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F 0087-2024 T/CSTE 0642-2024 质量分级及“领跑者”评价要求 标签喷墨数字印刷机
- 文件大小:1.02 MB
- 标准类型:综合团体标准
- 标准语言:中文版
- 文件类型:PDF文档
- 更新时间:2025-03-07
- 下载次数:
- 标签:
资料介绍
              ICS 37.100.10
CCS J 87
团体标准
T/CPF 0087—2024
T/CSTE 0642—2024
质量分级及“领跑者”评价要求标签喷墨数字印刷机
Assessment requirements for quality grading and forerunner—Label digital ink-jet printing press
2024-08-20 发布 2024-08-20 实施
中国包装联合会
中国技术经济学会发布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基本要求 ···················································································································· 1
5 评价指标及要求 ·········································································································· 2
6 评价方法及等级划分 ···································································································· 3
附录A(规范性) 数字化印前工作系统等指标要求 ······························································· 5
T/CPF 0087—2024 / T/CSTE 0642—2024
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和
T/CAS 700—2023、T/CSTE 0321—2023《质量分级及“领跑者”评价标准编制通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包装联合会和中国技术经济学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深圳金谷田科技有限公司、广州普理司科技有限公司、深圳职业技术大学、
常州力成达数码材料有限公司、速固得感光新材料(惠州)有限公司、北京欣健隆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市润天智数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广东阿诺捷喷墨科技有限公司、佛山市誉隆行包装实业有限
公司、北京佳瑞洋科技有限公司、苏州江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未来包装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
柔凹印技术服务(北京)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芝明、林小博、何颂华、杨金梁、杨爱军、刘建萍、徐星、龚博、周易、
夏成光、程玲玲、冯梦珂、张云、邱爽、张保平。
T/CPF 0087—2024 / T/CSTE 0642—2024
1
质量分级及“领跑者”评价要求 标签喷墨数字印刷机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标签喷墨数字印刷机产品质量及企业标准水平的基本要求、评价指标及要求、评
价方法及等级划分。
本文件适用于标签喷墨数字印刷机产品质量及企业标准水平评价。相关机构开展质量分级和企
业标准水平评价、“领跑者”产品评价以及相关认证或评价时可参照使用,相关企业在制定企业标
准时也可参照本文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
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文件。
GB/T 4728.1 电气简图用图形符号 第1 部分:一般要求
GB/T 5226.1—2019 机械电气安全机械电气设备 第1 部分:通用技术条件
GB/T 7705—2008 平版装潢印刷品
GB/T 7974 纸、纸板和纸浆 蓝光漫反射因数D65 亮度的测定(漫射/垂直法,室外日光条件)
GB/T 8196 机械安全 防护装置 固定式和活动式防护装置的设计与制造一般要求
