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Tags | 热门标准 | 最新标准 | 订阅

江苏省历史文化街区防火安全保障方案编制导则 苏建函消防〔2025〕27号

时间: 2025-02-20 来源: 点击数:

各设区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建委),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江苏省消防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规范历史文化街区防火安全保障方案编制工作,引导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实施单位提升街区消防安全水平,我厅组织编制了《江苏省历史文化街区防火安全保障方案编制导则》,已通过专家审查,现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联系人:建设工程消防管理处 周璇

邮 箱:jszjtxfc@126.com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25年1月21日

江苏省历史文化街区防火安全保障方案编制导则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25 年1 月

前言
为贯彻落实《江苏省消防条例》《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决
定》《关于支持城市更新行动的若干政策措施》有关要求,统筹历史文化价值保护和
守牢消防安全底线,系统保护好历史文化街区,进一步规范历史文化街区防火安全保
障方案的编制,结合我省历史文化街区现状,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编制了《江
苏省历史文化街区防火安全保障方案编制导则》(以下简称“导则”)。
本导则包括总则、术语、总体要求、内容和成果要求、技术要点五个章节。
本导则由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编制,在导则执行过程中如发现需修改和
补充之处,请及时向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建设工程消防管理处反映(电子邮箱:
jszjtxfc@126.com),以供今后不断修订完善。
主编单位: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江苏省城镇与乡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蔡志军李新建胡石闾海王天一周璇陈智乾
任新伟赵元杨晓伟高琛朱秋颖吴晓璇丁欣之
陆洁婷王华伟赵乾汤尧禹葛慧
主要审查人:李青朱国庆李建波张诚楚超超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1.1 工作目标.......................................................................................................1
1.2 适用范围.......................................................................................................1
第二章术语............................................................................................................. 2
第三章总体要求......................................................................................................... 3
3.1 编制依据.......................................................................................................3
3.2 编制原则.......................................................................................................3
3.3 编制工作组织...............................................................................................4
3.4 编制单位要求...............................................................................................4
