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GDHES 005-2024 水环境治理工程供排水有限空间作业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导则
- 文件大小:395.17 KB
- 标准类型:综合团体标准
- 标准语言:中文版
- 文件类型:PDF文档
- 更新时间:2025-03-07
- 下载次数:
- 标签:
资料介绍
              ICS 93.160
CCS P 56
团体标准
T/GDHES 005—2024
水环境治理工程供排水有限空间作业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导则
Guidelines for hazard source identification and risk assessment of limited spaceoperation in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of water environment treatment project
2024 - 12 - 20 发布2025 - 01 - 20 实施
广东省水利学会 发布
目次
前言............................................................................................................................................I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危险源类别、级别与风险等级.........................................................................................................................2
5 危险源辨识........................................................................................................................................................ 3
6 风险评价............................................................................................................................................................ 4
7 风险评价成果应用............................................................................................................................................ 5
附录A 部分有毒有害气体的预警值及报警值和不同氧气含量对人体的影响.....................................6
附录B 水环境治理工程供排水有限空间作业重大危险源清单、危险源清单和安全检查表............ 7
附录C 作业条件危险性计算方法、等级划分标准及评价赋分表.......................................................10
参考文献.................................................................................................................................................. 13
T/GDHES 005-2024
II
T/GDHES 005-2024
I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提出并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文件由广东省水利学会归口。
本文件主编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本文件参编单位:佛山市水利技术中心、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广东省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
有限公司、佛山市佛利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中电建生态环境集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祖超锋、黄中原、陈征兵、卢杰、李涛、郭晓婧、苗春雨、白伟、黎竞华、李
顺根、樊嵘、王晓梁、刘科显、王林、罗啟钜。
T/GDHES 005-2024
IV
T/GDHES 005-2024
1
水环境治理工程供排水有限空间作业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导则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水环境治理工程供排水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源类别、级别与风险等级,危险源辨识,
风险评价和风险评价成果应用等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水环境治理中涉及供排水工程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活动,包括但不
限于:供排水管网、供水处理、污水处理等设备设施新建、改造、运行、维修等的有限空间作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Z/T 205 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
GB 12358 作业场所环境气体检测报警仪通用技术要求
GB 18218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T 43456 用电检查规范
DL/T 5274 水电水利工程施工重大危险源辨识及评价导则
SL 721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导则
T/COSHA 004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策划指南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水环境water environment
自然界中水的形成、分布和转化所处空间的环境,主要指围绕人群空间及可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
活和发展的水体,其正常功能的各种自然因素和有关的社会因素的总体。
3.2
供排水有限空间confined space for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供排水设施及场所中,封闭或部分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离,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
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3.3
供排水有限空间作业confined space operation for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在供排水有限空间内实施的作业活动。
