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AASS 189-2025 大球盖菇-厚皮甜瓜-越夏菠菜轮作周年生产技术规程
- 文件大小:358.78 KB
- 标准类型:食品团体标准
- 标准语言:中文版
- 文件类型:PDF文档
- 更新时间:2025-02-26
- 下载次数:
- 标签:
资料介绍
ICS 65.020.20
CCS B 05
团体标准
T/SAASS 189—2025
大球盖菇-厚皮甜瓜-越夏菠菜轮作周年生产技术规程
Code of practice for annual rotation of 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Cucumismelo-Summer spinach
2025 - 01 - 16 发布2025 - 01 - 16 实施
山东农学会 发布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提出。
本文件由山东农学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东营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莒县农
业技术推广中心、东营河口杰灏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日照恒久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山东三生万物生物
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赵淑芳、张卫华、王文莉、张燕、高霞、崔慧、司元明、常尚连、李玉梅、门
庆永、林雪、王文倩、李朝霞、高旭利、张阳、孟璐璐、于凯雯、隋锋、张金、常彦磊。
T/SAASS 189—2025
1
大球盖菇-厚皮甜瓜-菠菜轮作周年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厚皮甜瓜(Cucumis melo L.)、菠菜
(Spinacia oleracea L.)轮作周年生产模式的产地环境、种植茬口、生产管理技术、菌渣还田及棚室
处理、病虫害防治以及生产技术档案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黄淮海地区日光温室大球盖菇-厚皮甜瓜-菠菜轮作周年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5483 天然石膏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 12728 食用菌术语
GB 16715.1 瓜菜作物种子第1 部分:瓜类
GB 16715.5 瓜菜作物种子第5 部分:绿叶菜类
GB/Z 26573 菠菜生产技术规范
NY/T 391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
NY/T 393 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NY/T 394 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NY/T 528 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NY/T 1731 食用菌菌种良好作业规范
NY/T 1742 食用菌菌种通用技术要求
NY/T 1935 食用菌栽培基质质量安全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GB/T 12728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产地环境
远离工矿区污染源、交通便利、地势平坦、水源清洁、排水方便、通风透光、土壤肥沃疏松,产地
环境质量应符合NY/T 391的要求,食用菌生产用水应符合GB 5749的要求。
5 种植茬口
大球盖菇10月上中旬~3月中旬种植;厚皮甜瓜3月下旬4月上旬~6月下旬7月上旬种植;菠菜7月下
