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Tags | 热门标准 | 最新标准 | 订阅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地方标准 > 广东省地方标准(DB44)

DB44/T 2640-2025 池塘-稻田联作种养技术规范

  • 文件大小:283.26 KB
  • 标准类型:地方标准规范
  • 标准语言:中文版
  • 文件类型:PDF文档
  • 更新时间:2025-06-16
  • 下载次数
  • 标签

资料介绍

以下是广东省地方标准《DB44/T 2640-2025 池塘-稻田联作种养技术规范》的详细内容总结:


​1. 范围​

  • 适用于广东省池塘-稻田联作种养模式的操作与实施。
  • 规定了环境条件、设施建设、养殖管理、种植管理的技术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引用关键国标:
    • GB/T 8321(农药使用规范)
    • GB 11607(渔业水质标准)
    • GB 13078(饲料卫生标准)
    • GB/T 22213(水产养殖术语)
    • GB/T 43508(稻渔综合种养通用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 ​池塘-稻田联作​​:
    由养殖池塘、稻田及水循环设施构成的种养模式,水体通过管道/沟渠联通,实现物质循环利用。

​4. 环境条件​

  • ​池塘要求​​:
    • 水源充足,水质符合 GB 11607,盐度 ≤5,排灌方便。
  • ​稻田要求​​:
    • 水源充足,底质优良,排灌便利。
  • ​布局要求​​:
    • 池塘与稻田毗邻隔离,水体联通;
    • ​面积比例​​:稻田面积 ≥ 池塘面积的 1/2(即稻田:池塘 ≥1:2)。

​5. 塘田联作设施​

  • ​池塘设施​​:
    • ​集污系统​​:池底最低处设集污区,配潜水泵和排污管。
    • ​进排水系统​​:进、排水分离;排水口设拦鱼栅,管道接入稻田进水口。
  • ​稻田设施​​:
    • ​田埂​​:高 0.6–1 m,顶宽 >1 m,夯实防渗。
    • ​进排水口​​:对角设置(高灌低排),按水稻需水调控水位。
  • ​配套设施​​:
    • 水电齐全,配置 ​​智能电控设备​​ 控制水循环启停。

​6. 养殖管理​

  • ​养殖种类​​:
    • 适宜广东养殖的鱼、虾、蟹等,按种类选择密度与规格。
  • ​前期准备​​:
    • 放苗前 30 天清淤曝晒,用 ​​75–100 kg/667 m² 生石灰​​ 消毒。
  • ​投饲要求​​:
    • 饲料符合 GB 13078,按摄食情况合理投喂。
  • ​水循环操作​​:
    • ​投饲 2 小时后启动循环​​,将池塘污水泵入稻田净化;
    • ​稻田施肥后 5–7 天内暂停循环​​;
    • 目标:保持池塘透明度 ​​30–40 cm​​。
  • ​水质与日常管理​​:
    • 定期监测水质,加注新水,维持藻相、pH 稳定;
    • 每日巡塘 2–3 次,检查设施、防逃逸、清淤。
  • ​病害防治​​:
    • 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 ​捕捞​​:
    • 按种类选择适宜捕捞方式和时间。

​7. 种植管理​

  • ​水稻品种​​:
    • 选用 ​​抗逆性强、熟期适宜​​ 的审定优质品种。
  • ​栽种时间​​:
    • ​早造​​:3 月初播种;​​晚造​​:7 月中旬播种,插秧不晚于立秋。
    • 气温 ≥10–12℃ 时种植。
  • ​水肥管理​​:
    • 按池塘循环水营养盐含量 ​​动态调整施肥与灌溉量​​。
  • ​病害防治​​:
    • 农药使用严格执行 GB/T 8321
  • ​收获​​:
    • 水稻成熟后正常收割。

​附则说明​

  • ​专利声明​​:文件可能涉及专利,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责任。
  • ​归口与起草​​:
    • 由广东省农业农村厅提出,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GD/TC 37)归口。
    • 主要起草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所、珠江所,内蒙古农业大学等。

​总结核心​​:该标准通过 ​​智能水循环系统​​ 联通池塘与稻田,实现养殖污水稻田净化、净化水回塘再利用的生态循环。关键技术包括设施标准化建设、循环时序控制(投饲后启循环、施肥期暂停)、水质与种养的协同管理,最终达成“一水两用、生态高效”目标。

下载说明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 下载帮助 | 下载声明 | 信息反馈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