3.4
危险源hazardous source
进入供排水有限空间作业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健康损害、财产损失、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
源或状态。主要包括有毒有害气体引起的中毒、缺氧窒息、燃爆、淹溺、高处坠落、触电、物体打击、
机械伤害、灼烫、坍塌、掩埋、高温高湿等。
3.5
重大危险源severe hazards
可能导致人员死亡、严重伤害、财产严重损失、环境严重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3.6
危险源辨识hazard identification
T/GDHES 005-2024
2
在一定的触发条件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
程,包括辨识出危险源以及判定危险源类别与级别。
3.7
有毒有害气体toxic gases
在一定浓度下,对人体健康、环境或设施造成危害的气体,可能对人体造成急性或慢性中毒,甚至
引发致命危险。
3.8
坠落防护装备fall protection equipment
防止高处作业者坠落或高处落物伤害的防护用品。
3.9
风险评价risk assessment
对危险源的各种危险因素、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损失与伤害程度等进行调查、分析、论证等,以判
断危险源风险等级的过程。
3.10
个体防护装备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从业人员为防御物理、化学、生物等外界因素伤害所穿戴﹑配备和使用的各种防护品的总称。
3.11
应急预案contingency plan
针对突发事件的性质、特点和可能造成的社会危害,具体规定突发事件应对管理工作的组织指挥体
系与职责和突发事件的预防与预警机制、信息报送、处置程序、应急保障措施以及事后恢复与重建措施
等内容而编制的文件。
4 危险源类别、级别与风险等级
4.1 危险源的类别
4.1.1 有限空间作业存在的主要危险源包括:有毒有害气体引起的中毒、缺氧窒息、燃爆以及淹溺、
高处坠落、触电、物体打击、机械伤害、灼烫、坍塌、掩埋、高温高湿等可能导致人身伤害的根源或状
态。在某些环境下,多种危险源可能共存,并具有隐蔽性和突发性。按GBZ/T 205 规定执行。
4.1.2 有毒有害气体引起的中毒:有限空间内存在或积聚有毒有害气体,作业人员吸入后会引起中毒,
甚至死亡。有毒有害气体来源包括:有限空间内存储的有毒物质的挥发,有机物分解产生的有毒有害气
体,进行焊接、涂装等作业时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相连或相近设备、管道中有毒物质的泄漏等。按
GB 12358 规定执行。有限空间部分有毒有害气体的预警值及报警值参见表A.1。
a) 缺氧窒息:空气中氧含量低于19.5%时就是缺氧,缺氧会对人体多个系统及脏器造成影响,甚
至使人致命。空气中氧气含量不同,对人体的影响也不同。不同氧气含量对人体的影响参见
表A.2。
b) 有限空间内缺氧:一是由于生物的呼吸作用或物质的氧化作用,有限空间内的氧气被消耗导
致缺氧;二是有限空间内存在二氧化碳、甲烷、氮气、氩气、水蒸气和六氟化硫等单纯性窒
息气体,排挤氧空间,使空气中氧含量降低,造成缺氧。按GB 18218 规定执行。
c) 燃爆:有限空间中积聚的易燃易爆物质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若混合物浓度达到其
爆炸极限,遇明火、化学反应放热、撞击或摩擦火花、电气火花、静电火花等点火源时,就
会发生燃爆事故。有限空间作业中常见的易燃易爆物质有甲烷、氢气等可燃性气体以及铝粉、
淀粉、煤粉等可燃性粉尘。
d) 其他危险源:有限空间内还可能存在淹溺、高处坠落、触电、物体打击、机械伤害、灼烫、
坍塌、掩埋和高温高湿等危险源:
1) 淹溺:作业过程中突然涌入大量流体,以及作业人员因发生中毒、窒息、受伤或不慎跌
入流体中,都可能造成人员淹溺。发生淹溺后人体常见的表现有:面部和全身青紫、烦
躁不安、抽筋、呼吸困难、吐带血的泡沫痰、昏迷、意识丧失、呼吸心搏停止;
T/GDHES 005-2024
3
2) 高处坠落:有限空间进出口距底部超过2m 时,一旦人员未佩戴有效坠落防护装备,在进
出有限空间或作业时有发生高处坠落的风险。高处坠落可能导致四肢、躯干、腰椎等部
位受冲击而造成重伤致残,或是因脑部或内脏损伤而致命;
3) 触电: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使用电钻、电焊、照明等电器设备,以及在潮湿环境作业等
可能存在触电的危险。当通过人体的电流超过一定值(感知电流)时,人就会产生痉挛,
不能自主脱离带电体;当通过人体的电流超过50mA,就会使人呼吸和心脏停止而死亡。
按GB/T 43456 规定执行;
4) 物体打击:有限空间外部或上方物体掉入有限空间内,以及有限空间内部物体掉落,可
能对作业人员造成人身伤害;
5) 机械伤害: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可能涉及机械运行,如未实施有效关停,人员可能因机
械的意外启动而遭受伤害,造成外伤性骨折、出血、休克、昏迷,严重的会直接导致死
亡;
6) 灼烫:有限空间内存在的燃烧体、高温物体、化学品(酸、碱及酸碱性物质等)、强光、
放射性物质等因素可能造成人员烧伤、烫伤和灼伤;
7) 坍塌:有限空间在外力或重力作用下,可能因超过自身强度极限或因结构稳定性破坏而
引发坍塌事故。人员被坍塌的结构体掩埋后,会因压迫导致伤亡;
8) 掩埋:当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后,可能因人员体重或所携带工具重量导致物料流动而掩埋
人员,堆积体未得到有效防护,堆积体滑移而掩埋人员,或者人员进入时未有效隔离,
导致物料的意外注入而将人员掩埋。人员被物料掩埋后,会因呼吸系统阻塞而窒息死亡,
或因压迫、碾压而导致死亡;
9) 高温高湿:作业人员长时间在温度过高、湿度很大的环境中作业,可能会导致人体机能
严重下降。高温高湿环境可使作业人员感到热、渴、烦、头晕、心慌、无力、疲倦等不
适感,甚至导致人员发生热衰竭、失去知觉或死亡。
4.2 危险源的级别
危险源分两个级别,分别为重大危险源和一般危险源,重大危险源参见表B.1,其他危险源为一般
危险源。按DL/T 5274规定执行。
4.3 危险源的风险等级
4.3.1 根据水环境治理工程供排水有限空间作业内容,将危险源的风险等级分为四级,由高到低依次
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
a) 重大风险:发生风险事件概率、危害程度均为大,或危害程度为大、发生风险事件概率为中;
极其危险;
b) 较大风险:发生风险事件概率、危害程度均为中,或危害程度为中、发生风险事件概率为小;
高度危险;
c) 一般风险:发生风险事件概率为中、危害程度为小;中度危险;
d) 低风险:发生风险事件概率、危害程度均为小;轻度危险。
4.3.2 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危险源的风险等级,依次为重大风险(红色)、较大风险
(橙色)、一般风险(黄色)和低风险(蓝色)。
5 危险源辨识
5.1 辨识原则
辨识原则包括:
a) 科学性原则:辨识应基于科学的理论方法和规范文件,包括对危险源进行全面、系统和可靠
的分析和评估;
b) 系统性原则:辨识应覆盖所有可能的危险源,包括直接和间接、潜在和显性的危险源;
c) 适用性原则:辨识应根据具体工程项目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不同项目应制定相应的危险
源辨识;
T/GDHES 005-2024
4
d) 持续性原则:辨识是一个持续动态的过程,应持续地识别和评估工作场所存在的危险源,并
