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Tags | 热门标准 | 最新标准 | 订阅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标准 > 团体标准

T/GDFS 48-2024 澳洲坚果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规程

  • 文件大小:836.41 KB
  • 标准类型:综合团体标准
  • 标准语言:中文版
  • 文件类型:PDF文档
  • 更新时间:2025-03-07
  • 下载次数
  • 标签

资料介绍

ICS 65.020.20
CCSB 16
广东省林学会团体标准
T/GDFS 48—2024
澳洲坚果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规程
Code of practice for control of diseases and pests in Macadamia integrifolia
2024 - 11 - 06发布2024 - 11 - 06实施
广东省林学会 发布

目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主要病虫害 ......................................................................... 1
5 监测调查 ........................................................................... 1
6 防治措施 ........................................................................... 2
7 防治效果检查 ....................................................................... 3
8 建档 ............................................................................... 4
附录A(资料性) 澳洲坚果病虫害种类及危害症状 ......................................... 5
附录B(资料性) 调查记录表 ........................................................... 7
附录C(规范性) 发病程度分级标准 ..................................................... 8
附录D(规范性) 病虫害发生(危害)程度分级标准与成灾标准 ............................. 9
附录E(资料性) 澳洲坚果病虫害化学防治方法 .......................................... 10
T/GDFS 48—2024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广东省林学会团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肖丽娜、杨晓朱、古志新、胡媚、张亚男、扈丽丽、崔高峰、高成龙、陈刘生、黄华毅、黄咏槐、赵丹阳。
T/GDFS 48—2024
1
澳洲坚果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澳洲坚果(Macadamia integrifolia Maiden & Betche)主要病虫害种类、监测调查、防治措施、防治效果检查和建档等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澳洲坚果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LY/T 1681 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及成灾标准
LY/T 2011 林业主要有害生物调查总则
LY/T 3263 澳洲坚果栽培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主要病虫害 主要病害
澳洲坚果主要病害包括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衰退病(Xylaria abuscula)、茎秆溃疡病(Phytophthora cinnamomi)、花疫病(Botrytis spp.)、果斑病(Cercoseptoria spp.)、叶斑病(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危害症状参见附录A。 主要害虫
澳洲坚果主要害虫包括蚧壳虫(Unaspis yanonensis)、蚜虫(Aphis spp.)、红蜘蛛(Tetranychidae)、茶黄蓟马(Scirtothrips dorsalis)、斑点广翅蜡蝉(Ricania guttata)、蓑蛾(Psychidae)、桃蛀螟(Conogethes punctiferalis)、荔枝拟木蠹蛾(Arbela dea)、荔枝异形小卷蛾(Cryotophlebia ombrodelta)、星天牛(Anoplophora chinensis)、稻棘缘蝽(Cletus punctiger)等,危害症状参见附录A。
5 监测调查 病害
5.1.1 踏查
每年3月~6月和7月~10月各踏查一次,调查病害种类、分布、发病程度等,调查结果记录于附录B的表B.1。
5.1.2 详查
5.1.2.1 标准地调查
根据踏查结果,按照LY/T 2011,对有病害发生的林分,设置标准地进行调查。标准地面积不少于寄主面积的3 ‰,标准地内寄主植物不少于100株,每块标准地调查株数30株以上。在连续多年发病重度以上的林地内设立长久性标准地,进行逐年多次调查。
