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Tags | 热门标准 | 最新标准 | 订阅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标准 > 团体标准

T/ZGCSC 018-2025 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科技成果评价办法第1部分 成果交付物分类

  • 文件大小:6.27 MB
  • 标准类型:团体标准规范
  • 标准语言:中文版
  • 文件类型:PDF文档
  • 更新时间:2025-06-17
  • 下载次数
  • 标签

资料介绍

以下是对团体标准《T/ZGCSC 018-2025 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科技成果评价办法 第1部分:成果交付物分类》的详细总结:


​一、标准概述​

  1. ​发布信息​

    • 标准号:T/ZGCSC 018-2025
    • 名称: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科技成果评价办法 第1部分:成果交付物分类
    • 发布机构:中关村智慧城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 实施日期:2025年5月20日
  2. ​核心目标​
    规范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科技成果的评价体系,明确成果交付物的分类、属性及评价要求,服务于成果筛选、技术交易、融资、报奖等场景。

  3. ​适用范围​
    适用于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如5G、AI、智能制造等)的科技成果评价,涵盖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等产业化导向的成果。


​二、核心内容框架​

​1. 术语定义​

  • ​科技成果​​:以产业化为目标,通过前沿技术解决行业关键问题的技术成果(如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等)。
  • ​成果交付物​​:可独立交付、计量、比较的科技成果载体。
  • ​资料凭证​​:记录研发成果的技术、管理、效益三类客观指标,需有可靠支撑依据。
  • ​参照物​​:技术对比基准(如行业标准、竞品、历史数据、理论模型等)。

​2. 成果交付物分类​

  • ​主交付物​​(直接产业化):

    ​类型​ ​细分​ ​说明​
    硬件 系统、组(部)件、零件、材料 实物形式的技术载体(如样机、材料)
    软件 系统、模块/组件、功能单元、代码单元 可运行的软件系统或单元(如算法模块)
    工艺 生产方法或流程创新(如3D打印工艺)
    方法 技术手段或方法论(如AI算法)
    服务 技术服务或咨询(如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
    商业模式 市场运营创新(如共享制造平台)
  • ​副交付物​​(辅助证明):
    标准、专利、软著、论文、著作、试验报告、图纸、文件、合同等10类。

​3. 成果交付物基本条件​

  • ​先进性​​:关键技术指标优于国际/国内参照物。
  • ​创新性​​:在质量、成本、进度、环保等方面至少一项优于参照物。
  • ​可计量​​:技术要素可量化评价(需支撑技术创新就绪水平)。
  • ​可分解​​:能结构化分解为子系统/模块/零件(附录C提供WBS表模板)。
  • ​可转移​​:可进行确权、定价和技术转移。

​4. 成果属性特征​

  • ​生产性​​(可批量生产)
  • ​研发性​​(技术成熟度<9级,需继续研发)
  • ​关键性​​(决定核心技术指标)
  • ​竞争性​​(市场多供应商提供)
  • ​依赖性​​(稀缺、不可替代)
  • ​自主性​​(自主知识产权)
  • ​协作性​​(可合作研发或采购)

​5. 技术凭证要求​

  • ​硬件​​:实物照片、设计图纸、第三方测试报告。
  • ​软件​​:演示系统、测试报告、用户手册。
  • ​工艺​​:工艺报告、质量标准文件。
  • ​方法​​:技术方案、实验报告。
  • ​服务​​:服务内容、模式、对象文件。
  • ​商业模式​​:商业计划书、供应链方案。

​三、附录核心内容​

  1. ​附录A(参照物对比表)​
    要求填写技术指标、参照值、提升度、创新点(质量/成本/周期等),明确对比依据(如竞品、标准)。

  2. ​附录B(技术创新就绪水平)​

    • 分硬件、软件、工艺、方法、服务、商业模式6类,每类定义13个成熟度等级(从概念到产业化回报)。
    • ​关键里程碑​​:
      • 1~4级(实验室阶段)
      • 5~8级(样机/小试)
      • 9~10级(批量生产/销售)
      • 11~13级(盈亏平衡/利润回报)
  3. ​附录C(工作分解结构表)​
    提供5层分解模板(系统→子系统→功能模块→零件→材料),支持技术体系可视化。


​四、标准核心价值​

  1. ​统一评价尺度​​:通过参照物对比、技术创新就绪水平量化成果价值。
  2. ​促进技术转化​​:强调可分解、可转移性,降低技术交易成本。
  3. ​规范产业化路径​​:明确成果从研发到盈利的全周期里程碑(附录B)。
  4. ​强化证据支撑​​:要求技术凭证覆盖研发全流程(设计、测试、应用、收益)。

​总结​​:该标准构建了以​​成果交付物分类​​为核心,以​​技术创新就绪水平​​为量化工具,以​​参照物对比​​和​​工作分解结构​​为方法的评价体系,为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提供了全生命周期管理框架。

下载说明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 下载帮助 | 下载声明 | 信息反馈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