旬或8月上中旬~10月上旬种植。
6 大球盖菇生产管理技术
品种选择
选用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大球盖菇品种,菌丝旺健、爬壁力强、气生菌丝旺盛、无杂菌污染。
选择从有资质的菌种生产经营单位购买菌种,菌种生产应符合NY/T 528和NY/T 1731的要求,菌种质量
应符合NY/T 1742的要求。
T/SAASS 189—2025
2
生产原料
6.2.1 主料选择
应根据当地资源,选取稻草、玉米秆、麦秆、豆秆、稻壳、玉米芯、杂木屑、食用菌菌渣等农林废
弃物。原料应新鲜、无霉变,不含有害杂质,菌渣颜色正常,无虫、无异味、无霉变,无刺手感。质量
应符合NY/T 391和NY/T 1935的要求。
6.2.2 辅料选择
辅料包括生石灰、石膏粉等,石膏粉应符合GB/T 5483的要求。
培养料准备
6.3.1 生产配方
主要原料为玉米芯、作物秸秆等,原料质量应符合NY/T 391和NY/T 1935的要求。配方宜选用:
——玉米芯40%,阔叶树木屑30%、稻壳25%、麦麸3%、生石灰2%;
——作物秸秆45%,工厂化木腐性食用菌菌渣25%、稻壳或麦糠17%、干牛粪10%、生石灰3%;
——玉米秸45%、豆秸20%、阔叶树木屑18%、稻壳15%、石膏粉1%、生石灰1%。
6.3.2 建堆发酵
6.3.2.1 原料预湿
按配方比例将各种原料置于阳光下暴晒2 d~3 d,然后加入1%石灰水浸泡预湿2天,使其吸足水分,
原料湿度达到70%~75%。
6.3.2.2 建堆
将预湿料翻匀后,建成底宽2.5 m、顶宽1.5 m、高0.8 m的长梯形料堆,将表面拍平,用直径5 cm~
7 cm的尖头木棒,每隔25 cm从上而下至料底打透气孔。升温发酵期间注意适度覆盖保湿,同时防止雨水
淋进料里。
6.3.2.3 翻堆
当最高料温达到65℃左右时,保持24 h后进行第一次翻堆。翻堆时将高温层料和低温层料的位置上
下、内外互换,重新建堆后再次升温至65℃左右时保持24 h,进行第二次翻堆。经过三次升温发酵,发
酵总时间6 d~7 d,发酵好的培养料呈褐色且有大量白色放线菌体、散发菌香气味,pH值为6.5~7.5、
含水量70%左右。
播种
播种方式采用穴播,播种量200 kg/667 m2~250 kg/667 m2,单层穴播的培养料铺成厚18 cm,两层穴
播的将培养料铺成每层厚10 cm~12 cm。播种时,将菌种用手掰成直径3 cm~4 cm的块状,直接播入每层
培养料内,穴播菌种的间距8 cm~10 cm,播种后用木板拍平料面,并稍加压实,让表层菌种与料充分接
触,再薄撒一层培养料,使菌种不露出培养料表面。
覆土与发菌
6.5.1 覆土
播种后即可覆土,厚度3 cm~4 cm,覆土pH值最适宜为7.5左右,覆土后采用喷淋设施喷洒pH值为8~
9的石灰水将土壤喷湿,以手捏土壤成团、不板结、不粘手为宜。
6.5.2 发菌管理
发菌期间保持培养料和覆土湿润,做好控温、保湿及通风换气。料温控制在22℃~26℃,环境气温
超过26℃时,加大料面通风,料温低于15℃,加盖薄膜等覆盖物保温。
出菇管理
T/SAASS 189—2025
3
6.6.1 温度
出菇期间环境温度适宜在15℃~23℃。气温低于12℃时,采取夜间增厚覆盖物、白天减少覆盖物等
措施以提高出菇温度。温度超过25℃时,采取通风、喷水等降温措施。
6.6.2 湿度
出菇阶段保持空气相对湿度80%~90%。当土层表面出现幼小菇蕾时,每天早晚向菌床喷雾化水,在
采收前2 d~3 d不能向畦床和子实体喷水。
6.6.3 通风
当菌床有大量子实体发生时,菇房栽培应加大通气量,每日通风换气2 h~3 h,控制CO2浓度不超过
1500 ppm。
6.6.4 光照
子实体生长阶段应保持100 Lux~500 Lux的光照强度,避免阳光直射。
采收
现蕾后5 d~7 d,当子实体的菌盖呈钟形尚未平展,菌幕未破裂时及时采收。
7 大球盖菇菌渣及棚室处理
大球盖菇采收结束后,将地表7 cm以上的残留秸秆清理出棚外,剩余菌渣就地原位还田,并进行深
翻30 cm。将土地重新平整,大水浇透,盖上白色地膜,进行高温闷棚,10 cm地温达到50℃,维持20 d
以上,之后打开通风口晾晒待用。
8 厚皮甜瓜生产管理技术
品种选择
