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HWSHQ 13-2025 智慧病区建设及评价规范
- 文件大小:7.87 MB
- 标准类型:团体标准规范
- 标准语言:中文版
- 文件类型:PDF文档
- 更新时间:2025-06-17
- 下载次数:
- 标签:
资料介绍
以下是对《T/SHWSHQ 13-2025 智慧病区建设及评价规范》核心内容的详细总结:
一、标准框架与适用范围
- 发布机构:上海市卫生系统后勤管理协会
- 实施日期:2025年3月27日
- 适用范围:
- 适用于各类医院新建、改建、扩建及智慧化升级的病房区域。
- 覆盖规划设计、建设实施、运维管理全生命周期。
- 核心目标:
- 规范智慧病区建设,提升医疗质量与安全。
- 推动信息共享、系统兼容性及智能化发展。
二、核心建设原则
- 四大原则:
- 安全性:保障患者/医护人员安全及数据隐私(符合GB/T 22239网络安全要求)。
- 高效性:优化资源配置与服务流程。
- 韧性:支持紧急情况下的服务连续性。
- 兼容性:确保新旧设备、多平台数据互通。
- 分级建设目标:
等级 核心要求 一级(基础级) 实现基础信息化(如自助查询、医嘱执行记录、传感器数据采集)。 二级(拓展级) 深化自动化(智能环境控制、移动终端应用、数据闭环管理)。 三级(全面级) 创新技术全覆盖(AI决策支持、个性化服务、数字孪生等)。
三、功能模块与评估体系
1. 功能架构(三大类别)
- 智慧服务(7类功能):
- 综合查询、出入院办理、护理呼叫、环境控制(温控/照明/空气质量)、远程探视等。
- 示例:三级要求实现患者离床自动预警、个性化健康宣教推送。
- 智慧医疗(6类功能):
- 患者管理、医嘱执行、生命体征监测(输液/卧床状态)、病历记录、远程会诊等。
- 示例:三级要求AI生成护理计划、输液量自动同步文书。
- 智慧管理(5类功能):
- 综合指挥中心、能源管理、物流设备、安全管理(消安一体化)、护理质控等。
- 示例:三级要求预测性能源优化、多系统联动应急指挥。
2. 评估方法
- 评分规则:
- 每个项目分三级评分(一级6分、二级8分、三级10分)。
- 总分为300分,按得分定级(一级150-210分;二级210-270分;三级270-300分)。
- 分级要求:
- 需同时满足总分和分项最低分(如三级要求每类评分≥54分)。
- 附录示例:
- 提供医院自评案例,演示定级计算过程(如某医院因"智慧管理"得分不足被降级)。
四、关键技术要求
- 系统集成
- 病房级:床旁交互屏集成环境控制、护理呼叫、信息查询。
- 病区级:护士站综合看板联动设备监控、报警系统。
- 医院级:与医院平台打通,保障数据一致性及应急指挥协同。
- 设备配置
- 分类配置:
场景 设备示例 病房 床头屏、智能床垫、紧急拉绳报警器 护士站 护理白板、移动终端、门禁系统 公共区域 物流机器人、自助服务机、环境传感器 - 关键设备:智能输液监测设备、远程会诊终端、RFID医疗纺织品追溯系统等。
- 分类配置:
- 网络建设
- 三网分离:内网(医疗业务)、外网(互联网应用)、物联网(设备连接)。
- 安全要求:
- 符合等保要求(GB/T 22239)及个人信息规范(GB/T 35273)。
- 国产化硬件优先,保障数据主权。
五、实施保障体系
- 验收流程
- 分阶段验收:单系统检测→系统集成试运行(1-3个月)→竣工验收。
- 文件要求:提交设计图纸、运维手册、检测记录等。
- 运维管理
- 制度:明确信息/后勤/设备部门职责,制定应急预案及培训计划。
- 内容:定期巡检、性能评估、用户满意度反馈、全生命周期监控。
六、标准核心特点
- 场景驱动:以患者诊疗流程为核心定义功能(如住院全周期服务闭环)。
- 技术前瞻性:强调AI、物联网、数字孪生等创新技术融合。
- 可操作性:
- 附录提供量化评估模板,指导医院自评。
- 明确设备选型与配置参数(如病房遮阳帘照度自动调节)。
- 安全底线:将网络安全、隐私保护列为强制性要求。
总结:该标准是国内首个针对智慧病区的系统性规范,通过分级建设目标、模块化功能设计及量化评估体系,为医院提供可落地的智慧化升级路径,同时推动行业向兼容开放、安全智能的方向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