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420/T 80-2025 中山麻鸭种鸭饲养管理技术规程
- 文件大小:302.81 KB
- 标准类型:地方标准规范
- 标准语言:中文版
- 文件类型:PDF文档
- 更新时间:2025-07-03
- 下载次数:
- 标签:
资料介绍
ICS 65.020.30 CCS B 43
中山市地方标准
DB4420/T 80—2025
中山麻鸭种鸭饲养管理技术规程
2025 - 04 - 30 发布
2025 - 06 - 30 实施
中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4420/T 80—2025
目 次
前言 ................................................................................. Ⅱ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引种要求 ........................................................................... 2 5 场地与设施 ......................................................................... 2 6 外貌特征 ........................................................................... 2 7 饲养管理 ........................................................................... 3 8 孵化管理 ........................................................................... 7 9 疫病防控 ........................................................................... 8 10 养殖档案 ......................................................................... 10 附录 A(资料性) 常见疫病防治 ........................................................11 参考文献 ............................................................................. 12
I
DB4420/T 80—2025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山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山市农业科技推广中心、广东省中山市质量技术监督标准与编码所、中山市动 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山市南区街道农业服务中心、中山市中山港街道农业服务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叶树才、殷颖珊、陆子璇、樊哲、方俊杰、梁巧华、李蕾、李天宇、林森馨。
II
DB4420/T 80—2025
中山麻鸭种鸭饲养管理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中山麻鸭种鸭的引种要求、场地与设施、体型外貌特征、饲养管理、孵化管理、疫病 防控和养殖档案。
