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GXDSL 043-2024 中学心理健康检验检测技术规范
- 文件大小:340.78 KB
- 标准类型:综合团体标准
- 标准语言:中文版
- 文件类型:PDF文档
- 更新时间:2025-03-07
- 下载次数:
- 标签:
资料介绍
              ICS 03 .080.99
Q8491
团体标准
T/GXDSL 043—2024
中学心理健康检验检测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Mental Health Inspection and Testing in Middle Schools
2024 - 12 - 31 发布2024 - 12 - 31 实施
广西电子商务企业联合会发布
目 次
前 言............................................................................. II
一、范围.............................................................................. 1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1
三、术语和定义........................................................................ 1
四、人员要求.......................................................................... 2
1. 专业资质......................................................................... 2
2. 培训与继续教育................................................................... 2
五、场所设施.......................................................................... 2
1. 检测场所......................................................................... 2
2. 设施设备......................................................................... 3
六、检测工具与材料.................................................................... 3
1. 心理测量工具选择................................................................. 3
2. 材料准备......................................................................... 4
七、检测流程.......................................................................... 4
1. 检测前准备....................................................................... 4
2. 检测实施......................................................................... 4
3. 检测后整理....................................................................... 5
八、检测内容与方法.................................................................... 5
1. 认知发展检测..................................................................... 5
2. 情绪情感检测..................................................................... 6
3. 人格特质检测..................................................................... 6
4. 社会交往检测..................................................................... 6
5. 行为习惯检测..................................................................... 7
九、结果评定与报告.................................................................... 7
1. 结果评定......................................................................... 7
2. 检测报告......................................................................... 8
十、质量控制.......................................................................... 8
1. 内部质量控制..................................................................... 8
2. 外部质量控制..................................................................... 9
十一、档案管理........................................................................ 9
十二、附则............................................................................ 9
T/GXDSL 043—2024
II
前 言
本文件依据GB/T 1.1-2020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广西产学研科学研究院提出。