选择具有耐低温弱光、早熟、果型好、甜度高等特性的品种,种子质量符合GB 16715.1的要求。
定植
8.2.1 整地施肥
闷棚结束后,根据土壤肥力合理施用底肥,一般按照50 kg/667 m2施用氮磷钾复合肥(15-15-15)。
肥料全部深翻入土,整地作畦,畦高15 cm~20 cm,畦宽100 cm。
8.2.2 定植密度
按照大行距100c m、小行距5 0cm,株距50 cm~60c m定植,每667 m2定植1500株~1800株。
8.2.3 定植方法
采用三角定苗的方式定植,移栽后浇透水。
定植后管理
8.3.1 温度管理
缓苗期,注意提高地温,白天温度控制在29℃~31℃,夜间温度不低于16℃;伸蔓期至开花坐果前,
白天温度控制在25℃~28℃,夜间控制在16℃~18℃;果实发育阶段,白天控制在28℃~32℃,夜间控
制在16℃~18℃。
8.3.2 水肥管理
T/SAASS 189—2025
4
结合浇缓苗水按照6 kg/667 m2~8 kg/667 m2追施高氮水溶肥。开花后7 d内控制水分。甜瓜直径约
4 cm~6 cm,结合浇水,按照10 kg/667 m2追施高钾水溶肥,此后视情况确定浇水量。生长期内可叶面喷
施2次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
8.3.3 植株调整
采用单蔓整枝。选中部11节~13节的子蔓做结果预备枝,下部及13节以上子蔓全部摘除。主蔓23
节~25节打顶,单株留瓜1个,瓜前1叶~2叶摘心。及时摘除病叶和老叶。
8.3.4 授粉
采用人工辅助或熊蜂授粉。
8.3.5 疏果、留瓜、吊瓜
在预留果中选颜色鲜嫩、瓜型周正的幼瓜。选留幼瓜分次进行,每个蔓选留1个瓜。在幼瓜长到250 g
左右时吊瓜。
采收
采收时间在6月下旬完成。结合成熟厚皮甜瓜果实的特性,推算成熟度,并根据瓜前叶、皮色的变
化等综合判断采收时期。对于果实成熟时蒂部易脱落品种及成熟时果肉变软的不耐藏品种,应及时或适
当早收。采收应在清晨进行,采收后存放置阴凉处。
9 菠菜田间管理技术
整地施肥
清除前茬厚皮甜瓜残留枝叶,降低病源基数。深翻土壤25 cm~30 cm,高温闷棚5 d~7 d后,平整土
地作畦。结合整地,施入氮磷钾复合肥(15-15-15)30 kg/667 m2。
播种
9.2.1 品种选择
应选择耐高温越夏品种,种子质量符合GB 16715.5的要求。
9.2.2 播种方法
采用直播法,以撒播为主,也可条播或穴播。
9.2.3 播种量
播种量一般为1 kg/667 m2~1.5 kg/667 m2。
田间管理措施
播种后应少量多次浇水,保持土壤湿润,降低土壤温度。一般播种后即浇第1遍水,三叶一心时浇
第2遍水,3片~4片叶时浇第3遍水,并结合浇水追肥,按照7 kg/667 m2~10 kg/667 m2撒施尿素。越夏菠
菜其他生产管理技术按照GB/Z 26573的规定执行。生产管理中肥料的使用按照NY/T 394的规定执行。
收获
收获时间在8月下旬~10月上旬。菠菜适宜生长期为30 d~40 d,应根据市场需求适时采收。
10 病虫害防治
防治原则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
辅的原则,实施绿色综合防控技术。
T/SAASS 189—2025
5
防治对象
10.2.1 大球盖菇主要防治鬼伞菌、木霉菌、青霉菌等杂菌以及跳虫、菌蚊、蚂蚁、螨类等有害生物。
10.2.2 厚皮甜瓜主要防治蚜虫、白粉虱、蓟马等害虫以及猝倒病、立枯病、霜霉病、灰霉病、白粉病、
病毒病等病害。
10.2.3 菠菜主要防治蚜虫、甜菜夜蛾、小菜蛾等虫害以及霜霉病等病害。
防治方法
10.3.1 生产管理中农药的使用应按照NY/T 393 的规定执行。
10.3.2 大球盖菇选料要新鲜、干燥,栽培前经日光暴晒消毒,控制好温度和湿度,栽培场所要喷洒石
灰水、漂白粉及植物源杀菌剂防控杂菌污染;严禁在出菇期使用任何农药。
10.3.3 厚皮甜瓜要选择抗病品种,选择保护和利用天敌防治害虫,使用在甜瓜上登记的农药防治病虫
害。
10.3.4 菠菜宜选择耐高温、抗逆性强、优质、丰产的品种,利用性信息素技术控制甜菜夜蛾和小菜蛾,
安装防虫网、黄板、杀虫灯等防治害虫,利用除虫菊素、BT 制剂等生物农药或化学农药防治虫害,具
体按照GB/Z 26573 的规定执行。
11 生产技术档案
