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2/T 5070-2024 学校食堂承包(委托)经营管理规范
- 文件大小:4.2 MB
- 标准类型:食品地方标准
- 标准语言:中文版
- 文件类型:PDF文档
- 更新时间:2025-05-20
- 下载次数:
- 标签:
资料介绍
甘肃省地方标准DB62/T 5070-2024《学校食堂承包(委托)经营管理规范》主要内容总结
一、适用范围
- 适用于甘肃省内采用承包或委托经营模式的各级各类学校食堂,包括高校、中小学、托幼机构等。
- 明确学校与承包方的食品安全责任,规范承包经营全流程管理。
二、核心原则
-
公益性原则
- 严禁通过食堂盈利,中小学、幼儿园原则上自主经营,特殊情况需审批后引入承包。
- 实施“零租赁”管理,禁止学校以任何形式收取承包费、管理费或转嫁设备投入成本。
-
责任共担
- 学校与承包方共同承担食品安全责任,落实风险排查、自查培训等要求。
- 学校校(园)长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承包方负主体责任。
-
禁止行为
- 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营养改善计划食堂不得外包;
- 被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的企业不得参与;
- 严禁转包或分包(品牌合作需校方审批且不超过1/3经营量)。
三、承包方准入要求
-
资质要求
- 具备独立法人资格,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跨省企业需在本地注册分支机构。
- 近三年无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或行政处罚记录。
-
优先条件
- 通过食品安全管理体系(ISO 22000/HACCP)、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 采用“互联网+明厨亮灶”信息化管理;
- 购买食品安全责任险。
-
引入方式
- 通过公开招标遴选,禁止直接委托或变相指定。
四、管理体系与制度
-
制度要求
- 学校与承包方需建立以下制度:
- 食品安全责任、评价退出、人员培训、监督检查、应急响应等;
- 食品安全“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机制。
- 学校与承包方需建立以下制度:
-
人员管理
- 配备标准:
- 500人以上食堂配专职食品安全总监和食品安全员;
- 3000人以上食堂增设独立管理团队。
- 培训考核:
- 每年不少于40小时培训,每半年考核;
- 新员工岗前培训,持健康证上岗。
- 配备标准:
-
风险管控机制
- 建立从采购、加工到供餐的全流程风险管控清单(附录A),明确高风险项每日检查、中风险项每周检查。
五、日常运营要求
-
学校职责
- 每日抽查食品加工、贮存等环节,发现问题书面告知并督促整改;
- 每月评估承包方管理情况,年度综合考核并公布结果;
- 建立家长膳食监督委员会,参与采购、陪餐等环节监督。
-
承包方职责
- 大宗食品统一采购并备案,严禁使用散装油、醋等高风险原料;
- 食品留样双份(≥125g/样,48小时),专间温度≤25℃;
- 禁止加工冷食、生食、四季豆等高风险食品;
- 合理定价并报批,定期开展满意度调查。
六、自查与应急管理
-
自查机制
- 频次:制度自查每年1次,定期自查每周1次,专项自查即时启动。
- 层级检查:校长季度检查、分管领导月度检查、食品安全员每日排查。
- 问题整改:建立台账,闭环管理。
-
应急预案
- 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事故发生后2小时内报告相关部门;
- 封存问题食品及现场,配合调查,做好舆情引导与心理干预。
七、退出机制
承包方出现以下情形立即终止合同:
- 转包、分包;
- 引发食品安全事故或重大隐患拒不整改;
- 管理混乱导致无法履约;
- 被监管部门处罚(情节严重);
- 其他严重违规行为(如违法添加亚硝酸盐)。
八、其他管理措施
- 信息化管理:鼓励通过“互联网+明厨亮灶”公开加工过程,接受社会监督。
- 第三方评估:引入专业机构排查隐患,推动持续改进。
- 信息公开:公布食品来源、承包信息,建立投诉渠道。
- 保险保障:鼓励投保食品安全责任险。
附录A: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清单(示例)
涵盖10大类42项风险点,按风险等级(高/中/低)制定检查频次,例如:
- 高风险:原料腐败、超范围经营、添加剂滥用等(每日检查);
- 中风险:人员卫生、设备清洁等(每周检查);
- 低风险:制度执行、信息化应用等(每月检查)。
九、参考文献
引用《食品安全法》《餐饮服务操作规范》等16项法规文件,确保标准合规性。
总结亮点:
- 突出公益性与责任共担,强化学校监管主体责任;
- 细化承包方准入与退出条件,确保资质合规;
- 建立全流程风险管控机制,结合信息化手段提升透明度;
- 强调家校共治,引入家长监督与社会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