T/GDFS 48—2024
2
5.1.2.2 调查方法
在标准地内,对病害分布均匀的林分采用随机取样法;分布不均匀的林分,间隔一定行数采用平行
取样法;狭长地形或复杂梯田式林分,采用“Z”字形或螺旋式调查;近方形地块林分,采用对角线法。调查结果记录于附录B的表B.2。
5.1.3 发病程度分级与成灾标准
根据LY/T 1681,按附录C中表C.1、表C.2的规定分级;按附录D中表D.1和表D.3的成灾标准确定是否成灾。 虫害
5.2.1 踏查
每年3月~10月,每月调查1次~2次。观察叶片、枝干(枝梢)和根部的受害情况。调查结果记录于附录B的表B.1。
5.2.2 详查
5.2.2.1 标准地设置
根据踏查结果,按照LY/T 2011,对有害虫发生的林分,设置标准地进行调查。叶部(枝梢)害虫:每6.7 hm2~66.7 hm2设一块标准地,每块标准地面积0.2 hm2以上且不少于100株以上寄主植物,调查株数不少于30株;蛀干害虫:每3.3 hm2~33.3 hm2设一块标准地,标准地面积和调查株数同叶部(枝梢)害虫。
5.2.2.2 调查方法
叶部(枝梢)害虫主要调查叶片和枝条上是否有虫卵、虫体和取食痕。蛀干害虫主要调查树干表面是否有侵入孔、羽化孔和钻蛀产生的木屑等,根据实际情况解剖树干,调查树干内部的蛹道和幼虫等情况,将调查结果记录于附录B的表B.2。
5.2.3 危害程度分级与成灾标准
根据LY/T 1681,按附录D中表D.2和表D.3确定危害程度和是否成灾。
6 防治措施 防治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本着安全、有效、经济、简便的原则,根据澳洲坚果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优先采用营林、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的综合措施,科学采用化学防治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农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保护天敌。 病害
6.2.1 栽培措施
按照LY/T 3263的要求进行园地选择与规划、品种选择与配置、定植、土肥水管理、树体和花果管理。及时清除林间病残体,采后清除病僵果,剪除枯死枝干,刮治新生病斑,剪锯口和刮治伤口,及时用石灰、石硫合剂或杀菌剂等进行消毒涂抹,防止病菌侵入。发病(危害)程度为中度以上时,可砍伐林间发病的植株,清理的病残体或发病植株要搬离健康林地,并集中烧毁,清理场所用生石灰或灭菌剂代森胺进行消毒;增施磷肥和有机肥。
6.2.2 化学防治
参照附录E执行,农药使用按GB/T 8321(所有部分)执行。 虫害
T/GDFS 48—2024
3
6.3.1 栽培措施
及时摘除有虫叶片、枝条或果实,其他抚育措施参照7.1.1执行。
6.3.2 物理防治
6.3.2.1 诱捕器诱杀
4月份~10月份可在林间悬挂诱捕器,对星天牛成虫开展监测和诱杀,每隔200 m悬挂一套,悬挂高度距地面1.5 m~2.0 m,1个月更换1次诱芯。
食叶害虫危害程度为中度及以下时,可使用糖醋液等食诱剂引诱鳞翅目等食叶害虫成虫,按棋盘式分布,每0.067 hm2悬挂诱捕器5个,悬挂高度1.0 m~1.5 m,10 d左右更换一次糖醋液,糖∶醋∶水∶酒的配制比例通常为3∶4∶2∶1。
6.3.2.2 灯光诱杀
对于桃蛀螟、荔枝异形小卷蛾、星天牛等具趋光性的害虫,发生程度轻度时,于害虫成虫发生期,选用黑光灯或紫外灯诱杀成虫以降低虫口密度,按照棋盘式连片布局,每1 hm2悬挂一盏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昼夜交替自动开关灯,悬挂高度2 m~3 m。
6.3.2.3 黄板诱杀
对于茶黄蓟马、蚜虫等具趋色性的害虫,发生程度为中度以上时,每隔50 m悬挂一张20 cm×25 cm的黄色粘虫板,悬挂高度与树木等高,2周更换一次粘虫板。
6.3.3 白僵菌生物防治
4月上中旬至5月上旬,在蛾类等害虫低龄幼虫期,于早上朝露未干时,施白僵菌粉剂,菌粉含孢量220.6×108 个.g-1,喷粉用量为7.5 kg.hm-2,或施放粉炮,菌炮粉重125g.个-1,粉炮用量为60个.hm-2。
6.3.4 化学防治
参照附录E执行,农药使用按GB/T 8321(所有部分)执行。
7 防治效果检查 病害
分别于施药的当天和施药后7 d~15 d进行病害分级调查,分级标准按附录C执行。按公式(1)计算病情指数,按公式(2)计算病情指数增长率,病情指数增长率作为防治区的防治效果。
DI=Σ(Vi×Ni)Vh×Nt×100 ···································································· (1)
式中:
DI-----病情指数;
Vi-----各病级代表数值;
Ni-----该级株数;
Vh-----最高病级代表数值;
Nt-----调查总株数。
病情指数增长率=防治后病情指数−防治前病情指数防治前病情指数×100% ······································· (2) 虫害
根据不同防治药剂确定防治效果检查时间,生物防治为施药后10 d~15 d,化学防治为施药后7 d。防治前后分别调查害虫的虫口密度,按公式(3)计算虫口减退率。
DR=(a−b)/a×100% ································································ (3)
式中:
T/GDFS 48—2024
4
DR-----虫口减退率(%);
a-----防治前虫口数;
b-----防治后虫口数。
8 建档
建立病虫害监测与防治全过程档案,以电子文档和纸质形式保存。
T/GDFS 48—2024
5
A
A
附录A (资料性) 澳洲坚果病虫害种类及危害症状
澳洲坚果主要病虫害种类及危害症状参见表A.1。

