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201/T 012-2025 软儿梨生产技术规程
- 文件大小:1.93 MB
- 标准类型:地方标准规范
- 标准语言:中文版
- 文件类型:PDF文档
- 更新时间:2025-07-03
- 下载次数:
- 标签:
资料介绍
《软儿梨生产技术规程》(DB6201/T 012-2025)核心内容的详细总结:
一、范围
适用于兰州市软儿梨生产,涵盖园地规划、栽培管理、采收、后熟、冻藏及档案管理全流程。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包括环境质量(GB 3095、GB 15618)、灌溉水质(GB 5084)、绿色生产标准(NY/T 391-394)、梨生产技术(NY/T 442)等。
三、术语定义
- 软儿梨:秋子梨系三倍体地方品种,需经糖化发酵和冷冻贮藏后食用,果肉韧、石细胞多、酸味强。
四、园地选择与规划
- 环境要求:
- 空气、土壤、灌溉水符合国标(GB 3095/15618/5084)。
- 选址条件:
- 海拔:1000–1800m
- 气候:年均温5–13℃,有效积温≥2000℃,年日照≥1600小时。
- 土壤:砂壤土,土层厚≥1m,排灌良好。
- 地形:背风向阳,坡度<25°。
五、栽培管理
1. 定植技术
- 整地:开沟深80–100cm,填秸秆+腐熟农家肥(37.5–45吨/公顷)。
- 苗木:1年生无病虫苗,砧木为杜梨/木梨,嫁接高度60–80cm。
- 定植:株行距(2.5–4m)×(4–5m),春栽(地温≥8℃)。
- 授粉树:主栽:授粉=4:1或8:1。
2. 肥水管理
- 基肥(秋分前后):
- 初果树:腐熟农家肥15–22.5吨/公顷 + NPK复合肥。
- 成龄树:农家肥45–75吨/公顷 + 菌肥/腐植酸 + NPK。
- 追肥:幼果期高氮肥、膨大期三元肥、转色期高磷钾肥,叶面喷钙/中微肥。
- 浇水:年4–5次(萌芽/幼果/花芽分化/膨大/封冻),用量270–660m³/公顷。
3. 树形培养
- 改良疏散分层形(行距4–5m):
- 干高1.2–1.5m,主枝5–7个螺旋排列,基角80–90°。
- 逐年培养主枝与结果枝组,4年成形(树高3.2–3.5m)。
- 纺锤形(行距4m):
- 中心干直立,主枝10–15个单轴延伸,树高2.5–3m。
4. 花果管理
- 授粉:壁蜂(3000–4500头/公顷)或蜜蜂(2000–3000头/公顷)。
- 疏花疏果:间隔15–20cm留1果,疏除弱花、畸形果。
5. 病虫害防治
- 主要病虫:白粉病、煤污病;梨小食心虫、梨木虱、梨茎蜂、蚜虫。
- 综合防控:
- 农业:清园、刮树皮、涂白。
- 物理:杀虫灯、粘虫胶、黄板(300–450张/公顷)。
- 生物:释放赤眼蜂、瓢虫、捕食螨。
- 化学:石硫合剂清园,花期后喷阿维菌素+唑醚·戊唑醇等(符合NY/T 393)。
六、采收
- 时间:10月上旬。
- 要求:轻摘轻放,避免机械损伤,装运工具清洁。
七、果品后熟
- 准备:果筐清洗消毒,车间紫外灭菌。
- 装筐:果柄向上/侧放,≤2层,贴标签(生产者、日期等)。
- 入库:码放留通道(40–50cm)。
- 温湿度:18–23℃,湿度75–90%。
- 检测:果面全黄且20–30%转褐时完成。
八、果品冻藏
- 变温处理:
- 阶梯降温:-5℃(3–5天)→梯度降至-18℃(每梯度3–5天)。
- 反复回温3–5次,直至果皮变黑褐色。
- 冻藏:保鲜膜包裹果筐,-18℃以下贮藏。
九、档案管理
- 建立纸质+电子档案,记录生产投入、病虫防治、后熟冻藏等环节。
- 电子档定期备份,保存≥3年,专人管理可追溯。
核心特点:
- 地域适配:针对兰州高海拔、低温气候设计。
- 绿色生产:贯穿环境选择、肥料农药使用标准。
- 特色工艺:突出软儿梨独有的后熟与梯度变温冻藏技术。
- 全程可控:从种植到贮藏实现标准化、可追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