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Tags | 热门标准 | 最新标准 | 订阅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标准 > 团体标准

T/ZNZ 262-2024 萱草种苗生产技术规程

  • 文件大小:528.89 KB
  • 标准类型:食品团体标准
  • 标准语言:中文版
  • 文件类型:PDF文档
  • 更新时间:2025-02-24
  • 下载次数
  • 标签

资料介绍

ICS 65.020.20
CCS B 05
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学会团体标准
T /ZNZ 262—2024
萱草种苗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 code of seedling production on Hemerocallis fulva
2024 - 06 - 18 发布2024 - 07 - 18 实施
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学会发布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学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金华花卉苗木产业研究院、金华市惠源农业科技开发有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轶、祝泽刚、吴嘉颀、沈建生、孙萍、张志国、栾东涛、林贤锐、陈辰斐
限公司。

朱建锡、王小婷。
T/ZNZ 262—2024
1
萱草种苗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萱草种苗生产的品种选择、种苗繁殖方法、容器苗移栽、裸根苗移栽、栽培管理、病
虫害防治、质量、包装、运输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萱草种苗生产、栽培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2828.1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 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DB11/T 1352 主要花坛花卉种苗生产技术规程
DB33/T 2100 大花萱草种苗生产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萱草daylily
具有观赏价值的阿福花科萱草属植物的统称。
4 品种选择
选择抗病性好、连续开花能力强或常绿的萱草品种,如‘火力全开’‘杰森·索尔特’‘中国山脉’
‘盛装’等。
5 种苗繁殖方法
5.1 分株繁殖
5.1.1 母株选择
选择生长健壮、株型匀称、无病虫害的植株作为母株进行分株繁殖。
5.1.2 分株时间
T/ZNZ 262—2024
2
分株繁殖一年四季均可,以春秋最宜。夏季要确保种苗长距离运输保鲜,冬季低温在5℃以上。
5.1.3 分株方法
将母株地上部分留10cm 左右进行刈剪,挖出母株整丛及全部根系,去除根系周围泥土,清除枯叶,
二倍体品种带2 个~3 个芽分株,四倍体品种带单芽分株,将过长的肉质根剪短。如有根部病害或运输
中腐烂时,栽植前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 倍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 倍溶液浸泡
30min,于阴凉处晾干。分株苗用于容器苗或裸根苗生产。
5.2 组培繁殖
5.2.1 外植体选择
多数品种最适宜外植体为幼嫩花茎,其次为花蕾。
5.2.2 外植体消毒
外植体用70%酒精浸泡15s~30s,无菌水冲洗3 次~4 次。然后用5%次氯酸钠消毒15min~20min,
再用无菌水冲洗3 次~4 次。
5.2.3 接种