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保障工作场所的安全。
5.2 辨识方法
5.2.1 危险源辨识方法主要有直接判定法、安全检查表法、预先危险性分析法及因果分析法等。
5.2.2 危险源辨识应考虑有限空间作业区域内危险发生的可能性、暴露于危险环境频率和持续时间、
环境的危险特性以及可能发生事故的后果严重性等因素,综合分析判定。
5.2.3 危险源辨识需由经验丰富、熟悉工程安全技术的专业人员,采用科学、有效及适用的方法,辨
识出本工程的危险源,对其进行分类和分级,汇总制定水环境治理工程供排水有限空间作业危险源清单
(样式参见表B.2),确定危险源类别、名称、可能导致的后果、危险源等级、风险等级等内容。必要
时可进行集体讨论或专家技术论证。
5.3 辨识基本流程
5.3.1 危险源辨识应优先采用直接判定法,不能用直接判定法辨识的,可采用安全检查表法、预先危
险性分析法及因果分析法等方法进行辨识。
5.3.2 当出现符合水环境治理工程供排水有限空间作业重大危险源清单(参见表B.1)中的任何一条
要素的,应直接判定为重大危险源。
5.3.3 应定期开展危险源辨识。当有新规程规范发布(修订),或施工条件、环境、要素或危险源致
险因素发生较大变化,或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应重新开展危险源辨识。
6 风险评价
6.1 风险评价方法
6.1.1 危险源的风险等级评价方法主要有直接评定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LEC 法、安全检查表法等。
6.1.2 危险源风险等级评价主要对一般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宜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LEC 法。
6.2 直接评定法
6.2.1 直接评定法基于专家经验或已有的标准,直接对危险源的风险等级进行判断。
6.2.2 水环境治理工程供排水有限空间作业优先采用直接评定法,重大危险源的风险等级可直接评定
为重大风险等级。
6.3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LEC 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LEC法适用于安全生产活动的各个阶段。具体方法参见附录C。其中:
a) 事故或危险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 值与作业类型有关,可根据施工工期制定出相应的L 值判
定指标,按表C.1 的规定确定;
b) 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E 值与工程类型无关,仅与施工作业时间长短有关,可从人体暴
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或危险环境人员的分布及人员出入的多少,设备及装置的影响因素,
分析、确定E 值的大小,按表C.2 的规定确定;
c) 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即危险严重度因素C 值与危险源在触发因素作用下发生事故时产
生后果的严重程度有关,可从人身安全、财产及经济损失、社会影响等因素,分析危险源发
生事故可能产生的后果确定C 值,按表C.3 的规定确定;
d) 危险源风险等级划分以作业条件危险性大小D 值作为标准,按表C.4 的规定确定;
e) 需根据有限空间作业施工现场情况和管理特点,合理确定L 值、E 值和C 值。各类一般危险源
的L 值、E 值和C 值赋分参考取值范围及判定风险等级范围参见表C.5。
6.4 安全检查表法
6.4.1 安全检查表法通过使用事先准备好的安全检查表,系统性地检查和评估危险源所涉及的各个方
面,以识别和评估潜在的危险和风险。
6.4.2 安全检查表包括一系列与危险源相关的问题或项目。专业评价人员根据检查表中列出的项目,
对危险源进行逐项检查和评估,并记录相关信息和评价结果。安全检查表样式参见表B.3。
T/GDHES 005-2024
5
6.4.3 在水环境治理工程供排水有限空间作业中采用安全检查表法评价危险源时,应根据现场下列实
际情况制定检查表:
a) 风险公告:安全风险评价结果及所采取的控制措施是否告知相关人员;比较图、告知卡、公
告栏设置是否满足要求;现场是否设置安全警示标识、标志等;
b) 工程技术措施:是否根据具体工程情况,优化施工方案,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和安全措施;
是否采取了有效技术措施消除、预防、减弱、隔离相关安全风险;
c) 管理措施:是否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成立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明确责任分工;是否
制定了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是否定期开展现场安全检查、安全监控等;是否定期开展安全检
查和隐患排查,及时整改发现的问题;是否采取了相应的危险源管控措施,如锁定装置、安
全防护罩等;是否制定了作业风险控制措施,如通风措施、气体检测、作业审批等;是否定
期进行了危险源评估和改进,是否记录和跟踪问题整改情况;
d) 教育培训措施:是否进行人员的入场三级安全教育培训、每年再培训、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
术交底;是否进行安全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继续教育;是否进行“四新”安全教育培训、
体验式安全教育、安全告知等,是否进行班前教育;
e) 个体防护措施:是否落实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绳、救生衣、防毒面具、呼吸器等;
f) 应急处置措施:是否有紧急情况分析,是否制定应急预案体系和应急处置卡;是否成立应急
组织机构;是否设置应急通道,储备应急物资;是否开展应急演练及培训,具备有限空间作
业应急保障能力。
7 风险评价成果应用
7.1 根据有限空间作业危险源识别和风险评价成果,建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风险分类分级管控清单。
按照管控清单采取相应管控措施,采用隔离危险源、采取技术手段、实施个体防护、设置监控设施和安
全警示标志等措施,监测、规避、降低和控制有限空间作业风险。按SL 721 和T/COSHA 004 规定执行。
7.2 当危险源或其风险等级发生变化时,应重新检查评估管控措施。
T/GDHES 005-2024
6
A
A
附录A
(资料性)
部分有毒有害气体的预警值及报警值和不同氧气含量对人体的影响
A.1 有限空间作业环境部分有毒有害气体的预警值及报警值见表
有限空间作业环境部分有毒有害气体的预警值及报警值见表A.1。
表A.1 部分有毒有害气体的预警值及报警值
气体名称
预警值报警值
mg/m3 20℃,ppm mg/m3 20℃,ppm
硫化氢3 2 10 7
氯化氢2.2 1.4 7.5 4.9
氰化氢0.3 0.2 1 0.8
溴化氢3 0.8 10 2.9
一氧化碳9 7 30 25
一氧化氮4.5 3.6 15 12
二氧化碳5400 2949 18000 9832
二氧化氮3 1.5 10 5.2
二氧化硫3 1.1 10 3.7
二硫化碳3 0.9 10 3.1
苯3 0.9 10 3
甲苯30 7.8 100 26
二甲苯30 6.7 100 22
氨9 12 30 42
氯0.3 0.1 1 0.33
甲醛0.15 0.12 0.5 0.4
乙酸6 2.4 20 8
丙酮135 55 450 186
A.2 不同氧气含量对人体的影响
不同氧气含量对人体的影响见表A.2。
表A.2 不同氧气含量对人体的影响
氧气含量
(体积浓度)
对人体的影响
15%~19.5% 体力下降,难以从事重体力劳动,动作协调性降低,易引发冠心病、肺病等