本文件适用于中山麻鸭种鸭的饲养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16569 畜禽产品消毒规范 GB 18596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3165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兽药最大残留限量 NY/T 388 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 NY/T 823 家禽生产性能名词术语和度量计算方法 NY/T 1168 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 NY 5027 无公害食品 畜禽饮用水水质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中山麻鸭 Zhongshan partridge duck 中山麻鸭原产于广东中山县(现改为中山市),属中小型蛋肉兼用鸭种。中心产区主要在中山市五 桂山、南朗、南区等镇街,省内各地也有饲养。 3.2 育雏期 brooding period 雏鸭出壳后需要借助于外界给温维持正常生长发育的阶段。 [来源:NY/T 823-2020,2.1.1,有修改] 3.3 育成期 growing period 蛋(肉种)用禽自育雏期满至接近性成熟阶段。 [来源:NY/T 823-2020,2.2.1,有修改] 3.4 产蛋期 laying period 蛋(肉种)母禽从开始产蛋至淘汰的阶段。
1
DB4420/T 80—2025 [来源:NY/T 823-2020,2.4.1,有修改]
4 引种要求
雏鸭应从具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中山麻鸭种鸭场引进,不应从疫区引进雏鸭;种鸭调运 应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5 场地与设施
5.1 场地选址 应远离居民区、学校、医院以及交通主干道等,符合动物防疫要求,且交通方便、附近有水电,环
境安静。鸭场环境应符合NY/T 388的规定。 5.2 鸭舍条件
以坐北朝南或朝东南为宜。选择缓坡地区,地形排水好,通风、向阳、干燥,以沙土壤为好。搭建 鸭舍,以冬暖夏凉为佳。建有育雏舍、育成舍和产蛋舍。 5.3 鸭舍卫生
鸭群出栏后应实施清洗、消毒和灭虫、灭鼠,并至少空置2周,设备应具备良好的卫生条件并便于 卫生检测,舍内应保持通风换气。鸭舍卫生应符合GB 18596的规定。 5.4 设施设备 5.4.1 饮水
宜采用专用饮水装置,水质应符合NY 5027的规定。 5.4.2 饲喂
育雏期宜采用开食盘、料盘或料筒,育成期及产蛋期宜采用料盘。
6 体型外貌特征
6.1 公鸭 公鸭体重2 250 g~2 550 g,斜体长24 cm~25 cm,半潜水长52.5 cm~55 cm。头、喙稍大,颈粗
大,体躯深长,跖较粗短,头羽花绿色,喙黄色或青色,黑喙豆,颈、背羽黑褐麻色,颈的下端有白色 羽环,胸羽浅褐色,腹羽灰麻色,主、副翼羽黑褐麻色而带白边,镜羽翠绿色,尾羽褐麻或翠绿色,覆 尾羽褐麻色,跖蹼橙黄色,虹彩褐色。 6.2 母鸭
母鸭体重2 300 g~2 500 g,体斜长22 cm~23 cm,半潜水长49 cm~51 cm。头喙稍小,颈细长, 体躯短,腹深广稍下垂,头羽褐麻色,脸羽色浅,喙泥黄色,黑喙豆,颈羽褐麻色,颈的下端有白色羽 环,胸羽褐麻色,腹羽浅褐麻色,主翼羽深褐麻带白色,副翼羽、背羽、尾羽褐麻色,跖蹼橙黄色,虹 彩褐色。
2
DB4420/T 80—2025
6.3 雏鸭 雏鸭体重51 g~54 g,喙黑色,少数灰色、黄色,颈部黑色,颈部下端有黄色颈环,少数无黄色颈
圈,背黑腹黄,背部四个圆形黄点,胫部黄色或前黄后黑,蹼为黄色,少数灰色或黑色。
7 饲养管理
7.1 进雏前准备 7.1.1 场地清扫
应清除上一批残留的粪便、垫料、饲料等,用高压水枪冲洗地面、墙壁、天花板和设备,确保无死 角。应检查并修补破损的墙面、地面,堵塞鼠洞和裂缝,防止病菌残留或野生动物入侵。 7.1.2 消毒 7.1.2.1 场地消毒:使用 2%~3%烧碱溶液(氢氧化钠)喷洒地面和墙面,静置 2 h 后冲洗。 7.1.2.2 熏蒸消毒(封闭条件允许时):按每立方米空间甲醛 42 mL 和高锰酸钾 21 g 的比例熏蒸,密 闭 24 h 后通风 2 d。熏蒸前应调整温度>25 ℃、湿度>70%,以增强熏蒸效果。 7.1.2.3 设备消毒:选用碘制剂(如聚维酮碘 1∶200)或季铵盐类消毒剂(如苯扎溴铵),对饮水器、 喂料器等设备浸泡消毒 30 h。 7.1.3 设备测试
应提前24 h启动加热设备,使育雏区温度稳定在35 ℃,地面温度≥30 ℃。应检查电路、发电机, 防止停电事故。 7.1.4 饮水预处理
首次饮水宜添加5%葡萄糖和复合维生素,水温预热至25 ℃,刺激雏鸭饮欲。 7.1.5 运输衔接
运输车辆宜提前消毒,车内温度控制在28 ℃~30 ℃,运输时间不超过12 h,到场后静置30 min 再入舍。 7.2 饲养期划分