本文件由广西电子商务企业联合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西研科院高新技术有限公司,广西蓝脑科技有限公司,西安大康叁陆玖教育科
技有限公司,广西产学研科学研究院,西安云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大学(乐陵)人工智能研
究院,西安蓝脑科技有限公司,成都锦城学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华中科技大学,西安欧亚
学院,深圳市康宁医院,大康心理学院,西那瓦国际大学(泰国),广西研科院传媒有限公司,广
西电子商务企业联合会。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韦新,董志举,庄文斌,陈世卿,方鹏,韦博鲲,张妍,赵闪光,曾玲芸,孙
雅洁,徐锡珍,周伯韬。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T/GXDSL 043—2024
1
中学心理健康检验检测技术规范
一、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学心理健康检验检测的术语和定义、人员要求、场所设施、检测工具与材料、检测
流程、检测内容与方法、结果评定与报告、质量控制以及档案管理等方面的技术规范。适用于普通中学、
职业中学等各类中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检验检测工作。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 《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为中学心理健康检验检测工作提供法律依据与保障,确保检测
活动合法合规,尊重和保护学生的权益与隐私。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 年修订)》:明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任务、
内容、途径等,为中学心理健康检验检测的实施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教育理念基础。
• 《心理测验管理条例(试行)》:规范心理测验工具的选用、使用与管理,保障心理测验的科学
性、公正性与可靠性,确保测验结果的有效应用。
• [其他相关的教育法律法规、心理学专业标准等]
三、术语和定义
• 中学心理健康检验检测:运用专业的心理学理论、方法和工具,对中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
行为、人际关系、自我意识等心理品质与状态进行系统评估、诊断与分析的过程,旨在及时发现学生可
能存在的心理问题或心理危机,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个别辅导、危机干预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与支持。
• 心理测量工具:指经过标准化编制、具有确定施测程序、评分标准和常模数据的心理测验问卷、
量表或其他测评手段,如智力测验量表、人格测验量表、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等,用于定量评估中学
T/GXDSL 043—2024
2
生的特定心理特质或心理状态。
四、人员要求
1. 专业资质
• 从事中学心理健康检验检测的人员应具备心理学、教育学或医学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并取
得心理咨询师二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心理治疗师资格证书。
• 检测人员应接受过系统的心理测量学、心理诊断学、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等专业培训,熟悉各类
心理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与适用范围,具备独立实施心理健康检验检测和分析结果的能力。
2. 培训与继续教育
• 检测人员每年应参加不少于60 小时的专业培训与继续教育活动,培训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新的心
理检测技术与工具应用、中学生心理问题的新趋势与特点、心理危机干预策略与方法、心理健康教育课
程设计与教学等。
• 定期参与专业学术交流会议、研讨会或工作坊,及时了解国内外中学心理健康领域的研究进展与
实践经验,不断更新专业知识与技能,提升业务水平。
五、场所设施
1. 检测场所
• 学校应设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检测室,面积不小于20 平方米,环境安静、舒适、安全,光线充足,
通风良好,装饰色调柔和,避免外界干扰。
T/GXDSL 043—2024
3
• 检测室内应配备桌椅、沙发、茶几等家具,桌椅高度应适合中学生身体特点,沙发应舒适且便于
交流互动。同时,设置心理宣泄区,配备宣泄器材如沙袋、宣泄球等,供学生在需要时进行情绪宣泄与
压力释放。
2. 设施设备
• 配备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等办公设备,用于心理测量数据的录入、处理与报告打印。计算机
应安装正版心理测评软件系统,并定期更新升级,确保软件功能正常、数据安全。
• 配备录音录像设备,在征得学生及家长同意后,可用于记录部分检测过程,以便后续分析、教学
研究或案例督导,但应严格遵守保密规定,妥善保管录音录像资料。
• 安装心理测评网络平台所需的网络设备,保障网络稳定、畅通,满足多人同时在线测评的需求。
网络平台应具备用户管理、测评任务分配、数据自动回收与分析、报告生成等功能,并具备完善的安全
防护机制,防止数据泄露与恶意攻击。
六、检测工具与材料
1. 心理测量工具选择
• 根据中学心理健康检测的目的、对象和内容,选择适宜的标准化心理测量工具,如《中学生心理
健康诊断测验(MHT)》《症状自评量表(SCL - 90)》《艾森克人格问卷(EPQ)》《韦氏智力量表(WISC)》
等。所选工具应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指标,且适用于中学生群体,能够全面、准确地评估学生的心理
健康状况、人格特点、智力水平等方面。
• 心理测量工具的选用应遵循合法性、科学性、适用性原则,优先选用经过国内修订且具有常模数
据的工具,避免使用未经标准化或信效度存疑的工具。同时,应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合理搭
