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Tags | 热门标准 | 最新标准 | 订阅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标准 > 团体标准

T/GDFS 54-2024 木荷无性系组培育苗技术规程

  • 文件大小:404.18 KB
  • 标准类型:综合团体标准
  • 标准语言:中文版
  • 文件类型:PDF文档
  • 更新时间:2025-03-07
  • 下载次数
  • 标签

资料介绍

ICS 65.020.40
CCS B 61
广东省林学会团体标准
T/GDFS 54—2024
木荷无性系组培育苗技术规程
Code of practice on the tissue culture of excellent clones of Schima superba
2024 - 12 - 31发布2024 - 12 - 31实施
广东省林学会 发布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培养基 ...............................................................................1
5 外植体 ...............................................................................1
6 瓶苗培养 .............................................................................2
7 瓶苗移植 .............................................................................2
8 苗期管理 .............................................................................2
9 苗木出圃 .............................................................................3
10 建档 ................................................................................3
T/GDFS 54—2024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广东省林学会团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信宜市林业科学研究所、英德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广东森霖造绿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尧俊、谢佩吾、钟泳林、刘晚传、何波祥、许金文、姜小璐、范航、黄建雄、宁华珙、张谦、连辉明、汪迎利、蔡燕灵。
T/GDFS 54—2024
1
木荷无性系组培育苗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木荷(Schima superba)无性系组培育苗的培养基、外植体、瓶苗培养、瓶苗移植、苗期管理、苗木出圃和建档等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木荷无性系的组培育苗。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LY/T 2037 木荷培育技术规程
LY/T 2289 林木种苗生产经营档案
LY/T 2290 林木种苗标签
DB44/T 245 主要阔叶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培养基 诱导培养基
1/2MS培养基+6-BA 1.0 mg/L+蔗糖30 g/L+卡拉胶7 g/L,pH值5.6~6.0。 增殖培养基
增殖A:GD培养基+6-BA 1.0 mg/L+IAA 0.3 mg/L+蔗糖30 g/L+卡拉胶10 g/L;增殖B:1/2DCR培养基+ 6-BA 2.0 mg/L+ NAA 0.1 mg/L+蔗糖30 g/L+卡拉胶7 g/L。pH值5.6~6.0。 生根培养基
WPM培养基+ IBA 1.0 mg/L+ IAA 0.2 mg/L+蔗糖30 g/L+卡拉胶7 g/L,pH值5.6~6.0。
5 外植体 采集
选取健壮、无病虫害并经鉴评的优良单株作为采穗母株,在连续3 d晴好天气后,采集带芽嫩枝作为外植体材料。 消毒
将外植体上的叶片修剪后,用清水冲洗5 min,再放入超声波清洗仪中用清水清洗5 min,然后置于浓度为1 g/L的200 mL升汞溶液中浸泡,加入2滴(约0.1 mL)吐温-80,轻微摇动,消毒3 min~5 min后,用无菌水冲洗6次。 接种
将消毒后的外植体切割成1.0 cm~2.0 cm的茎段,每个茎段上保留顶芽或1个~2个腋芽,斜插于诱导培养基中,每个培养瓶接种1个茎段。
T/GDFS 54—2024
2
6 瓶苗培养 诱导
外植体接种7 d~10 d顶芽和腋芽萌发后,再经25 d~30 d转接到增殖培养基。 增殖
将诱导形成的愈伤组织或丛生芽,使用增殖A培养基进行继代培养,连续继代4次~6次后,如出现叶片边缘卷曲、颜色变淡等玻璃化症状,更换增殖B培养基进行继代培养;使用增殖B培养基进行多次继代后,如出现芽苗节间缩短、增殖率下降等现象,停止使用增殖B培养基,更换为增殖A培养基进行增殖培养,转换次数不超过4次。每代培养21 d~28 d,增殖A和增殖B培养基交替使用。 生根
将培养瓶中生长健壮、苗高超过2 cm的芽苗转入生根培养基中,30 d后芽苗基部开始生根,形成完整植株。 培养条件
培养温度为26 ˚C~28 ˚C,光照度为2000 Lx~3000 Lx,光照时间8 h/d~12 h/d。
7 瓶苗移植 炼苗
生根培养约35 d~40 d后,待苗高生长至3 cm~4 cm、根长超过1 cm时,将瓶苗移至遮光度为70%~80%的大棚内炼苗,10 d~15 d后再打开培养器皿盖炼苗2 d~3 d。 芽苗出瓶
瓶苗平均高>3 cm时,将瓶苗和培养基同时倒出,用清水洗净培养基,保持幼根完整、不受损伤。选择根系发达、植株挺立、生长健壮的芽苗备用。 容器与基质
出瓶组培苗以轻基质育苗架(开口孔径8 cm~10 cm为佳)作为移植容器,以泥炭土、珍珠岩和椰糠按3:3:1的比例混合均匀作基质,填充入容器中备用。芽苗定植前1 d,用0.1 %的高锰酸钾溶液淋透育苗基质,消毒完全。 移植
移植前,先将瓶苗根部的培养基用清水漂洗干净,同时在移植容器基质中间扎一个比幼苗根系略大的小孔,将根系舒展的芽苗移植到准备好的基质中,压实基质后,即时浇透定根水。
8 苗期管理 湿度与光照
移植后用透明薄膜搭拱棚遮盖苗床,保持基质持水率60%~80%、空气湿度80%以上,同时加盖遮光度为70%~80%的遮阴网。21 d~28 d后可揭去遮荫网,60 d后撤去薄膜。 施肥
待小苗长出新叶后,用浓度为1‰的氮磷钾(3:1:2)复合肥水溶液喷施,每14 d喷1次;移植28 d后,用浓度为3‰的氮磷钾复合肥水溶液喷施,每14 d喷1次。 有害生物防控
8.3.1 病害防治
T/GDFS 54—2024
3
木荷病害主要为褐斑病和茎腐病。褐斑病可用50%的多菌灵300倍~400倍液防治;茎腐病可用3%苯醚甲环唑200倍~300倍液防治。
8.3.2 虫害防治
木荷虫害主要有蛴螬、地老虎、蚜虫、棉古毒蛾。蛴螬和地老虎防治可参照LY/T 2037执行;蚜虫可用噻虫嗪1000倍~2000倍液喷洒;棉古毒蛾可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100倍液喷洒。
9 苗木出圃 质量分级
按DB44/T 245执行。 出圃
达到Ⅱ级及以上质量的苗木可出圃。出圃时,按照LY/T 2290规定填写并挂上标签。
10 建档
按LY/T 2289执行。

下载说明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 下载帮助 | 下载声明 | 信息反馈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