12%~14% 呼吸加重,频率加快,脉搏加快,动作协调性进一步降低,判断能力下降
10%~12% 呼吸加重、加快,几乎丧失判断能力,嘴唇发紫
8%~10% 精神失常,昏迷,失去知觉,呕吐,脸色死灰
6%~8% 4~5min 通过治疗可恢复,6min 后50%致命,8min 后100%致命
4%~6% 40s 内昏迷、痉挛,呼吸减缓、死亡
T/GDHES 005-2024
7
B
B
附录B
(资料性)
水环境治理工程供排水有限空间作业重大危险源清单、危险源清单和安全检查表
B.1 有限空间作业重大危险源清单
水环境治理工程供排水有限空间作业重大危险源清单见表B.1。
表B.1 水环境治理工程供排水有限空间作业重大危险源清单
序号类别重大危险源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
1
污水管网系统
已运行的现状污水
管井内作业
中毒、缺氧窒息、淹溺、燃爆、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坍塌、掩埋、
机械伤害、高温高湿
2
已接入污水的新建
污水管井内作业
中毒、缺氧窒息、淹溺、燃爆、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坍塌、掩埋、
机械伤害、高温高湿
3
做闭水试验的新建
污水管井内作业
中毒、缺氧窒息、淹溺、燃爆、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坍塌、掩埋、
机械伤害、高温高湿
4 管井内电焊作业
中毒、缺氧窒息、淹溺、燃爆、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坍塌、掩埋、
机械伤害、高温高湿、灼烫、触电
5 管井内水下作业
中毒、缺氧窒息、淹溺、燃爆、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坍塌、掩埋、
机械伤害、高温高湿
6
其他存在有毒有害
气体的管井内作业
中毒、缺氧窒息、淹溺、燃爆、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坍塌、掩埋、
机械伤害、高温高湿
7
雨水管网系统
管井内电焊作业
中毒、缺氧窒息、淹溺、燃爆、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坍塌、掩埋、
机械伤害、高温高湿、灼烫、触电
8 管井内水下作业
中毒、缺氧窒息、淹溺、燃爆、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坍塌、掩埋、
机械伤害、高温高湿
9
其他存在有毒有害
气体的管井内作业
中毒、缺氧窒息、淹溺、燃爆、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坍塌、掩埋、
机械伤害、高温高湿
10
涵洞(隧道)
工程
底泥重度污染的涵
洞(隧道)内作业
中毒、缺氧窒息、淹溺、燃爆、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坍塌、掩埋、
机械伤害、高温高湿
11
淤积深度超过20cm
且连续长度超过
30m
中毒、缺氧窒息、淹溺、燃爆、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坍塌、掩埋、
机械伤害、高温高湿
12
供水管网工程
管井内电焊作业
中毒、缺氧窒息、淹溺、燃爆、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坍塌、掩埋、
机械伤害、高温高湿、灼烫、触电
13 管井内水下作业
中毒、缺氧窒息、淹溺、燃爆、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坍塌、掩埋、
机械伤害、高温高湿
14
其他存在有毒有害
气体的管井内作业
中毒、缺氧窒息、淹溺、燃爆、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坍塌、掩埋、
机械伤害、高温高湿
15
泵站设施中
作业
已接入污水的泵站
内检修、清理作业
中毒、缺氧窒息、淹溺、燃爆、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坍塌、掩埋、
机械伤害、高温高湿、触电
16
污水处理设施
中作业
已接入污水的处理
设施中检修、清理
作业
中毒、缺氧窒息、淹溺、燃爆、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坍塌、掩埋、
机械伤害、高温高湿、触电
注:上述危险源可能共存,并具有隐蔽性和突发性。
T/GDHES 005-2024
8
B.2 有限空间作业危险源清单
水环境治理工程供排水有限空间作业危险源清单(样式)见表B.2。
表B.2 水环境治理工程供排水有限空间作业危险源清单(样式)
单位: 工程: 编号:
序号类别危险源名称可能导致的后果危险源等级风险等级备注
(示例)1 污水管网系统
已运行的现状污
水管井内作业
中毒、缺氧窒息、
淹溺、燃爆
重大危险源重大风险
2
3
4
5
6
B.3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检查表
水环境治理工程供排水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检查表(样式)见表B.3。
表B.3 水环境治理工程供排水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检查表(样式)
作业单位: 检查时间:
作业地点: 检查人员:
检查结果风险等级:□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低风险
序号类型安全检查内容检查结果备注
1
风险
公告
安全风险评价结果及所采取的控制措施是否告知相关人员
比较图、告知卡、公告栏设置是否满足要求
现场是否设置安全警示标识、标志等
2
工程
技术
措施
是否根据具体工程情况,优化施工方案,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和安全
措施
是否采取了有效技术措施消除、预防、减弱、隔离相关安全风险
3
管理
措施
是否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成立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明确责任
分工
是否制定了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是否定期开展现场安全检查、安全监控等
是否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及时整改发现的问题
是否采取了相应的危险源管控措施,如锁定装置、安全防护罩等
是否制定了作业风险控制措施,如通风措施、气体检测、作业审批等
是否定期进行了危险源评估和改进,是否记录和跟踪问题整改情况
T/GDHES 005-2024
9
4
教育
培训
措施
是否进行人员的入场三级安全教育培训、每年再培训、有限空间作业
安全技术交底
是否进行安全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继续教育
是否进行“四新”安全教育培训、体验式安全教育、安全告知等
是否进行班前教育
5
个体
防护
措施
是否落实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绳、救生衣、防毒面具、呼吸器等
6
应急
处置
措施
是否有紧急情况分析,是否制定应急预案体系和应急处置卡
是否成立应急组织机构
是否设置应急通道,储备应急物资
是否开展应急演练及培训,具备有限空间作业应急保障能力
T/GDHES 005-2024
10
C
C
附录C
(资料性)
作业条件危险性计算方法、等级划分标准及评价赋分表
