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4/T 2657-2025 超富集植物景天与豆科作物间作冬种修复镉污染农田技术规程
- 文件大小:418.08 KB
- 标准类型:地方标准规范
- 标准语言:中文版
- 文件类型:PDF文档
- 更新时间:2025-06-20
- 下载次数:
- 标签:
资料介绍
以下是《DB44/T 2657-2025 超富集植物景天与豆科作物间作冬种修复镉污染农田技术规程》的详细内容总结:
1. 范围
- 适用于广东省土壤镉含量介于《GB 15618》风险筛选值与管制值之间的农田。
- 通过超富集景天植物(东南景天/伴矿景天)与豆科作物(低积累蚕豆/紫云英)间作冬种,实现 “边修复边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包括《GB 2762》(食品污染物限量)、《GB 15618》(土壤风险管控)、《NY/T 3499》(污染耕地修复导则)等19项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 间套作:两种以上作物按行株距搭配种植,生长期部分重叠。
- 低积累蚕豆品种:籽粒镉含量符合《GB 2762》限值的品种。
- 超富集景天植物:景天科镉富集植物(东南景天、伴矿景天)。
4. 农田环境要求与修复原则
- 环境要求:
- 土壤镉含量在风险筛选值与管制值之间,其他污染物符合《NY/T 847》。
- 灌溉水质符合《GB 5084》,切断污染源。
- 修复原则:
- 遵循《NY/T 3499》《DB44/T 2263》系列标准。
- 动态监测土壤、农产品、灌溉水及农用投入品的镉含量。
5. 栽培技术要求
5.1 品种选择
- 豆科作物:
- 紫云英:中花/迟花类型(如徽紫1号、粤肥1号等,见附录A)。
- 蚕豆:通过审定的低积累品种(籽粒镉达标)。
- 景天植物:东南景天或伴矿景天(适应当地生态型)。
5.2 田块处理
- 基肥:每亩施有机肥200~300kg或等效复合肥(避免含镉高的酸性肥料)。
- 整地:
- 翻耕深度20~30cm,起垄(垄宽75cm、高25cm、垄距30cm)。
- 稻底套种紫云英时采用“挖穴少耕”模式。
5.3 间作模式
模式 | 操作要点 |
---|---|
景天-蚕豆株行间作 | 两株蚕豆间移栽1~2株景天,株距15~20cm,覆土深4~5cm,保持土壤含水率75%~85%。 |
景天-蚕豆圆周间作 | 每株蚕豆周围密植5~8株景天。 |
景天-紫云英间作 | 稻底套播紫云英后,按15~20cm×25~30cm株行距扦插景天枝条。 |
5.4 田间管理
- 水分:保持土壤湿润,避免积水。
- 追肥:蚕豆分枝期喷施0.5%硼砂+0.2%钼肥;灌浆期喷0.5%硼砂。
- 病虫害防治:
- 虫害(鳞翅目、蚜虫等):杀虫灯/黄板物理防治。
- 病害(菌核病、锈病):按《GB/T 8321》选用药剂。
- 除草:人工拔除为主,必要时田埂喷施除草剂。
- 整枝打顶:蚕豆需剪主枝、摘侧芽及顶部枝叶(留5~6层花序)。
5.5 作物收获
- 后茬作物种植前15天收获:
- 蚕豆按《GB/Z 26574》标准收获。
- 景天连根拔起,紫云英翻压量≤2000kg/亩(多余鲜草运走)。
5.6 安全处置
- 景天植株:晒干后由专业单位焚烧提镉或作危废填埋。
- 蚕豆:按《NY/T 398》监测,达标后作食品/饲料原料。
- 紫云英:翻压作绿肥。
6. 修复效果评价与后茬作物
- 评价方法:
- 按《DB44/T 2263》系列标准对比修复前后土壤镉含量(监测符合《NY/T 395》)。
- 蚕豆籽粒镉检测按《GB 5009.15》。
- 后茬作物推荐:
- 低积累镉水稻品种(如中嘉早17、韶香100、安两优2号等11个品种)。
7. 档案管理
- 记录产地环境、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收获处置等全流程。
- 档案保存≥3年。
附录A(紫云英品种选择)
农田类型 | 生育期 | 全生育期(天) | 推荐品种 |
---|---|---|---|
双季稻田 | 中花 | 220~230 | 徽紫1号、粤肥1-2号、闽紫1号等19个品种。 |
一季中稻 | 迟花 | 225~235 | 茜墩种、浙紫5号、宁绿77-10等。 |
核心总结:该规程通过 “景天修复+豆科作物生产”协同模式,系统规范了镉污染农田的冬种修复技术,覆盖环境管控、栽培操作、效果评价及安全利用全链条,为广东省镉污染农田安全利用提供标准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