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GDLC 027-2025 水泥行业协同处置项目二氧化碳减排量核算方法学
- 文件大小:8.69 MB
- 标准类型:团体标准规范
- 标准语言:中文版
- 文件类型:PDF文档
- 更新时间:2025-06-21
- 下载次数:
- 标签:
资料介绍
《水泥行业协同处置项目二氧化碳减排量核算方法学》(T/GDLC 027-2025)是由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等机构联合制定的团体标准,旨在规范水泥行业通过协同处置替代燃料和替代原料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的核算方法。以下是其核心内容的详细总结:
1. 范围与适用性
- 适用范围:适用于水泥回转窑协同处置替代燃料(如废油、废轮胎、生物质等)和替代原料(如电石渣、脱硫石膏等)项目的二氧化碳减排量核算。
- 核算条件:项目需稳定运行后进行减排量评估,涵盖改建和新建项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引用多项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包括温室气体核算(GB/T 33760、GB/T 32150)、水泥生产能耗监测(GB/T 26281、GB/T 35461)等,确保方法学与其他标准衔接。
3. 关键术语定义
- 协同处置:将废物作为燃料或原料在水泥窑中处理,实现资源化与减排。
- 基准线情景:未实施减排项目时的参照情景,分改建(原生产系统)和新建(技术先进的传统系统)两类。
- 减排量:基准线排放量与项目排放量的差值。
4. 核算内容
4.1 核算流程
- 边界与排放源识别:覆盖从原料进厂到熟料入库的全流程,包括燃料燃烧、碳酸盐分解、外购电力间接排放。
- 基准线设定:
- 改建项目:以原生产系统为基准。
- 新建项目:参照无协同处置的先进技术系统。
- 数据监测与质量管理:要求配备校准计量器具,定期检测燃料热值、含碳量等,确保数据可靠性。
- 减排量计算:公式为
ER = BE - PE,其中:BE(基准线排放)= 燃料燃烧排放 + 碳酸盐分解排放 + 外购电力排放。PE(项目排放)同理计算,但包含替代燃料/原料的影响。
4.2 排放计算方法
- 化石燃料燃烧:分传统燃料和替代燃料(非生物质部分需单独计算)。
- 碳酸盐分解:提供三种方法,包括默认排放因子法、实测氧化钙/镁含量法、电石渣等特殊原料修正法。
- 电力间接排放:净外购电量乘以区域电网排放因子,扣除余热/可再生能源发电量。
5. 数据监测与质量要求
- 监测频次:燃料消耗量实时或批次记录,熟料成分每日检测,热值数据每批次校准。
- 交叉验证:通过物料平衡(如“进厂量+库存变化”)确保数据一致性。
- 数据来源优先级:实测值 > 国家公布参数 > 文献或专家数据。
6. 减排量报告编制
报告需包含:
- 项目基本信息(规模、地点、技术类型)。
- 基准线情景合理性说明。
- 数据监测与校准记录。
- 排放量分项计算及减排量结论。
附录(规范性)
- 附录A:详细排放计算公式,包括替代燃料的非生物质碳处理。
- 附录B:数据监测要求表,明确各指标监测依据、频次及证明文件。
- 附录C:燃料参数参考值(如无烟煤低位发热量22.867 GJ/t,废油非生物质碳含量100%)。
- 附录D/E:物料/热平衡表及排放因子(如硅酸盐熟料排放因子0.535 tCO₂/t)。
核心创新与特点
- 全生命周期覆盖:从原料入厂到熟料产出,涵盖直接与间接排放。
- 灵活性:提供多套计算方法适应不同项目条件(如是否有实测数据)。
- 严格数据管控:通过计量校准、平衡表分析、交叉验证确保数据可信。
- 行业适用性:针对水泥窑协同处置的特殊性,细化替代燃料/原料的碳排放处理。
该标准为水泥行业低碳转型提供了可操作的核算工具,支持企业量化减排效益并参与碳市场交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