对大球盖菇、厚皮甜瓜和菠菜的生产过程,要建立完整的生产技术档案,主要包括生产资料使用记
录、生产管理记录、采收记录、质量检测记录等,并保存3年以上。
CCS B 05
团体标准
T/SAASS 189—2025
大球盖菇-厚皮甜瓜-越夏菠菜轮作周年生产技术规程
Code of practice for annual rotation of 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Cucumismelo-Summer spinach
2025 - 01 - 16 发布2025 - 01 - 16 实施
山东农学会 发布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提出。
本文件由山东农学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东营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莒县农
业技术推广中心、东营河口杰灏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日照恒久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山东三生万物生物
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赵淑芳、张卫华、王文莉、张燕、高霞、崔慧、司元明、常尚连、李玉梅、门
庆永、林雪、王文倩、李朝霞、高旭利、张阳、孟璐璐、于凯雯、隋锋、张金、常彦磊。
T/SAASS 189—2025
1
大球盖菇-厚皮甜瓜-菠菜轮作周年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厚皮甜瓜(Cucumis melo L.)、菠菜
(Spinacia oleracea L.)轮作周年生产模式的产地环境、种植茬口、生产管理技术、菌渣还田及棚室
处理、病虫害防治以及生产技术档案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黄淮海地区日光温室大球盖菇-厚皮甜瓜-菠菜轮作周年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5483 天然石膏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 12728 食用菌术语
GB 16715.1 瓜菜作物种子第1 部分:瓜类
GB 16715.5 瓜菜作物种子第5 部分:绿叶菜类
GB/Z 26573 菠菜生产技术规范
NY/T 391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
NY/T 393 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NY/T 394 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NY/T 528 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NY/T 1731 食用菌菌种良好作业规范
NY/T 1742 食用菌菌种通用技术要求
NY/T 1935 食用菌栽培基质质量安全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GB/T 12728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产地环境
远离工矿区污染源、交通便利、地势平坦、水源清洁、排水方便、通风透光、土壤肥沃疏松,产地
环境质量应符合NY/T 391的要求,食用菌生产用水应符合GB 5749的要求。
5 种植茬口
大球盖菇10月上中旬~3月中旬种植;厚皮甜瓜3月下旬4月上旬~6月下旬7月上旬种植;菠菜7月下
旬或8月上中旬~10月上旬种植。
6 大球盖菇生产管理技术
品种选择
选用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大球盖菇品种,菌丝旺健、爬壁力强、气生菌丝旺盛、无杂菌污染。
