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NLSXH 004-2024 河南省好住房评价标准
- 文件大小:38.62 MB
- 标准类型:团体标准规范
- 标准语言:中文版
- 文件类型:PDF文档
- 更新时间:2025-06-20
- 下载次数:
- 标签:
资料介绍
《河南省好住房评价标准》(T/HNLSXH 004-2024) 主要内容的详细总结:
核心目标: 提升河南省住房品质,建设满足人民群众美好居住生活需要的“好房子”。
适用范围: 河南省新建好住房和既有住房改造的评价。
核心理念: 以人为本,满足人们对居住品质的需求,涵盖环境、性能、安全、效果、低碳、智慧六大方面。
一、 基本规定
- 评价对象: 建筑单体与居住小区环境。
- 评价阶段:
- 预评价: 在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通过及样板房施工完成后进行。
- 综合评价: 在工程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一年后进行。
- 基本要求:
- 必须按照“一体化设计”(建筑、内装、住区同步设计)实施。
- 必须“成品交付”(交付完整、具备使用功能的住房和居住环境)。
- 提交相关资料,包括设计文件、室内环境检测报告(竣工验收时)、用户满意度调查报告(评价前两个月内完成)。
- 样板房作为交房标准,综合评价时工程内容须与样板房一致。
- 评价指标构成:
- 六类指标:环境、性能、安全、效果、低碳、智慧。
- 每类指标由“基础项”和“优选项”组成。评价结果为“满足”或“不满足”。
- 等级划分与评价方法:
- 前提: 必须满足所有基础项。
- 等级: 由低至高分为基本级、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
- 等级要求:
- 基本级: 满足所有基础项。
- 一星级: 满足所有基础项,且满足每类指标的优选项≥20%,优选项合计≥30%。
- 二星级: 满足所有基础项,且满足每类指标的优选项≥30%,优选项合计≥50%。
- 三星级: 满足所有基础项,且满足每类指标的优选项≥30%,优选项合计≥80%。
- 评价流程: 由评价机构组织专家团队审查资料、现场踏勘,综合评审后出具报告。
二、 六大评价维度详细内容
1. 环境 (Environment)
- 基础项:
- 满足基本功能、安全及日照/采光/通风/隔声/防水/防潮/防火等性能。
- 市政及公建配套同步建设、同期投用。
- 日照:每套至少1个居住空间冬至日≥2小时。
- 小区环境噪声:昼≤55dB(A),夜≤45dB(A)。
- 降低光污染(尤其玻璃幕墙)。
- 人车分流。
- 合理交通流线设计(出入口、配套、连接城市)。
- 可进入活动绿地≥总绿地30%。
- 适老化设施设标识。
- 合理设置垃圾分类收集点(下风口、边缘易清运)。
- 优选项 (示例):
- 优化风环境(自然通风、降冷风影响、降热岛)。
- 日照:每套至少1个居住空间冬至日≥3小时。
- 设置集中绿地(宽≥8m,日照阴影线外≥1/3)。
- 复层绿化、本地无毒易维护植物。
- 立体绿化(屋顶、墙面、阳台)。
- 景观构筑物协调美观。
- 降噪措施(声屏障、绿化带)。
- 协调的景观照明。
- 考虑特殊车辆动线(搬家、急救、快递、垃圾)。
- 设置健身场地/步道(弹性材料、引导标识)。
- 无障碍通行流线连贯。
- 双重警示标识(视觉+听觉)。
- 设置大件垃圾投放点。
- 设置宠物公厕/拾便箱(位置合理、易清运)。
2. 性能 (Performance)
- 公共空间基础项:
- 符合国家相关建筑规范。