A.1 澳洲坚果主要病虫害种类及危害症状
病虫害种类
危害症状
炭疽病
主要为害叶片、嫩梢、花、幼果。多从叶尖、叶缘开始,逐渐蔓延到叶片中部,初期呈现暗褐色水渍状小斑点,逐渐扩大成不规则的褐色大斑;后期病斑中部变成灰褐色,其上密布小黑点,病斑随之呈现轮纹状;危害严重时,叶片全部脱落、似火烧。嫩梢染病后呈水渍状褐色小斑,随后扩大成黑腐斑,嫩梢迅速枯死。花、果染病主要发生在花梗和果梗,症状与嫩梢相同。
衰退病
主要为害叶片、枝条和树干。初期表现为树冠颜色从墨绿色变成浅绿色,随后部分叶片变为黄色和淡褐色,最后褪色的叶片数量迅速增多,2个月~3个月内叶片全部变褐,直至整株死亡,同时感病树干上会出现棍棒状的子实体,子实体下面的皮层组织大面积腐烂,木质部变为浅褐色和深褐色,且存在黑色的线条。
茎干溃疡病
侵染澳洲坚果的茎基部、茎干及主枝。近地面的茎干或枝条先染病,发病部位树皮变褐、变硬,形成层坏死。病健分界明显,继而病斑中央凹陷,渗出暗褐色黏胶状物,表面严重皱缩,形成溃疡斑。树皮下的木质部变褐色,后期病部树皮开裂;病斑扩大环绕茎干或侧枝一周后,病树叶片褪绿,无光泽,长势差,变矮小,同时出现部分落叶及落果现象,病树枝条枯死或整株死亡。
花疫病
主要为害花序,发病初期花序呈现水渍状的褪绿小斑点,随着病斑的迅速扩展,最终导致整个花序变黑褐色坏死,造成花序大量脱落。受害幼果不能正常发育,幼果也不脱落。起初会在萼片上出现暗色小斑点,之后会导致整个花朵枯死,并很快扩散至整个花序,只剩下总花梗不被侵害。当整个花序感病后,总花梗的颜色变暗,直至枯死的花脱落,或可见灰色蛛网状菌丝体缠绕总花梗,在湿度较大的条件下,受侵害的总状花序变成暗灰色至黑色。未发育完全的花序更容易受侵染。
果斑病
主要为害花蕾和幼果,造成落花、落果。感病后早期未熟果皮上出现褪绿斑,果发育完全后果皮上形成5 mm~10 mm的棕褐色圆斑,圆斑外通常有淡黄色的晕圈,在潮湿的条件下,成熟的斑点可产生灰色的绒毛状的孢子层,发病后期,果皮的内表面明显出现圆形的浅褐色斑点,并最终变为褐色。
叶斑病
主要为害叶片和嫩梢。叶片正反两面均可发病,尤以叶面居多,初呈圆形灰褐色、边缘色浅的小斑,后圆斑相连,形成不规则斑块;病部稍隆起,似毡状硬块。
蚧壳虫类
成虫和若虫吸食八角树干、枝条、叶柄的汁液,迅速造成枝条皮层坏死,导致极严重的枝枯病。
蚜虫
直接为害主要以成、若蚜吸食叶片、茎秆、嫩头和嫩穗汁液。间接为害是蚜虫在取食时产生大量蜜露污染叶片和果实,从而引起煤污病的发生,此外还能传播病毒病。
红蜘蛛
全年均可发生,以每年10月~次年2月发生最为严重,主要为害澳洲坚果的叶片、芽和嫩枝,群集于叶片背面,以口气刺吸叶片的营养汁液,被害部位逐渐失绿,形成淡黄色或灰白色斑点,严重时导致叶片枯黄或落叶
茶黄蓟马
以成、若虫多在澳洲坚果嫩叶背锉吸汁液,被害叶片叶缘卷曲不能伸展,呈波纹状,叶脉淡黄绿色,叶肉出现黄色锉伤点,似花叶状,最后受害叶片变黄、变脆、易脱落。新梢顶芽受害,生长点受抑制,出现枝叶丛生现象或顶芽枯萎。
斑点广翅蜡蝉
成虫、若虫均可危害澳洲坚果,主要以刺吸营养汁和果穗进行为害,通常聚集发生,受害枝条枝梢处叶片变黄、萎缩,严重时提前闭花,果穗内浆流出,果实表面被排泄物覆盖。
蓑蛾
幼虫取食树叶、嫩枝及幼果,大量发生时,可将全树叶片吃光,出现秃枝光干,严重影响树木生长,开花结实,严重时可使枝条枯萎或整株枯死。
桃蛀螟
荔枝拟木蠹蛾
荔枝异形小卷蛾
初孵幼虫危害幼嫩枝条,啃食树皮,后幼虫从树枝分叉处入侵主干,蛀食木质部,影响水分和矿物质的传输,削弱了生长势,甚至造成植株被害部以上枯死。
T/GDFS 48—2024
6
表A.1 澳洲坚果主要病虫害种类及危害症状(续)
病虫害种类
危害症状
星天牛
主要以幼虫蛀害树干基部和主根,常使被害的枝叶凋萎,严重的整株死亡。成虫啃食细枝皮层,也咬食叶片,呈粗糙缺刻状,削弱树势,坚果树受害严重则死亡。
稻棘缘蝽
以成虫、若虫刺吸嫩枝、花穗、幼果的汁液,导致落花落果。其分泌的臭液触及花蕊、嫩叶及幼果等可导致接触部位枯死,叶和梢被害后症状不明显,果实种壳未木栓化时受害不脱落,继续发育,但果仁发育停止而下陷,干瘪或招致病菌侵染而腐烂变质。
T/GDFS 48—2024
7
B
B
附录B (资料性) 调查记录表
病虫害踏查记录填入表B.1,标准地调查记录填入表B.2。

