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Tags | 热门标准 | 最新标准 | 订阅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地方标准 > 广东省地方标准(DB44)

DB44/T 2642-2025 斜带石斑鱼苗种繁育技术规范

  • 文件大小:426.57 KB
  • 标准类型:地方标准规范
  • 标准语言:中文版
  • 文件类型:PDF文档
  • 更新时间:2025-06-16
  • 下载次数
  • 标签

资料介绍

以下是《DB44/T 2642-2025 斜带石斑鱼苗种繁育技术规范》的详细内容总结:


​技术标准框架概述​

本文件规定了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苗种繁育的全流程技术要求,包括环境条件、设施设备、亲鱼管理、繁殖操作、苗种培育、病害防治及档案记录等,适用于广东省斜带石斑鱼苗种繁育生产。


​一、环境条件​

  1. ​繁育场选址​

    • ​海上网箱​​:避风水深>6m、流速<1.0m/s的内湾或浅海。
    • ​池塘育苗场​​:避风、水源充足、电力交通便利的沿海区域。
    • ​水质要求​​:
      • 水源水质符合《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 养殖用水符合《NY 5362 无公害食品 海水养殖产地环境条件》。
  2. ​水环境参数​

    项目 亲鱼培育 孵化与苗种培育
    溶解氧 >5 mg/L >5 mg/L
    pH 7.8~8.5 8.0~8.5
    盐度 20~35 28~35
    水温 22℃~30℃ 24℃~27℃
    透明度 60~80 cm 60~80 cm
    光照强度 5000~15000 Lx 5000~15000 Lx

​二、设施设备​

  1. ​主要设施规格​

    • ​海上网箱​​:2m×2m×2m ~ 5m×5m×5m,配充气泵。
    • ​室外池塘​​:667~1334 m²,池深1.5~2.5m,每667m²配0.75~1.0 kW增氧机。
    • ​室内水泥池​​:20~35 m²,池深1.3~1.5m,配充气泵。
    • ​孵化箱​​:6m×4m×1.2m,配充气泵。
  2. ​辅助系统​

    • 给排水系统(砂滤池、循环水处理)。
    • 充气系统(24小时供氧)。
    • 温控设备(冬季≥18℃,夏季≤32℃)、应急发电设备。

​三、亲鱼管理​

  1. ​来源要求​

    • 自然海区或良种场培育,​​禁止近亲繁殖后代​​。
  2. ​亲鱼标准​

    性别 年龄 体重 使用年限
    雌鱼 ≥5年 ≥6 kg 3~4年
    雄鱼 ≥6年 ≥8 kg 3~4年
    • ​形态特征​​:体长亚圆柱形,头体具黑/白斑,5条暗色斜带。
  3. ​性别鉴定与成熟标志​

    • ​雌鱼​​:生殖孔呈“一”字形,繁殖期腹部膨大、生殖孔深红突出。
    • ​雄鱼​​:肛门后具白色圆突(泄殖孔),繁殖期头部斑纹加深。
  4. ​培育管理​

    • ​密度​​:≤1尾/m³。
    • ​性比​​:雌:雄 = 3:2。
    • ​投喂​​:
      • 饵料:消毒小杂鱼+专用配合饲料(符合《GB 13078 饲料卫生标准》)。
      • 投喂量:体重的2%~3%,产卵前30~60天加喂鱿鱼、牡蛎肉、维生素E。
    • ​水质管理​​:产卵期日换水率40%~50%,每15天换池。

​四、繁殖操作​

  1. ​产卵方式​

    • ​自然产卵​​:发现亲鱼发情追逐时,移入产卵网箱(池塘/海上)。
    • ​人工催产​​:
      • 激素混合注射(HCG 250~380 IU/kg + LRH-A₃ 1~3 μg/kg)。
      • 雄鱼剂量减半。
  2. ​受精卵处理​

    • ​收集​​:产卵2小时后用60目筛绢集卵网收集。
    • ​洗卵​​:沙滤海水充气分离死卵(沉淀)与活卵(上浮)。
    • ​质量要求​​:卵径0.68~0.75 mm,孵化率≥80%。
  3. ​孵化管理​

    • ​水泥池孵化​​:密度10~20 g/m³,水温28~29℃时约25小时出膜。
    • ​池塘孵化​​:孵化箱密度25~30 g/m³,2~3日龄仔鱼转入池塘。

​五、苗种培育​

  1. ​阶段划分与投喂策略​

    阶段 日龄 主要饵料与投喂量 管理要点
    ​仔鱼期​ 0~19日龄 轮虫(1~2×10⁴ ind/L),4~8次/日 前期不换水,后期日加水2~3 cm
    ​稚鱼期​ 19~37日龄 桡足类/卤虫(1~2×10³ ind/L) 5~7天后适量换水
    ​幼鱼期​ 37~50日龄 冰冻卤虫(0.1~0.12 g/尾·次),3~5次/日 日换水40~50 cm,吸污清底
  2. ​池塘培育​

    • 仔鱼开口后直接入塘,前期以轮虫、桡足类为主,后期转卤虫。
    • 15日内不加水,后期日换水5~10 cm,增氧机转散气石增氧。
  3. ​发育特征​

    • 详见附录A:从初孵仔鱼(全长1.63 mm)至50日龄幼鱼(全长50.35 mm)的形态、行为变化。

​六、病害防治​

  1. ​预防措施​

    • 亲鱼入池前淡水浸泡12~15分钟。
    • 工具专用并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 每月消毒水体1~2次(符合《水产养殖用药明白纸》规定)。
  2. ​病害处理​

    • 发现“黑身”“打转”等病态苗种时,改良水质、降低密度、消毒饵料及环境。

​七、出苗与记录​

  1. ​出苗标准​

    • 鱼苗全长1.5~2 cm,鳞片基本长齐。
  2. ​档案记录​

    • 全程记录亲鱼培育、繁殖、苗种培育、用药等信息,符合《SC/T 0004 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范》。

​附录与参考文献​

  • ​附录A​​:斜带石斑鱼苗种发育生长表(日龄、全长、体重、形态特征)。
  • ​参考文献​​:包括《GB/T 22213 水产养殖术语》及农业农村部用药规范文件。

​总结特点​​:

  1. ​全流程覆盖​​:从场地选址到出苗销售各环节均有量化标准。
  2. ​数据精细化​​:亲鱼年龄体重、投喂量、环境参数等均给出明确数值范围。
  3. ​生态兼容性​​:强调循环水利用与尾水达标排放。
  4. ​生物安全​​:严禁近亲繁殖,规范用药避免药物残留。

下载说明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 下载帮助 | 下载声明 | 信息反馈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