选择从有资质的菌种生产经营单位购买菌种,菌种生产应符合NY/T 528和NY/T 1731的要求,菌种质量
应符合NY/T 1742的要求。
T/SAASS 189—2025
2
生产原料
6.2.1 主料选择
应根据当地资源,选取稻草、玉米秆、麦秆、豆秆、稻壳、玉米芯、杂木屑、食用菌菌渣等农林废
弃物。原料应新鲜、无霉变,不含有害杂质,菌渣颜色正常,无虫、无异味、无霉变,无刺手感。质量
应符合NY/T 391和NY/T 1935的要求。
6.2.2 辅料选择
辅料包括生石灰、石膏粉等,石膏粉应符合GB/T 5483的要求。
培养料准备
6.3.1 生产配方
主要原料为玉米芯、作物秸秆等,原料质量应符合NY/T 391和NY/T 1935的要求。配方宜选用:
——玉米芯40%,阔叶树木屑30%、稻壳25%、麦麸3%、生石灰2%;
——作物秸秆45%,工厂化木腐性食用菌菌渣25%、稻壳或麦糠17%、干牛粪10%、生石灰3%;
——玉米秸45%、豆秸20%、阔叶树木屑18%、稻壳15%、石膏粉1%、生石灰1%。
6.3.2 建堆发酵
6.3.2.1 原料预湿
按配方比例将各种原料置于阳光下暴晒2 d~3 d,然后加入1%石灰水浸泡预湿2天,使其吸足水分,
原料湿度达到70%~75%。
6.3.2.2 建堆
将预湿料翻匀后,建成底宽2.5 m、顶宽1.5 m、高0.8 m的长梯形料堆,将表面拍平,用直径5 cm~
7 cm的尖头木棒,每隔25 cm从上而下至料底打透气孔。升温发酵期间注意适度覆盖保湿,同时防止雨水
淋进料里。
6.3.2.3 翻堆
当最高料温达到65℃左右时,保持24 h后进行第一次翻堆。翻堆时将高温层料和低温层料的位置上
下、内外互换,重新建堆后再次升温至65℃左右时保持24 h,进行第二次翻堆。经过三次升温发酵,发
酵总时间6 d~7 d,发酵好的培养料呈褐色且有大量白色放线菌体、散发菌香气味,pH值为6.5~7.5、
含水量70%左右。
播种
播种方式采用穴播,播种量200 kg/667 m2~250 kg/667 m2,单层穴播的培养料铺成厚18 cm,两层穴
播的将培养料铺成每层厚10 cm~12 cm。播种时,将菌种用手掰成直径3 cm~4 cm的块状,直接播入每层
培养料内,穴播菌种的间距8 cm~10 cm,播种后用木板拍平料面,并稍加压实,让表层菌种与料充分接
触,再薄撒一层培养料,使菌种不露出培养料表面。
覆土与发菌
6.5.1 覆土
播种后即可覆土,厚度3 cm~4 cm,覆土pH值最适宜为7.5左右,覆土后采用喷淋设施喷洒pH值为8~
9的石灰水将土壤喷湿,以手捏土壤成团、不板结、不粘手为宜。
6.5.2 发菌管理
发菌期间保持培养料和覆土湿润,做好控温、保湿及通风换气。料温控制在22℃~26℃,环境气温
超过26℃时,加大料面通风,料温低于15℃,加盖薄膜等覆盖物保温。
出菇管理
T/SAASS 189—2025
3
6.6.1 温度
出菇期间环境温度适宜在15℃~23℃。气温低于12℃时,采取夜间增厚覆盖物、白天减少覆盖物等
措施以提高出菇温度。温度超过25℃时,采取通风、喷水等降温措施。
6.6.2 湿度
出菇阶段保持空气相对湿度80%~90%。当土层表面出现幼小菇蕾时,每天早晚向菌床喷雾化水,在
采收前2 d~3 d不能向畦床和子实体喷水。
6.6.3 通风
当菌床有大量子实体发生时,菇房栽培应加大通气量,每日通风换气2 h~3 h,控制CO2浓度不超过
1500 ppm。
6.6.4 光照
子实体生长阶段应保持100 Lux~500 Lux的光照强度,避免阳光直射。
采收
现蕾后5 d~7 d,当子实体的菌盖呈钟形尚未平展,菌幕未破裂时及时采收。
7 大球盖菇菌渣及棚室处理
大球盖菇采收结束后,将地表7 cm以上的残留秸秆清理出棚外,剩余菌渣就地原位还田,并进行深
翻30 cm。将土地重新平整,大水浇透,盖上白色地膜,进行高温闷棚,10 cm地温达到50℃,维持20 d
以上,之后打开通风口晾晒待用。
8 厚皮甜瓜生产管理技术
品种选择
选择具有耐低温弱光、早熟、果型好、甜度高等特性的品种,种子质量符合GB 16715.1的要求。
定植
8.2.1 整地施肥
闷棚结束后,根据土壤肥力合理施用底肥,一般按照50 kg/667 m2施用氮磷钾复合肥(15-15-15)。
肥料全部深翻入土,整地作畦,畦高15 cm~20 cm,畦宽100 cm。