将消毒后的外植体切成0.5cm~1cm 的小段,接种到含有6-苄基腺嘌呤(6-BA) 1.0mg/L,萘乙酸(NAA)
0.1mg/L,蔗糖30g/l,琼脂粉4.5 g/L 的MS 培养基上。每个350ml 培养瓶内可放置3 个~5 个外植体
小段。
5.2.4 培养条件
培养温度25 ℃±2 ℃,光照强度1000 Lux~3000 Lux,光暗周期16 h/8 h。
5.2.5 增殖培养
待接种的外植体长出丛生芽后,切分为13 芽/丛,转接到含有6-BA 2mg/L,NAA 0.05 mg/L,蔗糖
30g/L,琼脂粉4.5g/L 的MS 增殖培养基中。每个350 ml 培养瓶中可接种5 丛~7 丛,深度5 mm。
5.2.6 生根培养
将生长到2 cm~3 cm 的丛生芽转接到生根培养基中进行生根培养,培养基为含有NAA0.5 mg/L~0.8
mg/L,蔗糖20g/L,琼脂粉5.0g/L~6.0g/L 的1/2MS 生根培养基。
5.2.7 炼苗及出瓶
生根培养2 周~3 周后,单株高度达到4cm,根数≥3 条,根长2mm 以上,叶片数≥4 片的组培苗可
移至驯化室内进行炼苗,打开封口膜或瓶盖,放置2 d~7 d。驯化室光照强度5000 Lux~10000 Lux,
温度25℃±5℃。
选用50 孔穴盘,出瓶苗移栽基质选择、配制和填装应符合DB11/T 1352 的要求。每穴栽植1 株,
栽植深度5mm。待幼苗长出新叶,进行常规养护管理。
6 容器苗移栽
6.1 容器选择
T/ZNZ 262—2024
3
组培苗可选用上口径10 cm~13 cm 容器,每盆1 株,每株2 芽~3 芽,成年植株根据植株大小选择
不同大小容器,植株较大的四倍体品种可选用小2 加仑容器,每盆2 株~3 株,植株较小的二倍体品种
可选用1 加仑容器,每盆1 株~2 株,也可选用小2 加仑容器,每盆4 株~5 株。
6.2 场地选择
栽植场地选择光线、通风良好,地面平整,不积水场地,如场地为土地,应铺设地布。
6.3 栽培基质配比
基质按草炭﹕珍珠岩∶腐熟羊粪=3:5:1 混配。
6.4 移栽
容器底部首先垫适量的基质,添加基质的量为将植株放入盆后,植株根茎处低于盆口5cm 为宜,然
后将植株放置在盆中心,扶正,在四周添加基质,基质添加至距盆口2 cm~3 cm 为宜。
6.5 栽后管理
栽植后喷施浇透定根水,之后根据基质墒情适时浇水,确保不积水。
7 裸根苗移栽
7.1 场地选择
应选择光照充足,土层厚度大于20cm 的土地。
7.2 种苗栽植
株行距为30 cm×30 cm。根系应均匀分布在栽植穴中,栽植深度以土壤刚刚没过根茎部为宜。
7.3 栽后管理
栽后浇透定根水,隔2 d~3 d 再浇1 次,以后根据土壤情况控制浇水量,保持土壤湿润,确保不
积水。
8 栽培管理
8.1 水分管理
生长期结合气候及基质水分状况适时灌溉。夏季避免中午浇水,连续降雨后应及时排涝,避免积水。
8.2 施肥管理
春季返青前施用氮、磷、钾比例为15-15-15 的复合肥,第二次在花莛生长初期施用氮、磷、钾比
例为10-30-20 的复合肥,花期追施一次尿素,第三次在花谢后10 d 施用氮、磷、钾比例为15-15-15
的复合肥。单次施肥量为150 kg/hm2~300 kg/hm2,施肥方式可通过沟施。有条件的园区可结合水肥一
体化施肥。
8.3 杂草管理
T/ZNZ 262—2024
4
及时清除杂草幼苗,控制杂草生长,防止杂草结籽。或喷施96%精异丙甲草胺1000 倍防治。
9 病虫害防治
9.1 基本原则
应遵循“预防为主,科学防控”的原则。有条件的园区可配置病虫害监测设备,防患于未然。
9.2 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见附录A。
10 质量、包装、运输要求
10.1 质量要求
萱草出瓶苗质量分级标准见表1、大田种苗质量分级标准见表2。抽样检验标准按GB/T 2828.1 执
行。
表1 萱草出瓶苗质量分级标准
质量等级叶片数(Q) 株高(H) 单株根数平均根长(mm)
1 级Q>6 H>5cm 5 条以上5~10
2 级6≥Q≥4 5cm≥H≥4cm 3~5 条2~5
3 级4>Q 4cm≥H 0~2 条0~2
表2 萱草大田种苗质量分级标准
等级整体效果茎叶状况根状况
1 级外观新鲜,植株健壮,
生长旺盛,株型匀称、