B.1 踏查记录表
踏查点名称
经度
纬度
病虫害种类
危害部位
发病(危害)株率(%)
是否需要设置标准地
备注

B.2 标准地调查记录表
标准地名称及编号
面积
(hm2)
病虫害种类
发生(危害)程度
是否成灾
备注
轻度以下



T/GDFS 48—2024
8
C
C
附录C (规范性) 发病程度分级标准
枝、叶发病程度分级标准见表C.1,树干发病程度分级标准见表C.2。

C.1 枝、叶发病程度分级标准
分级标准
病情指数
无病
0
枝、叶发病率≦25 %
1
25 %<枝、叶发病率为≦50 %
2
50 %<枝、叶发病率≦75 %
3
枝、叶发病率>75 %
4

C.2 树干发病程度分级标准
分级标准
病情指数
无病
0
病斑横向长度占树干周长的比例≦25 %
1
25 %<病斑横向长度占树干周长的比例≦60 %
2
病斑横向长度占树干周长的比例>60 %
3
T/GDFS 48—2024
9
D
D
附录D (规范性) 病虫害发生(危害)程度分级标准与成灾标准
病害发病程度分级标准见表D.1,害虫危害程度分级标准见表D.2,成灾标准见表D.3。

D.1 病害发病程度分级标准
病害种类
受害程度
轻度
中度
重度
备注
叶部病害
叶受害率%(x)
0<x≤30
30<x≤60
x>60
枝梢病害
枝梢受害率%(x)
0<x≤20
20<x≤50
x>50
枝梢病害
受害株率%(y)
0<y≤20
20<y≤50
y>50
树干、根部病害
树干、根部受害率%(y)
0<y≤10
10<y≤20
y>20

D.2 害虫危害程度分级标准
害虫种类
受害程度
轻度
中度
重度
备注
叶部害虫
叶受害率%(x)
0<x≤20
20<x≤50
x>50
枝梢害虫
枝梢受害率%(x)
0<x≤20
20<x≤50
x>50
树干害虫
受害株率%(y)
0<y≤20
20<y≤50
y>50
树干害虫
树干受害率%(y)
0<y≤10
10<y≤20
y>20
地下害虫
受害株率%(y)
0<y≤1
1<y≤10
y>10

D.3 成灾标准
种类
成灾指标
备注
危害程度
受害株(梢)率(%)
死亡株率(%)
叶部病害
感病率≧60%
--
≧10
枝梢病害
--
≧30
≧10
干部病害
--
≧30
≧10
叶部害虫
失叶率≧60%
--
≧10
枝梢害虫
≧20
≧10
钻蛀性害虫
--
≧20
≧10
地下害虫
--
≧20
≧10
T/GDFS 48—2024
10
E
E
附录E (资料性) 澳洲坚果病虫害化学防治方法
澳洲坚果主要病虫害化学防治方法参见表E.1。