配不同类型的测量工具,形成一套完整的心理健康检测工具包。
T/GXDSL 043—2024
4
2. 材料准备
• 准备各类心理测验问卷、答题纸、铅笔、橡皮等文具材料,确保数量充足、质量合格。答题纸应
设计合理,便于学生填写和回收整理。
• 准备用于心理观察与访谈的记录表格、笔记本、录音笔等材料,记录表格应涵盖学生基本信息、
观察项目、访谈问题、记录内容等栏目,便于详细记录学生的行为表现、言语表达、情感反应等信息。
• 配备一些放松训练的辅助材料,如放松音乐CD、冥想指导语音频、渐进性肌肉松弛训练手册等,
用于在检测过程中帮助学生缓解紧张情绪,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七、检测流程
1. 检测前准备
• 检测人员应提前制定详细的检测计划,确定检测对象、检测时间、检测地点、检测工具与方法等
内容,并将检测计划通知学校相关部门、教师、学生及家长,取得各方的支持与配合。
• 收集学生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年级、班级、家庭背景、学习成绩、既往病史等,
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检测信息库,为检测结果的分析与解释提供参考依据。
• 对检测工具与设备进行检查与调试,确保心理测量软件系统运行正常、网络连接稳定、问卷印刷
清晰无误、录音录像设备功能完好等。同时,准备好检测所需的各种材料,如答题纸、文具、记录表格
等,将其放置在检测室指定位置。
2. 检测实施
• 采用多种检测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包括心理测量、心理观察、心理访谈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
健康状况。首先,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心理测量,按照心理测量工具的施测要求,向学生详细讲解测验目
的、作答方法、注意事项等内容,确保学生理解后再开始施测。施测过程中,检测人员应巡视考场,及
T/GXDSL 043—2024
5
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处理突发情况,保证施测秩序和数据质量。
• 在心理测量的同时,安排专人对学生进行自然情境下的心理观察,观察地点可选择在教室、操场、
食堂等学生日常活动场所。观察内容包括学生的行为举止、人际交往、情绪表达、学习状态等方面,观
察时间不少于2 个课时。观察人员应详细记录观察结果,采用描述性记录与编码记录相结合的方式,
确保记录客观、准确、全面。
• 对于在心理测量或心理观察中发现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以及主动寻求心理帮助的学生,应
及时安排心理访谈。心理访谈可采用个体访谈或团体访谈的形式,由专业心理咨询师进行。访谈前,应
制定访谈提纲,明确访谈目的、内容与流程。访谈过程中,咨询师应营造安全、信任的氛围,运用倾听、
共情、提问等技巧,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感受、心理困惑、生活经历、家庭环境等信息,并做好访谈记
录。
3. 检测后整理
• 检测结束后,及时回收心理测验问卷、答题纸、观察记录表格、访谈记录等资料,对其进行整理、
编号、归档,确保资料完整、不遗漏。
• 将心理测量数据录入计算机心理测评软件系统,利用软件自带的数据分析功能或专业统计软件进
行数据处理与分析,计算各项心理指标得分、绘制统计图表、生成初步检测报告。同时,对心理观察和
访谈记录进行文字整理与分析,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为最终检测结果的评定与报告撰写提供补充依据。
八、检测内容与方法
1. 认知发展检测
• 运用智力测验工具,如韦氏智力量表(WISC),评估学生的智力水平,包括言语智力、操作智力、
总智力等方面的得分与等级,了解学生的认知能力优势与劣势,为个性化教育教学提供参考。
• 通过注意力测试、记忆力测试、思维能力测试等专项认知测验,检测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程度、记
T/GXDSL 043—2024
6
忆力广度与持久性、逻辑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等认知品质,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认
知困难与问题,并及时给予针对性的训练与辅导。
2. 情绪情感检测
• 采用情绪自评量表,如《中学生情绪稳定性测验》,测量学生的情绪稳定性、焦虑水平、抑郁倾
向等情绪状态指标,了解学生近期的情绪变化与情绪困扰程度。
• 结合心理观察与访谈,观察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情绪表现,如喜怒哀乐的表达是否恰当、情
绪调节能力如何、是否存在情绪爆发或情绪低落等极端情绪现象。通过访谈,深入了解学生情绪问题产
生的原因、背景与影响因素,如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家庭变故等,为情绪辅导与干预提供依据。
3. 人格特质检测
• 使用人格测验量表,如《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大五人格问卷(NEO - PI - R)》,测量
学生的人格类型、人格特质,包括内外向性、神经质、精神质、开放性、责任心、宜人性等维度的得分
与特征描述,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行为风格、人际交往模式等人格倾向,为学生的职业规划、团队合
作、心理健康教育等提供参考。
• 分析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探讨某些人格特质是否容易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或加
重,如高神经质人格特质与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的相关性,以便在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中提前预防和
干预。
4. 社会交往检测
• 观察学生在学校班级、社团组织、课外活动等社交场合中的人际交往行为,包括与同伴的互动频
率、互动方式、合作能力、冲突处理能力等方面,评估学生的社交技能与人际关系质量。
T/GXDSL 043—2024
7