3.5 方案发布实施...............................................................................................5
3.6 方案修编.......................................................................................................5
3.7 公众参与.......................................................................................................5
第四章内容和成果要求............................................................................................. 6
4.1 主要内容.......................................................................................................6
4.2 成果构成.......................................................................................................7
4.3 文本目录.......................................................................................................7
4.4 图纸目录.......................................................................................................9
4.5 附件目录.....................................................................................................10
第五章技术要点....................................................................................................... 11
5.1 消防现状调研与评估................................................................................. 11
5.2 防火提升策略研判.....................................................................................15
5.3 防火安全设计方案说明.............................................................................16
5.4 管理加强措施.............................................................................................19
5.5 预期效果与展望.........................................................................................20

— 1 —
第一章总则
1.1 工作目标
规范历史文化街区防火安全保障方案编制工作组织,明确历史文化街区防火安全
保障方案内容和深度,提高防火安全保障方案编制质量,引导提升历史文化街区消防
安全水平。
1.2 适用范围
本导则适用于江苏省内历史文化街区防火安全保障方案的编制及其管理工作。历
史地段、历史风貌区的消防设计可参照本导则编制防火安全保障方案。
— 2 —
第二章术语
2.1 历史文化街区
经省政府核定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能够较完整和真实
地体现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区域。
2.2 历史建筑
经市、县人民政府确定公布的具有一定保护价值,能够反映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
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也未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的建筑物、构筑物。
2.3 防火控制区
在历史文化街区内,为控制火灾蔓延,采用一定(防火分隔)措施分隔而成的相
对独立的区域。
2.4 防火组团
在防火控制区的集中连片建筑群内,为降低火灾蔓延风险,因地制宜采用防火分
隔措施分隔成若干独立成组的单、多层建筑群。
2.5 防火隔离带
能在一定时间内起到防止火灾蔓延至相邻建筑或区域的隔离空间。
— 3 —
第三章总体要求
3.1 编制依据
3.1.1 相关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