中山麻鸭种鸭饲养阶段划分见表1。 表 1 饲养阶段划分
阶段 育雏期 育成期 产蛋前期 产蛋中期 产蛋后期
周龄,周 0~4 5~24
23~27 28~48 49~淘汰
7.3 鸭舍环境控制
3
DB4420/T 80—2025 7.3.1 鸭舍温度
鸭舍温度应符合表2要求。
饲养阶段 育雏期
育成期~淘汰
表 2 鸭舍温度
1 周龄 2 周龄 3 周龄 4 周龄
温度,℃ 30~33 26~30 22~26 18~22 18~28
7.3.2 鸭舍湿度 鸭舍湿度应符合表3要求。
饲养阶段 育雏期 育成期 产蛋期
表 3 鸭舍湿度
湿度 60%~70%
55%~60%
7.3.3 鸭舍光照 鸭舍光照应符合表4的要求。
育雏期
育成期 产蛋期
饲养阶段 0 日龄~3 日龄 4 日龄后 5 周龄~16 周龄 17 周龄后
表 4 光照要求
光照时间 24 h
每日递减 1 h,至 16h 8h~10h
每日递增 0.5h,至 16h
光照强度 30 Lx~50 Lx 10 Lx~20 Lx
5 Lx~10Lx 15Lx-20Lx
7.4 饲养密度 饲养密度应符合表5的要求。
饲养阶段 0 周龄~2 周龄 3 周龄~4 周龄
育成期 产蛋期
4
表 5 饲养密度
饲养密度(只/m2) 25~35 12~20 6~10 4~5
DB4420/T 80—2025
7.5 饮水 雏鸭3周前宜为(30~50)只/真空饮水器,3周后逐渐过渡到自动饮水系统。
7.6 通风 进雏前3 d内宜以保温为主,通风为辅,可适当采取间断性通风。4日龄以后,宜正常通风。
7.7 推荐喂料量和参考体重 推荐喂料量见表6,参考体重见表7。 表 6 推荐喂料量
周龄 0 周龄~4 周龄 5 周龄~6 周龄
7 周龄~9 周龄
10 周龄~11 周龄
12 周龄~22 周龄 23 周龄
24 周龄~27 周龄 28 周龄~48 周龄
饲料品种 小鸭料
小鸭料+大鸭料
大鸭料
大鸭料
大鸭料 大鸭料+种蛋鸭料
种蛋鸭料 种蛋鸭料
饲喂方法 自由采食 自由采食
自由采食
自由采食
150 g/只/天 (175~200)g/只/天
200 g/只/天 225 g/只/天
备注 7 日龄后可添加少量嫩绿饲草
5 周龄开始逐步混合大鸭料 增加粗饲料,如青草、小虫、植物茎块、软体动
物等(10%~20%)+少量沙粒 以全价饲料为主(占总量 75%~80%),配合部分
谷物等粗饲料(20%~25%)+少量沙粒 配搭青饲料+少量沙粒
逐步混饲种蛋鸭料+少量青饲料+少量沙粒 配搭少量青饲料+少量沙粒 配搭少量青饲料+少量沙粒
周龄
初生 2 周龄 4 周龄 6 周龄 8 周龄 10 周龄 12 周龄 24 周龄 43 周龄
表 7 参考体重表
公鸭,g 43~51 295~382 825~1010 1 300~1 600 1 658~2 000 1 800~2 150 1 900~2 300 2 050~2 250 2 100~2 300
体重参考值
母鸭,g 43~51 345~435 825~1 010 1 350~1 650 1 650~2 050 1 750~2 200 1 850~2 250 2 050~2 200 2 030~2 200
7.8 育雏期 宜出壳24 h后开饮,饮水0.5 h~1 h后宜喂料开食。第一周雏鸭宜用开食盘饲喂,自由采食,少给
勤添;第2周~4周,每3 h宜喂食一次。 7.9 育成期
5
DB4420/T 80—2025
7.9.1 公母鸭分栏饲养 8周龄时,公鸭母鸭宜分栏饲养,每栏每平方米饲养6只~8只。
7.9.2 饲喂 4周龄后,宜日喂2次。将育雏饲料逐渐过渡为育成前期饲料。宜对照表7参考体重表确定8周龄后的
喂料量,每天喂料一次。每周最后一天喂料前宜每栏随机抽取10%称重,对照表7参考体重表调整喂料量。 7.9.3 种鸭选择
第1次个体筛选在10周龄,第2次个体筛选在23周龄,公鸭母鸭比例宜为1∶7,淘汰病、弱、残及外 貌不符合本品种特征的个体。 7.10 产蛋期 7.10.1 公鸭母鸭比例
公鸭母鸭比例宜以1∶7~1∶10混群饲养。 7.10.2 饲喂
宜从23周龄开始逐渐混饲种蛋鸭料、少量青饲料及少量沙粒。每天早晨光照1 h后投料。宜从28周 龄开始增加种蛋鸭料饲喂量至每只每天225 g。 7.10.3 产蛋箱设置
23周龄宜在鸭舍内设置产蛋箱,平均每5只母鸭一个产蛋箱。 7.10.4 种蛋收集与保存 7.10.4.1 种蛋收集
种蛋产出后应及时收集,并清除表面脏污。 7.10.4.2 种蛋选择
种蛋收集完成后,应迅速剔除破蛋、裂纹蛋、畸形蛋、钢壳蛋、沙壳蛋等不合格蛋。 7.10.4.3 种蛋消毒 7.10.4.3.1 甲醛熏蒸法