C.1 作业条件危险性计算方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LEC法计算式如下。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中危险性大小值D按下式计算:
? =
	  
	  CCS P 56
团体标准
T/GDHES 005—2024
水环境治理工程供排水有限空间作业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导则
Guidelines for hazard source identification and risk assessment of limited spaceoperation in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of water environment treatment project
2024 - 12 - 20 发布2025 - 01 - 20 实施
广东省水利学会 发布
目次
前言............................................................................................................................................I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危险源类别、级别与风险等级.........................................................................................................................2
5 危险源辨识........................................................................................................................................................ 3
6 风险评价............................................................................................................................................................ 4
7 风险评价成果应用............................................................................................................................................ 5
附录A 部分有毒有害气体的预警值及报警值和不同氧气含量对人体的影响.....................................6
附录B 水环境治理工程供排水有限空间作业重大危险源清单、危险源清单和安全检查表............ 7
附录C 作业条件危险性计算方法、等级划分标准及评价赋分表.......................................................10
参考文献.................................................................................................................................................. 13
T/GDHES 005-2024
II
T/GDHES 005-2024
I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提出并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文件由广东省水利学会归口。
本文件主编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本文件参编单位:佛山市水利技术中心、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广东省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
有限公司、佛山市佛利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中电建生态环境集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祖超锋、黄中原、陈征兵、卢杰、李涛、郭晓婧、苗春雨、白伟、黎竞华、李
顺根、樊嵘、王晓梁、刘科显、王林、罗啟钜。
T/GDHES 005-2024
IV
T/GDHES 005-2024
1
水环境治理工程供排水有限空间作业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导则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水环境治理工程供排水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源类别、级别与风险等级,危险源辨识,
风险评价和风险评价成果应用等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水环境治理中涉及供排水工程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活动,包括但不
限于:供排水管网、供水处理、污水处理等设备设施新建、改造、运行、维修等的有限空间作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Z/T 205 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
GB 12358 作业场所环境气体检测报警仪通用技术要求
GB 18218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T 43456 用电检查规范
DL/T 5274 水电水利工程施工重大危险源辨识及评价导则
SL 721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导则
T/COSHA 004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策划指南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水环境water environment
自然界中水的形成、分布和转化所处空间的环境,主要指围绕人群空间及可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
活和发展的水体,其正常功能的各种自然因素和有关的社会因素的总体。
3.2
供排水有限空间confined space for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供排水设施及场所中,封闭或部分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离,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
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3.3
供排水有限空间作业confined space operation for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在供排水有限空间内实施的作业活动。
3.4
危险源hazardous source
进入供排水有限空间作业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健康损害、财产损失、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