• 采用社交焦虑量表、孤独感量表等测量工具,检测学生是否存在社交焦虑、孤独感等社交心理问
题,了解学生在社交方面的内心感受与困扰程度。同时,通过访谈了解学生的家庭教养方式、亲子关系、
同伴关系等社会支持系统对其社交发展的影响,为改善学生的社交状况提供针对性建议。
5. 行为习惯检测
• 观察学生在课堂学习、校园生活中的行为表现,如学习习惯(是否按时完成作业、主动学习、课
堂参与度等)、生活习惯(是否遵守作息时间、个人卫生习惯、饮食习惯等)、纪律行为(是否遵守学
校规章制度、有无违纪行为等),评估学生的行为规范与自律能力。
• 运用行为问题筛查量表,如《Achenbach 儿童行为量表(CBCL)(中学版)》,筛查学生是否存
在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品行障碍、对立违抗障碍等行为问题,及时发现并干预学生的不良行
为习惯,促进其健康成长。
九、结果评定与报告
1. 结果评定
• 依据心理测量工具的评分标准、常模数据以及心理观察、访谈结果,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
综合评定。评定结果分为正常、轻度心理问题、中度心理问题、重度心理问题四个等级,并详细描述学
生在各个心理维度上的表现特点、优势与不足。
• 对于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进一步分析其问题产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及发展趋势,制定个性化的
心理干预方案或转介建议。评定过程应由至少两名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心理咨询师或心理测评师共同完
成,确保评定结果的准确性、客观性与公正性。
T/GXDSL 043—2024
8
2. 检测报告
• 检测报告应内容完整、格式规范、语言简洁明了,包括学生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年级、
班级等)、检测目的、检测方法(心理测量工具名称、观察与访谈要点等)、检测结果(各项心理指标
得分、评定等级、主要心理问题描述等)、结果分析与建议(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综合分析、问题产
生原因探讨、心理干预措施建议、转介建议等)、检测人员签名与日期等。
• 检测报告应以书面形式和电子文档形式同时保存,并及时反馈给学校相关部门(如学生处、班主
任、任课教师等)、学生家长及学生本人(根据学生年龄与心理成熟度适当告知)。反馈过程中,应向
家长和教师详细解释报告内容,解答疑问,提供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与培训,共同促进学生心理健
康发展。
十、质量控制
1. 内部质量控制
• 建立严格的心理测量工具管理制度,对测量工具的采购、入库、领用、归还、报废等环节进行规
范管理,确保工具的完整性、准确性与安全性。定期对心理测量工具进行检查与维护,如检查问卷是否
有破损、缺失,软件系统是否有漏洞、病毒等,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 加强对检测人员的专业培训与考核,定期组织内部培训活动,包括心理测量理论与技术培训、心
理诊断案例分析与研讨、职业道德与伦理规范培训等,不断提升检测人员的专业素养与业务能力。同时,
每半年进行一次专业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心理测量工具的使用熟练度、结果评定准确性、报告撰写规范
性等方面,考核结果与绩效挂钩,激励检测人员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 设立内部质量监督小组,由资深心理咨询师、心理测评专家组成,定期对心理健康检验检测工作
进行监督检查。监督内容包括检测流程是否规范、检测方法是否科学合理、数据处理与结果评定是否准
确、档案管理是否完善等方面,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跟踪整改效果,确保检测工作质量持续
改进。
T/GXDSL 043—2024
9
2. 外部质量控制
• 积极参加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或专业心理学会组织的心理健康检测能力验证活动,与其他学校或专
业机构进行检测结果比对与交流,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学习借鉴先进经验与技术,不断提
升学校心理健康检测工作的水平与质量。
• 定期邀请外部专家对学校心理健康检测工作进行指导与评估,专家可对检测人员资质、检测工具
选用、检测流程设计、结果评定与报告撰写等方面进行全面审查,提出专业意见与建议。根据专家意见,
制定改进计划并认真落实,确保学校心理健康检测工作符合行业标准与规范要求。
十一、档案管理
• 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检测档案,档案内容包括学生基本信息表、心理测量原始数据、心理观察记录、
心理访谈记录、检测结果评定报告、心理干预记录(如有)、跟踪回访记录(如有)等。档案应按照学
年、年级、班级进行分类整理,编号归档,便于查询与管理。
• 采用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相结合的管理方式,电子档案应存储在专门的服务器或硬盘中,设置严
格的访问权限与密码保护,防止数据泄露与篡改。纸质档案应存放在专门的档案柜中,专柜专用,做好
防火、防潮、防虫、防盗等安全措施。
• 严格遵守档案保密制度,保护学生个人隐私信息。未经学生本人及家长书面同意,任何单位或个
人不得查阅、借阅、传播学生心理健康检测档案内容。确因教育教学、科研或心理危机干预等特殊需要
查阅档案的,应履行严格的审批手续,并在查阅后做好记录,注明查阅目的、查阅人员、查阅时间等信
息。
十二、附则
1. 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标准在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教育政策的基础上,结合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际需求
与特点,对中学心理健康检验检测的全过程进行了全面、系统、详细的规范,具有创新性、前瞻性与填
T/GXDSL 043—2024
10
补空白性,为中学开展科学、规范、有效的心理健康检验检测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与保障,有助
