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Tags | 热门标准 | 最新标准 | 订阅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标准 > 团体标准

T/CI 910-2025 绿色城市道路评价技术指南

  • 文件大小:6.06 MB
  • 标准类型:团体标准规范
  • 标准语言:中文版
  • 文件类型:PDF文档
  • 更新时间:2025-06-22
  • 下载次数
  • 标签

资料介绍

​《绿色城市道路评价技术指南》主要内容总结​

​1. 范围​

  • 适用于各等级绿色城市道路的评价及工程验收,其他道路可参照执行。
  • 涵盖绿色理念、生态环保、资源节约、节能低碳、品质建设、安全智能、服务提升、技术创新8类指标。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引用多项国家标准(如GB 3096声环境标准、GB 3838水环境标准、GB 50743废弃物再生利用等)作为评价依据。

​3. 术语和定义​

  • ​绿色城市道路​​:全寿命期内满足生态环保、资源节约等要求的道路。
  • ​建筑垃圾​​:施工产生的弃土、弃料(不含危险废物)。
  • ​绿色施工​​:通过科学管理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

​4. 总体原则​

  • ​系统性​​:结合规划要求,全寿命周期评价。
  • ​客观性​​:依据量化结果,避免主观判断。
  • ​责任划分​​:建设单位负总责,参建单位对各自范围负责。
  • ​评价阶段​​:竣工后正式评价,设计阶段可预评价。

​5. 评价与等级划分​

  • ​指标体系​​:7类必评指标(含控制项和评分项) + 技术创新加分项(10分)。
  • ​评分规则​​:
    • 控制项达标得1分,否则0分(影响后续评分项有效性)。
    • 总分=评分项(100分) + 加分项(10分)。
  • ​等级划分​​:
    • 不合格(<60分):全面整改。
    • 合格(60-74分):专项整改。
    • 良好(75-99分):局部加强。
    • 优秀(100-110分):推广宣传。

​6. 评价指标体系​

  • ​层级结构​​:一级指标(8类)→二级指标(控制项)→三级指标(评分项)。
  • ​指标性质​​:控制项不达标则所属三级指标不计分。
  • ​得分计算​​:公式化汇总各层级得分(见原文公式1-2)。

​7-13. 具体指标内容​

每类指标均包含控制项(强制要求)和评分项(细化得分点),重点如下:

  1. ​绿色理念(Q1, 10分)​

    • 控制项:建立全过程管理体系、培训机制、公众监督。
    • 评分项:专项资金(2分)、培训宣贯(5分)、宣传推广(1分)。
  2. ​生态环保(Q2, 20分)​

    • 控制项:避让生态敏感区、水土保护、扬尘噪声控制等。
    • 评分项:生物栖息地保护(2分)、植被恢复(5分)、弃渣利用(1分)、噪声防控(1分)。
  3. ​资源节约(Q3, 20分)​

    • 控制项:集约用地、节水工艺、材料循环利用。
    • 评分项:临时用地复垦(2分)、旧料再生率(1分)、海绵设计(0.6分)。
  4. ​节能低碳(Q4, 10分)​

    • 控制项:温拌沥青、清洁能源、装配式技术。
    • 评分项:新能源供电(1分)、智能照明(1分)。
  5. ​品质建设(Q5, 20分)​

    • 控制项:绿色施工、精细养护。
    • 评分项:信息化管理(4分)、BIM技术(0.5分)。
  6. ​安全智能(Q6, 10分)​

    • 控制项:智能交通系统、车路协同。
    • 评分项:5G覆盖(1分)、防撞设施(1分)。
  7. ​服务提升(Q7, 10分)​

    • 控制项:慢行系统、无障碍设施。
    • 评分项:公交专用道(0.5分)、景观融合(1分)。

​14. 技术创新(加分项, 10分)​

  • 鼓励装配式、信息化、低碳材料等技术应用,需提供先进性证明。

​15. 参考文献​

  • 引用绿色建筑、节能、再生利用等领域标准(如GB/T 50378、JTG/T 2321等)。

​核心特点​

  1. ​全寿命周期视角​​:覆盖设计、施工、运营各阶段。
  2. ​量化评价​​:通过公式计算得分,强调数据支撑。
  3. ​生态优先​​:突出生物多样性保护、废弃物资源化。
  4. ​技术创新驱动​​:设置加分项鼓励新技术应用。
  5. ​多部门协同​​:需建设、设计、施工等单位共同参与。

该标准为绿色城市道路建设提供了系统化、可操作的评价框架,旨在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

下载说明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 下载帮助 | 下载声明 | 信息反馈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