GB/T 12265 机械安全 防止人体部位挤压的最小间距
GB/T 16754 机械安全 急停功能 设计原则
GB/T 17974—2017 台式喷墨打印机通用规范
GB/T 19001 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
GB/T 19436.1 机械电气安全 电敏保护设备 第1 部分:一般要求和试验
GB/T 23331 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
GB/T 24001 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
GB/T 28387.1—2012 印刷机械和纸加工机械的设计及结构安全规则 第1 部分:一般要求
GB/T 41975—2022 书刊喷墨数字印刷机
GB/T 4500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
JB/T 13206—2017 单张纸喷码印刷机
T/CSTE 0421—2023 质量分级及“领跑者”标识
3 术语和定义
JB/T 13206 和GB/T 41975 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基本要求
4.1 近三年,企业无较大及以上质量、环境、安全等事故。
4.2 企业未列入国家信用信息严重失信主体相关名录。
T/CPF 0087—2024 / T/CSTE 0642—2024
2
4.3 企业可根据GB/T 19001、GB/T 23331、GB/T 24001 和GB/T 45001 建立并运行相应质量、能
源、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等管理体系,鼓励企业根据自身运营情况建立其他高水平的相关管理体系。
4.4 产品应为量产产品,标签喷墨数字印刷机产品应满足国家强制性标准及JB/T 13206 和GB/T
41975、GB/T 7705 规定的要求。
5 评价指标及要求
5.1 评价指标分类
5.1.1 标签喷墨数字印刷机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基础指标、核心指标和创新指标。
5.1.2 基础指标包括结构组成、数字化印前工作系统、纸路系统、喷墨印刷单元、干燥(固化)
单元、机械安全、电气质量、外观质量、印刷质量、整机噪声、轴承座温升和色密度。
5.1.3 核心指标包括平台上导辊间的平行度误差、平台上导辊的径向圆跳动量、喷码平台的平面
度误差、单边错动量、打印速度、分辨率、色差和主要部位套印误差;核心指标分为三个等级,包
括领跑水平,相当于企业标准排行榜中5 星级水平;优质水平,相当于企业标准排行榜中4 星级水
平;达标水平,相当于企业标准排行榜中3 星级水平。
5.1.4 创新指标包括白色白度(铜版纸)、断线/斜喷补偿和色密度补偿;可划分成领跑水平和优
质水平2 个等级,其中领跑水平相当于企业标准排行榜中的5 星级水平,优质水平相当于企业标准
排行榜中4 星级水平。
5.2 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标签喷墨数字印刷机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应符合表1 的规定。
表1 标签喷墨数字印刷机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序号 指标
类型 评价指标 指标来源
指标水平分级
判定依据/
领跑水平方法
(5 星级)
优质水平
(4 星级)
达标水平
(3 星级)
1
基础
指标
结构组成
GB/T 41975
由数字化印前工作系统、纸路系统、喷
墨印刷单元、干燥(固化)单元、电气
系统以及可选配的印后处理单元组成
GB/T 41975
2 数字化印前工作系统 符合附录A 中A.1 的要求
3 纸路系统 符合附录A 中A.2 的要求
4 喷墨印刷单元 符合附录A 中A.3 的要求
5 干燥(固化)单元 符合附录A 中A.4 的要求
6 机械安全 符合附录A 中A.5 的要求
7 电气质量 符合附录A 中A.6 的要求
8 外观质量 符合附录A 中A.7 的要求
9 印刷质量 符合附录A 中A.8 的要求
10 整机噪声/dB(A)
离线型 ≤70
连线型 ≤85
11 轴承座温升/K ≤35
T/CPF 0087—2024 / T/CSTE 0642—2024
3
表1 标签喷墨数字印刷机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续)
序号 指标
类型 评价指标 指标来源
指标水平分级
判定依据/
领跑水平方法
(5 星级)
优质水平
(4 星级)
达标水平
(3 星级)
12
基础
指标 色密度
单色型K
GB/T 41975
≥1.0