于提高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质量,促进中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Q8491
团体标准
T/GXDSL 043—2024
中学心理健康检验检测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Mental Health Inspection and Testing in Middle Schools
2024 - 12 - 31 发布2024 - 12 - 31 实施
广西电子商务企业联合会发布
目 次
前 言............................................................................. II
一、范围.............................................................................. 1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1
三、术语和定义........................................................................ 1
四、人员要求.......................................................................... 2
1. 专业资质......................................................................... 2
2. 培训与继续教育................................................................... 2
五、场所设施.......................................................................... 2
1. 检测场所......................................................................... 2
2. 设施设备......................................................................... 3
六、检测工具与材料.................................................................... 3
1. 心理测量工具选择................................................................. 3
2. 材料准备......................................................................... 4
七、检测流程.......................................................................... 4
1. 检测前准备....................................................................... 4
2. 检测实施......................................................................... 4
3. 检测后整理....................................................................... 5
八、检测内容与方法.................................................................... 5
1. 认知发展检测..................................................................... 5
2. 情绪情感检测..................................................................... 6
3. 人格特质检测..................................................................... 6
4. 社会交往检测..................................................................... 6
5. 行为习惯检测..................................................................... 7
九、结果评定与报告.................................................................... 7
1. 结果评定......................................................................... 7
2. 检测报告......................................................................... 8
十、质量控制.......................................................................... 8
1. 内部质量控制..................................................................... 8
2. 外部质量控制..................................................................... 9
十一、档案管理........................................................................ 9
十二、附则............................................................................ 9
T/GXDSL 043—2024
II
前 言
本文件依据GB/T 1.1-2020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广西产学研科学研究院提出。
本文件由广西电子商务企业联合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西研科院高新技术有限公司,广西蓝脑科技有限公司,西安大康叁陆玖教育科