- 公共出入口门净宽≥1.10m(双扇门至少1扇≥0.80m)。
- 公共走廊净宽≥1.20m,净高≥2.20m。
- 户门、检修门开启互不干扰(外开不重叠、不碰设备)。
- 4层及以上每单元至少1台担架电梯(候梯厅深≥1.8m)。
- 担架电梯尺寸要求(宽轿厢1.6mx1.5m或深轿厢1.1mx2.1m,门净宽≥0.90m)。
- 电梯井道不紧邻卧室,紧邻其他空间需隔声减振。
- 车库出入口设挡雨设施,坡道防滑。
- 管道井集中布置、设标准接口。
- 公共空间优选项 (示例):
- 公共出入口门净宽≥1.20m(双扇门至少1扇≥0.90m)。
- 大堂通往候梯厅通道净宽≥1.5m。
- 大堂入口平坡(坡度≤1:20),设截水措施。
- 设设备平台(布置户用设备、便于维修)。
- 每台电梯达地下车库,服务≤60户。
- 电梯轿厢设空调。
- 全明交通核,布局紧凑。
- 独立候梯厅。
- 地下车库通地下大堂通道净宽≥1.5m。
- 地下车位尺寸≥2.5mx5.3m。
- 地下车库设下沉庭院/采光井/导光管。
- 公共立管/阀门设集中管井。
- 设备主机远离卧室(消声软管、减震支架)。
- 清晰标识标牌(楼栋/单元/电梯厅/住户,夜间可见)。
- 室内空间基础项:
- 功能空间齐备:卧/起/厨/卫/玄关。
- 层高≥3.0m(设中央空调/新风系统≥3.1m)。
- 户门洞净宽:单扇≥1.1m,子母≥1.3m,高≥2.3m。
- 过道净宽:入口≥1.2m,通卧/起≥1.0m,通厨/卫/储藏≥0.9m。
- 卧/起居室净高≥2.60m。
- 厨房设机械排风(带止回阀)。
- 卫生器具水封深≥50mm。
- 卫生间用非铸铁排水管,降噪措施。
- 室内空间优选项 (示例):
- 模数化、标准化设计。
- 卧/起居室净高≥2.70m。
- 设独立餐厅。
- 玄关收纳空间进深≥1.50m。
- 起居室短边净宽≥3.3m,连续实墙面≥3.0m。
- 卧室短边净宽:双人≥2.80m,单人≥2.20m。
- 厨房使用面积≥5m²,操作台长≥3m,操作空间深≥1m。
- 卫生间空间尺寸要求(便器/洗面器前空间、洗浴空间短边≥1.4m),防干涸地漏。
- 生活阳台设起居厅或卧室外,进深≥1.5m。
- 储藏空间(室)占套内面积≥5%。
- 采用装配式内装/集成部品(厨/卫/吊顶/墙体/地面/收纳)。
- 卫生间同层排水。
- 多卫生间(≥3个)设热水小循环泵。
- 卫生间坐便器旁、洗手盆下、厨房洗涤池下各预留电源插座/IP连接器。
- 管线分离比例>50%。
- 设入户花园/空中花园(保证安全)。
3. 安全 (Safety)
- 住房安全基础项:
- 避开危险地段(滑坡/泥石流/发震断裂带位错区/易燃易爆源/辐射/氡土壤/洪涝区)。
- 综合防灾措施(防洪/抗震/抗风雪/防火/防空/能源/救援)。
- 防淹倒灌措施(场地/地下室入口/设备用房)。
- 非结构构件/设备与主体结构可靠连接。
- 临空部位防护栏高≥1.20m,下部无≥0.10m空隙。
- 燃气厨房设可燃气体探测器(声光报警+切断阀)。
- 配电系统完善保护措施(短路/过负荷/接地故障/防电击/防雷电/防误操作)。
- 给水材料符合安全标准。
- 住房安全优选项 (示例):
-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
- 选用抗震支吊架。
- 外遮阳/太阳能/空调外机平台一体化设计(便于检修)。
- 地下车库设CO浓度监测联动排风。
- 建筑周边设绿化隔离区,出入口设雨篷。
- 疏散通道畅通(满足疏散/救护)。
- 设疏散/消防设施引导系统、安全警示系统。
- 结合绿地/广场设紧急避难场地。
- 电梯断电自动停靠最近层开门。
- 外门窗设入侵报警,用安全玻璃。
- 户门防盗级别≥国标4级。
- 单元外门防夹伤措施。