GB/T 41975
多色型C ≥0.95
多色型M ≥0.9
多色型Y ≥0.8
多色型K ≥1.0
13
核心
指标
平台上导辊间的平行度误差/
mm
JB/T 13206
≤0.1 ≤0.2 ≤0.3
JB/T 13206—
2017 中6.1
14 平台上导辊的径向圆跳动量/
mm
≤0.02 ≤0.05 ≤0.1
15
喷码平台的平面度误差/
(mm/m) ≤0.1 ≤0.5 ≤1.0
16 单边错动量/mm GB/T 41975 ≤1.0 ≤1.2 ≤1.5
GB/T 41975—
2022 中7.7
17 打印速度/(m/min)
JB/T 13206
≥80 ≥65 ≥50
GB/T 17974—
2017 中5.3.1.4
18 分辨率/dpi
垂直走纸方向≥1 200 ≥600 ≥600 GB/T 17974—
走纸方向 ≥1 200 ≥600 ≥300 2017 中5.3.1.3
19 色差/△E00
同批同色
GB/T 7705
≤1.5 ≤2.0 ≤3.0 GB/T 7705—
同张同色 ≤1.0 ≤1.5 ≤3.0 2008 中6.6
20 主要部位套印误差/mm ≤0.05 ≤0.07 ≤0.10
GB/T 7705—
2008 中6.4
21
创新
指标
白色白度(铜版纸)/(%)
市场
需求
≥85 ≥80 — GB/T 7974
22 断线/斜喷补偿 识别缺陷区
域,自动补偿
识别缺陷区域
并提示手动
补偿
— 运行检测
23 色密度补偿
在线自动识
别,自动调
整补偿
停机取样,手
动调整补偿
— 运行检测
6 评价方法及等级划分
6.1 可对标签喷墨数字印刷机企业标准的全部指标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划分为领跑水平、优
质水平、达标水平,划分依据见表2。
6.2 综合评价满足表1 和表2 中领跑水平的企业标准为“领跑者”标准,经检测或测试,产品各
指标符合表1 和表2 中领跑要求水平的产品为“领跑者”产品,自我声明标识可使用T/CSTE 0421
—2023 中4.4 图4-1 自我声明“领跑者”标识,采用第三方评价或认证时,标识可使用T/CSTE 0421
—2023 中4.5 图5-1“领跑者”产品评价或认证标识。
6.3 综合评价满足表1 和表2 中优质水平的企业标准为“优质”标准,经检测或测试,产品各指
T/CPF 0087—2024 / T/CSTE 0642—2024
4
标符合表1 和表2 中优质水平的产品为“优质”产品,自我声明标识可使用T/CSTE 0421—2023 中
4.4 图4-2 自我声明“优质”标识,采用第三方评价或认证时,标识可使用T/CSTE 0421—2023 中
4.5 图5-2“优质”产品评价或认证标识。
6.4 综合评价满足表1 和表2 中达标水平的企业标准为“达标”标准,经检测或测试,产品各指
标符合表1 和表2 中达标水平的产品为“达标”产品,自我声明标识可使用T/CSTE 0421—2023 中
4.4 图4-3 自我声明“达标”标识,采用第三方评价或认证时,标识可使用T/CSTE 0421—2023 中
4.5 图5-3“达标”产品评价或认证标识。
表2 指标评价要求及等级划分
标准等级 满足条件
领跑水平
基本要求 基础指
标要求
核心指标领跑水平(5 星级)要求 创新指标至少有2 项达到领跑水平
优质水平 核心指标不低于优质水平(4 星级)要求创新指标至少有1 项达到优质水平
达标水平 核心指标不低于达标水平(3 星级)要求—
T/CPF 0087—2024 / T/CSTE 0642—2024
5
附 录 A
(规范性)
数字化印前工作系统等指标要求
A.1 数字化印前工作系统
A.1.1 至少应兼容PDF、TIF 文件格式。
A.1.2 至少应支持TrueType 字库、Type1 字库、CID 字库和OpenType 字库。
A.1.3 应具备解析内嵌文字功能。
A.1.4 应具备印前作业信息与控制参数向后工序传递的功能。
A.1.5 应具备数字拼版功能,且能生成静态和动态标记。
A.1.6 应具备可编码功能。
A.1.7 应具备色彩转换功能。
A.2 纸路系统
A.2.1 进纸机构应具备除尘、除静电功能。
A.2.2 对于卷筒型喷墨印刷机,纸路系统张力应调节灵敏。
A.2.3 对于单张型喷墨印刷机,应具备空张、双张和卡纸等输纸故障检测报警功能。
A.3 喷墨印刷单元
A.3.1 应在板卡上标明生产商名称和出厂日期。
A.3.2 应在喷墨头上标明生产序列号。
A.3.3 应具备喷墨头自动清洗、密封和保湿等维护功能。
A.3.4 在喷印组件运动的极限位置,应设有防撞和限位装置。
A.4 干燥(固化)单元
A.4.1 应具备温度调节功能。
A.4.2 应具备温度显示以及超温报警功能。
A.4.3 在无纸或不打印状态下,干燥(固化)单元应自动停止工作。
A.5 机械安全
A.5.1 在设备可触及的危险部位应安装固定式或活动式防护装置,其设计和制造应符合GB/T 8196
的规定。
