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Tags | 热门标准 | 最新标准 | 订阅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标准 > 团体标准

T/ZGCSC 001-2025 低轨卫星高性能混合自动重传技术要求

  • 文件大小:8.94 MB
  • 标准类型:团体标准规范
  • 标准语言:中文版
  • 文件类型:PDF文档
  • 更新时间:2025-06-17
  • 下载次数
  • 标签

资料介绍

以下是对团体标准《T/ZGCSC 001-2025 低轨卫星高性能混合自动重传技术要求》主要内容的详细总结:


​一、核心目标​

规范适用于​​低轨卫星(200-2000km轨道高度)​​ 的高性能混合自动重传(HARQ)技术,通过结合前向纠错(FEC)和自动重传请求(ARQ),在链路拥塞、高误码率等复杂场景下实现​​低丢包率​​和​​高效资源利用​​。


​二、关键技术架构​

​1. 总体架构​

  • ​单链路模式​​:卫星与地面单链路传输。
  • ​多链路模式​​:卫星通过多条链路并行传输(提升可靠性与效率)。
  • ​核心创新​​:
    • ​缓解拥塞的调度控制​​:动态调节HARQ进程数或切换链路。
    • ​分层重传技术​​:按数据优先级/链路质量分层传输。

​2. 处理流程​

  1. ​拥塞调度​​:监测网络状态,动态调整HARQ进程数(单链路)或切换优质链路(多链路)。
  2. ​信道编码​​:采用LDPC码(遵循3GPP TS 38.212)。
  3. ​调制​​:16QAM调制 + OFDM多载波调制。
  4. ​信道模拟​​:NTN TDL信道(遵循3GPP TR 38.811)。
  5. ​多普勒补偿​​:消除卫星高速运动的频移(公式计算频偏并相位校正)。
  6. ​接收端处理​​:
    • OFDM解调 → 信道估计与补偿 → 16QAM解调 → LDPC译码(归一化最小和算法)。
  7. ​反馈与重传​​:
    • 成功解码:返回ACK;失败:返回NACK。
    • 分层重传:优先重传高优先级数据包,多链路下优先选择低丢包率链路。

​三、具体技术要求​

​1. HARQ核心技术​

  • ​机制​​:FEC(LDPC) + ARQ(CRC检错 + 增量冗余重传)。
  • ​进程管理​​:支持最多16个并行HARQ进程,动态分配资源。
  • ​缓冲管理​​:接收端缓存未成功数据,等待冗余版本合并解码。

​2. 信道编码与译码​

  • ​编码​​:
    • 数据包分割为4个传输块(含有效载荷 + CRC)。
    • CRC长度:有效载荷 > 3824时用24位,否则16位。
    • LDPC基图选择(BG#1/BG#2) + 速率匹配。
  • ​译码​​:归一化最小和算法。

​3. 调制与解调​

  • ​调制方式​​:16QAM(4比特→1复符号) + OFDM多载波调制。
  • ​解调​​:
    • OFDM解调生成资源网格矩阵。
    • 16QAM解调通过星座图实时监测信号质量(见图4)。

​4. 多普勒频移补偿​

  • ​计算时间向量​​:基于采样数和频率(公式:t_1 = n / f_s)。
  • ​频偏估计​​:卫星速度、仰角、载波频率等参数计算(公式:f_{dsat} = /frac{v_{sat}}{c} /cdot /frac{R}{R+h} /cos(/alpha) /cdot f_c)。
  • ​相位校正​​:/text{outwave} = /text{inwave} /cdot e^{j /cdot 2/pi /cdot (-f_{dsat}) /cdot t_1}
  • ​动态触发​​:频偏移超过阈值时自动补偿。

​5. 信道估计与补偿​

  • ​预编码矩阵​​:根据信道估计动态调整,优化信号传输。
  • ​DMRS配置​​:
    • 增加额外DMRS位置提升估计精度。
    • 类型1(长度2符号)实现更精确估计。
  • ​信道补偿​​:基于估计结果均衡信号(示例见图5,子载波增益可视化)。

​6. 拥塞控制​

  • ​单链路策略​​:
    • ​乘性减量​​:拥塞时HARQ进程数减半(最低至1)。
    • ​加性增量​​:拥塞解除后逐步增加进程数(<5时倍增,≥5时线性增)。
    • ​优先级调度​​:数据包分4级优先级,同级内轮转调度。
  • ​多链路策略​​:
    • 初始选择丢包率最低链路;拥塞时切换至次优且无拥塞链路。

​7. 分层重传​

  • ​数据包分层​​:按业务重要性分为4级优先级(高优先级优先重传)。
  • ​链路分层​​:多链路下按丢包率排序,优质链路传重要数据。
  • ​多链路选择算法​​:
    1. 周期内用N个检测包测试各链路丢包率(/text{PLR} = N_{/text{loss}} / N_{/text{total}})。
    2. 选PLR最低链路重传丢失包 + 传输新数据包(M个)。

​四、测试规范​

​1. 测试环境​

  • ​工具​​:MATLAB R2023a(5G工具箱、卫星通信工具箱)。
  • ​天线配置​​:发端2天线,收端4天线。
  • ​通用参数​​:
    • 载波频率:2 GHz
    • 卫星高度:600 km
    • 终端移动速度:3000 m/h

​2. 信道参数​

  • 信道模型:NTN-TDL-A(时延扩展30ns,瑞利衰落)。
  • MIMO相关性:低相关性 + 同极化。

​3. 信噪比要求​

  • ​单链路​​:
    • 固定SNR > 8 dB可保证丢包率 < 10%。
    • 动态范围:3–20 dB(不同传输时长要求见图6)。
  • ​多链路​​:
    • 4链路方案(示例SNR:6.8–7.7 dB)。
    • 动态调整下SNR > 6.79 dB可满足丢包率 < 10%(见图7)。

​五、创新点总结​

  1. ​高性能定义​​:
    • 拥塞控制 + 分层重传显著降低丢包率。
    • 多链路协同提升资源利用率。
  2. ​技术融合​​:
    • 5G NR标准(LDPC/OFDM)适配卫星场景。
    • 多普勒/信道补偿增强抗干扰能力。
  3. ​实用算法​​:
    • 动态HARQ进程调整(乘性减/加性增)。
    • 数据包/链路双维度分层优化重传效率。

​附件​​:

  • 图1(卫星通信架构)、图2(HARQ流程)、图4(16QAM星座图)、图5(信道增益)、图6-7(SNR-丢包率关系)为关键图示支撑。
  • 公式(1)-(5)为多普勒补偿、丢包率计算等核心数学依据。

下载说明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 下载帮助 | 下载声明 | 信息反馈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