种蛋收集后,宜将合格种蛋置于密封的消毒室内,按每立方米空间甲醛(40%福尔马林)30 mL 和 高锰酸钾 15 g。密闭熏蒸 20 min~30 min,随后开启通风系统彻底排气。注意熏蒸时温度需保持 25 ℃~ 28 ℃,湿度 75%~80%以增强渗透性。 7.10.4.3.2 过氧乙酸喷雾法
适用于小型养殖户或无熏蒸设备时。宜配制 0.2%~0.3%过氧乙酸溶液,装入喷雾器均匀喷洒种蛋 表面至微湿。喷洒后静置 10 min,通风晾干后转入储存室。 7.10.4.3.3 紫外线照射法
适用于补充消毒或实验室级种蛋处理。宜将种蛋置于紫外线灯下(波长 253.7 nm),距离灯管 40 cm~
6
DB4420/T 80—2025 60 cm,正反面各照射 10 min。此方法仅能杀灭表面微生物,需配合其他消毒方式。 7.10.4.4 种蛋保存
种蛋保存期限一般在7 d之内,保存温度宜为15 ℃~18 ℃,湿度宜为70%~75%。 7.11 废弃物及病害鸭处理 7.11.1 废弃物处理
在鸭养殖区外将鸭粪、垫料堆高宜为1.5 m~2 m,覆盖塑料膜发酵处理。鸭粪、垫料和污水等废弃 物的处理,应符合NY/T 1168的规定。损坏的养殖设备,应分类到鸭场外销毁处理。 7.11.2 病害鸭处理
应符合《病死及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实施无害化处理规程。病死鸭的处理方法主要包 括:深埋法、焚烧法、化制法、生物降解等。
8 孵化管理
8.1 种蛋入孵前准备 8.1.1 孵化器清洁消毒
应清除孵化器内残留的蛋壳、绒毛等杂物,用清水擦拭内壁、蛋架及风扇叶片。宜喷洒0.1%过氧乙 酸溶液或季铵盐类消毒剂(如苯扎溴铵1∶1000),静置30 min后通风晾干。孵化箱内部可开启紫外线 灯照射1 h(需取出温湿度传感器等敏感部件)。 8.1.2 设备测试
调试孵化机,开机预热。(标准温度:第1 d~25 d,37.5 ℃~37.8 ℃;第26 d~28 d,37.0 ℃~ 37.2 ℃)。设定每2 h自动翻蛋1次(角度45°±5°),检查电机运转是否平稳。 8.1.3 种蛋入孵前处理
从储存室转移至孵化室,宜静置6 h~8 h。用照蛋灯检查种蛋,宜剔除气室异常(偏移、过大)、 裂纹蛋、血环蛋、散黄蛋。待蛋表温度达到室温后即入孵,种蛋大头朝上垂直放置于孵化盘,每盘标注 品种、入孵日期、批次号。孵化盘之间宜留1 cm~2 cm间隙,确保气流均匀。 8.2 孵化温度 8.2.1 孵化室温度
孵化室温度宜为22 ℃~30 ℃。 8.2.2 孵化机温度
孵化机内温度宜为37.8 ℃。 8.3 孵化湿度 8.3.1 孵化室湿度
7
DB4420/T 80—2025 孵化室湿度宜为60%~65%。
8.3.2 孵化机湿度 孵化机内湿度宜为65%~75%。
8.4 翻蛋 从开始孵化至25 d,宜每隔2 h翻蛋一次,每日翻蛋12次,前后翻转各45°,胚胎各部分受热均匀,
防止胚胎黏壳。 8.5 晾蛋 8.5.1 晾蛋方法
关闭电热,宜在孵化机内晾蛋。 8.5.2 晾蛋时间
入孵第15 d起,宜每天晾蛋3次,每次间隔约2h,每次0.5h。 8.6 照蛋
蛋胚7日龄、14日龄宜用照蛋灯检查胚胎发育状况,剔除无精蛋和死胚蛋。 8.7 出雏
种蛋孵化至第26 d,开始出雏,满28 d出雏完毕,鸭雏出壳后,在出雏器内停留至羽毛干透后取出, 放入育雏室或箱中。
9 疫病防控
9.1 免疫 应采取针对性的免疫措施。中山麻鸭具体免疫程序见表8。 表 8 中山麻鸭种鸭参考免疫程序
序号 1 2 3 4 5 6 7 8
日龄 1 日龄 3 日龄~5 日龄 7 日龄~14 日龄 15 日龄~20 日龄 35 日龄~42 日龄 30 日龄 产蛋前一个月 产蛋前一周
疫苗种类 雏鸭病毒性肝炎疫苗 传染性浆膜炎疫苗
禽流感疫苗 坦布苏疫苗 禽流感疫苗 坦布苏疫苗 禽流感疫苗 鸭肝炎疫苗
9.2 消毒 9.2.1 消毒方法与消毒剂
8
DB4420/T 80—2025 9.2.1.1 空舍消毒 9.2.1.1.1 氢氧化钠(烧碱)
浓度为2%~4%的烧碱溶液,应用于地面、墙壁、运动场等硬质表面消毒,对病毒、细菌和寄生虫卵 杀灭效果显著。烧碱腐蚀性强,需冲洗干净;避免接触金属、纺织品及鸭群。 9.2.1.1.2 甲醛熏蒸
按每立方米空间甲醛42 mL和高锰酸钾21 g配比,密闭24 h。适用于封闭环境(如孵化室)的全面 消毒,可杀灭芽孢和顽固病原体。熏蒸消毒时需保持温度25 ℃以上、湿度>70%;熏蒸后彻底通风。 9.2.1.2 带鸭消毒 9.2.1.2.1 季铵盐类