源或状态。主要包括有毒有害气体引起的中毒、缺氧窒息、燃爆、淹溺、高处坠落、触电、物体打击、
机械伤害、灼烫、坍塌、掩埋、高温高湿等。
3.5
重大危险源severe hazards
可能导致人员死亡、严重伤害、财产严重损失、环境严重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3.6
危险源辨识hazard identification
T/GDHES 005-2024
2
在一定的触发条件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
程,包括辨识出危险源以及判定危险源类别与级别。
3.7
有毒有害气体toxic gases
在一定浓度下,对人体健康、环境或设施造成危害的气体,可能对人体造成急性或慢性中毒,甚至
引发致命危险。
3.8
坠落防护装备fall protection equipment
防止高处作业者坠落或高处落物伤害的防护用品。
3.9
风险评价risk assessment
对危险源的各种危险因素、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损失与伤害程度等进行调查、分析、论证等,以判
断危险源风险等级的过程。
3.10
个体防护装备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从业人员为防御物理、化学、生物等外界因素伤害所穿戴﹑配备和使用的各种防护品的总称。
3.11
应急预案contingency plan
针对突发事件的性质、特点和可能造成的社会危害,具体规定突发事件应对管理工作的组织指挥体
系与职责和突发事件的预防与预警机制、信息报送、处置程序、应急保障措施以及事后恢复与重建措施
等内容而编制的文件。
4 危险源类别、级别与风险等级
4.1 危险源的类别
4.1.1 有限空间作业存在的主要危险源包括:有毒有害气体引起的中毒、缺氧窒息、燃爆以及淹溺、
高处坠落、触电、物体打击、机械伤害、灼烫、坍塌、掩埋、高温高湿等可能导致人身伤害的根源或状
态。在某些环境下,多种危险源可能共存,并具有隐蔽性和突发性。按GBZ/T 205 规定执行。
4.1.2 有毒有害气体引起的中毒:有限空间内存在或积聚有毒有害气体,作业人员吸入后会引起中毒,
甚至死亡。有毒有害气体来源包括:有限空间内存储的有毒物质的挥发,有机物分解产生的有毒有害气
体,进行焊接、涂装等作业时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相连或相近设备、管道中有毒物质的泄漏等。按
GB 12358 规定执行。有限空间部分有毒有害气体的预警值及报警值参见表A.1。
a) 缺氧窒息:空气中氧含量低于19.5%时就是缺氧,缺氧会对人体多个系统及脏器造成影响,甚
至使人致命。空气中氧气含量不同,对人体的影响也不同。不同氧气含量对人体的影响参见
表A.2。
b) 有限空间内缺氧:一是由于生物的呼吸作用或物质的氧化作用,有限空间内的氧气被消耗导
致缺氧;二是有限空间内存在二氧化碳、甲烷、氮气、氩气、水蒸气和六氟化硫等单纯性窒
息气体,排挤氧空间,使空气中氧含量降低,造成缺氧。按GB 18218 规定执行。
c) 燃爆:有限空间中积聚的易燃易爆物质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若混合物浓度达到其
爆炸极限,遇明火、化学反应放热、撞击或摩擦火花、电气火花、静电火花等点火源时,就
会发生燃爆事故。有限空间作业中常见的易燃易爆物质有甲烷、氢气等可燃性气体以及铝粉、
淀粉、煤粉等可燃性粉尘。
d) 其他危险源:有限空间内还可能存在淹溺、高处坠落、触电、物体打击、机械伤害、灼烫、
坍塌、掩埋和高温高湿等危险源:
1) 淹溺:作业过程中突然涌入大量流体,以及作业人员因发生中毒、窒息、受伤或不慎跌
入流体中,都可能造成人员淹溺。发生淹溺后人体常见的表现有:面部和全身青紫、烦
躁不安、抽筋、呼吸困难、吐带血的泡沫痰、昏迷、意识丧失、呼吸心搏停止;
T/GDHES 005-2024
3
2) 高处坠落:有限空间进出口距底部超过2m 时,一旦人员未佩戴有效坠落防护装备,在进
出有限空间或作业时有发生高处坠落的风险。高处坠落可能导致四肢、躯干、腰椎等部
位受冲击而造成重伤致残,或是因脑部或内脏损伤而致命;
3) 触电: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使用电钻、电焊、照明等电器设备,以及在潮湿环境作业等
可能存在触电的危险。当通过人体的电流超过一定值(感知电流)时,人就会产生痉挛,
不能自主脱离带电体;当通过人体的电流超过50mA,就会使人呼吸和心脏停止而死亡。
按GB/T 43456 规定执行;
4) 物体打击:有限空间外部或上方物体掉入有限空间内,以及有限空间内部物体掉落,可
能对作业人员造成人身伤害;
5) 机械伤害: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可能涉及机械运行,如未实施有效关停,人员可能因机
械的意外启动而遭受伤害,造成外伤性骨折、出血、休克、昏迷,严重的会直接导致死
亡;
6) 灼烫:有限空间内存在的燃烧体、高温物体、化学品(酸、碱及酸碱性物质等)、强光、
放射性物质等因素可能造成人员烧伤、烫伤和灼伤;
7) 坍塌:有限空间在外力或重力作用下,可能因超过自身强度极限或因结构稳定性破坏而
引发坍塌事故。人员被坍塌的结构体掩埋后,会因压迫导致伤亡;
8) 掩埋:当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后,可能因人员体重或所携带工具重量导致物料流动而掩埋
人员,堆积体未得到有效防护,堆积体滑移而掩埋人员,或者人员进入时未有效隔离,
导致物料的意外注入而将人员掩埋。人员被物料掩埋后,会因呼吸系统阻塞而窒息死亡,
或因压迫、碾压而导致死亡;
9) 高温高湿:作业人员长时间在温度过高、湿度很大的环境中作业,可能会导致人体机能
严重下降。高温高湿环境可使作业人员感到热、渴、烦、头晕、心慌、无力、疲倦等不
适感,甚至导致人员发生热衰竭、失去知觉或死亡。
4.2 危险源的级别
危险源分两个级别,分别为重大危险源和一般危险源,重大危险源参见表B.1,其他危险源为一般
危险源。按DL/T 5274规定执行。
4.3 危险源的风险等级
4.3.1 根据水环境治理工程供排水有限空间作业内容,将危险源的风险等级分为四级,由高到低依次
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
a) 重大风险:发生风险事件概率、危害程度均为大,或危害程度为大、发生风险事件概率为中;
极其危险;
b) 较大风险:发生风险事件概率、危害程度均为中,或危害程度为中、发生风险事件概率为小;
高度危险;
c) 一般风险:发生风险事件概率为中、危害程度为小;中度危险;
d) 低风险:发生风险事件概率、危害程度均为小;轻度危险。
4.3.2 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危险源的风险等级,依次为重大风险(红色)、较大风险
(橙色)、一般风险(黄色)和低风险(蓝色)。
5 危险源辨识
5.1 辨识原则
辨识原则包括:
a) 科学性原则:辨识应基于科学的理论方法和规范文件,包括对危险源进行全面、系统和可靠
的分析和评估;
b) 系统性原则:辨识应覆盖所有可能的危险源,包括直接和间接、潜在和显性的危险源;
c) 适用性原则:辨识应根据具体工程项目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不同项目应制定相应的危险
源辨识;
T/GDHES 005-2024
4
d) 持续性原则:辨识是一个持续动态的过程,应持续地识别和评估工作场所存在的危险源,并
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保障工作场所的安全。
5.2 辨识方法
5.2.1 危险源辨识方法主要有直接判定法、安全检查表法、预先危险性分析法及因果分析法等。
5.2.2 危险源辨识应考虑有限空间作业区域内危险发生的可能性、暴露于危险环境频率和持续时间、
