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Tags | 热门标准 | 最新标准 | 订阅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地方标准 > 广东省地方标准(DB44)

DB4414/T 45-2025 露地早春苦瓜栽培技术规程

  • 文件大小:303.65 KB
  • 标准类型:地方标准规范
  • 标准语言:中文版
  • 文件类型:PDF文档
  • 更新时间:2025-07-03
  • 下载次数
  • 标签

资料介绍

  ICS 65.020.20 CCS B 05

  梅州市地方标准

  DB 4414/T 45—2025

  露地早春苦瓜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gs for cultivation of open-field early spring bitter gourd

  2025 - 04 - 29 发布

  2025 - 08 - 01 实施

  梅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 4414/T 45—2025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梅州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梅州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梅江区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梅州市强惠农业发展 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林育炯、张晓艳、曾命彬、刘燕、叶希、张婷、李珊珊、阙锴茹、刘源峰、张 雄基、张立舒、张贺云、刘国辉、曾小斌、邹妍、郑焕明、钟琼、谢倩梅。

  I

  DB 4414/T 45—2025

  露地早春苦瓜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露地早春苦瓜生产技术规程的术语和定义、种植地、品种、播种期和移栽期、培育壮 苗、大田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和生产档案。

  本文件适用于露地早春苦瓜栽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2118 蔬菜育苗基质 NY/T 2442 蔬菜集约化育苗场建设标准 NY/T 5010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早春苦瓜 Early spring bitter gourd 指在12月至1月播种,3月至5月采收的苦瓜。 3.2 炼苗 Acclimatization of seedlings 在保护地育苗的情况下,采取放风、降温、适当控水等措施对幼苗强行锻炼以适应定植后露地栽培 环境条件。

  4 种植地

  环境空气质量、土壤应符合NY/T 5010的要求;灌溉水质应符合GB 5084的要求。选择土质疏松、土 层深厚、富含有机质、排灌方便、保水保肥力强的壤土或砂壤土为宜。前茬忌种植瓜类。

  5 品种

  选择市场适销、早熟、耐寒、抗病和高产的优良品种,如夏丰六号、秀俊苦瓜、润泽苦瓜等。

  6 播种期和移栽期

  1

  DB 4414/T 45—2025 选择在12月中旬至1月上旬播种,1月中下旬移栽。

  7 培育壮苗

  7.1 浸种 用0.1 %~0.2 %的高锰酸钾溶液浸种2 min,然后用清水洗净,或用50 ℃~55 ℃温水浸种10 min~

  15 min,并不断搅拌,然后常温下用清水浸种6 h~8 h。 7.2 催芽

  浸种后的种子用湿毛巾包裹,放在30 ℃~32 ℃温控箱中,2 d~3 d出芽,胚根长不超过1 cm前播 种。未发芽的,每天用清水冲洗1次,以除去种子表面粘液,防止发霉腐烂,促早发芽。 7.3 育苗场地

  地势较平坦、水源方便、排水良好的塑料拱棚或温室。环境空气质量、灌溉水质、土壤环境应符合 NY/T 2442的规定。 7.4 育苗基质

  应符合NY/T 2118规定。 7.5 播种

  选用50孔或72孔育苗盘。播种前将育苗基质洒水淋湿,含水量调至50 %~70 %后装盘。将种子点播 在育苗盘中,覆基质1.5 cm~2 cm,浇透水。播种后及时覆盖薄膜,同时搭建小拱棚保温。出苗前拱棚 内的气温控制在20 ℃~30 ℃,保持高温利于出苗。 7.6 苗期管理

  出苗后及时通风降温,保持苗床温度15 ℃~25 ℃;严格控制水分,保持基质见干见湿,适当降低 夜间温湿度。子叶展开后要及时喷施1000倍水溶性的氮、磷、钾复合肥(15-15-15)。定植前7 d~10 d 低温炼苗,白天两边打开通风,遇低温时及时盖上保温。 7.7 出苗

  当苦瓜苗长至2片~3片真叶,真叶肥厚,叶色鲜绿,根系发达缠绕基质不散坨,即可出苗。

  8 大田管理

  8.1 整地 定植前15 d~20 d,将地犁翻晒白,结合深翻整地,每667 m2施入腐熟有机肥1000 kg,钙镁磷肥

  50 kg,氮、磷、钾复合肥(15-15-15)30 kg,深翻30 cm~35 cm。然后整地做畦,整成畦带沟宽1.5 m~ 2.0 m,高25 cm~30 cm,并做好环田排水沟。 8.2 定值

  2

  DB 4414/T 45—2025

  早熟、主蔓结瓜品种宜采取单行种植,株距20 cm左右,每667 m2栽植约1800株~2400株。早中熟、 主侧蔓结瓜的品种,株距可适当增加到60 cm,每667 m2栽植约600株~1200株。定植后及时用秧弓和塑 料薄膜搭小拱棚保温。

