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Tags | 热门标准 | 最新标准 | 订阅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标准 > 团体标准

T/CERS 0044-2024 清洁能源城市评价

  • 文件大小:6.32 MB
  • 标准类型:团体标准规范
  • 标准语言:中文版
  • 文件类型:PDF文档
  • 更新时间:2025-06-24
  • 下载次数
  • 标签

资料介绍

以下是团体标准T/CERS 0044-2024《清洁能源城市评价》的详细内容总结:


​一、范围与框架​

  1. ​适用范围​

    • 用于清洁能源城市的评估、监督检查,以及城市规划、设计、开发和运营。
    • 涵盖城市能源结构、终端利用、环保成效、政策支撑等全维度评价。
  2. ​评价维度​

    • ​能源清洁利用(80%权重)​​:能源结构优化、终端措施、环保成效。
    • ​清洁能源支撑(20%权重)​​:科技创新、政策管理、社会参与。
    • ​加分项​​:政策创新、社会支持等额外贡献(直接计入总分)。

​二、评价指标体系(20项三级指标)​

​(一)能源清洁利用(80%)​

  1. ​能源系统结构(50%)​

    • 清洁能源消费占比(35%):非化石能源+天然气占比。
    • 电能占终端能源比例(15%)。
    • 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占比(35%):风/光/水/核/生物质等。
    • 燃煤电厂清洁排放水平(15%):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烟尘排放量(g/kWh)。
  2. ​终端利用措施(30%)​

    • 单位GDP污染物排放量(60%):工业排放强度。
    • 运行星级绿色建筑占比(20%):符合GB/T 50378标准的建筑比例。
    • 新能源车人均保有量(10%):辆/百人。
    • 绿色出行比率(10%):公共交通出行占比。
  3. ​环保措施及成效(20%)​

    • 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25%)。
    • 二级以上天气占比(50%):优良空气质量天数比例。
    • 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25%)。

​(二)清洁能源支撑(20%)​

  1. ​科技创新及产业转型(100%)​
    • 研发投入强度(25%):R&D经费占GDP比重。
    • 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25%):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例。
    • 第三产业占比(25%):服务业增加值占比。
    • 万人专利数量(25%):每万人发明专利数。

​(三)加分项(直接计入总分)​

  1. ​政府管理及政策支持​

    • 园区级及以上清洁示范项目(如综合能源站):0个(0分)→6个以上(2分)。
    • 能源专项规划或行动计划:有(1分)。
    • 国家低碳试点城市:评为优良(2分),未优良(1分)。
  2. ​民众参与及社会支持​

    • 舆论宣传水平:政府公众号能源类文章≥6篇(0.5分)。
    • 垃圾分类政策执行:是(0.5分)。

​三、评价方法与步骤​

  1. ​评价流程​

    graph TDA[选择城市] --> B[收集数据]B --> C[权重赋值]C --> D[数据标准化]D --> E[加权计算得分]E --> F[分级判定]
  2. ​指标评分规则​

    • ​基准值​​:全国较差水平(20分);​​标杆值​​:全国最优水平(100分)。
    • ​线性插值法​​:
      • 高优指标(如清洁能源占比):实际值越高,得分越高。
      • 低优指标(如单位GDP排放):实际值越低,得分越高。
      • 公式:得分 = a × 实测值 + b(系数基于基准与标杆值计算)。
  3. ​总分计算​

    • 总分 = (能源清洁利用得分 × 80%) + (清洁能源支撑得分 × 20%) + 加分项得分。
  4. ​分级标准​

    等级 得分区间 标识授予
    5A ≥90分 “清洁能源之都”
    4A 80~89分 “清洁能源城市”
    3A 70~79分 “清洁能源城市”
    2A 60~69分 无标识
    1A 50~59分 无标识

​四、组织实施与结果运用​

  1. ​评价方式​

    • ​自我评价​​:由城市政府或委托机构开展。
    • ​第三方评价​​:由中国能源研究会组织,专家组≥7人,需独立公正。
  2. ​结果规则​

    • 评价结果公告前发生重大事故的城市不予发布。
    • 有效期5年,第3年进行中期督查,可自愿申请复评。
    • 对结果有异议可15日内书面申诉。
  3. ​结果应用​

    • 识别城市清洁能源发展问题与潜力。
    • 纵向比较城市历年进步,横向对标同类城市水平。
    • 促进政策优化和技术升级。

​五、附录(规范性)​

  • ​表3 指标取值规则​​:明确所有三级指标的计算公式、基准值参考(如清洁能源消费占比=非化石能源+天然气消费量/能源总量)、评分标准及权重分配。

​核心特点​

  • ​科学性​​:结合量化数据(如污染物排放)与政策实效(如低碳试点)。
  • ​系统性​​:覆盖能源生产、消费、管理、社会参与全链条。
  • ​可操作性​​:通过线性插值法实现全国城市可比性。
  • ​激励性​​:5A级授予“清洁能源之都”称号,推动城市良性竞争。

此标准为城市低碳转型提供了标准化、量化的评价工具,助力国家“双碳”目标实现。

下载说明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 下载帮助 | 下载声明 | 信息反馈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