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419/T 28-2025 工业园区低碳管理 生产加工场所
- 文件大小:274.45 KB
- 标准类型:综合地方标准
- 标准语言:中文版
- 文件类型:PDF文档
- 更新时间:2025-05-19
- 下载次数:
- 标签:
资料介绍
东莞市工业园区生产加工场所低碳管理标准(DB4419/T 28-2025)主要内容总结
1. 适用范围
- 适用于东莞市工业园区内生产加工场所的低碳管理,涵盖管理目标设定、运行管理、监督检查与改进措施。
2. 管理目标
- 入驻企业责任:
- 制定符合园区整体低碳目标的中长期规划,并备案。
- 建立碳排放总量和强度目标,分解至部门/车间/工序。
- 重点排放单位须完成碳排放履约。
- 目标要求:需经企业最高管理者批准,并纳入年度计划。
3. 运行管理
3.1 管理机构设置
- 园区职责:
- 制定低碳政策、目标及绩效评价体系,推动产业结构优化。
- 建设碳排放信息平台,监督企业履约,推广清洁能源。
- 组织低碳宣传、培训及企业准入/退出机制。
- 企业职责:
- 成立低碳领导小组,明确管理层职责,设置专职岗位。
- 制定实施方案,明确技术路径与责任分工。
3.2 管理制度
- 企业需建立:
- 原材料采购、检验制度;
- 能源计量与碳排放统计制度;
- 低碳宣传培训、目标考核与奖惩制度。
3.3 实施方案
- 内容需包括:项目名称、预期效果、预算、实施时间及部门职责。
3.4 碳排放核算与报告
- 核算要求:
- 园区或第三方按GB/T 32150/32151标准核算,覆盖碳排放源识别、数据收集、因子测算等。
- 每年核算一次,重点企业独立核算,支持碳交易参与。
- 监测体系:实时监测碳排放,应用先进技术提升数据可靠性。
3.5 管理措施
- 能源效率提升:
- 开展能源审查,建立能效评估体系及能源管理体系。
- 优先采购高效设备(如节能电机、LED照明),优化生产流程,实施余热回收。
- 推广错峰用电、智能温控系统等技术。
- 清洁能源利用:
- 推广太阳能、风能,建设分布式能源系统,实现余电上网。
- 碳排放管理:
- 建立核算与监测体系,追踪碳足迹,应用减排技术,推动碳交易。
- 资源循环利用:
- 减少资源浪费,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建立废物回收体系(分类、再利用)。
- 鼓励员工参与废物回收,采用可降解包装材料。
- 绿色供应链管理:
- 优先选择环保认证供应商,优化物流网络,采用低碳运输方式(电动车)。
- 联合供应链上下游开展绿色研发。
- 环保意识培养:
- 加强员工培训,倡导低碳生活方式,营造企业文化氛围。
4. 监督检查与改进
- 日常检查:
- 园区监督小组定期检查企业执行情况,组织专家评估。
- 实时监测:
- 通过能源数据系统监控能耗异常,预警高排放环节。
- 问题整改:
- 督促企业制定整改计划,跟踪复查直至解决。
- 持续改进:
- 优化管理策略,鼓励技术创新(如低碳技术研发)。
- 完善政策支持(如税收优惠),建立案例库共享经验。
5. 其他要点
- 规范性引用:引用GB/T 32150/32151作为温室气体核算依据。
- 术语定义:明确工业园区、碳排放及生产加工场所的边界。
- 专利声明:文件可能涉及专利,但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责任。
总结:该标准系统构建了工业园区低碳管理体系,通过目标设定、管理措施、监督改进三大维度,推动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替代、碳排放精准管控及资源循环化,旨在实现园区绿色转型,助力“双碳”目标达成。