技有限公司,广西产学研科学研究院,西安云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大学(乐陵)人工智能研
究院,西安蓝脑科技有限公司,成都锦城学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华中科技大学,西安欧亚
学院,深圳市康宁医院,大康心理学院,西那瓦国际大学(泰国),广西研科院传媒有限公司,广
西电子商务企业联合会。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韦新,董志举,庄文斌,陈世卿,方鹏,韦博鲲,张妍,赵闪光,曾玲芸,孙
雅洁,徐锡珍,周伯韬。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T/GXDSL 043—2024
1
中学心理健康检验检测技术规范
一、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学心理健康检验检测的术语和定义、人员要求、场所设施、检测工具与材料、检测
流程、检测内容与方法、结果评定与报告、质量控制以及档案管理等方面的技术规范。适用于普通中学、
职业中学等各类中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检验检测工作。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 《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为中学心理健康检验检测工作提供法律依据与保障,确保检测
活动合法合规,尊重和保护学生的权益与隐私。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 年修订)》:明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任务、
内容、途径等,为中学心理健康检验检测的实施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教育理念基础。
• 《心理测验管理条例(试行)》:规范心理测验工具的选用、使用与管理,保障心理测验的科学
性、公正性与可靠性,确保测验结果的有效应用。
• [其他相关的教育法律法规、心理学专业标准等]
三、术语和定义
• 中学心理健康检验检测:运用专业的心理学理论、方法和工具,对中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
行为、人际关系、自我意识等心理品质与状态进行系统评估、诊断与分析的过程,旨在及时发现学生可
能存在的心理问题或心理危机,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个别辅导、危机干预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与支持。
• 心理测量工具:指经过标准化编制、具有确定施测程序、评分标准和常模数据的心理测验问卷、
量表或其他测评手段,如智力测验量表、人格测验量表、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等,用于定量评估中学
T/GXDSL 043—2024
2
生的特定心理特质或心理状态。
四、人员要求
1. 专业资质
• 从事中学心理健康检验检测的人员应具备心理学、教育学或医学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并取
得心理咨询师二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心理治疗师资格证书。
• 检测人员应接受过系统的心理测量学、心理诊断学、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等专业培训,熟悉各类
心理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与适用范围,具备独立实施心理健康检验检测和分析结果的能力。
2. 培训与继续教育
• 检测人员每年应参加不少于60 小时的专业培训与继续教育活动,培训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新的心
理检测技术与工具应用、中学生心理问题的新趋势与特点、心理危机干预策略与方法、心理健康教育课
程设计与教学等。
• 定期参与专业学术交流会议、研讨会或工作坊,及时了解国内外中学心理健康领域的研究进展与
实践经验,不断更新专业知识与技能,提升业务水平。
五、场所设施
1. 检测场所
• 学校应设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检测室,面积不小于20 平方米,环境安静、舒适、安全,光线充足,
通风良好,装饰色调柔和,避免外界干扰。
T/GXDSL 043—2024
3
• 检测室内应配备桌椅、沙发、茶几等家具,桌椅高度应适合中学生身体特点,沙发应舒适且便于
交流互动。同时,设置心理宣泄区,配备宣泄器材如沙袋、宣泄球等,供学生在需要时进行情绪宣泄与
压力释放。
2. 设施设备
• 配备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等办公设备,用于心理测量数据的录入、处理与报告打印。计算机
应安装正版心理测评软件系统,并定期更新升级,确保软件功能正常、数据安全。
• 配备录音录像设备,在征得学生及家长同意后,可用于记录部分检测过程,以便后续分析、教学
研究或案例督导,但应严格遵守保密规定,妥善保管录音录像资料。
• 安装心理测评网络平台所需的网络设备,保障网络稳定、畅通,满足多人同时在线测评的需求。
网络平台应具备用户管理、测评任务分配、数据自动回收与分析、报告生成等功能,并具备完善的安全
防护机制,防止数据泄露与恶意攻击。
六、检测工具与材料
1. 心理测量工具选择
• 根据中学心理健康检测的目的、对象和内容,选择适宜的标准化心理测量工具,如《中学生心理
健康诊断测验(MHT)》《症状自评量表(SCL - 90)》《艾森克人格问卷(EPQ)》《韦氏智力量表(WISC)》
等。所选工具应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指标,且适用于中学生群体,能够全面、准确地评估学生的心理
健康状况、人格特点、智力水平等方面。
• 心理测量工具的选用应遵循合法性、科学性、适用性原则,优先选用经过国内修订且具有常模数
据的工具,避免使用未经标准化或信效度存疑的工具。同时,应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合理搭
配不同类型的测量工具,形成一套完整的心理健康检测工具包。
T/GXDSL 043—2024
4
2. 材料准备
• 准备各类心理测验问卷、答题纸、铅笔、橡皮等文具材料,确保数量充足、质量合格。答题纸应