《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验收管理暂行规定》
《江苏省消防条例》
《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
决定》
《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城市更新行动若干政策的通知》
3.1.2 相关规范标准
《建筑防火通用规范》(GB5503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城
市消防规划规范》(GB51080)、《城乡历史文化保护利用项目规范》(GB55035)
等相关技术规范、标准。
3.1.3 相关上位规划
城市消防专项规划、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规划、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等
相关上位规划。
3.2 编制原则
3.2.1 守牢底线、有序提升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多采用小规模、渐进式的模式,防火安全保障方案可以根
据街区现状、保护更新计划等分期编制。编制工作应当以保障安全底线为原则,立足
— 4 —
于现状条件提出防火安全建设方案和相应管控要求作为现阶段更新改造项目设计的
依据。在此基础上,提出面向远期保护利用的防火安全保障措施,持续增强历史文化
街区总体消防安全韧性。
3.2.2 人防技防、多元互补
遵循“防消结合、以防为主”的消防工作方针,历史文化街区整体考虑预防、阻
火、灭火、疏散的需求,综合采取人防、物防、技防等多种手段,制定多元互补的防
火安全策略。
3.2.3 尊重现状、因地制宜
在充分调查历史文化街区街巷宽度、院落格局、建筑间距及主要建筑构造的前提
下,结合现行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根据历史文化街区消防安全现状条件和未
来活化利用的实际需求,因地制宜采取消防技术措施,充分运用传统防火智慧和既有
防火措施,鼓励消防新材料、新产品、新技术和物联网监测预警等在历史文化街区、
历史建筑中的应用。
3.2.4 保护优先、传承风貌
坚持有效保护、最小干扰历史文化街区内传统的街巷格局、院落肌理和建筑风貌
以及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及古树等历史环境要素。充分挖掘研究
当地传统防火智慧与措施,结合现状资源和发展需求进行传承、利用或转化,融入防
火安全保障方案中。
3.3 编制工作组织
历史文化街区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管理权限组织编制防火安全保障方
案。
3.4 编制单位要求
承担历史文化街区防火安全保障方案编制的单位应具备相应能力。
— 5 —
3.5 方案发布实施
历史文化街区防火安全保障方案由所在设区市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会同自然
资源、消防和文物等相关部门组织专家论证,并由各部门联审会签,经本级人民政府
同意后发布实施。对属于特殊建设工程且存在特殊消防设计情形的历史文化街区,其
防火设计报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特殊消防设计专家评审。
3.6 方案修编
经批准后的历史文化街区防火安全保障方案原则上不得修改。因外部条件发生重
大变化,或者上位规划发生调整,确需修编防火安全保障方案的,应当按原程序论证、
报批。
3.7 公众参与
历史文化街区防火安全保障方案在提交专家论证前,应通过适当的方式进行公示,
广泛听取公众意见。历史文化街区防火安全保障方案批准后,应当向社会公布。
— 6 —
第四章内容和成果要求
4.1 主要内容
(1) 说明历史文化街区基本情况,评估或评价街区现状消防水平,分析存在的防
火安全问题,明确防火安全设计原则、目标和策略。
(2) 根据上位规划和现场调研情况,确定街区整体价值及文物建筑、历史建筑、
传统风貌建筑等建筑遗产的价值特色和空间分布,明确重点保护区域和对象,并根据
价值和更新模式对街区内建筑进行分类。
(3) 论述历史文化街区确实无法满足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规定的内容和理
由,根据街区现状与更新实施情况,明确防火安全设计的重点部分与提升策略。
(4) 根据上位规划的保护与发展需求,结合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更新模式,确定
各阶段可实施的街区防火安全设计方案。防火安全设计方案主要内容包括:
a) 划定街区内防火控制区、防火组团,明确防火控制区、防火组团间防火分隔
措施与防火间距控制要求;
b) 构建街区内部及外围消防车道网络与消防疏散系统,提出消防站点、消防车
道、疏散通道的空间组织与设施设备管理要求;
c) 明确街区可利用的消防水源分布及取水方式,提出街区消防给水系统设计方案;