环境的危险特性以及可能发生事故的后果严重性等因素,综合分析判定。
5.2.3 危险源辨识需由经验丰富、熟悉工程安全技术的专业人员,采用科学、有效及适用的方法,辨
识出本工程的危险源,对其进行分类和分级,汇总制定水环境治理工程供排水有限空间作业危险源清单
(样式参见表B.2),确定危险源类别、名称、可能导致的后果、危险源等级、风险等级等内容。必要
时可进行集体讨论或专家技术论证。
5.3 辨识基本流程
5.3.1 危险源辨识应优先采用直接判定法,不能用直接判定法辨识的,可采用安全检查表法、预先危
险性分析法及因果分析法等方法进行辨识。
5.3.2 当出现符合水环境治理工程供排水有限空间作业重大危险源清单(参见表B.1)中的任何一条
要素的,应直接判定为重大危险源。
5.3.3 应定期开展危险源辨识。当有新规程规范发布(修订),或施工条件、环境、要素或危险源致
险因素发生较大变化,或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应重新开展危险源辨识。
6 风险评价
6.1 风险评价方法
6.1.1 危险源的风险等级评价方法主要有直接评定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LEC 法、安全检查表法等。
6.1.2 危险源风险等级评价主要对一般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宜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LEC 法。
6.2 直接评定法
6.2.1 直接评定法基于专家经验或已有的标准,直接对危险源的风险等级进行判断。
6.2.2 水环境治理工程供排水有限空间作业优先采用直接评定法,重大危险源的风险等级可直接评定
为重大风险等级。
6.3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LEC 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LEC法适用于安全生产活动的各个阶段。具体方法参见附录C。其中:
a) 事故或危险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 值与作业类型有关,可根据施工工期制定出相应的L 值判
定指标,按表C.1 的规定确定;
b) 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E 值与工程类型无关,仅与施工作业时间长短有关,可从人体暴
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或危险环境人员的分布及人员出入的多少,设备及装置的影响因素,
分析、确定E 值的大小,按表C.2 的规定确定;
c) 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即危险严重度因素C 值与危险源在触发因素作用下发生事故时产
生后果的严重程度有关,可从人身安全、财产及经济损失、社会影响等因素,分析危险源发
生事故可能产生的后果确定C 值,按表C.3 的规定确定;
d) 危险源风险等级划分以作业条件危险性大小D 值作为标准,按表C.4 的规定确定;
e) 需根据有限空间作业施工现场情况和管理特点,合理确定L 值、E 值和C 值。各类一般危险源
的L 值、E 值和C 值赋分参考取值范围及判定风险等级范围参见表C.5。
6.4 安全检查表法
6.4.1 安全检查表法通过使用事先准备好的安全检查表,系统性地检查和评估危险源所涉及的各个方
面,以识别和评估潜在的危险和风险。
6.4.2 安全检查表包括一系列与危险源相关的问题或项目。专业评价人员根据检查表中列出的项目,
对危险源进行逐项检查和评估,并记录相关信息和评价结果。安全检查表样式参见表B.3。
T/GDHES 005-2024
5
6.4.3 在水环境治理工程供排水有限空间作业中采用安全检查表法评价危险源时,应根据现场下列实
际情况制定检查表:
a) 风险公告:安全风险评价结果及所采取的控制措施是否告知相关人员;比较图、告知卡、公
告栏设置是否满足要求;现场是否设置安全警示标识、标志等;
b) 工程技术措施:是否根据具体工程情况,优化施工方案,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和安全措施;
是否采取了有效技术措施消除、预防、减弱、隔离相关安全风险;
c) 管理措施:是否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成立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明确责任分工;是否
制定了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是否定期开展现场安全检查、安全监控等;是否定期开展安全检
查和隐患排查,及时整改发现的问题;是否采取了相应的危险源管控措施,如锁定装置、安
全防护罩等;是否制定了作业风险控制措施,如通风措施、气体检测、作业审批等;是否定
期进行了危险源评估和改进,是否记录和跟踪问题整改情况;
d) 教育培训措施:是否进行人员的入场三级安全教育培训、每年再培训、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
术交底;是否进行安全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继续教育;是否进行“四新”安全教育培训、
体验式安全教育、安全告知等,是否进行班前教育;
e) 个体防护措施:是否落实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绳、救生衣、防毒面具、呼吸器等;
f) 应急处置措施:是否有紧急情况分析,是否制定应急预案体系和应急处置卡;是否成立应急
组织机构;是否设置应急通道,储备应急物资;是否开展应急演练及培训,具备有限空间作
业应急保障能力。
7 风险评价成果应用
7.1 根据有限空间作业危险源识别和风险评价成果,建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风险分类分级管控清单。
按照管控清单采取相应管控措施,采用隔离危险源、采取技术手段、实施个体防护、设置监控设施和安
全警示标志等措施,监测、规避、降低和控制有限空间作业风险。按SL 721 和T/COSHA 004 规定执行。
7.2 当危险源或其风险等级发生变化时,应重新检查评估管控措施。
T/GDHES 005-2024
6
A
A
附录A
(资料性)
部分有毒有害气体的预警值及报警值和不同氧气含量对人体的影响
A.1 有限空间作业环境部分有毒有害气体的预警值及报警值见表
有限空间作业环境部分有毒有害气体的预警值及报警值见表A.1。
表A.1 部分有毒有害气体的预警值及报警值
气体名称
预警值报警值
mg/m3 20℃,ppm mg/m3 20℃,ppm
硫化氢3 2 10 7
氯化氢2.2 1.4 7.5 4.9
氰化氢0.3 0.2 1 0.8
溴化氢3 0.8 10 2.9
一氧化碳9 7 30 25
一氧化氮4.5 3.6 15 12
二氧化碳5400 2949 18000 9832
二氧化氮3 1.5 10 5.2
二氧化硫3 1.1 10 3.7
二硫化碳3 0.9 10 3.1
苯3 0.9 10 3
甲苯30 7.8 100 26
二甲苯30 6.7 100 22
氨9 12 30 42
氯0.3 0.1 1 0.33
甲醛0.15 0.12 0.5 0.4
乙酸6 2.4 20 8
丙酮135 55 450 186
A.2 不同氧气含量对人体的影响
不同氧气含量对人体的影响见表A.2。
表A.2 不同氧气含量对人体的影响
氧气含量
(体积浓度)
对人体的影响
15%~19.5% 体力下降,难以从事重体力劳动,动作协调性降低,易引发冠心病、肺病等
12%~14% 呼吸加重,频率加快,脉搏加快,动作协调性进一步降低,判断能力下降
10%~12% 呼吸加重、加快,几乎丧失判断能力,嘴唇发紫
8%~10% 精神失常,昏迷,失去知觉,呕吐,脸色死灰
6%~8% 4~5min 通过治疗可恢复,6min 后50%致命,8min 后100%致命