- 外窗开启扇下边框避开人员活动区。
- 厨房设厨余垃圾处理器。
- 燃气灶具带熄火保护。
- 电梯防疫措施(加大通风/无接触乘梯/灭菌装置)。
- 品质耐久基础项:
- 结构设计工作年限≥50年(宜≥70年)。
- 合理采用高强度高性能材料。
- 外围护结构(外墙/屋面/门窗/幕墙)满足安全/耐久要求。
- 易渗漏部位(地下室/外墙/屋顶/卫生间)防开裂渗漏措施。
- 装修材料耐久易维护,结露风险区用防潮材料。
- 设备系统设计/施工考虑维护空间。
- 品质耐久优选项 (示例):
- 结构设计工作年限按100年进行耐久性设计。
- 混凝土防开裂措施(材料/配比/施工/养护)。
- 大空间可灵活改造结构。
- 采用装配式建造技术(构件/配件易拆换)。
- 活动配件设计工作年限与构件同寿命。
- 给水管材管件耐腐蚀防老化耐久好。
- 塑料供暖管用阻氧管材及配套管件。
- 选用与建筑同寿命电线电缆。
- 定期检查维护(保障部品部件安全可靠)。
4. 效果 (Effect)
- 观感效果基础项:
- 小区规划:因地制宜、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流线顺畅。
- 建筑与环境协调(体量/高度/界面/色彩/材质)。
- 建筑类型融合环境,协调城市天际线/视线通廊。
- 立面鼓励新材料新技术,色彩协调统一(≤3主色),避免过度装饰。
- 管线设施有序整齐美观。
- 室内界面材料色彩协调(满足功能/心理/生理)。
- 设备设施与内装风格搭配合理。
- 观感效果优选项 (示例):
- 合理规划归家流线(宜防晒,鼓励无雨归家流线)。
- 室内流线顺畅(餐厨联系紧密,不穿行起居/卧室)。
- 体现地域建筑风貌/文化/特色。
- 建筑标识辨识度高,材质质感适宜,立面协调。
- 选用本土材料/耐沾污/耐老化/易清洗立面材料。
- 强化立面细节设计(檐口/窗套/线脚/界格/设备格栅),管线设施规整。
- 室内光影色彩符合心理生理需求,设备设施搭配舒适。
- 建筑光伏组件与建筑协调(尺寸/形状/色彩)。
- 人机工程基础项:
- 工程验收合格,提供《住房质量手册》。
- 配套设备设施功能齐全合理,提供《住房使用说明书》。
- 设备设施运行正常启闭灵活。
- 采用标准化技术,提高部品互换通用性。
- 设置识别/使用/导视性强的标识系统。
- 公共及室内空间防滑防跌措施。
- 公共管道集中设检查维修口。
- 公用走廊/电梯轿厢设扶手(不影响通行)。
- 人机工程优选项 (示例):
- 室内部品标准化接口(满足通用连接要求)。
- 配套设施/部品尺寸适应当地人体特征/地域生活需求。
- 外围护/门窗用集成标准化部品,可靠连接(抗风压/气密/水密)。
- 住区设机器人通行条件(电源/网络/坡度/垂直交通)。
- 集成式厨房(操作流程短捷,尺寸符合人机)。
- 集成式卫生间(分区合理,尺寸符合人机)。
- 起居室/卧室动线合理,功能面板/插座位置尺寸符合人机/设施。
- 空调送风避人,就寝区处于回流区。
- 厨卫设施尺寸与管线接口位置尺寸适应。
- 集成部品金属件做等电位联接。
- 玄关设施尺寸满足活动要求(置物/换鞋/更衣/收纳/防疫)。
- 阳台设施尺寸与管线接口位置尺寸适应。
- 获得省级及以上工程质量奖项。
- 物业服务基础项:
- 建立物业管理制度,探索“物业服务+生活服务”模式。
- 做好承接查验(资料移交、共用部位/设备验收)。
- 建立权属清册/设备台账,制定《物业管理服务方案》。
- 制定《住房维修维护计划》,定期维护修缮。
- 提供24小时报事报修,建立回访制度。
- 公共设施管理制度完备,运行平稳,关键岗位24h值班,记录完整。
- 监控室/出入口等关键岗位24h专人值班。
- 公共区域整洁(垃圾箱合理、无外溢)。
- 社区文化建设(有方案/计划/措施)。