d) 对消防站点、室外消火栓等街区消防设施提出风貌协调设计引导,并提出消
防站点、室外消火栓的布置方案;
e) 提出各类建筑防火分隔、安全疏散等防火提升措施,对建筑内消防设施设备
提出风貌协调设计引导,并提供相应典型做法及适用场景的指引;
f) 提出街区和建筑智慧消防系统的设置方法和分步实施措施。
(5) 根据街区业态规划,提出建筑功能业态管控正负面清单,提出各类经营场所
的消防改造提升与业态准入要求。
(6) 提出消防日常管理加强措施的建议。
(7) 基于保障方案所采取的提升措施,进行预期效果的消防安全水平评估(评价)。
— 7 —
4.2 成果构成
防火安全保障方案由文本、图纸和附件三部分组成。
文本和图纸是防火安全保障方案的主体内容,应采用简洁、明确、规范的语言表
述和与之相对应的清晰图示表达。
文本应包括历史文化街区基本情况(项目概况和消防现状调研、分析与评估)、
防火提升策略研判、防火安全设计方案、管理加强措施指引、预期效果与展望。
图纸应包括历史文化街区基本情况相关图纸、历史文化街区价值分析与业态引导
图纸(或表格)、防火安全设计等相关图纸。
附件应包括防火安全设计比选方案、模拟分析验证报告(含火灾数值模拟报告、
消防疏散模拟报告等);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需提供实体试验验证报告。
4.3 文本目录
4.3.1 项目概况
(1) 项目背景
(2) 研究范围
(3) 研究目标
(4) 研究依据
(5) 研究框架
4.3.2 消防现状调研与评估
(1) 道路街巷现状与宽度分析
(2) 消防疏散现状分析
(3) 消防给水现状分析
(4) 消防设施现状分析
(5) 街区及周边消防力量分析
(6) 现状消防安全水平量化评估
4.3.3 防火提升策略研判
— 8 —
(1) 街区类别与更新模式
(2) 建筑价值分析与分类
(3) 建筑功能管控与业态引导
(4) 街区防火提升策略与提升价值
4.3.4 防火安全设计方案
(1) 防火安全设计必要性论证
(2) 防火区划(防火控制区与防火组团)
(3) 消防通道设计(消防车道与消防疏散系统)
(4) 消防站点(微型消防站与消防救援)
(5) 消防给水系统设计(市政给水与天然水源)
(6) 街区消防设施(风貌引导、街区消火栓、消防站点、消防器材柜)
(7) 防火分隔改造提升指引(基于建筑价值分类的针对性改造提升指引)
(8) 安全疏散改造提升指引(基于建筑价值分类的针对性改造提升指引)
(9) 消防设施提升指引(风貌引导、室内消火栓、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灭火
系统、电气防火、建筑材料等)
(10) 智慧消防系统(实施计划、平台架构、技术内容)
4.3.5 管理加强措施指引
(1) 安全责任制
(2) 微型消防站
(3) 消防应急预案
(4) 消防培训演练
(5) 消防日常巡查整治
(6) 消防设施检测维护
4.3.6 预期效果与展望
(1) 预期消防安全水平量化评估
(2) 远期展望
— 9 —
4.4 图纸目录
4.4.1 街区现状分析图纸
(1) 区位图(落放在相应市域图)
(2) 总平面图(方案设计范围图)
(3) 道路街巷现状图(城市道路、街巷、巷弄、火巷)
(4) 道路宽度分析图
(5) 应急疏散现状图(疏散路径、疏散指引标志、疏散集散场地)
(6) 市政与消防给水现状图(给水线路、管径、天然水源分布)
(7) 现状室外消火栓保护半径分析图(室外消防栓位置、80m 有效保护半径)
(8) 火灾危险源分布图(明火使用区域、易燃易爆物品储存场所等)
4.4.2 街区与建筑业态指引图纸
(1) 街区建筑价值分析图(文物建筑、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等具有价值的建
筑分布)
(2) 街区业态设置引导图(或表格,含业态分布和引导措施)
4.4.3 防火安全设计图纸
(1) 防火区划图(防火控制区、防火组团,附编号和面积说明)
(2) 消防救援通道系统设计图(各级消防车道、消防取水位置)
(3) 消防疏散通道系统设计图(各级消防疏散通道)
(4) 消防站点布局图(附各级站点配置要求、出警线路图)
(5) 街区消火栓布局图(附覆盖率分析)
(6) 消防给水规划图(管径、消防水池位置和容量、消防泵站位置和容量,如涉
及大量新建改建管线,需增加管线综合图)
(7) 阻火设施分布图(如细水雾屏障等)
(8) 防火分隔改造提升指引图(防火间距不足处的防火分隔提升措施图示)
(9) 安全疏散改造提升指引图
(10) 监控报警设施布置引导图
— 10 —
4.5 附件目录
4.5.1 防火安全设计比选方案
对历史文化街区确实无法满足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规定的内容与理由,分
项列出两种及以上比选方案,说明所选方案的合理性。
4.5.2 模拟分析验证报告
包括支撑防火安全保障方案编制的消防相关研究和技术文件,如火灾数值模拟报
告、消防疏散模拟报告、典型材料防火性能测试、历史火灾数据等。
4.5.3 实体试验验证报告
方案中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提升措施的,提供采用新技术、新材料、
新工艺的建筑、构件防火性能实体燃烧试验验证报告。实体试验内容应当与实际场景
相符,实体试验结论与火灾数值模拟分析结论应当一致。
