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X/T 752-2025 气象数字对象标识符 气象数据服务追溯码
- 文件大小:779.98 KB
- 标准类型:气象标准
- 标准语言:中文版
- 文件类型:PDF文档
- 更新时间:2025-06-20
- 下载次数:
- 标签:
资料介绍
QX/T 752-2025《气象数字对象标识符气象数据服务追溯码》标准的主要内容总结:
一、范围
- 规定气象数据服务追溯码的组成、分配和解析规则。
- 适用于气象数据服务追溯码的编码、管理和应用。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 引用多项国家标准及气象行业标准,包括:
GB/T 4754-2017(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33674-2017(气象数据集核心元数据)GB/T 40153-2021(气象资料分类与编码)QX/T 617-2021(气象数字对象标识符总则)
三、术语与定义
- 气象数据:
- 地球表面和大气状态、现象的原始记录及衍生加工产品,载体包括纸质、磁性、光电子等。
- 追溯:
- 通过标识记录追踪客体的来源、历史、服务及应用情况(引用GB/T 38155-2019)。
- 气象数据服务追溯码(服务码):
- 由MOID系统生成的唯一代码,用于标识气象数据服务信息(含服务者、用户、用途等)。
四、追溯码组成
- 结构:
X1.X2.X3.X4.X5.X6.X7.X8(采用OID标识体系)- 固定段:
X1=1(ISO管理)X2=2(国家成员体编码)X3=156(中国代码)X4=416(气象行业代码)X5:机构节点代码(如CMA-AH为安徽省气象局)X6=D3-S(气象数据对象分类代码)
- 自定段:
X7:服务日期(YYYYMM格式,如202101)X8:5–8位随机码(由主节点生成,确保唯一性)
- 示例:
1.2.156.416.CMA-AH.D3-S.202101.6FVKE
- 固定段:
五、分配规则
- 唯一性:一次气象数据服务分配唯一追溯码。
- 申请流程(需按附录A提交信息):
- 用户向服务者提交数据需求、用途及用户信息。
- 服务者审核并生成服务摘要。
- 服务者通过MOID系统向管理者提交信息。
- 管理者审核通过后生成追溯码,公示后发布。
六、解析规则
- 权限分级:
- 关联机构(生产者、服务者、用户等):可获取全部服务信息。
- 其他机构/个人:仅限脱敏后的摘要信息(如用户类型、用途类别)。
- 输出内容:包含服务追溯信息及对应的URL地址。
附录A(规范性):申请流程与信息要求
A.1 申请流程
graph TD A[用户提交需求] --> B[服务者审核] B --> C[提交MOID系统] C --> D[管理者审核] D -->|通过| E[生成追溯码] D -->|不通过| F[终止并修改重审] E --> G[公示发布]通过
不通过
用户提交需求
服务者审核
提交MOID系统
管理者审核
生成追溯码
终止并修改重审
公示发布
A.2 信息提交要求
申请需提供以下核心信息:
- 摘要:服务简述(含数据类别代码,参照GB/T 40153-2021)。
- 数据码:服务数据对应的气象数据码(可多组)。
- 生产者/服务者信息:
- 机构名称、代码(按QX/T 617-2021)、联系人、电话、地址。
- 用户信息:
- 机构用户:分9类(如党政机关、科研机构、企业等),需提供机构代码。
- 个人用户:分国内/国外,需提供姓名、单位、联系方式。
- 用途:
- 目的:分4类(国家安全/防灾减灾、行政管理、公益科研、经营活动)。
- 应用领域:按GB/T 4754-2017选择(如农业、航空运输)。
- 标识符流程:申请、审批、公示、发布的机构及时间(
YYYYMMDD)。 - 限制:
- 数据分级(未分级/一至四级)、使用人员/时间/范围限制。
- 其他:可扩展元数据(参照GB/T 33674-2017)。
信息格式模板
- 以表格形式规范提交内容(详见表A.1),含示例说明。
标准特点
- 兼容性:与ISO OID体系及国家标准(如GB/T 26231)衔接。
- 可追溯性:通过唯一编码实现数据服务全链路追踪。
- 安全性:解析时对非关联方信息脱敏处理。
- 扩展性:支持自定段扩展,适应不同场景需求。
参考文献
- 引用国际标准(如ISO 15836)、国家标准及气象行业文件(如《气象数据管理办法》)。
此标准为气象数据服务的规范化管理、跨机构协作及数据安全控制提供了技术框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