丰满、紧凑,无病虫害
短缩茎生长健壮,叶片
排列均匀、紧密,叶色
纯正、有光泽,质地极
佳,清洁,叶片无损伤。
肉质根肥厚,生长健壮,
须根较多,分布均匀。
2 级生长正常,株型丰满、
匀称、紧凑,无病虫害。
短缩茎生长较健壮,叶
片排列较均匀、紧密,
叶色纯正,光泽一般,
质地佳,清洁,损伤叶
片≤2。
肉质根较肥厚,生长健
壮,须根较多。
3 级株型完整、匀称,无病
虫害。
短缩茎生长一般,叶片
排列基本均匀、较清洁,
损伤叶片≤4。
肉质根一般,生长正常,
须根一般。
10.2 包装
可选用长宽适宜的纸箱、木箱或塑料筐等,不同品种分件包装,每件种苗每个品种都应挂牌说明名
称(包括中文名、拉丁名、品种名和分级)及数量。
T/ZNZ 262—2024
5
10.3 运输
选用运输专用车或货车均可,长途运输注意避免高温。适宜的贮运温度为5 ℃~15 ℃。带花苞的
萱草植株不应与大量产生乙烯的切花、水果、蔬菜一起混装贮运。
T/ZNZ 262—2024
6
AA
附录A
(资料性)
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A.1 主要病害及防治措施见表A.1。
表A.1 主要病害及防治措施
病害名称发生月份病害症状防治措施
叶枯病4、5、6、7、8
萱草叶枯病最初症状通常从
叶尖开始发黄,并沿叶中脉
向下和向外扩散,感病叶片
产生褐色条纹、褐色斑点、
椭圆形部位扩展,呈棕褐色,
随着疾病的发展,叶子可能
会完全枯死。
1.选择抗病品种。
2.保持适当株距,每年秋天
及时清除萱草枯叶,以消除
叶枯病菌的来源。
3.当有持续潮湿的天气,在
出现症状之前就要开始施用
7 0 % 甲基托布津每亩1 0 0
g~200 g,兑水40 kg~50
kg 或80%代森锰锌稀释600
倍~800 倍、50%百菌清,每
亩100 g~200 g,兑水50
kg~100 kg 喷雾。每7 d~1
4 d 喷药一次,连续喷2 次~
3 次。
锈病5、6、7、8、9、10、11
初发病时叶片产生黄绿色斑
点,逐渐扩大变成橘黄色,
即夏孢子堆,夏孢子堆多生
于叶背,黑褐色,长期留于
表皮下,病叶呈现锈红色。
寄主生长后期,产生黑色长
椭圆形冬孢子堆,冬孢子堆
多生于叶背,黑褐色,长期
埋生于表皮下。
1.选择抗病品种。
2.锈病发生时可以第一时间
把染病老叶片剪掉,防止进
一步扩散。
3.灌溉尽量不要晚上进行,
晚上水分蒸发慢,灌溉水在
萱草叶面湿润时间长,锈病
孢子容易萌发和生长,种植
密度合理,保持良好通风。
4.80%代森锰锌600 倍~800
倍、50%百菌清,每亩100 g~
200 g,兑水50 kg~100 kg
喷雾、15%三唑酮500 倍稀释
液,每隔7 d~14 d 施用一
次,连续喷洒2 次~3 次。
T/ZNZ 262—2024
7
表A.1 主要病害及防治措施(续)
病害名称发生月份病害症状防治措施
软腐病4、5、6
软腐病是受到胁迫(天气炎
热、土壤板结、湿度过大、
积水、氮肥过多)时偶发。
感染软腐病的萱草第一个症
状是单株叶子发黄,如果不
加以治疗,整丛萱叶子发黄,
发展到茎基感染,直至植株
死亡。
1.选择抗性品种。
2.一旦发现萱草叶子发黄应
立即移出,把土壤清洗干净,
除去腐烂受损的部分,用
80%代森锰锌600 倍~800 倍
水剂或50% 百菌清500 倍
~700 倍水剂浸泡1h,栽到
花盆内,放在阴凉处,等萱
草恢复生长后即可重新栽回
原处。
3.发病植株的周边土壤使用
80%代森锰锌600 倍~800 倍
水剂或50%百菌清500 倍~7
00 倍水剂灌溉浇透进行消
毒处理或周边土壤全部移走
深埋。
条斑病3、4、5、6、7
主要危害叶片。最初在嫩叶
中部正面,沿叶脉附近出现
暗绿色针头大小的点,经l
天~2 天,扩大成水渍状,
并透过叶片。受害处呈淡黄
色半透明状,病斑边缘清楚
有黄色晕圈,中央灰白色,
随着病斑扩大,凹陷加深呈
深褐色,病健交界清楚,最
后病斑破裂,叶片呈穿孔状;
苔杆发病,初为褐色水渍状
小点,后扩展成纺锤形病斑,
中央凹陷,湿度大时可见淡
红色霉层,发病重时造成茎
叶枯萎、苔秆折断。
1.选择抗病品种。
2.种植密度合理,通风条件
良好
3.加强田间管理,减少种植
区侵染源
4、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