— 11 —
第五章技术要点
5.1 消防现状调研与评估
5.1.1 调研与评估范围
调研与评估应包括历史文化街区的核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5.1.2 基本资料收集
(1)信息资料类
历史文化街区公布批次情况;已有城市或区域相关规划资料(包括但不限于城市
总体规划、名城保规、分区规划、详细规划、街区保护规划);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
情况,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消防系统操作人员等情况;依法建立的消
防救援队伍情况;近期消防设施设备检测报告及保养维修情况;各项消防管理制度、
消防应急预案与演练、消防宣传与培训情况。
危险品生产、销售及运输情况;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项目相关的流动及固定
人口情况(人口密度、流动性及消防安全素质等)、消防救援力量配置情况、道路建
设及通行情况、供配电设施、配电线路建设和改造情况等。
(2)图纸类
地形图资料;产权图资料;已有城市或区域相关规划图纸;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
用项目的建筑测绘图纸(总平面图、建筑平立剖面等);消防设施设备布置情况、竣
工图纸等。
5.1.3 区域消防水平调研
(1)区域消防安全设施
区域消防安全设施分为消防站、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消防泵站)、室外消
防栓、安全疏散指示标志等,各类消防安全设施调研要求如下:
a) 消防站
确定区域内或周边消防站的建设情况与位置、辖区范围、消防救援力量到场时间、
— 12 —
报警系统分布、消防车等消防设施设备的配置与使用等情况。
b) 消防控制室
确定调研区域消防控制室的位置、服务范围、消防设施设备配置、管理资料与人
员配置等情况。
c) 消防水泵房(消防泵站)
确定调研区域内消防水泵房(泵站)的位置、泵房(泵站)有效服务范围、使用
管理等情况。
d) 室外消防栓
确定街区室外消火栓的分布、消防覆盖范围、使用管理等情况。
e) 安全疏散标志
确定调研区域内安全疏散指示标志指引路线、疏散路径是否合理、疏散指示标志
是否醒目等情况。
(2)区域消防救援条件
区域消防救援条件分为消防水源、消防站点、消防通道、紧急疏散空间等,各类
消防救援条件调研要求如下:
a) 消防水源
区域内天然水源储水量、相应的取水设施、覆盖区域等;收集区域内市政给水管
网布置图,明确各段管径;调研区域内消防水池的设置位置、容量(或消防总贮量)、
覆盖区域等情况。
b) 道路街巷(消防车道)
调研区域及外围道路街巷(消防车道)的宽度、可通行的消防车种类、回车条件、
现状使用情况(是否存在消防车道占用现象)等。
c) 应急疏散集散区
调研区域内及周边应急疏散集散区分布、安全出口、现状使用功能(是否存在占
用情况等)、区域内最不利疏散距离等。
5.1.4 建筑防火特性
(1)耐火等级
参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有关规定,统计街区内建筑耐火等级。
— 13 —
(2)使用功能
统计分析街区内建筑的现状使用功能。
(3)建筑外墙
调查每栋建筑外墙的材料形式、门窗洞口的材料、普遍尺寸、结构形式、开设形
式,并初步确定各类建筑可认定为防火墙的墙体形式。
(4)防火间距
确定各建筑间的防火间距,并根据可通行的消防车尺寸进行分类整理。
(5)室内疏散与安全出口
确定典型建筑室内疏散路线,二层及以上的建筑应确定其楼梯的数量、材料、位
置、宽度、朝向等信息,并核定是否满足消防疏散楼梯要求。
确定各建筑的安全出口的位置、朝向与数量。
5.1.5 传统防火智慧
结合当地在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中采用的传统防火理念与技术,如建筑布局、
风火墙、院落的设计和布置,经研究转化后与现代防火技术相融合。
5.1.6 火灾危险源管理情况
(1)易燃易爆物品
调查街区内易燃易爆物品储存情况、火灾危险性及位置分布。
(2)使用明火区域
调查街区内使用明火场所的区域分布。
(3)周边易燃易爆场所
调查街区周边是否存在易燃易爆场所,并分析爆炸危险区域所影响的街区范围。
(4)雷击情况
调查区域内近5 年建筑遭受雷击情况,确定易受雷击影响的建筑位置与分布,是
否采取防雷击措施。
(5)森林火灾
调查区域及周边是否存在较大面积的森林灌木,近5 年发生森林火灾的情况,确
定其森林灌木面积。
— 14 —
5.1.7 消防安全管理现状
(1)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建设
调查街区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建设与落实情况。
(2)消防安全管理组织建设
调查街区消防安全管理组织建设与工作开展情况。
(3)消防安全宣传及培训
调查街区近两年消防安全宣传及培训工作情况。
(4)消防应急预案及演练
调查街区管理单位制定的消防应急预案及开展演练情况。
(5)消防安全管理设施建设
