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403/T 589-2025 机关事务智慧运营标准化工作指南
- 文件大小:836.98 KB
- 标准类型:综合地方标准
- 标准语言:中文版
- 文件类型:PDF文档
- 更新时间:2025-05-19
- 下载次数:
- 标签:
资料介绍
深圳市地方标准《机关事务智慧运营标准化工作指南》主要内容总结
1. 范围与目标
- 适用范围:指导机关事务智慧运营的标准化活动,涵盖标准体系构建、制修订、实施与评价改进。
- 核心目标:提升机关事务智慧化管理能力,通过标准化实现降本增效、服务优化和数据安全保障。
2. 术语与定义
- 机关事务:涵盖经费管理、资产管理、服务管理、公共机构节能等保障机关运行的事项。
- 智慧运营:以用户和场景为核心,利用信息技术(如大数据、物联网、AI)实现业务流程优化与数据融合创新。
3. 总体原则
- 科学规划:顶层设计标准化工作,系统推进标准体系建设和实施。
- 统一协调:注重与国标、行标衔接,跨部门标准协调。
- 数据赋能:推动数据联通共享与智能应用,提升数智化水平。
- 需求导向:以用户需求为中心,建立统一规范并持续改进服务。
- 安全保障:遵守信息安全法规,强化网络、系统及数据防护。
4. 标准化工作框架
- 主要任务:
- 贯彻政策法规,建立标准化管理机制。
- 制定规划与标准体系,推动标准制修订。
- 宣贯培训、实施监督及评价改进。
- 工作领域:聚焦智慧化系统的规划建设(如平台架构设计)、运营管理(如运维、用户服务)、智慧应用(如资产管理、会议服务等场景)。
5. 标准体系构建
- 结构:分为四类子体系(见图1):
- 基础通用:术语、符号、测量等基础标准。
- 运营管理:规划建设、组织保障、运维服务、评估改进等。
- 技术保障:物联感知、数据治理、信息安全等技术支撑标准。
- 智慧应用:覆盖资管、用房、用车、用能、会议等场景的专项标准。
- 实施工具:
- 标准体系表(含结构图、明细表、统计表)。
- 附录A提供技术架构参考(感知层、基础设施层、平台层、应用层、展示层)。
6. 标准制修订流程
- 立项:申报国标、行标、地标或内部标准,纳入年度计划(附录B示例)。
- 起草:组建起草组,调研后形成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
- 征求意见:公开征求30天,汇总处理意见后形成送审稿。
- 审查:重点审查合规性、协调性及技术合理性。
- 批准发布:标准化主管部门审批后发布。
- 复审:周期不超过5年,结论为继续有效、修订或废止。
7. 标准实施与评价
- 实施步骤:
- 宣贯培训:通过会议、宣传材料、岗位手册等形式普及标准。
- 实施准备:制定计划,明确范围、步骤、责任人。
- 过程管理:利用智慧系统监测数据,记录反馈问题。
- 监督检查:检查标准执行情况,问题整改(如修订标准或强化执行)。
- 评价改进:
- 评价内容:制度保障、实施效果(流程合规性、经济效益等)。
- 评价方式:内部自评、第三方评价,形成报告并提出改进建议。
- 持续改进:根据评价结果优化标准体系、人员能力或业务流程。
8. 技术支撑与工具
- 智慧化系统架构(附录A):
- 感知层:设备与终端数据采集。
- 基础设施层:网络、计算、存储资源。
- 平台层:统一权限、数据治理等数字化平台。
- 应用层:智慧资管、会议、餐饮等场景模块。
- 展示层:数据可视化与用户界面。
- 智慧化管理工具:将标准实施、监测、评价流程嵌入系统,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管理。
9. 附录与示例
- 附录B:提供年度标准制修订计划表示例,含项目名称、牵头单位、完成期限等。
- 模板工具:如征求意见汇总处理表(表3)、标准统计表(表2)等,规范文档管理。
10. 实际应用价值
- 标准化落地:通过体系化标准规范智慧化建设,减少重复投入,提升服务一致性。
- 数据驱动决策:利用系统监测数据优化标准实施,推动动态改进。
- 安全保障:明确信息安全标准,降低智慧化转型风险。
- 跨部门协同:统一标准促进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打破信息孤岛。
该指南为机关事务智慧运营提供了全生命周期标准化管理路径,从顶层设计到技术实现,从标准制定到持续改进,兼具指导性和实操性,助力打造高效、安全、智能的机关事务管理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