浓度为0.1%~0.2%的季铵盐类(如百毒杀、新洁尔灭)溶液,适用于日常环境、饮水系统及空气消 毒,可灭杀细菌和病毒,适合喷雾带鸭消毒。 9.2.1.2.2 聚维酮碘
按1∶200~1∶500稀释使用,适用于饮水器、饲料槽及带鸭喷雾消毒,可灭杀真菌和病毒用。 9.2.1.2.3 过氧乙酸
浓度为0.2%~0.5%溶液,可快速杀灭细菌、病毒和芽孢,适合疫情期强化消毒。应现配现用,不应 使用金属容器。 9.2.1.3 环境与设备消毒 9.2.1.3.1 生石灰
使用10%~20%乳浊液喷洒,或直接撒布阴湿区域。适用于地面、排污沟等消毒。应现配现用,避免 粉尘吸入引发呼吸道问题。 9.2.1.3.2 二氧化氯
应用于疫情高发期或水质处理,适用于饮水、器械及环境消毒。 9.2.1.3.3 漂白粉
浓度为5%的混悬液。应用于排泄物、污水沟及工具消毒。 9.2.2 消毒方法 9.2.2.1 鸭舍、设备及场地环境
应采用喷雾、浸液、熏蒸、紫外线、喷撒等方法进行消毒,每周消毒至少1次。 9.2.2.2 鸭舍和孵化室门口
应设消毒池和洗手盆;孵化器、蛋托、出雏器、接雏盘每次用过后应清除污物并清洗消毒。 9.2.2.3 鸭场门口
9
DB4420/T 80—2025 应设消毒池和消毒间,进出车辆和人员需经过消毒池和消毒通道,池内清毒液每周更换一次。
9.2.2.4 定期进行带鸭消毒 应选无刺激性气味的消毒剂。
9.3 疫病控制 9.3.1 发生疫病或怀疑发生疫病时,立即向当地农业主管部门报告疫情,配合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进行诊断、处理。鸭场发生疫病时,应按 GB/T 16569 进行消毒。 9.3.2 中山麻鸭种鸭的常见疫病防治见附录 A。 9.3.3 兽药使用
使用兽药应来自具有《兽药生产许可证》和产品批准文号的生产企业,或者具有《进口兽药许可证》 和《兽药经营许可证》的供应商。中山麻鸭种鸭淘汰前应停止使用一切药物,严格执行兽药休药期规定, 兽药残留应符合GB 31650的规定。 10 养殖档案 10.1 每批种鸭应建立完整养殖档案,保存期不低于 3 年。 10.2 孵化档案应准确完整,保存期不低于 2 年。
10
附录A (资料性) 常见疫病防治
DB4420/T 80—2025
表A.1给出了常见疫病防治。
表 A.1 常见疫病防治
病名
病原
主要症状
防治措施
发病急、传播快、病程短和死亡率高,肝脏有
病毒性肝炎 病毒
接种鸭病毒性肝炎病毒疫苗预防。
明显出血点和出血斑,且伴有角弓反张等症状。
接种鸭大肠杆菌灭活疫苗,发病鸭可用青霉 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得一种细菌传染性病,
素、新霉素或者硫酸粘杆菌素+黄芪多糖、氧 大肠杆菌病 细菌 常有败血症、腹膜炎、生殖道感染、呼吸道感
氟沙星或磺胺类药物进行治疗,对栏舍和病 染、脐炎、蜂窝织炎等病变。
鸭进行严格的隔离消毒。
由鸭疫里默氏杆菌杆菌引起一种慢性或急性败 接种鸭浆膜炎灭活疫苗,发病鸭可用磺胺类
浆膜炎
细菌 血性传染病,主要表现有纤维素心包炎、肝周 药物如磺胺甲噁唑+新霉素+卡巴匹林钙等进
炎、气囊炎和关节炎等症状。
行治疗,对栏舍和病鸭进行严格的隔离消毒。
禽流感
呼吸困难,产蛋下降,体温升高,活动减少,
病毒
接种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预防。
伴有咳嗽、喷嚏、啰音等,高度致死。
11
DB4420/T 80—2025 参考文献
[1] NY 5032 无公害食品 畜禽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 [2] NY/T 5038 无公害食品 家禽养殖生产管理规范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十九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4] 国家卫生健康委2020年第78号公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 [5] 农医发〔2017〕25号 病死及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告第250号 食品动物中禁止使用的药品及其他化合物清单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