A.5.2 设备中内旋卷入部位应安装符合GB/T 19436.1 规定的电敏防护装置或采用符合GB/T 12265
规定的安全距离进行全防护。
A.5.3 单独设立的控制台和各功能单元的控制面板上均应配备符合GB/T 16754 规定的紧急停机
装置;紧急停机装置应标识清楚;便于迅速触及。
A.5.4 设备应配备符合GB/T 28387.1—2012 中附录B 规定的报警装置,启动声响警告信号持续时
T/CPF 0087—2024 / T/CSTE 0642—2024
6
间不应少于3 s。
A.5.5 设备工作时,温度超过65 ℃的外露区域应张贴安全标志。
A.5.6 设备外壳或人体可能触及的边角均应为圆角或钝角。
A.6 电气质量
A.6.1 电气系统应布线整齐、排列有序、接头牢固;各种标记应齐全、清晰和正确,应符合 GB/T
4728.1 的规定。
A.6.2 电气系统应工作灵敏、可靠,并应具备故障显示功能。
A.6.3 电气系统的电击防护性能应符合GB/T 5226.1—2019 中第6 章的规定。
A.6.4 电气系统的指示灯和显示器应符合GB/T 5226.1—2019 中10.3 的规定。
A.6.5 所有外露可导电部分都应按GB/T 5226.1—2019 中8.2.1 的要求连接到保护联结电路上,保
护联结电路的连续性应符合GB/T 5226.1—2019 中8.2.3 的规定。
A.6.6 在动力电路导线和保护联结电路间施加500 V 直流电压时,测得的绝缘电阻不应小于1 MΩ。
A.6.7 在动力电路导线和保护联结电路之间施加1 000 V 的交流电压时,时间至少1 s,不应出现
击穿放电现象。
A.7 外观质量
喷墨印刷机的外露部件应符合表A.1 的规定。
表A.1 外观质量要求
项目 外观质量
加工面 无磕碰、划伤和锈蚀等缺陷
非加工表面 无凸瘤、凹陷和气孔等缺陷
涂漆层 牢固,表面光滑平整,无流挂、起泡、失光和橘皮等缺陷
镀件 细致且均匀,无剥落、起泡等缺陷
氧化件 氧化膜均匀致密且色泽一致,无未氧化的斑点等缺陷
焊缝 无咬边、焊瘤、弧坑、烧穿、表面气孔和裂纹等缺陷
金属手轮和手柄等操作件 有防锈保护层
电线、气管和墨水管 布置整齐且固定牢靠,无扭曲、折叠现象
标牌 平整、规则且安装牢靠,无铆裂、偏斜和卷边等现象
A.8 印刷质量
A.8.1 印刷面应无明显脏污点、折痕。
A.8.2 0.3 mm×20 mm 的轻微划伤每个印刷单元不超过3 处,每个自然印张不超过6 处。
A.8.3 文字、线条应清晰、完整,条形码印制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A.8.4 网点应清晰、完整,无重影,不变形。
A.8.5 首批产品颜色应与印前样基本符合,后续批次产品颜色应与付印样基本一致。
	  
	  CCS J 87
团体标准
T/CPF 0087—2024
T/CSTE 0642—2024
质量分级及“领跑者”评价要求标签喷墨数字印刷机
Assessment requirements for quality grading and forerunner—Label digital ink-jet printing press
2024-08-20 发布 2024-08-20 实施
中国包装联合会
中国技术经济学会发布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基本要求 ···················································································································· 1
5 评价指标及要求 ·········································································································· 2
6 评价方法及等级划分 ···································································································· 3
附录A(规范性) 数字化印前工作系统等指标要求 ······························································· 5
T/CPF 0087—2024 / T/CSTE 0642—2024
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和
T/CAS 700—2023、T/CSTE 0321—2023《质量分级及“领跑者”评价标准编制通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包装联合会和中国技术经济学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深圳金谷田科技有限公司、广州普理司科技有限公司、深圳职业技术大学、