调查历史文化街区消防安全管理设施建设情况,是否利用智慧消防系统提高消防
安全管理能力。
5.1.8 上位规划分析与衔接
方案设计部分应首先对上位规划中的相关要求进行分析和衔接。
(1)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与分区规划
应明确城市总体规划与分区规划中防火安全保障方案编制区域的城市定位与承
担功能。
(2)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
应明确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中对防火安全保障方案编制区域的保护
要求;若非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则此项可不作回应。
(3)详细规划
应明确控制性详细规划对区域内各管控单元的管控要求,作为整合划定防火控制
区的参考。通过修建性详细规划明确区域内产权单元和图则的保护和建设要求,作为
整合划定防火组团的参考。
(4)街区保护规划
应明确并落实保护规划的建筑保护要求,作为建筑防火改造可采取措施和消防通
道设计的分析基础。
应明确保护规划中各地块规划业态,将经营类区域作为街区消防设计的重点区域。
— 15 —
应明确保护规划中交通规划设计情况,为消防通道与疏散通道的设计提供具体消
防设计措施。
应明确保护规划中市政管网规划情况,为消防给水的设计提供具体消防设计措施。
5.1.9 现状消防安全水平量化评估
根据历史文化街区现状情况,提出兼顾科学、合理、防火、经济等指标的消防安
全水平量化评估标准。可对区域消防安全设施、消防救援条件、建筑防火特性、火灾
危险源、消防安全管理五个方面进行综合量化评估,并提供消防安全等级评定与相应
风险描述。
5.2 防火提升策略研判
5.2.1 街区类别与更新模式
历史文化街区可按主要建筑风格年代、街区功能定位或街区更新模式进行分类,
按建筑风格年代主要可分为明清、民国和近现代工业遗存;按街区功能定位可分为商
业型、居住型、文化旅游型等;按更新模式可分为整体更新、局部整体更新和渐进式
微更新。
5.2.2 建筑价值分析与分类
历史文化街区内建筑应根据保护规划与更新实施计划确定其保护价值与建筑类
别,可根据保留修缮建筑、更新改造建筑、新建织补建筑等进行分类,或根据需进行
特殊消防设计与否进行分类,并根据其类别采取相应的消防改造提升措施。
5.2.3 功能业态布局与引导
历史文化街区的业态布局应以保护规划的业态规划为参考,对街区业态提出布局
和引导措施。功能业态引导应包括无需另外采取防火提升措施的业态、采取一定的防
火提升措施(或限制措施)后可设置的业态和禁止在街区内设置的业态。
5.2.4 街区防火提升策略
根据街区类别确定街区在消防通道、消防站点、消防水源、消防设施、建筑耐火
— 16 —
性能、防火分隔、消防管理等方面应采取的防火提升策略,以及理想情况下街区所能
达到的防火安全水平提升程度。
5.3 防火安全设计方案说明
5.3.1 防火安全设计必要性论证
基于调研评估和价值分析的结论,说明历史文化街区确实无法满足国家工程建设
消防技术标准规定的内容和理由,对防火安全设计必要性进行论证。
5.3.2 设计提升重点部分与策略
基于历史文化街区的类型及所采取的更新模式,明确防火设计所提升的重点部分
(如消防通道、消防站点、消防水源、消防设施、消防管理等),并提出对应的提升
策略。
5.3.3 防火单元划分
(1)防火控制区
与上位规划相衔接,参考历史文化街区的核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对区域
进行防火控制区划分。
防火控制区方案图应包括区域内各个防火控制区的编号、范围、面积。
(2)防火组团
防火控制区内应结合历史环境风貌的真实性、完整性,结合历史地籍图和产权单
元,并依据防火组团划分要求对区域进行防火组团划分。防火组团的划分宜考虑建筑
价值分类,将同一类别的建筑组团(院落)划为同一防火组团。
防火组团方案图应包括区域内各个防火组团的编号、范围、面积。
5.3.4 消防通道
消防通道包括用于消防救援和消防疏散的道路街巷。
(1)消防救援通道应基于现有街巷格局,采取多种消防救援车辆装备,适应传统街
巷,建立街区消防救援系统。
— 17 —
消防救援通道设计图应包括区域内各级消防车通道的走向与分布、回车场地(鼓
励利用街区外围场地作为回车场地)等。
(2)消防疏散通道应基于现有街巷格局,利用巷弄、开敞空间(包括街区周边的可
利用空间)、火巷等建立可靠的消防疏散系统。
消防疏散设计图应包括街区层面的消防疏散路线与疏散集散场地。
5.3.5 消防站点
历史文化街区应建设微型消防站,负责街区防火巡查和初期火灾扑救等火灾防控
工作。微型消防站的建设原则、人员配备与站房器材应参照《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微型
消防站建设标准(试行)》执行,并应结合历史文化街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配备
消防器材。
有条件的历史文化街区可依托所在辖区消防救援大队建设小型消防站。
5.3.6 消防水源
包括市政给水与天然水源。市政给水应明确给水线路与管径,保证各处消防取水
点的正常使用;明确街区内可作为消防水源的天然水源(如河道、水井等)位置、容