设计合理,便于学生填写和回收整理。
• 准备用于心理观察与访谈的记录表格、笔记本、录音笔等材料,记录表格应涵盖学生基本信息、
观察项目、访谈问题、记录内容等栏目,便于详细记录学生的行为表现、言语表达、情感反应等信息。
• 配备一些放松训练的辅助材料,如放松音乐CD、冥想指导语音频、渐进性肌肉松弛训练手册等,
用于在检测过程中帮助学生缓解紧张情绪,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七、检测流程
1. 检测前准备
• 检测人员应提前制定详细的检测计划,确定检测对象、检测时间、检测地点、检测工具与方法等
内容,并将检测计划通知学校相关部门、教师、学生及家长,取得各方的支持与配合。
• 收集学生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年级、班级、家庭背景、学习成绩、既往病史等,
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检测信息库,为检测结果的分析与解释提供参考依据。
• 对检测工具与设备进行检查与调试,确保心理测量软件系统运行正常、网络连接稳定、问卷印刷
清晰无误、录音录像设备功能完好等。同时,准备好检测所需的各种材料,如答题纸、文具、记录表格
等,将其放置在检测室指定位置。
2. 检测实施
• 采用多种检测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包括心理测量、心理观察、心理访谈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
健康状况。首先,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心理测量,按照心理测量工具的施测要求,向学生详细讲解测验目
的、作答方法、注意事项等内容,确保学生理解后再开始施测。施测过程中,检测人员应巡视考场,及
T/GXDSL 043—2024
5
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处理突发情况,保证施测秩序和数据质量。
• 在心理测量的同时,安排专人对学生进行自然情境下的心理观察,观察地点可选择在教室、操场、
食堂等学生日常活动场所。观察内容包括学生的行为举止、人际交往、情绪表达、学习状态等方面,观
察时间不少于2 个课时。观察人员应详细记录观察结果,采用描述性记录与编码记录相结合的方式,
确保记录客观、准确、全面。
• 对于在心理测量或心理观察中发现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以及主动寻求心理帮助的学生,应
及时安排心理访谈。心理访谈可采用个体访谈或团体访谈的形式,由专业心理咨询师进行。访谈前,应
制定访谈提纲,明确访谈目的、内容与流程。访谈过程中,咨询师应营造安全、信任的氛围,运用倾听、
共情、提问等技巧,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感受、心理困惑、生活经历、家庭环境等信息,并做好访谈记
录。
3. 检测后整理
• 检测结束后,及时回收心理测验问卷、答题纸、观察记录表格、访谈记录等资料,对其进行整理、
编号、归档,确保资料完整、不遗漏。
• 将心理测量数据录入计算机心理测评软件系统,利用软件自带的数据分析功能或专业统计软件进
行数据处理与分析,计算各项心理指标得分、绘制统计图表、生成初步检测报告。同时,对心理观察和
访谈记录进行文字整理与分析,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为最终检测结果的评定与报告撰写提供补充依据。
八、检测内容与方法
1. 认知发展检测
• 运用智力测验工具,如韦氏智力量表(WISC),评估学生的智力水平,包括言语智力、操作智力、
总智力等方面的得分与等级,了解学生的认知能力优势与劣势,为个性化教育教学提供参考。
• 通过注意力测试、记忆力测试、思维能力测试等专项认知测验,检测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程度、记
T/GXDSL 043—2024
6
忆力广度与持久性、逻辑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等认知品质,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认
知困难与问题,并及时给予针对性的训练与辅导。
2. 情绪情感检测
• 采用情绪自评量表,如《中学生情绪稳定性测验》,测量学生的情绪稳定性、焦虑水平、抑郁倾
向等情绪状态指标,了解学生近期的情绪变化与情绪困扰程度。
• 结合心理观察与访谈,观察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情绪表现,如喜怒哀乐的表达是否恰当、情
绪调节能力如何、是否存在情绪爆发或情绪低落等极端情绪现象。通过访谈,深入了解学生情绪问题产
生的原因、背景与影响因素,如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家庭变故等,为情绪辅导与干预提供依据。
3. 人格特质检测
• 使用人格测验量表,如《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大五人格问卷(NEO - PI - R)》,测量
学生的人格类型、人格特质,包括内外向性、神经质、精神质、开放性、责任心、宜人性等维度的得分
与特征描述,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行为风格、人际交往模式等人格倾向,为学生的职业规划、团队合
作、心理健康教育等提供参考。
• 分析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探讨某些人格特质是否容易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或加
重,如高神经质人格特质与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的相关性,以便在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中提前预防和
干预。
4. 社会交往检测
• 观察学生在学校班级、社团组织、课外活动等社交场合中的人际交往行为,包括与同伴的互动频
率、互动方式、合作能力、冲突处理能力等方面,评估学生的社交技能与人际关系质量。
T/GXDSL 043—2024
7
• 采用社交焦虑量表、孤独感量表等测量工具,检测学生是否存在社交焦虑、孤独感等社交心理问
题,了解学生在社交方面的内心感受与困扰程度。同时,通过访谈了解学生的家庭教养方式、亲子关系、
同伴关系等社会支持系统对其社交发展的影响,为改善学生的社交状况提供针对性建议。