常州力成达数码材料有限公司、速固得感光新材料(惠州)有限公司、北京欣健隆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市润天智数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广东阿诺捷喷墨科技有限公司、佛山市誉隆行包装实业有限
公司、北京佳瑞洋科技有限公司、苏州江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未来包装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
柔凹印技术服务(北京)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芝明、林小博、何颂华、杨金梁、杨爱军、刘建萍、徐星、龚博、周易、
夏成光、程玲玲、冯梦珂、张云、邱爽、张保平。
T/CPF 0087—2024 / T/CSTE 0642—2024
1
质量分级及“领跑者”评价要求 标签喷墨数字印刷机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标签喷墨数字印刷机产品质量及企业标准水平的基本要求、评价指标及要求、评
价方法及等级划分。
本文件适用于标签喷墨数字印刷机产品质量及企业标准水平评价。相关机构开展质量分级和企
业标准水平评价、“领跑者”产品评价以及相关认证或评价时可参照使用,相关企业在制定企业标
准时也可参照本文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
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文件。
GB/T 4728.1 电气简图用图形符号 第1 部分:一般要求
GB/T 5226.1—2019 机械电气安全机械电气设备 第1 部分:通用技术条件
GB/T 7705—2008 平版装潢印刷品
GB/T 7974 纸、纸板和纸浆 蓝光漫反射因数D65 亮度的测定(漫射/垂直法,室外日光条件)
GB/T 8196 机械安全 防护装置 固定式和活动式防护装置的设计与制造一般要求
GB/T 12265 机械安全 防止人体部位挤压的最小间距
GB/T 16754 机械安全 急停功能 设计原则
GB/T 17974—2017 台式喷墨打印机通用规范
GB/T 19001 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
GB/T 19436.1 机械电气安全 电敏保护设备 第1 部分:一般要求和试验
GB/T 23331 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
GB/T 24001 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
GB/T 28387.1—2012 印刷机械和纸加工机械的设计及结构安全规则 第1 部分:一般要求
GB/T 41975—2022 书刊喷墨数字印刷机
GB/T 4500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
JB/T 13206—2017 单张纸喷码印刷机
T/CSTE 0421—2023 质量分级及“领跑者”标识
3 术语和定义
JB/T 13206 和GB/T 41975 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基本要求
4.1 近三年,企业无较大及以上质量、环境、安全等事故。
4.2 企业未列入国家信用信息严重失信主体相关名录。
T/CPF 0087—2024 / T/CSTE 0642—2024
2
4.3 企业可根据GB/T 19001、GB/T 23331、GB/T 24001 和GB/T 45001 建立并运行相应质量、能
源、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等管理体系,鼓励企业根据自身运营情况建立其他高水平的相关管理体系。
4.4 产品应为量产产品,标签喷墨数字印刷机产品应满足国家强制性标准及JB/T 13206 和GB/T
41975、GB/T 7705 规定的要求。
5 评价指标及要求
5.1 评价指标分类
5.1.1 标签喷墨数字印刷机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基础指标、核心指标和创新指标。
5.1.2 基础指标包括结构组成、数字化印前工作系统、纸路系统、喷墨印刷单元、干燥(固化)
单元、机械安全、电气质量、外观质量、印刷质量、整机噪声、轴承座温升和色密度。
5.1.3 核心指标包括平台上导辊间的平行度误差、平台上导辊的径向圆跳动量、喷码平台的平面
度误差、单边错动量、打印速度、分辨率、色差和主要部位套印误差;核心指标分为三个等级,包