量、取用方式。
5.3.7 街区消防设施
包括街区消火栓、微型消防站、消防器材柜等街区消防设施,并根据街区的历史
风貌,提出街区消防设施的风貌要求(或附图)。
5.3.8 防火分隔改造提升措施
根据已划分的防火组团,结合建筑价值判断,对不同类别建筑防火组团的防火分
隔(墙体、门窗、防火涂料、防火分隔设施等)提出相应的改造提升指引措施,并考
虑历史风貌与保护要素,采取符合风貌的指引措施,减少对历史风貌的影响。
对于保留修缮建筑防火组团:其中具有保护价值的,应根据建筑风貌与保护要素
(如具有历史价值的墙体、门窗、檐口等要素),提出基于保护的改造提升措施指引;
其中保留原居民居住使用的,可选择维持现状,并提出具备实施条件下适当的改造提
升措施指引;
— 18 —
对于更新改造建筑防火组团:应根据街区和建筑历史风貌,提出符合风貌的改造
提升措施指引;
对于新建织补建筑防火组团:新建织补建筑与其他类别建筑应结合街区风貌的延
续和现行规范的要求,提出适宜的改造提升措施指引。
5.3.9 安全疏散改造提升措施
针对不同类别建筑,提出安全出口、疏散楼梯、辅助疏散装置、火情预警与扑救
设施等改造提升指引措施。
对于保留修缮建筑:其中具有保护价值的,应根据建筑风貌与保护要素(门、楼
梯、露台),提出基于保护的改造提升措施指引;其中保留原居民居住使用的,可选
择维持现状,并提出具备实施条件下适当的改造提升措施指引;
对于更新改造建筑,应根据街区和建筑历史风貌,提出符合风貌的改造提升措施
指引;
对于新建织补建筑,应根据现行规范进行防火设计。
5.3.10 消防设施提升措施
防火安全保障方案应鼓励街区内适应性应用消防新技术、新设备,所采用的消防
设施应考虑街区和建筑风貌保护要求,进行设施隐蔽式设计或符合风貌的设计,减少
对历史风貌的影响。
(1)室内消防灭火系统
根据建筑分类,提出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或局部应用系统)、室内消火栓系统(或
消防软管卷盘、简易消防水龙)、其他自动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移动式灭火装
置等)等室内消防灭火系统的应用场景。
根据建筑风貌,提出室内消防灭火装置(喷淋装置、室内消火栓、消防软管卷盘、
简易消防水龙、气体灭火装置等)的风貌设计引导(或图示)。
(2)火灾探测报警系统
包括但不限于烟感火灾探测器、电气火灾探测器、可燃气体探测器、光电火灾探
测器等火灾探测报警装置。并根据建筑分类,提出火灾报警系统的应用场景;根据建
筑风貌,提出火灾报警装置的风貌设计引导(或图示)。
— 19 —
5.3.11 智慧消防系统
历史文化街区应依托智慧城市建立智慧消防平台,实现对整个街区的火灾监控、
预警与救援。智慧消防平台应包括智慧消防用电系统、电气火灾监测、预警报警系统、
可燃气体监测、巡检系统、环境监控、视频监控、消防水监控等功能。
智慧消防系统可选取试点分步实施,建立试点布置智慧消防设施,分区域构建智
慧消防系统,逐步实现对街区整体范围的火灾监控、预警、救援与管理。
5.4 管理加强措施
5.4.1 安全责任制
防火安全保障方案应对历史文化街区消防安全责任提出建议,明确政府有关部门、
街道办事处、社区、使用单位、产权单位、群众的消防安全职责,协助历史文化街区
所在辖区部门制定消防管理安全责任制。
5.4.2 微型消防站
防火安全保障方案应对微型消防站的职责、人员、器材配备与管理等提出建议。
微型消防站的人员配备、站房器材、岗位职责、值守联动、管理训练应参照《社区微
型消防站建设标准(试行)》执行。
5.4.3 应急预案
防火安全保障方案应对历史文化街区消防应急预案提出编制建议,协助主管部门
制定适合的消防应急预案。
5.4.4 培训演练
防火安全保障方案应对历史文化街区消防培训演练方案提出编制建议,明确培训
对象、内容、频次和相应的考核要求。
5.4.5 排查整治
防火安全保障方案应对历史文化街区火灾隐患排查整治提出工作建议,明确排查
— 20 —
整治执行部门,并根据街区实际情况明确排查整治的内容。
5.4.6 检测维护
防火安全保障方案应对历史文化街区消防设施检测维护提出方案建议,明确需检
测维护的消防设施与检测维护频率。
5.5 预期效果与展望
5.5.1 预期消防安全水平量化评估
基于防火安全保障方案采取提升措施后的预期效果,对历史文化街区预期达到的
消防安全水平进行量化评估,并说明由于实施条件不足等因素,导致提升程度有限或
暂无法提升的指标。量化评估标准应与现状消防安全水平量化评估标准保持一致。
预期消防安全水平量化评估的综合得分应高于现状安全水平量化评估,评估结果
所对应的风险等级应至少提升一个等级,才可视为有效的防火安全保障方案。
有条件的地区,可因地制宜制定科学合理的当地历史文化街区消防安全水平量化
评估标准,作为防火安全保障方案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的验证依据。
5.5.2 远期展望
根据预期消防安全水平量化评估的结论,基于历史文化街区远期实施条件,提出
防火提升展望。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 下载帮助 | 下载声明 | 信息反馈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