)
    25< DI ≤50 感(S)
    DI >80 高感(HS)
  • ​记录要求​​:按附录C表格填写鉴定结果(含种质信息、病级株数、DI值等)。

​5. 鉴定后处理​

  • ​植物材料​​:集中焚烧。
  • ​基质​​:90-105℃蒸汽消毒30min。
  • ​病原物​​:121℃高压灭菌60min。

​三、追溯与档案管理​

  • ​记录内容​​:
    • 病样采集信息(时间/地点/症状照片)。
    • 培养基配制、病原分离、接种体繁殖过程。
    • 定植、接种操作及环境参数。
    • 病情调查原始数据与DI计算结果。
  • ​保存期限​​:≥24个月,建议信息化管理。

​四、附录关键信息​

  • ​附录A(资料性)​​:
    • 病害症状(图A.1):茎基部水浸状褐变,根部腐烂,白色霉层。
    • 病原形态:孢子囊椭圆形(34-64×17-36μm),无乳突(图A.3)。
    • 传播途径:土壤中卵孢子经雨水/灌溉水传播。
  • ​附录B(规范性)​​:
    • 病情分级图示(图B.1)及DI计算公式。
  • ​附录C(资料性)​​:
    • 抗性鉴定结果记录表示例。

​五、参考文献​

  • 郑小波《疫霉菌及其研究技术》(1997)
  • Dictionary of the Fungi(10th Ed., 2008)

​总结​​:本标准系统规范了非洲菊疫病抗性鉴定的全流程操作,从病原分离、接种体制备到温室抗性测定和分级评价,强调标准化操作与可追溯性,为品种抗病性评价提供技术依据。

下载说明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 下载帮助 | 下载声明 | 信息反馈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