性粉剂1000 倍液或50%多菌
灵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喷
洒,连续用药2 次~3 次,
间隔7 天。
T/ZNZ 262—2024
8
A.2 主要虫害及防治措施见表A.2。
表A.2 主要虫害及防治措施
害虫名称发生月份危害症状防治方法
蚜虫2、3、4、9、10、11
植物上可见蚜虫脱皮留下
的白色表皮斑点,蚜虫还会
分泌“蜜露”的粘性物质,
引诱蚂蚁,引起煤烟霉菌滋
生,导致叶子枯萎、卷曲、
叶黄、植物变弱,生长迟缓。
1.利用蚜虫对黄色的趋性,利
用黄色粘虫板诱杀,每25m2
一张15 cm*10 cm 粘虫板。在
蚜虫发生初期,黄色粘虫板置
于冠层附近,稍高出植株,诱
杀成虫。黄色粘虫板也可以提
供蚜虫入侵的早期预警。注意
保护天敌,如瓢虫、草蛉等。
2.使用触杀型杀虫剂10%氯
菊酯乳30 倍~80 倍水剂喷
雾、10%联苯菊酯2000 倍~
2500 倍水剂喷雾、2.5%高效
氯氟菊酯1000 倍~2000 倍水
剂喷雾,或使用内吸型杀虫剂
10%吡虫啉3000 倍~4000 倍
液、进行叶面喷雾,为防止蚜
虫对化学杀虫剂产生耐药性,
因此,施用时需要交替施用。
蓟马
一年四季均有发生。春、夏、
秋三季主要发生在露地,
3-5 月份是高峰期,而秋季
或入冬的11-12 月份也是高
峰期。
表现为叶面呈棕色点状,当
损伤较严重时,叶片可能呈
现银色或纸质状。花芽受损
伤会有条纹痕迹、扭曲和花
芽脱落。蓟马损伤花蕾,导
致花蕾萎缩、脱落。花受损
伤、会有白班、条痕、颜色
消退、变形等症状,大大降
低萱草花的观赏性。
1.保持场地清洁,拔除杂草后
及时清理,冬季或早春移走萱
草残落叶
2.蓟马对多种药剂产生抗药
性,常用一种杀虫剂防控效果
差,建议复配或交替使用。推
荐蓟马防治复配方案:①6%
乙基多杀菌素2000 倍+甲维•
吡丙醚;②30%吡丙醚•虫螨腈
2500 倍+2.5%溴氰菊脂2000
倍;③2%氯氟•噻虫胺2000
倍+10%吡虫•吡丙醚1000 倍;
④15%唑虫酰胺1500 倍+5%甲
维盐3000 倍
T/ZNZ 262—2024
9
表A.2 主要虫害及防治措施(续)
红蜘蛛4、5、6、8、9、10
使叶片呈灰白色或枯黄色细
斑,严重时叶片干枯脱落,
并在叶上吐丝结网,严重影
响萱草的生长发育及观赏效
果。
1.及时做好冬季清园,清理杂
草和枯枝落叶,减少虫源及其
食物,便于农药覆盖。喷洒石
硫合剂进行冬春消毒处理,做
到螨病兼顾。
2.用杀虫剂、肥皂乳液等可以
减少螨的数量。红蜘蛛通常长
在叶子的背面,要有效地控制
虫害,必须在植物叶片下方喷
药。喷施73%克螨特乳油2000
倍液、15%哒螨灵乳油2500
倍~3000 倍液或1.8%阿维菌
素500 倍~600 倍液。
潜叶蝇2、3、4
萱草潜叶蝇有舐吸式口器的
幼虫钻入叶片组织中,潜食
叶肉组织,向叶子下部移动,
形成大致平行于叶脉的蜿蜒
的白色条斑,使叶片逐渐枯
黄,危害严重时被害叶片干
枯。
1.使用黄色粘虫板或诱光灯
诱杀潜叶蝇成虫。温室里安装
防虫网能有效预防潜叶蝇。
2.10%氯菊酯乳30 倍~80 倍
水剂喷雾、10%联苯菊酯2000
倍~2500 倍水剂喷雾、2.5%
高效氯氟菊酯1000 倍~2000
倍水剂喷雾或1.8%阿维菌素
500 倍~600 倍液。
蜗牛和蛞蝓4、5、6、9、10、11
一般在夜间觅食,啃食叶片
边缘,使叶片参差不齐,在
叶脉之间进食会导致叶子碎
裂,影响观赏效果及植株生
长。
1.清除鲜嫩杂草,减少食物来
源;清理枯草,铲除它们的隐
藏空间。
2.在发生期,清晨或阴天,在
新受害的叶片上(一般可见到
新鲜的粪便),循迹查找,在
受害株叶背或根际附近,或是
在靠近地面的叶背上,可找到
蛞蝓,人工进行捕捉杀、地表
捡拾,也可在种苗周围撒施生
石灰进行驱避。
3.每100m2用6%四聚乙醛颗粒
80 g~100 g,或6%聚醛·甲
萘威80 g~100 g,混合砂土
1.5kg~2.5 kg 均匀撒施。

下载说明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 下载帮助 | 下载声明 | 信息反馈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