括领跑水平,相当于企业标准排行榜中5 星级水平;优质水平,相当于企业标准排行榜中4 星级水
平;达标水平,相当于企业标准排行榜中3 星级水平。
5.1.4 创新指标包括白色白度(铜版纸)、断线/斜喷补偿和色密度补偿;可划分成领跑水平和优
质水平2 个等级,其中领跑水平相当于企业标准排行榜中的5 星级水平,优质水平相当于企业标准
排行榜中4 星级水平。
5.2 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标签喷墨数字印刷机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应符合表1 的规定。
表1 标签喷墨数字印刷机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序号 指标
类型 评价指标 指标来源
指标水平分级
判定依据/
领跑水平方法
(5 星级)
优质水平
(4 星级)
达标水平
(3 星级)
1
基础
指标
结构组成
GB/T 41975
由数字化印前工作系统、纸路系统、喷
墨印刷单元、干燥(固化)单元、电气
系统以及可选配的印后处理单元组成
GB/T 41975
2 数字化印前工作系统 符合附录A 中A.1 的要求
3 纸路系统 符合附录A 中A.2 的要求
4 喷墨印刷单元 符合附录A 中A.3 的要求
5 干燥(固化)单元 符合附录A 中A.4 的要求
6 机械安全 符合附录A 中A.5 的要求
7 电气质量 符合附录A 中A.6 的要求
8 外观质量 符合附录A 中A.7 的要求
9 印刷质量 符合附录A 中A.8 的要求
10 整机噪声/dB(A)
离线型 ≤70
连线型 ≤85
11 轴承座温升/K ≤35
T/CPF 0087—2024 / T/CSTE 0642—2024
3
表1 标签喷墨数字印刷机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续)
序号 指标
类型 评价指标 指标来源
指标水平分级
判定依据/
领跑水平方法
(5 星级)
优质水平
(4 星级)
达标水平
(3 星级)
12
基础
指标 色密度
单色型K
GB/T 41975
≥1.0
GB/T 41975
多色型C ≥0.95
多色型M ≥0.9
多色型Y ≥0.8
多色型K ≥1.0
13
核心
指标
平台上导辊间的平行度误差/
mm
JB/T 13206
≤0.1 ≤0.2 ≤0.3
JB/T 13206—
2017 中6.1
14 平台上导辊的径向圆跳动量/
mm
≤0.02 ≤0.05 ≤0.1
15
喷码平台的平面度误差/
(mm/m) ≤0.1 ≤0.5 ≤1.0
16 单边错动量/mm GB/T 41975 ≤1.0 ≤1.2 ≤1.5
GB/T 41975—
2022 中7.7
17 打印速度/(m/min)
JB/T 13206
≥80 ≥65 ≥50
GB/T 17974—
2017 中5.3.1.4
18 分辨率/dpi
垂直走纸方向≥1 200 ≥600 ≥600 GB/T 17974—
走纸方向 ≥1 200 ≥600 ≥300 2017 中5.3.1.3
19 色差/△E00
同批同色
GB/T 7705
≤1.5 ≤2.0 ≤3.0 GB/T 7705—
同张同色 ≤1.0 ≤1.5 ≤3.0 2008 中6.6
20 主要部位套印误差/mm ≤0.05 ≤0.07 ≤0.10
GB/T 7705—
2008 中6.4
21
创新
指标
白色白度(铜版纸)/(%)
市场
需求
≥85 ≥80 — GB/T 7974
22 断线/斜喷补偿 识别缺陷区
域,自动补偿
识别缺陷区域
并提示手动
补偿
— 运行检测
23 色密度补偿
在线自动识
别,自动调
整补偿
停机取样,手
动调整补偿
— 运行检测
6 评价方法及等级划分
6.1 可对标签喷墨数字印刷机企业标准的全部指标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划分为领跑水平、优
质水平、达标水平,划分依据见表2。
6.2 综合评价满足表1 和表2 中领跑水平的企业标准为“领跑者”标准,经检测或测试,产品各
指标符合表1 和表2 中领跑要求水平的产品为“领跑者”产品,自我声明标识可使用T/CSTE 0421
—2023 中4.4 图4-1 自我声明“领跑者”标识,采用第三方评价或认证时,标识可使用T/CSTE 0421
—2023 中4.5 图5-1“领跑者”产品评价或认证标识。
6.3 综合评价满足表1 和表2 中优质水平的企业标准为“优质”标准,经检测或测试,产品各指
T/CPF 0087—2024 / T/CSTE 0642—2024
4
标符合表1 和表2 中优质水平的产品为“优质”产品,自我声明标识可使用T/CSTE 0421—2023 中
4.4 图4-2 自我声明“优质”标识,采用第三方评价或认证时,标识可使用T/CSTE 0421—2023 中
4.5 图5-2“优质”产品评价或认证标识。
6.4 综合评价满足表1 和表2 中达标水平的企业标准为“达标”标准,经检测或测试,产品各指