5. 行为习惯检测
• 观察学生在课堂学习、校园生活中的行为表现,如学习习惯(是否按时完成作业、主动学习、课
堂参与度等)、生活习惯(是否遵守作息时间、个人卫生习惯、饮食习惯等)、纪律行为(是否遵守学
校规章制度、有无违纪行为等),评估学生的行为规范与自律能力。
• 运用行为问题筛查量表,如《Achenbach 儿童行为量表(CBCL)(中学版)》,筛查学生是否存
在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品行障碍、对立违抗障碍等行为问题,及时发现并干预学生的不良行
为习惯,促进其健康成长。
九、结果评定与报告
1. 结果评定
• 依据心理测量工具的评分标准、常模数据以及心理观察、访谈结果,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
综合评定。评定结果分为正常、轻度心理问题、中度心理问题、重度心理问题四个等级,并详细描述学
生在各个心理维度上的表现特点、优势与不足。
• 对于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进一步分析其问题产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及发展趋势,制定个性化的
心理干预方案或转介建议。评定过程应由至少两名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心理咨询师或心理测评师共同完
成,确保评定结果的准确性、客观性与公正性。
T/GXDSL 043—2024
8
2. 检测报告
• 检测报告应内容完整、格式规范、语言简洁明了,包括学生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年级、
班级等)、检测目的、检测方法(心理测量工具名称、观察与访谈要点等)、检测结果(各项心理指标
得分、评定等级、主要心理问题描述等)、结果分析与建议(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综合分析、问题产
生原因探讨、心理干预措施建议、转介建议等)、检测人员签名与日期等。
• 检测报告应以书面形式和电子文档形式同时保存,并及时反馈给学校相关部门(如学生处、班主
任、任课教师等)、学生家长及学生本人(根据学生年龄与心理成熟度适当告知)。反馈过程中,应向
家长和教师详细解释报告内容,解答疑问,提供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与培训,共同促进学生心理健
康发展。
十、质量控制
1. 内部质量控制
• 建立严格的心理测量工具管理制度,对测量工具的采购、入库、领用、归还、报废等环节进行规
范管理,确保工具的完整性、准确性与安全性。定期对心理测量工具进行检查与维护,如检查问卷是否
有破损、缺失,软件系统是否有漏洞、病毒等,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 加强对检测人员的专业培训与考核,定期组织内部培训活动,包括心理测量理论与技术培训、心
理诊断案例分析与研讨、职业道德与伦理规范培训等,不断提升检测人员的专业素养与业务能力。同时,
每半年进行一次专业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心理测量工具的使用熟练度、结果评定准确性、报告撰写规范
性等方面,考核结果与绩效挂钩,激励检测人员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 设立内部质量监督小组,由资深心理咨询师、心理测评专家组成,定期对心理健康检验检测工作
进行监督检查。监督内容包括检测流程是否规范、检测方法是否科学合理、数据处理与结果评定是否准
确、档案管理是否完善等方面,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跟踪整改效果,确保检测工作质量持续
改进。
T/GXDSL 043—2024
9
2. 外部质量控制
• 积极参加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或专业心理学会组织的心理健康检测能力验证活动,与其他学校或专
业机构进行检测结果比对与交流,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学习借鉴先进经验与技术,不断提
升学校心理健康检测工作的水平与质量。
• 定期邀请外部专家对学校心理健康检测工作进行指导与评估,专家可对检测人员资质、检测工具
选用、检测流程设计、结果评定与报告撰写等方面进行全面审查,提出专业意见与建议。根据专家意见,
制定改进计划并认真落实,确保学校心理健康检测工作符合行业标准与规范要求。
十一、档案管理
• 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检测档案,档案内容包括学生基本信息表、心理测量原始数据、心理观察记录、
心理访谈记录、检测结果评定报告、心理干预记录(如有)、跟踪回访记录(如有)等。档案应按照学
年、年级、班级进行分类整理,编号归档,便于查询与管理。
• 采用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相结合的管理方式,电子档案应存储在专门的服务器或硬盘中,设置严
格的访问权限与密码保护,防止数据泄露与篡改。纸质档案应存放在专门的档案柜中,专柜专用,做好
防火、防潮、防虫、防盗等安全措施。
• 严格遵守档案保密制度,保护学生个人隐私信息。未经学生本人及家长书面同意,任何单位或个
人不得查阅、借阅、传播学生心理健康检测档案内容。确因教育教学、科研或心理危机干预等特殊需要
查阅档案的,应履行严格的审批手续,并在查阅后做好记录,注明查阅目的、查阅人员、查阅时间等信
息。
十二、附则
1. 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标准在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教育政策的基础上,结合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际需求
与特点,对中学心理健康检验检测的全过程进行了全面、系统、详细的规范,具有创新性、前瞻性与填
T/GXDSL 043—2024
10
补空白性,为中学开展科学、规范、有效的心理健康检验检测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与保障,有助
于提高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质量,促进中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