E.1 澳洲坚果主要病虫害化学防治方法
病虫害种类
化学防治方法
炭疽病
在新叶、新梢期,喷施1 %的波尔多液或80 %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500倍~3000倍液。发病程度达到中度以上时,喷施25 %嘧菌酯悬浮剂2000倍~3000倍液、10 %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000倍~1500倍液或70 %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等高效低毒杀菌剂,间隔10 d~15 d,连续喷施2次~3次,交替使用。
衰退病
感病后可用根腐灵200倍~300倍液或黄腐酸钾50倍~70倍液进行灌根处理,发病程度达到中度以上时,连续灌根2次~3次。
茎干溃疡病
发病初期可用30 %氢氧化铜100 g/L和白漆混匀,涂抹于茎干35 cm~40 cm处,每周1次,连续涂抹3次,防止病害扩散;发病中度以上时,需及时刮去坏死组织,并用80%“敌菌丹”250 mL/L进行喷雾。
花疫病
在澳洲坚果花期,可喷洒80%敌菌丹500倍液或60 %苯莱特800倍液进行预防,降低发病概率;发病初期,可喷施500倍~800倍液;发病中度以上时,可用58 %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40 %霜疫灵可湿性粉剂200倍液进行喷洒,喷药间隔7 d~10 d,连续2次~3次。
果斑病
坚果如豌豆大小时,可施用30 %的氢氧化铜悬浮剂600倍液与70 %的甲基硫菌灵800倍液混合喷洒进行预防,发病后可用35 %联苯+噻虫嗪悬浮剂2000倍液喷洒防治。
叶斑病
发病初期可用50 %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600倍液或5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洒,发病中度以上时,可用25 %吡唑醚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喷雾。
蚧壳虫类
第一、二代若虫期,喷施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0000倍液,间隔10 d~15 d,连续喷施2次~3次。
蚜虫
用20 %啶虫脒可湿性粉剂2500倍~3000倍液,或20 %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00倍~5000倍液50%,或2.5 %溴氰菊酯乳剂3000倍液,间隔7 d~10 d连续喷洒植株2次~3次。
红蜘蛛
发生轻度以下时,可用0.2 %阿维菌素可湿性粉剂1500倍~2000倍液进行喷雾,或用三唑锡10%乳油1000倍~1500倍液喷雾防治,或用哒螨灵15 %乳油2500倍~3000倍液喷雾;发生重度以上时,可药剂混配,以提高防治效果。
茶黄蓟马
5月~6月、8月~9月蓟马为害高峰初期喷洒10 %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4000倍液防治;发生中度以上时,可用0.3 %印楝素乳油500倍液喷施或10 %高效氯氰菊酯乳油4000倍~6000倍液等喷洒。
斑点广翅蜡蝉
为害中度以上时,在若虫陆续孵化至盛期时,可选用0.5 %苦参碱800倍液、50 %辛硫磷1000倍~1500倍液,间隔10 d~15 d。
蓑蛾
为害中度以上时,喷施90 %敌百虫晶体水溶液或80 %敌敌畏乳油10OO倍~15O0倍液,2.5 %溴氰菊酯乳油5000倍~10000倍液防治低龄幼虫。
桃蛀螟
4月~5月在第一、二代成虫产卵高峰期,用50 %杀螟松乳剂1000倍液或2.5 %功夫乳油3000倍液喷药防治;为害中度以上时,用2.5 %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或25 %灭幼脲1500~2500倍喷雾防治。
荔枝拟木蠹蛾
5月~6月成虫期,喷施2.5 %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000倍~2000倍液杀死成虫。寻找蛀孔,在蛀孔中注射2.5 %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0倍~30倍液10 ml,用棉花团或黄泥封闭虫孔。或用50 %杀螟松乳油50倍液注入虫道内。
荔枝异形小卷蛾
为害中度以上时,在幼虫孵化盛期未蛀入嫩梢或果实之前用25 %噻虫嗪水分散粒剂3000倍~4000倍液喷杀,或用5 %吡虫啉乳油 2000倍~3000倍液等进行防治。
星天牛
轻度为害时可用棉花蘸1.8 %阿维菌素乳油后塞入蛀孔内,为害中度以上时,可用5 %高效氯氟氰菊酯500倍液喷雾或用20 %甲氰菊酯乳油1500倍~2000倍液喷雾,7 d喷洒一次,连续喷洒2次~3次。
稻棘缘蝽
为害中度以上时,在低龄若虫期喷50 %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2.5 %溴氰菊酪乳油2000倍液或10 %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每667 ㎡喷喷洒药液50 L,间隔7 d~15 d防治1次,连续防治2次~3次。

下载说明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 下载帮助 | 下载声明 | 信息反馈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