标符合表1 和表2 中达标水平的产品为“达标”产品,自我声明标识可使用T/CSTE 0421—2023 中
4.4 图4-3 自我声明“达标”标识,采用第三方评价或认证时,标识可使用T/CSTE 0421—2023 中
4.5 图5-3“达标”产品评价或认证标识。
表2 指标评价要求及等级划分
标准等级 满足条件
领跑水平
基本要求 基础指
标要求
核心指标领跑水平(5 星级)要求 创新指标至少有2 项达到领跑水平
优质水平 核心指标不低于优质水平(4 星级)要求创新指标至少有1 项达到优质水平
达标水平 核心指标不低于达标水平(3 星级)要求—
T/CPF 0087—2024 / T/CSTE 0642—2024
5
附 录 A
(规范性)
数字化印前工作系统等指标要求
A.1 数字化印前工作系统
A.1.1 至少应兼容PDF、TIF 文件格式。
A.1.2 至少应支持TrueType 字库、Type1 字库、CID 字库和OpenType 字库。
A.1.3 应具备解析内嵌文字功能。
A.1.4 应具备印前作业信息与控制参数向后工序传递的功能。
A.1.5 应具备数字拼版功能,且能生成静态和动态标记。
A.1.6 应具备可编码功能。
A.1.7 应具备色彩转换功能。
A.2 纸路系统
A.2.1 进纸机构应具备除尘、除静电功能。
A.2.2 对于卷筒型喷墨印刷机,纸路系统张力应调节灵敏。
A.2.3 对于单张型喷墨印刷机,应具备空张、双张和卡纸等输纸故障检测报警功能。
A.3 喷墨印刷单元
A.3.1 应在板卡上标明生产商名称和出厂日期。
A.3.2 应在喷墨头上标明生产序列号。
A.3.3 应具备喷墨头自动清洗、密封和保湿等维护功能。
A.3.4 在喷印组件运动的极限位置,应设有防撞和限位装置。
A.4 干燥(固化)单元
A.4.1 应具备温度调节功能。
A.4.2 应具备温度显示以及超温报警功能。
A.4.3 在无纸或不打印状态下,干燥(固化)单元应自动停止工作。
A.5 机械安全
A.5.1 在设备可触及的危险部位应安装固定式或活动式防护装置,其设计和制造应符合GB/T 8196
的规定。
A.5.2 设备中内旋卷入部位应安装符合GB/T 19436.1 规定的电敏防护装置或采用符合GB/T 12265
规定的安全距离进行全防护。
A.5.3 单独设立的控制台和各功能单元的控制面板上均应配备符合GB/T 16754 规定的紧急停机
装置;紧急停机装置应标识清楚;便于迅速触及。
A.5.4 设备应配备符合GB/T 28387.1—2012 中附录B 规定的报警装置,启动声响警告信号持续时
T/CPF 0087—2024 / T/CSTE 0642—2024
6
间不应少于3 s。
A.5.5 设备工作时,温度超过65 ℃的外露区域应张贴安全标志。
A.5.6 设备外壳或人体可能触及的边角均应为圆角或钝角。
A.6 电气质量
A.6.1 电气系统应布线整齐、排列有序、接头牢固;各种标记应齐全、清晰和正确,应符合 GB/T
4728.1 的规定。
A.6.2 电气系统应工作灵敏、可靠,并应具备故障显示功能。
A.6.3 电气系统的电击防护性能应符合GB/T 5226.1—2019 中第6 章的规定。
A.6.4 电气系统的指示灯和显示器应符合GB/T 5226.1—2019 中10.3 的规定。
A.6.5 所有外露可导电部分都应按GB/T 5226.1—2019 中8.2.1 的要求连接到保护联结电路上,保
护联结电路的连续性应符合GB/T 5226.1—2019 中8.2.3 的规定。
A.6.6 在动力电路导线和保护联结电路间施加500 V 直流电压时,测得的绝缘电阻不应小于1 MΩ。
A.6.7 在动力电路导线和保护联结电路之间施加1 000 V 的交流电压时,时间至少1 s,不应出现
击穿放电现象。
A.7 外观质量
喷墨印刷机的外露部件应符合表A.1 的规定。
表A.1 外观质量要求
项目 外观质量
加工面 无磕碰、划伤和锈蚀等缺陷
非加工表面 无凸瘤、凹陷和气孔等缺陷
涂漆层 牢固,表面光滑平整,无流挂、起泡、失光和橘皮等缺陷
镀件 细致且均匀,无剥落、起泡等缺陷
氧化件 氧化膜均匀致密且色泽一致,无未氧化的斑点等缺陷
焊缝 无咬边、焊瘤、弧坑、烧穿、表面气孔和裂纹等缺陷
金属手轮和手柄等操作件 有防锈保护层
电线、气管和墨水管 布置整齐且固定牢靠,无扭曲、折叠现象
标牌 平整、规则且安装牢靠,无铆裂、偏斜和卷边等现象
A.8 印刷质量
A.8.1 印刷面应无明显脏污点、折痕。
A.8.2 0.3 mm×20 mm 的轻微划伤每个印刷单元不超过3 处,每个自然印张不超过6 处。
A.8.3 文字、线条应清晰、完整,条形码印制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A.8.4 网点应清晰、完整,无重影,不变形。
A.8.5 首批产品颜色应与印前样基本符合,后续批次产品颜色应与付印样基本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