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SSC 015-2025 基于地下水安全的土壤1,2,3-三氯丙烷安全阈值
- 文件大小:3.78 MB
- 标准类型:团体标准规范
- 标准语言:中文版
- 文件类型:PDF文档
- 更新时间:2025-06-17
- 下载次数:
- 标签:
资料介绍
以下是对《T/SSSC 015-2025 基于地下水安全的土壤1,2,3-三氯丙烷安全阈值》标准的详细内容总结:
一、标准核心目标
建立土壤中 1,2,3-三氯丙烷(TCP) 的安全阈值,防止其通过包气带淋溶污染地下水,适用于长三角地区的污染风险评价。
二、适用范围
- 适用条件:
- 土壤TCP浓度 < 土壤饱和浓度;
- 用于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地下水风险评价;
- 限定于 长三角地区。
- 不适用:高浓度污染场地(如超过饱和浓度)。
三、核心阈值(表1)
| 地下水埋深 (m) | 土壤安全阈值 (mg/kg) |
|---|---|
| 0~2.0 | 0.02082 |
| 2.0~4.0 | 0.0296 |
| 4.0~9.0 | >土壤饱和浓度(无需设定) |
注:阈值基于地下水风险,取浓度分布的95%分位数(HC5)。地下水TCP安全阈值固定为 0.00075 μg/L(依据EPA致癌风险标准)。
四、关键技术方法
1. 推导原理
- 公式:
C_{RSL} = K_{SW} /times AF /times DF /times MCLC_{RSL}:土壤安全阈值(mg/kg)K_{SW}:土-水分配系数(附录A.2)AF:包气带衰减因子(表层/下层污染物浓度比)DF:地下水稀释因子(固定值 20)MCL:地下水安全阈值(7.5×10⁻⁷ mg/L)
2. 关键参数计算
- 土-水分配系数(
K_{SW}):- 依赖土壤有机碳含量(
f_{oc})、容重(/rho_b)、亨利常数(H')等(表A.1)。 K_{oc}(有机碳分配系数)通过EPI Suite软件计算(93.27 L/kg)。
- 依赖土壤有机碳含量(
- 包气带衰减因子(
AF):- 使用 HYDRUS-1D模型模拟污染物在包气带的运移(时间步长1天,模拟10年)。
- 输入参数包括土壤水力参数(Van Genuchten方程)、气象数据(降水、温度)、溶质参数(扩散系数、
K_d)等。
3. 模型验证指标
- 平均绝对误差(MAE)、均方根误差(RMSE)、决定系数(
R^2)、方差解释度(EV),确保模拟结果可靠性。
五、监测要求(第6章)
- 调查监测:
- 遵循《HJ 25.1》《HJ 25.2》《HJ 610》等标准,覆盖土壤与地下水采样、保存及分析流程。
- 分析方法(表2):
- 推荐方法: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HJ 605)、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HJ 642)等5种国标方法。
- 允许采用新版国家标准方法(若适用)。
六、支撑模型体系(附录A)
- 物理机制-数据驱动双耦合模型:
- 多源数据标准化处理(如HWSD土壤数据库、SoilGrids参数);
- Van Genuchten-Mualem方程反演土壤水力参数(Rosetta3模型);
- HYDRUS-1D模拟非饱和带溶质运移;
- 模型验证与阈值计算。
七、重要参考文献
- 核心依据:
- US EPA致癌风险筛选值(RSLs, 2024);
- 中国土壤数据库(HWSD v2.0, SoilGrids 2.0);
- 气象数据(中国1km月降水/温度数据集,1901–2017)。
八、关键限制性说明
- 地域限制:仅适用于长三角地区,因土壤性质与气候参数基于该区域数据。
- 浓度限制:阈值仅对 TCP浓度 < 土壤饱和浓度 有效,高浓度场地需另行评估。
总结:该标准通过严格的物理模型(HYDRUS-1D)与区域参数数据库,建立了长三角地区土壤TCP的安全阈值分级体系(0.02082–0.0296 mg/kg),并配套监测及分析方法,为地下水保护提供技术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