- 物业服务优选项 (示例):
- 住房性能/质量/设备运行纳入保险体系。
- 主要出入口设共享交流空间(快递存放/等候/休憩/交谈/活动)。
- 停车场管理规范(标识清晰、道闸/计费良好、停放有序)。
- 绿化养护科学(植物健康、无病虫害)。
- 定期公布信息(家政/房屋租售/小区商业)。
- 消防安全宣传培训,消防通道畅通。
- 建立应急机制并演练。
- 制定实施节能减排计划(节能/节水/垃圾分类/绿化/防污)。
- 建立房屋定期体检制度,无擅自改变用途/违章搭建,外观完好。
- 开展社区养老服务、特殊人群帮扶关怀。
5. 低碳 (Low Carbon)
- 绿色节约基础项:
- 集约利用土地。
- 结合自然条件采用被动式技术。
-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比国标提高5%或负荷降低3%。
- 暖通冷热源设备能效等级≥2级。
- 公共照明节能控制(分区/定时/感应/独立采光区控制)。
- 主要设备能效达标(照明/水泵/风机/电机≥2级或节能值)。
- 配电变压器能效等级≥2级。
- 用水器具用水效率等级≥2级。
- 建造过程降材料损耗、减垃圾排放。
- 绿色节约优选项 (示例):
- 采用装配式或超低能耗建筑设计。
- 结合海绵城市设雨水收集利用设施。
-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比国标提高10%或负荷降低5%。
- 暖通冷热源设备能效等级≥1级。
- 主要设备能效等级≥1级(照明/水泵/风机/低压电机)。
- 配电变压器能效等级≥1级。
- 采用电梯能量回馈装置。
- 卫生器具用水效率等级≥1级。
- 提高给水品质(直饮水)。
- 选用绿色建材(比例符合绿建星级要求)。
- 可再循环/再利用材料用量≥总材料10%。
- 全过程应用BIM技术(模型传递、数字化交付)。
- 低碳管理基础项:
- 基于全生命期进行碳排放计算分析,降单位面积碳强度。
- 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生物质/水能/绿氢)。
- 太阳能系统(光热/光伏)与建筑一体化设计。
- 冷热源/热水源宜用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泵)。
- 灶具/热水器等宜电气化,能效等级≥2级。
- 低碳管理优选项 (示例):
- 采用近零能耗/碳中和建筑设计。
- 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15%。
- 采用储能蓄能方式(提升消纳、降成本排放)。
- 采用新风热回收再利用措施。
- 采用光储充一体化系统。
- 采用太阳能光伏光热(PV/T)系统。
- 提高绿化率,选固碳强本地植被,增非硬化土壤面积。
- 建立实施能源管理系统(数据分类分项采集、连续记录)。
- 建立实施碳数据监测管理(关键排放源实时采集、连续记录)。
- 光伏发电宜采用直流供配电系统。
- 建立智能微电网(整合分布式发电/可控负荷/储能)。
- 推广应用CCUS相关低碳产品。
6. 智慧 (Smartness)
- 数字家庭基础项:
- 按相关规范设置管线和设备。
- 光纤入户覆盖率100%;高清数字电视接入全覆盖。
- 小区5G信号覆盖率100%(公共区域/电梯/地下室/楼梯/通道信号增强)。
- 设备管线满足供电/通信及拓展要求。
- 设家庭综合信息箱(支持运营商平等切换)。
- 网络安全符合标准。
- 数字家庭优选项 (示例):
- 系统满足需求(智能家居服务/社会化服务/线上政务服务)。
- 便利管理控制≥5项智能产品(门锁/开关/窗帘/插座/照明/音视频/家电/魔镜/厨卫/遮阳等)。