4%~6% 40s 内昏迷、痉挛,呼吸减缓、死亡
T/GDHES 005-2024
7
B
B
附录B
(资料性)
水环境治理工程供排水有限空间作业重大危险源清单、危险源清单和安全检查表
B.1 有限空间作业重大危险源清单
水环境治理工程供排水有限空间作业重大危险源清单见表B.1。
表B.1 水环境治理工程供排水有限空间作业重大危险源清单
序号类别重大危险源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
1
污水管网系统
已运行的现状污水
管井内作业
中毒、缺氧窒息、淹溺、燃爆、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坍塌、掩埋、
机械伤害、高温高湿
2
已接入污水的新建
污水管井内作业
中毒、缺氧窒息、淹溺、燃爆、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坍塌、掩埋、
机械伤害、高温高湿
3
做闭水试验的新建
污水管井内作业
中毒、缺氧窒息、淹溺、燃爆、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坍塌、掩埋、
机械伤害、高温高湿
4 管井内电焊作业
中毒、缺氧窒息、淹溺、燃爆、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坍塌、掩埋、
机械伤害、高温高湿、灼烫、触电
5 管井内水下作业
中毒、缺氧窒息、淹溺、燃爆、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坍塌、掩埋、
机械伤害、高温高湿
6
其他存在有毒有害
气体的管井内作业
中毒、缺氧窒息、淹溺、燃爆、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坍塌、掩埋、
机械伤害、高温高湿
7
雨水管网系统
管井内电焊作业
中毒、缺氧窒息、淹溺、燃爆、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坍塌、掩埋、
机械伤害、高温高湿、灼烫、触电
8 管井内水下作业
中毒、缺氧窒息、淹溺、燃爆、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坍塌、掩埋、
机械伤害、高温高湿
9
其他存在有毒有害
气体的管井内作业
中毒、缺氧窒息、淹溺、燃爆、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坍塌、掩埋、
机械伤害、高温高湿
10
涵洞(隧道)
工程
底泥重度污染的涵
洞(隧道)内作业
中毒、缺氧窒息、淹溺、燃爆、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坍塌、掩埋、
机械伤害、高温高湿
11
淤积深度超过20cm
且连续长度超过
30m
中毒、缺氧窒息、淹溺、燃爆、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坍塌、掩埋、
机械伤害、高温高湿
12
供水管网工程
管井内电焊作业
中毒、缺氧窒息、淹溺、燃爆、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坍塌、掩埋、
机械伤害、高温高湿、灼烫、触电
13 管井内水下作业
中毒、缺氧窒息、淹溺、燃爆、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坍塌、掩埋、
机械伤害、高温高湿
14
其他存在有毒有害
气体的管井内作业
中毒、缺氧窒息、淹溺、燃爆、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坍塌、掩埋、
机械伤害、高温高湿
15
泵站设施中
作业
已接入污水的泵站
内检修、清理作业
中毒、缺氧窒息、淹溺、燃爆、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坍塌、掩埋、
机械伤害、高温高湿、触电
16
污水处理设施
中作业
已接入污水的处理
设施中检修、清理
作业
中毒、缺氧窒息、淹溺、燃爆、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坍塌、掩埋、
机械伤害、高温高湿、触电
注:上述危险源可能共存,并具有隐蔽性和突发性。
T/GDHES 005-2024
8
B.2 有限空间作业危险源清单
水环境治理工程供排水有限空间作业危险源清单(样式)见表B.2。
表B.2 水环境治理工程供排水有限空间作业危险源清单(样式)
单位: 工程: 编号:
序号类别危险源名称可能导致的后果危险源等级风险等级备注
(示例)1 污水管网系统
已运行的现状污
水管井内作业
中毒、缺氧窒息、
淹溺、燃爆
重大危险源重大风险
2
3
4
5
6
B.3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检查表
水环境治理工程供排水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检查表(样式)见表B.3。
表B.3 水环境治理工程供排水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检查表(样式)
作业单位: 检查时间:
作业地点: 检查人员:
检查结果风险等级:□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低风险
序号类型安全检查内容检查结果备注
1
风险
公告
安全风险评价结果及所采取的控制措施是否告知相关人员
比较图、告知卡、公告栏设置是否满足要求
现场是否设置安全警示标识、标志等
2
工程
技术
措施
是否根据具体工程情况,优化施工方案,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和安全
措施
是否采取了有效技术措施消除、预防、减弱、隔离相关安全风险
3
管理
措施
是否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成立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明确责任
分工
是否制定了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是否定期开展现场安全检查、安全监控等
是否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及时整改发现的问题
是否采取了相应的危险源管控措施,如锁定装置、安全防护罩等
是否制定了作业风险控制措施,如通风措施、气体检测、作业审批等
是否定期进行了危险源评估和改进,是否记录和跟踪问题整改情况
T/GDHES 005-2024
9
4
教育
培训
措施
是否进行人员的入场三级安全教育培训、每年再培训、有限空间作业
安全技术交底
是否进行安全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继续教育
是否进行“四新”安全教育培训、体验式安全教育、安全告知等
是否进行班前教育
5
个体
防护
措施
是否落实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绳、救生衣、防毒面具、呼吸器等
6
应急
处置
措施
是否有紧急情况分析,是否制定应急预案体系和应急处置卡
是否成立应急组织机构
是否设置应急通道,储备应急物资
是否开展应急演练及培训,具备有限空间作业应急保障能力
T/GDHES 005-2024
10
C
C
附录C
(资料性)
作业条件危险性计算方法、等级划分标准及评价赋分表
C.1 作业条件危险性计算方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LEC法计算式如下。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中危险性大小值D按下式计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