8.2.2 定植密度
按照大行距100c m、小行距5 0cm,株距50 cm~60c m定植,每667 m2定植1500株~1800株。
8.2.3 定植方法
采用三角定苗的方式定植,移栽后浇透水。
定植后管理
8.3.1 温度管理
缓苗期,注意提高地温,白天温度控制在29℃~31℃,夜间温度不低于16℃;伸蔓期至开花坐果前,
白天温度控制在25℃~28℃,夜间控制在16℃~18℃;果实发育阶段,白天控制在28℃~32℃,夜间控
制在16℃~18℃。
8.3.2 水肥管理
T/SAASS 189—2025
4
结合浇缓苗水按照6 kg/667 m2~8 kg/667 m2追施高氮水溶肥。开花后7 d内控制水分。甜瓜直径约
4 cm~6 cm,结合浇水,按照10 kg/667 m2追施高钾水溶肥,此后视情况确定浇水量。生长期内可叶面喷
施2次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
8.3.3 植株调整
采用单蔓整枝。选中部11节~13节的子蔓做结果预备枝,下部及13节以上子蔓全部摘除。主蔓23
节~25节打顶,单株留瓜1个,瓜前1叶~2叶摘心。及时摘除病叶和老叶。
8.3.4 授粉
采用人工辅助或熊蜂授粉。
8.3.5 疏果、留瓜、吊瓜
在预留果中选颜色鲜嫩、瓜型周正的幼瓜。选留幼瓜分次进行,每个蔓选留1个瓜。在幼瓜长到250 g
左右时吊瓜。
采收
采收时间在6月下旬完成。结合成熟厚皮甜瓜果实的特性,推算成熟度,并根据瓜前叶、皮色的变
化等综合判断采收时期。对于果实成熟时蒂部易脱落品种及成熟时果肉变软的不耐藏品种,应及时或适
当早收。采收应在清晨进行,采收后存放置阴凉处。
9 菠菜田间管理技术
整地施肥
清除前茬厚皮甜瓜残留枝叶,降低病源基数。深翻土壤25 cm~30 cm,高温闷棚5 d~7 d后,平整土
地作畦。结合整地,施入氮磷钾复合肥(15-15-15)30 kg/667 m2。
播种
9.2.1 品种选择
应选择耐高温越夏品种,种子质量符合GB 16715.5的要求。
9.2.2 播种方法
采用直播法,以撒播为主,也可条播或穴播。
9.2.3 播种量
播种量一般为1 kg/667 m2~1.5 kg/667 m2。
田间管理措施
播种后应少量多次浇水,保持土壤湿润,降低土壤温度。一般播种后即浇第1遍水,三叶一心时浇
第2遍水,3片~4片叶时浇第3遍水,并结合浇水追肥,按照7 kg/667 m2~10 kg/667 m2撒施尿素。越夏菠
菜其他生产管理技术按照GB/Z 26573的规定执行。生产管理中肥料的使用按照NY/T 394的规定执行。
收获
收获时间在8月下旬~10月上旬。菠菜适宜生长期为30 d~40 d,应根据市场需求适时采收。
10 病虫害防治
防治原则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
辅的原则,实施绿色综合防控技术。
T/SAASS 189—2025
5
防治对象
10.2.1 大球盖菇主要防治鬼伞菌、木霉菌、青霉菌等杂菌以及跳虫、菌蚊、蚂蚁、螨类等有害生物。
10.2.2 厚皮甜瓜主要防治蚜虫、白粉虱、蓟马等害虫以及猝倒病、立枯病、霜霉病、灰霉病、白粉病、
病毒病等病害。
10.2.3 菠菜主要防治蚜虫、甜菜夜蛾、小菜蛾等虫害以及霜霉病等病害。
防治方法
10.3.1 生产管理中农药的使用应按照NY/T 393 的规定执行。
10.3.2 大球盖菇选料要新鲜、干燥,栽培前经日光暴晒消毒,控制好温度和湿度,栽培场所要喷洒石
灰水、漂白粉及植物源杀菌剂防控杂菌污染;严禁在出菇期使用任何农药。
10.3.3 厚皮甜瓜要选择抗病品种,选择保护和利用天敌防治害虫,使用在甜瓜上登记的农药防治病虫
害。
10.3.4 菠菜宜选择耐高温、抗逆性强、优质、丰产的品种,利用性信息素技术控制甜菜夜蛾和小菜蛾,
安装防虫网、黄板、杀虫灯等防治害虫,利用除虫菊素、BT 制剂等生物农药或化学农药防治虫害,具
体按照GB/Z 26573 的规定执行。
11 生产技术档案
对大球盖菇、厚皮甜瓜和菠菜的生产过程,要建立完整的生产技术档案,主要包括生产资料使用记
录、生产管理记录、采收记录、质量检测记录等,并保存3年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