- 具备分区联动功能(构建≥2个数字空间:客厅/书房/厨房/卫生间/卧室)。
- 具备感知互动功能(设≥2个控制系统:智能照明/环境调节/健康报警/能耗监测/自动计量等)。
- 具备适老化功能(跌倒/移动传感/紧急按钮/睡眠带/联网血压计)。
- 具备儿童看护功能(陪护监控/互动设备/陪伴教育/危险感知)。
- 具备安全功能(电/火/气/水安全、安防)及节能控制。
- 便利获得上门服务(维修/家政/护理),≥5项在线服务(预警/教育/物业/外卖/养老/医疗/办公/快递/商城/租赁/交通/旅游/影音/健身)。
- 联动政务平台,≥5项线上办理功能(教育/就业/社保/民政/医疗/住房/广电/文体)。
- 智慧运维基础项:
- 设智慧物业服务平台(集成物业系统)。
- 构建智慧运维管理体系(资产/日志/策略/异常监测/告警管理等)。
- 运维体系符合国标(信息技术服务/信息安全)。
- 实现与其他智能化系统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及外部平台互通。
- 智慧运维优选项 (示例):
- 设智慧安防系统(周界/门禁/视频监控/巡查/信息发布),等级≥国标二级。
- 设智慧消防系统(火灾报警/占道监测/电动车进楼监测),宜设广播/消火栓/防火门监测。
- 设智慧停车系统(引导/状态信息/充电设施/寻车)。
- 设公用设施智慧监测(燃气/水箱水质/供暖/照明/能耗/雨水排口),宜设井盖/垃圾分类/环境/喷灌监测。
- 设信息发布系统(实时数据/通知/政务查询/服务查询/活动/科普/就业)。
- 设在线报修系统(线上报修/工单管理/及时响应),移动应用/数据分析。
- 设小区智慧养老服务(安全/起居/保洁/健康咨询)。
- 设能源和碳排放智慧监测系统。
三、 附录与说明
- 附录: 提供了详细的《用户满意度调查问卷示范文本》,涵盖住房基本情况、建筑品质(适用性、空间、安全耐久、工程质量、健康安全、长期性能、厨卫性能、智慧运维)、室外环境、小区设施、物业服务等12大方面近百个具体问题的满意度调查和建议收集。
- 本标准用词说明: 明确了“必须”、“应”、“宜”、“可”等词语的严格程度。
- 引用标准名录: 列出了本标准所引用的关键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共25项)。
- 条文说明: 对标准中关键条款的背景、目的、技术依据和实施细节进行了详细解释(如室内环境指标设定依据、担架电梯尺寸说明、管线分离定义、人机工程细节等)。
总结要点:
- 系统全面: 构建了涵盖环境、性能、安全、效果、低碳、智慧六大维度的“好住房”评价体系。
- 高标准严要求: 在安全、健康(尤其室内环境)、性能(尺寸、空间)等方面设置了高于国标的基础要求,并通过优选项引导更高品质。
- 强调一体化与成品交付: 将建筑、内装、住区同步设计和成品交付作为基本前提。
- 注重宜居性与舒适度: 对日照、通风、隔声、空间尺度、人机工程、环境协调、物业服务等直接影响居住体验的要素要求细致。
- 体现时代特征: 积极响应绿色低碳(节能、可再生能源、绿色建材)和智慧化(数字家庭、智慧物业、智慧运维)发展趋势。
- 突出地域特色: 在植物选择、地域风貌、防淹倒灌、适应本地气候的被动式设计等方面有所体现。
- 关注全龄友好与无障碍: 要求适老化标识、设施、无障碍通行流线、安全细节(防滑、扶手、防夹)。
- 注重落地验证: 设置预评价和综合评价(尤其强调入住一年后评价),要求样板房即交房标准,并通过用户满意度调查验证实际效果。
- 量化指标清晰: 提供了大量具体的量化指标(如尺寸、限值、比例、时间),可操作性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