  8.3 湿度管理

  晴天上午10时后可适当揭膜通风,下午3时前盖膜;阴雨天湿度大时要进行揭膜通风,以降低棚内 湿度,减少病害发生蔓延。3月后,气温回升,可揭膜进行露地式栽培管理。

  8.4 搭架和引蔓

  植株3月前于薄膜拱棚内铺地生长,及时摘除侧蔓。3月后,15 d内无10 ℃以下低温天气时撤薄膜 拱棚,引苗上架。早春苦瓜一般采用人字架。初次引蔓时将植株基部30 cm~40 cm茎盘旋在地上,降低 苦瓜苗的高度,每次引蔓后要及时用绳子固定,每隔3 d~5 d就要引蔓1次。引蔓至1.5 m高后,可任其 攀援生长。每次引蔓时要使各植株生长点朝同一方向,使茎叶分布均匀,防止相互缠绕遮荫。

  8.5 肥水管理

  8.5.1 施肥 定植成活后施1次~2次氮、磷、钾复合肥(15-15-15)提苗,每次用量10 kg/667 m2,施肥应在气

  温回升1 d~2 d后进行,禁止低温天气施肥,以免伤苗。开花初期,每667 m2用氮、磷、钾复合肥(15-15-15) 20 kg~25 kg进行株间追肥。盛果期每采摘2次~3次施一次氮、磷、钾复合肥(15-15-15),每667 m2 用肥25 kg。苦瓜进入采收期,叶片喷施0.3 %磷酸二氢钾溶液和中微量元素叶面肥。

  8.5.2 水分

  结瓜前要适当控水,以防止徒长,培育壮根。根瓜坐稳后,需水量逐渐增加。苦瓜结瓜盛期,要求 保持土壤湿润,每隔3 d~4 d灌水1次,遇连续雨水天气要及时清沟排渍。

  8.6 植株管理

  离地面0.8 m以下侧枝全部摘除,及时摘除过密的老蔓、细蔓、病叶、老叶和畸形果。

  8.7 人工授粉

  雌花开放后可采用人工授粉提高座瓜率,人工授粉一般在上午7:00~10:00进行,采用当天清晨开 放的雄花,去掉花冠,轻轻涂抹雌花的柱头,一朵雄花可为2朵~3朵雌花授粉。

  9 病虫害防治

  9.1 防治原则

  虫害主要有蓟马、蚜虫、瓜实蝇、根结线虫;病害主要有炭疽病、白粉病和枯萎病。贯彻“预防为 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按照病虫发生规律科学合理使用化学防治, 做到防重于治。

  9.2 农业防治

  实行轮作制度。深沟高畦、地膜覆盖栽培;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清除老叶、病叶、病果和清洁田 园,深耕晒土,以减少菌源和杀灭虫卵。科学管肥管水,切忌大肥大水。

  3

  DB 4414/T 45—2025 9.3 物理防治

  在田块四周悬挂瓜实蝇诱虫黄板,诱虫瓶降低虫口密度。苦瓜授粉后采用苦瓜专用套袋进行套袋; 利用20目~40目的防虫网覆盖。 9.4 化学防治

  农药使用按GB/T 8321执行。苦瓜主要病虫害化学防治技术按附录A执行。 10 采收

  苦瓜以中度成熟为好,一般自开花后15 d,此时皮色发亮,果实条状或瘤状突起饱满,尖端较为平 滑,即可采收。宜在晴天或阴天上午采摘,晴天下午和雨天采收的苦瓜不耐储存,应及时销售。 11 生产档案

  对种子来源、品种名称、播种时间、移栽时间、肥料农药使用、采收时间、采收数量等进行记录, 要求真实、准确、规范,档案至少保存2年。

  4

  DB 4414/T 45—2025

  A A

  附录A (规范性) 苦瓜主要病虫害化学防治

  A.1 苦瓜主要病虫害化学防治见表 A.1。

  表A.1 苦瓜主要病虫害化学防治

  防治对象 蓟马 蚜虫

  瓜实蝇 根结线虫 炭疽病 白粉病 枯萎病

  防治方法 10 %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2500 倍~3000 倍液或 25 %噻虫嗪水分散粒剂 1000 倍~1500 倍液或 5 %啶 虫脒乳油 2000 倍~3000 倍液喷雾 5 %啶虫脒乳油 2000 倍~3000 倍液或 10 %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2500 倍~3000 倍或 25 %噻虫嗪水分 散粒剂 2000 倍液喷雾 31 %阿维.灭蝇胺悬浮剂 1000 倍~2000 倍液或 5 %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 1500 倍~2000 倍液喷雾 每 667 m2 土壤撒施 10%噻唑膦颗粒剂 1000 g~1500 g;或每 667 m2 土壤使用 400 ml~500 ml 的 3%阿维菌素微囊悬浮剂或 750 ml~1000 ml 的 20%噻唑膦水乳剂灌根 10 %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 1500 倍~2000 倍液或 80 %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 1000 倍~2000 倍液喷 雾 25 %戊唑醇水分散粒剂 1000 倍~1500 倍液或 10 %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 1500 倍~2000 倍液或 50 %嘧菌酯悬浮剂 1500 倍~2000 倍液喷雾防治 30 %噁霉灵水剂 600 倍~800 倍液或 50 %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灌根

  5

下载说明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 下载帮助 | 下载声明 | 信息反馈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